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蜂花粉水提取物口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057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蜂花粉水提取物口含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植物,特别是从蜂花粉水提取物制备口含片的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经WHO统计我国长期饮酒者近2亿人,因酒精的毒性作用而致肝脏损害,嗜酒者中约2 / 3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病(ALD),其包括酒精性肝损伤、脂肪肝(AFL)、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顺序渐进的过程,发病机制较复杂,中药对AFL治疗效果尚可。酒精性肝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肝病之一,主要是患者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损害。据西方研究,酒精性肝病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几乎50%的肝硬化患者都有长期饮酒的习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酒精性肝病发病 率明显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并且逐渐向女性化、少年化发展。酒精性肝病在临床上已属多发病和常见病,所以,对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酒精性肝病的好发年龄为30-50岁,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有年轻化和女性化的倾向。通过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患者年龄越大,饮酒史越长,饮酒量越大,肝功能损害就越重;酒精性肝病除与饮酒时间和饮酒量有关外,还和患者所饮酒类的质量及患者的饮酒习惯密切相关,酒类质量越差,其患病率越高;空腹饮用白酒或混合饮用多种酒类,患病率也会明显增加;其次,虽然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但如果男女饮相同量的酒,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酒精性肝病,且临床症状较男性严重。由于受自身体质量、脂肪以及胃排空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女性的酒精性肝损害有高易感性。酗酒可导致实质器官的微血管改变和脂肪变性,进而发展为器官的萎缩和硬化,最初可出现在肝脏、肺、心脏和脑;肥胖可使体内游离脂肪酸(FFAs)增加,后者除本身引起的脂毒性外,还可抑制葡萄糖的氧化、抑制糖原合成、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加速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蓄积等。酒精和肥胖可使上述所有病理变化加重外,还可诱发脂肪性肝炎,并能促进活性氧和活性乙醛-4-羟基乙醛基产生并增加,使酒精性脂肪肝(ASH)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都处在高水平的氧化应激状态,促使炎症和纤维化不断升级。糖脂代谢异常和酗酒还可以表现在对胰岛素抵抗(IR)的协同作用,IR是肥胖和超重人群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FFAs在肝脏聚集的标志,肝细胞中的FFAs可以作为非TG代谢物的载体,加速组织破坏和炎症浸润及纤维化;酒精可以介导周围型IR并刺激肝脏脂肪酸代谢,还可以在乙醇脱氢酶介导乙醇氧化成乙醛过程中,由于NAD+向NADH转化使NAD+消耗增力口,促进FFAs合成,抑制脂质分解,最终导致TG在肝细胞内蓄积。另外,与传统饮酒者导致明显的营养缺乏和体重降低不同,狂饮者可能会食欲增加,更多的摄入纤维、高脂等食物,使酒精中获得的额外能量不能通过减少食物摄入量来抵消,最终导致体重增加及肥胖。在慢性酗酒、糖尿病和肥胖条件下,粘膜损伤导致的肠道渗透性增强,使肠道细菌分解产生的巨大分子物质如病原体相关的分子进入肠内循环,并通过门脉系统进人肝脏,激活肝星状细胞表达TLRs。在TLRs配体刺激后,纤维原细胞激活MAP信号途径,激活NF-κ B,促使胶原肌纤维原细胞分泌大量前炎症细胞因子及化学因子,使血管周围产生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血清内毒素/脂多糖和血浆胶原激活抑制剂-I等可以作为儿童NAFLD向NASH转化的重要生物标记物。长期过度饮酒,可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导致酒精性肝病(ALD);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这三种形式可单独也可混合存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酗酒有增多趋势。由于我国肝病主要由肝炎病毒引起,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数量更多,可能掩盖了实际上是酒精作为病因的肝病。因此,正确认识酒精引起的肝损害,及时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研究,酒精性肝病的病因是乙醇的过量摄入,摄入的乙醇主要在十二指肠和上段回肠通过单纯扩散吸收,胃也能缓慢吸收少量的乙醇,进入血液循环中的乙醇随着血流迅速扩散,在肝、肺及脑等血管分布较多的器官很快达到平衡。乙醇不能储存,必须被代谢,肝脏是体内乙醇代谢的最主要器官,其中90 95%在肝脏通过乙醇脱氢酶(ADH)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MEOs)进行氧化代谢,长期大量饮酒在加重肝脏负担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对肝脏造成损伤。乙醇代谢后的主要产物是乙醛,同时还产生氧应激产物,乙醛随后又被乙醛脱氢酶(ALDH)氧化代谢最终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戒酒是ALD治疗关键的措施之一,戒酒可明显提高ALD患者的生存质量。