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防治肠源性内毒性血症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51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防治肠源性内毒性血症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的新用途,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979年Berg首次提出“细菌移位”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肠道内活的细菌通过肠粘膜侵入肠道以外的部位,如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血液以至全身的感染过程”。1990年Alexander将其内容扩展为“微生物移位”,即“肠道内活的或死的细菌及其产物,包括内毒素,通过解剖学完整的肠粘膜屏障侵入肠道以外部位的过程。1995年由山西医科大学韩德五教授于国内首次提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学说”,认为肠源性内毒性血症在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理论已逐步得到国内国际的认可。目前认为各种致肝脏损伤的因素,如肝炎病毒、乙醇、药物与毒物等,除通过各自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造成“原发性肝损伤”外,在肝病发生发展中机体大多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造成人体血液中内毒素水平大幅度提高)。循环血中出现可检出的内毒素,称之为内毒素血症,其中不伴有革兰氏阴性细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细菌)感染者,称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导致肝脏损伤的作用大体有(1)使患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病毒性肝炎不利于病毒的杀灭与清除;(2)内毒素可激活枯否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发挥其细胞毒作用直接损害肝细胞;C3)内毒素使肝脏发生微循环障碍,使肝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而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由此可见,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由于上述作用使肝脏发生“继发性肝损伤”,其对肝病的发展与转归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重症者往往引起过度的炎症反应,发生严重肝坏死,而导致重症肝炎,甚至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因此在预防与治疗治疗原发性,继发性肝损伤的同时应注意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而病毒性肝炎或者肝病患者往往都存在免疫功能较差及免疫耐受,因此病毒得不到清除,疾病久治不愈。目前临床上对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多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等,但是均未见明显疗效。口服乳果糖可酸化肠道,干扰细菌繁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但无法阻断残留于体内的内毒素生物学效应的,无法改善由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介导的肝脏微循环障碍。因此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新的治疗方法与药物制备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正常肠道屏障由肠道生物屏障、机械屏障、免疫防御以及肠肝轴这四种基本因素构成,是机体防御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等移位的关键机构。正常肠道微生物通过细菌拮抗作用维持相互之间的稳定平衡,如接触抑制、抗微生物因子以及竞争连接部位与营养。当正常肠屏障功能障碍时可发生细菌及内毒素移位。严重创伤、烧伤、危重患者、多器官衰竭患者、威胁生命的菌血症、肠道细菌感染患者,常出现细菌移位,但无明确的感染灶。细菌移居量与损伤轻重有关。循环内毒素可正反馈的促进肠道内毒素移位。一旦肠屏障衰竭,肝清除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的能力就成为全身脓毒症和远处器官损伤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移位的细菌和内毒素直接损害肝脏或加重已有的损伤,内毒素得以最终进入全身循环。体内的内毒素激活Kupffer细胞与其它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及其它炎症介质,导致远处器官损伤,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肠源性败血症状态的发生而言,肠道内毒素移位比细菌移位更具有临床意义,因此对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如何恢复肠道的正常屏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微生态制剂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生理活性制品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生物制品。微生态制剂-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能改善肠道环境,减少内毒素的吸收,在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上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其机制在于其一方面可造成低氧化还原电势(Eh)和在局部环境消耗大量的氧气,以促进双歧杆菌等原籍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环境改变即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而达到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目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急性、慢性腹泻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症,婴幼儿腹泻病,预防肠道传染病等。已有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口服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常规及培养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与39例单纯应用抗生素对照组比较,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能够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降低内毒素血症,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迄今为止,还未见地衣芽孢杆菌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的相关研究的报道。因此,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降低硫代乙酰胺致大鼠急慢性肝损伤时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其肝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减轻慢性肝损伤时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损伤,部分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由各种致肝脏损伤因素引起,包括肝炎病毒、乙醇、药物、毒物、肝硬化、肝癌及其他任何可引起肝脏损伤的因素;在治疗权利要求2所述疾病的同时,具有修复肝损伤,改善肝功能的疗效;当阻塞性黄疸、胰腺炎、各种休克等疾病的发生且伴随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时,地衣芽胞杆菌活菌的制备对于上述几种疾病伴有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所述地衣芽胞杆菌活菌成人的每日推荐使用剂量为0. 45-1. 35亿活菌/kg。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的药理学作用,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药用用途和使用方法。