专利名称:一种快速拍摄的三维x线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医学影像中的三维X线成像领域。
背景技术:
二维X线成像为医生诊断提供良好的分析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装置的出现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三维基础,三维重建图像亦出现在了医学影像领域, 如CT、MR的三维图像重建,又如超声检查中的3D成像。
众所周知,从不同的方向拍摄的二维投影图像数据组可重建立体显示的三维图像,因此,从本质意义来说,只要保持被检者位置相对不动,即使普通的X线摄片机也能拍摄到不同角度的二维图像,通过后处理软件可得到三维图像,但由于人体受呼吸等因素限制,短时间内要得到大量不同角度的二维图像非常困难,以往有关研究人员曾试用C臂机方式,也曾用加入第二探测器的方式来实现三维X线成像,但实际应用中却很难实现,最主要的因素就在于不能快速地拍摄得到大量的二维投影图像。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拍摄的三维X线成像装置,能快速地拍摄大量不同角度的二维X线图像,从而通过后处理得到三维X线图像。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快速地作不同角度的X线拍摄及能跟上拍摄速度的快速数据读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出在球管与探测器于人体纵轴线作旋转运动过程中完成不同角度X线曝光,并提出一种多面体探测器,同时多面体按自身轴线旋转形成探测面的快速切换,达到快速接收被检X线的目的,多面体的多个探测面的快速轮换在解决余辉效应的同时也为图像数据的快速读取提供了缓冲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快速得到大量不同角度的二维投影图像,从而得到更为清晰的三维X线图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更好的分析基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X线机基本结构原理图。
图中1.底座,2.主支架,3.上支架,4.下支架,5.侧支架,6.球管,7.诊断床,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X线机基本结构原理图,底座(I)安装于机房地面止,主支架可沿底座作+90度 -20度旋转运动,这样可使诊断床兼用立、卧两个体位,上支架主要功能为支撑球管并可使球管向足端或头端移动,下支架主要功能为支撑探测器,运动方式同上支架,侧支架主要功能为支撑诊断床。
球管固定于上支架弧形轨道中,球管可以人体为轴线作一定角度的旋转运动,探测器固定于下支架弧形轨道中,以人体为轴线与球管对称并作对称运动,探测器为多面体形,多面体按自身轴线作旋转运动,探测板弹性固定于多面体的面上,弹性固定的目的为曝光时可使曝光探测板旋转运动作瞬间停顿,每块探测板背面铅板覆盖,以免曝光时干扰其它探测板,探测板的数量即多面体的面的数量多少不定,可根据探测板使用材料及后处理能力调整,以满足不受余辉效应及及探测数据读取影响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于降低成本。
三维X线图像需要若干个不同角度二维X线图像重建而成,所以单 次检查时,球管与探测器绕人体轴线作旋转运动来完成若干次曝光,每次曝光结束探测器即旋转到下一个探测面。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拍摄的三维X线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在球管与多面体探测器于人体纵轴线作旋转运动过程中完成不同角度X线曝光,同时多面体探测器按自身轴线旋转形成探测面的快速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探测器为正多面体结构,各个面大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探测器的探测板弹性固定于多面体的面上,曝光时曝光探测板旋转运动可作瞬间停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探测器探测板背面铅板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探测器探测板的数量(即多面体的面的数量)多少不定,可根据探测板使用材料及后处理能力调整。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快速拍摄的三维X线成像装置”提出在球管与探测器于人体纵轴线作旋转运动过程中完成不同角度X线曝光,并提出一种多面体探测器,同时多面体按自身轴线旋转形成探测面的快速切换,达到快速接收被检X线的目的,多面体的多个探测面的快速轮换在解决余辉效应的同时也为图像数据的快速读取提供了缓冲时间。
文档编号A61B6/02GK103006249SQ20111029041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4日
发明者孙建松 申请人:孙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