戒酒后可使ALD的肝功能异常迅速好转,明显提高生存率;对于轻微ALD,戒酒后可不继续发展;肝硬化已充分形成,且有门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者,戒酒也难以逆转,但可改善活动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酒精性肝病患者通常合并热量/蛋白质缺乏性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可加剧酒精性肝损伤。因此,酒精性肝病患者宜给予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类、高热量的低脂软食,必要时适当补充支链氨基酸为主的复方氨基酸制剂。严重的酒精性肝病应执行卧床休息,疾病的稳定阶段应做肌肉锻炼,如非剧烈运动、体操、游泳,家庭中简单易行的身体锻炼同样有效。目前,有关酒精性脂肪肝的确切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长期饮酒可使体内乙醛生成量增加,NADH/NAD的平衡改变而导致脂肪代谢和转运紊乱,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乙醇削弱了正常肝细胞的代谢及肝细胞膜的稳定性。①乙醇中间产物乙醛及乙酸,可使还原性辅酶I与辅酶II的比值升高,从而抑制线粒体三羧酸循环,使肝内脂肪酸代谢发生障碍。②酒精有特异性地增加胆碱需要量的作用,磷脂的不足影响了脂蛋白的合成,从而使运出发生障碍。③大量饮酒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使体内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β氧化受损,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促进脂肪肝形成,大量乙醇刺激肾上腺及垂体-肾上腺轴,增加脂肪组织分解率,使甘油三脂合成增加并堆积。④长期饮酒可诱导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Ρ450的活性,其活性增加更加重乙醇及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酒精中毒引起的肝损伤的机理比较复杂,除了乙醇的直接毒性作用外,乙醇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是形成肝脏损伤的一个原因。从防治效果看,戒酒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预后非常重要,戒酒为终生治疗,仅此一项即可改变肝病进程。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减少烈性酒精耗量、早期诊治酒精肝及提高戒酒成功率等,可逐步减少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研究表明双环醇有良好的保肝降酶作用,从ALT、AST、ALP和GGT的恢复速度和程度明显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其机理可能是诱导体内抗氧化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提高肝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肝细胞线粒体内GSH水平,双环醇还能保护肝线粒体结构,对抗各类肝损伤负效应;双环醇不是抑制剂,而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肝细胞膜,使肝细胞核DNA免受损伤及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而起到保肝作用;双环醇可减轻酒精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招致的肝损伤,从而改善炎症坏死,表明双环醇为一种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较好药物选择。由于脂肪肝并非为独立性病种,通过引发肝功能的损伤,引起血液生化指标和酶值的变化。在反应肝细胞损伤的检测项目中,以血清酶值最常见,如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等。当肝脏发生脂肪变时,由于肝细胞受到损害,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膜破碎或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中所含的ALT就会被释放到血液中,使血中ALT活性增加。由于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其明显升高时常提示有肝损伤;肝脏发生脂肪变时,多以ALT升高为主。谷丙转氨酶(ALT)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有人把脂肪肝和冠心病比喻成高脂血症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因为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酗酒是脂肪肝的常见病因,而这些因素也同样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关系
密切。有明显心肌损伤和血流动力学紊乱,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肝活检研究显示,这些病例中91. 4%有肝细胞脂肪变性。一般而言,酒精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长期食用高脂食物或大量饮酒,酒精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影响其结构及功能;许多人就是因为饮酒过度才患上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致使肝脏受损。而肝损伤可导致甘油三酯(TG)下降,甘油三酯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肪肝会导致食入的大量脂肪吸收减少,胆汁分泌不足,不能分解吃进去的脂肪,脂肪在肝脏形成脂肪滴从而加重病情。