其原理是该药物为肝病发生发展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基础上研制,并且该药物也具有减轻肠源性内毒素水平,同时抵抗肝脏损伤,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同时由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于阻塞性黄疸、胰腺炎、各种休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上述疾病的患者同时适用。该药适用人群广泛,适用于所有可致肝脏损伤的因素,如肝炎病毒、乙醇、药物与毒物,等原因引起的内毒素血症的预防与治疗,无受限肝病患者。本发明针对目前临床上尚没有肝脏疾病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特效治疗药物,明确了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可作为有效成分,以动物实验疗效为依据,提供了一种可治疗内毒性血症及改善肝功能,抵抗肝损伤的新的使用用途。一种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降低硫代乙酰胺致大鼠急慢性肝损伤时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其肝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减轻慢性肝损伤时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损伤,部分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等优点,将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中。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急性肝损伤预防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 100。图2为急性肝损伤预防TAA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 100。图3为急性肝损伤预防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 100。图4为急性肝损伤预防地衣芽胞杆菌活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 100。图5为急性肝损伤预防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400。图6为急性肝损伤预防TAA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400。图7为急性肝损伤预防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400。图8为急性肝损伤预防地衣芽胞杆菌活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400。图9为慢性肝损伤预防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 100。图10为慢性肝损伤预防TAA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 100。图11为慢性肝损伤预防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 100。图12为慢性肝损伤预防地衣芽胞杆菌活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 100。图13为慢性肝损伤预防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400。图14为慢性肝损伤预防TAA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400。图15为慢性肝损伤预防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400。图16为慢性肝损伤预防地衣芽胞杆菌活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400。图17为慢性肝损伤治疗用药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 100。图18为慢性肝损伤治疗用药TAA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 100。图19为慢性肝损伤治疗用药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 X 100。图20为慢性肝损伤治疗用药地衣芽胞杆菌活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 X 100。
图21为慢性肝损伤治疗用药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400。图22为慢性肝损伤治疗用药TAA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X400。图23为慢性肝损伤治疗用药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 X 400 ο图M为慢性肝损伤治疗用药地衣芽胞杆菌活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 X 400 ο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药物动物实验方案如下。动物观察对象是硫代乙酰胺(TAA)所致急性,慢性肝损伤大鼠所致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丙二醛(MDA)、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并进行肝脏病理学分析,以观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清洁级SD大鼠160只,雄性,体重240_290g,随机分为3大组急性肝损伤预防用药组40只、慢性肝损伤预防用药组60只、慢性肝损伤治疗用药组60只。每一大组又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TAA模型组、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低剂量组、地衣芽胞杆菌活菌高剂量组。具体实验方案如下。1.急性肝损伤预防组清洁级SD大鼠40只,雄性,体重240_290g,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自由饮食喂养9天。②TAA模型组自由饮食喂养7天,第8天开始皮下注射TAA,250mg/kg, 1次/日,连续2天。③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低剂量组地衣芽孢杆菌活菌灌胃,5mg/kg, 1次/日,连续9天;第8天在灌胃的同时皮下注射TAA,TAA用法同TAA模型组,连续2天。④地衣芽胞杆菌活菌高剂量组地衣芽孢杆菌活菌灌胃,15mg/kg,1次/日,连续9天;第8天在灌胃的同时皮下注射TAA,TAA用法同TAA模型组,连续2天。急性肝损伤预防用药组分组示意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由各种致肝脏损伤因素引起,包括肝炎病毒、乙醇、药物、毒物、肝硬化、肝癌及其他任何可引起肝脏损伤的因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治疗权利要求2所述疾病的同时,具有修复肝损伤,改善肝功能的疗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阻塞性黄疸、胰腺炎、各种休克等疾病的发生且伴随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时,地衣芽胞杆菌活菌的制备对于上述几种疾病伴有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衣芽胞杆菌活菌成人的每日推荐使用剂量为0. 45-1. 35亿活菌/kg。
全文摘要
一种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预防急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作为制备用于治疗慢性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由致肝脏损伤的因素引起的;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活菌的用量为每日0.45-1.35亿活菌/kg。该发明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降低硫代乙酰胺致大鼠急慢性肝损伤时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其肝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减轻慢性肝损伤时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损伤,部分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
文档编号A61K35/74GK102552332SQ2011103960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刘立新, 苏显英, 陈铮, 顾佩菲, 马大中 申请人:东北制药(沈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