蜂花粉是由蜜蜂采集蜜粉源植物的雄蕊,经加工而携带回巢的团状物,其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核酸,还含有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蜂花粉常用于保健食品和营养食品,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进而开发更多品种的蜂花粉产品,充分利用蜂花粉资源,是当今的一个发展方向。蜂花粉是植物的精华,被誉为“最完全的营养品”、“浓缩的营养库”,被认为是2 I世纪最有前景的食物资源。蜂花粉的医疗保健作用近几年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但是蜂花粉中存在一类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物质就不为人所知,经过我们多年研究发现这类物质在蜂花粉中呈水溶性状态,因而分离提取特别困难。我国的蜂花粉资源极为丰富,产量大,种类多,但蜂花粉产品却较少,申报的保健品只有2 O多种,如何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然而,研究并掌握蜂花粉的蛋白质、灰分、水分和维生素c含量等关键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仍是现在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花粉营养品需求量的增加,我国花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将不断深入,必将会给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近年,花粉在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领域都有一些进展;比如,花粉治疗前列腺炎、肿瘤、肝炎、心血管疾病,以及花粉多糖硫酸酯化、花粉代谢、花粉药物载体、花粉重组蛋白、花粉发酵食品、花粉防腐剂、超临界C02萃取的花粉油等研究,我国蜂花粉的开发具有广阔市场。
现代研究证明,花粉多糖能够提高机体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提高血清免疫蛋白G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抑瘤和抗癌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阻止放疗、化疗损伤,保护机体。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多酚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等多种抗氧化因子,能够互相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蜂花粉以其高效的抗氧化活性,在防治人类患有与自由基损伤相关的疾病以及在抗衰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蜂花粉是一种相当理想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功能性食品。蜂花粉营养全面,成分极其复杂,含有生命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有调节免疫功能、促生长、抗疲劳、防衰老、软化血管、降血脂、促造血、美容和瘦身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但利用蜂花粉解酒方面研究仍然是空白。蜂花粉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药食兼用花粉品种,作为中国传统药材,其药食兼用的历史已逾数千年,从24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均有记载,在民间更是以其神奇的功效被奉为“仙药”。经过我们最新的研究发现在花粉中还存在一类具有促进酒精代谢的物质,对促进机体解酒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目前各种各样的应酬越来越多,由于饮酒诱发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酗酒诱发的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经过我们最新的研究发现蜂花粉中还存在一类具有促进酒精代谢的物质,对促进 机体解酒、防治脂肪肝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如专利申请号为201010607398. 7的中国专利就公开了通过水提取方法,将蜂花粉经破壁、浸泡、水提、超滤,取得蜂花粉水溶性物质,并证明蜂花粉水溶性物质具有治疗脂肪肝的作用。目前各种各样的应酬越来越多,由于饮酒诱发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酗酒诱发的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口含片,是一类不经过胃消化,直接通过口腔粘膜吸收进入血液,采用在口腔中可溶解的物质为主要包衣材料进行包衣而制成的片剂。可防止酸性及酶对某些药物的破坏或防止药物对胃的强烈刺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发明一种能高效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蜂花粉水提取物口含片。本发明主要由以蜂花粉水提取方法取得的分子量小于5000D的蜂花粉水提取物的冻干粉、山梨糖醇、淀粉浆、硬脂酸镁和薄荷脑酒精溶液组成。所述冻干粉、山梨糖醇、淀粉浆、硬脂酸镁,和薄荷脑酒精溶液分别占口含片总质量的 50 85%、5 25%、5 25%、0· I L 0%、0· I O. 4%。本发明利用蜂花粉水提物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而且费用低廉,简单易行。蜂花粉是由蜜蜂采集蜜粉源植物的雄蕊,经加工而携带回巢的团状物,其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核酸,还含有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蜂花粉水提物能够在基因水平上发挥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理作用,本发明研究已经基本解决了其防治解酒性脂肪肝的分子机理,为此,提出申请本发明专利。经过研究和试验证实,发现蜂花粉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在胃中易被胃酸破坏,而通过舌下粘膜可以直接吸收,所以制作口含片可以更好地保护生物活性物质免遭破坏,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人大量饮酒的同时也摄取了大量的食物,特别是高油高脂性食物使人胃呈高饱腹状态,其胃容物的排空一般需要2小时左右,如果同时服用解酒药物,由于服用量与胃容物相比相差太悬殊,很难发挥作用而失效,但如果采用大剂量的解酒药物,又会受到胃容量的限制而无法实施,所以饭后使用的解酒药物最好采用不经过胃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发口含片的主要原因。


图I为自然健康对照组肝脏组织切片图。图2为自然健康对照组肾脏组织切片图。图3为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肝脏组织切片图。图4为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肾脏组织切片图。图5为灌胃口含片组肝脏组织切片图。
图6为灌胃口含片组肾脏组织切片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谓蜂花粉是指如茶花粉、油菜花粉、荷花粉等等经过蜜蜂采收的花粉。一、制备蜂花粉防治酒精性脂肪肝水提取物冻干粉
I、蜂花粉除杂、干燥,使含水量下降到4 8%。2、采用气流粉碎破壁的方式将蜂花粉破壁。3、以常压常温纯净水浸泡已经破壁的蜂花粉,同时以低频超声波处理10 40分钟,控制超声提取液的温度在10 40°C。4、以8000 15000转冷冻离心法除去固体杂质,取上清液。5、将所述上清液在I 5°C的环境温度下以5000D分子筛超滤分离,取得分子量为5000D以下的蜂花粉水溶性物质。6、将上述蜂花粉水提物冷冻干燥24 48小时制备含水量低于6%的蜂花粉水提物的冻干粉。二、制备本发明口含片
1、制粒工艺沸腾锅预热到40 60°C后,先将蜂花粉冻干粉、山梨糖醇、淀粉浆加入沸腾锅内,按照下表参数设置,打开蠕动泵喷纯化水进行一步制粒。制粒结束后加入硬脂酸镁和薄荷脑酒精溶液混合均匀,低温冷却再制备解酒蜂花粉水提物的口含片。典型的几种质量配比表(单位kg)
I冻干粉I山梨糖醇I淀粉浆I薄荷脑溶液I硬脂酸镁
配比 I 75_9_15. 5 O. I_O1J_
配比 2^5 8 —11.5 0.2O. 3 —
配比 3丨84 +8\7.4 |θ·3|θ· 3 —
生产工艺参数
#¥~ I进风温度I出风温度I引风频率I婦动泵I雾化压力 喷浆时 60-8CTC 40-55°C 40Hz150rpm 0.2MPa
喷衆后!65-80°C 150-60°C !35Hz |l50rpm |θ. 2MPa —
2、压片工艺采用ZPllOO压片机(29冲)进行压片实验,工艺参数转速30 40转/分;工作压力7 15kN ;片重O. 4 O. 6g。三、应用
(一)试验对象
灌胃22周龄的Wistar清洁级雄性大鼠,体重344. 43±38. 49 ;自然对照组大鼠每天按体重1%灌胃纯净水;模型组大鼠每天按体重O. 5%灌胃二锅头和体重O. 5%灌胃猪油制模型;灌胃口含片实验组大鼠每天按体重O. 5%灌胃二锅头和体重O. 5%灌胃猪油后8小时灌胃口含片。(二)实验组采用空腹灌胃本发明含片的方式进行实验
使用剂量按每只大鼠每天50-100mg本发明口含片的量灌胃,连接服用30 40天。(三)对比结果
I、试验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切片结果比较
(I)将自然健康对照组肝脏和肾脏组织切片,见图I、2。从图1、2可见雄性大白鼠肝脏肝细胞结构清晰呈多边形,肝血窦明显,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肝细胞中没有明显的脂肪空泡;肾脏组切片中肾小球结构清楚完整,肾小球囊间隙明显、适中,没有明显损伤。(2)将灌胃白酒猪油模型组肝脏和肾脏组织切片,见图3、4。从图3、4可见肝细胞边界不清,变圆内有空泡,肝血窦受压变窄,肝索排列紊乱,具有纤维化征兆;肾小球结构不清楚,损伤严重,肾小球囊变形。(3)灌胃本发明口含片肝脏和肾脏组织切片,见图5、6。从图5、6可见肝脏肝小叶结构清晰,肝血窦分布均匀,肝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整齐;肾脏肾小球结构明显改善,肾小球囊间隙明显,存在明显肾小球修复过的痕迹。从切片中发现长期酗酒除了对肝脏造成严重损伤外,对肾脏也能够造成严重的损伤,但是本发明口含片对损伤的肝脏和肾脏均存在很好的防治效果。2、空腹灌胃本发明含片干预后对试验组大鼠主要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分析。采用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取血清后由东芝全自动血液生化检测仪检测主要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分析如下表
权利要求
1.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蜂花粉水提取物口含片,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蜂花粉水提取方法取得的分子量小于5000D的蜂花粉水提取物的冻干粉、山梨糖醇、淀粉浆、硬脂酸镁和薄荷脑酒精溶液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蜂花粉水提取物口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冻干粉、山梨糖醇、淀粉浆、硬脂酸镁,和薄荷脑酒精溶液分别占口含片总质量的50 85%、,5 25%、5 25%、0. I I. 0%、0. I O. 4%。
全文摘要
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蜂花粉水提取物口含片,涉及从植物,特别是从蜂花粉水提取物制备口含片的工艺技术领域。主要由以蜂花粉水提取方法取得的分子量小于5000的蜂花粉水提取物的冻干粉、山梨糖醇、淀粉浆、硬脂酸镁和薄荷脑酒精溶液组成。本发明对于防治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而且费用低廉,简单易行。
文档编号A61K36/00GK102940653SQ201210500399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周斌, 叶满红 申请人:扬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