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送液装置和医疗用处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66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疗用送液装置和医疗用处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生物体组织等的处置时使用的医疗用送液装置和医疗用处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进行超声波吸引这种处置和超声波凝固切开这种处置的超声波处置装置。通常,在超声波吸引的处置中,为了有效地进行生物体组织的破碎、乳化而进行送液。通过进行送液,高效地产生空化现象这种物理现象。具体地进行说明,超声波探针通过超声波振动反复每秒钟几万次的高速振动,因此在超声波探针的前端面附近,压力周期性地发生变动。在前端面附近的压力由于压力变动而瞬时低于饱和蒸气压时,在从超声波处置装置输送到生物体组织的处置位置附近的液体中产生微小的气泡(空腔)。而且,由于前端面附近的压力变大(压缩)时起作用的力,所产生的气泡破灭。将上述物理现象称为空化现象。由于气泡破灭时的冲击能量,肝细胞等不具有弹性的生物体组织被破碎(shattered)、乳化(emulsified)。如上所述,在进行超声波吸引时需要向处置位置附近进行送液。在该超声波处置装置中,探针的外周部与外鞘的内周部之间的间隙形成送液路径。而且,从送液路径(外鞘)的前端向生物体组织等进行送液。另外,通过与送液单元连接的细长的管来向探针与外鞘之间的送液路径进行送液。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超声波处置装置,该超声波处置装置具有对灌注(perfusion)液进行送液的功能。在该超声波处置装置中,在外鞘与探针之间形成了灌注液的送液路径。另外,在探针的内部形成有吸引路径。在探针上设置有使送液路径与吸引路径之间连通的连通孔。灌注液从送液路径顺次经过连通孔、吸引路径而被排出。另外,通过与送液单元连接的细长的管来向探针与外鞘之间的送液路径进行送液。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80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33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_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一边将 生理盐水溶液(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等液体进行送液,一边使用高频电流等处置能量来进行处置。在这种处置中,需要以每秒钟固定的送液量来进行送液。在上述专利文献I和上述专利文献2的超声波处置装置中,在不从送液路径的前端进行送液的状态下 ,液体不从送液单元向送液路径流出。因此,在不从送液路径的前端进行送液的状态下,有时沿送液方向在送液路径中产生液体的缺失部分。在该情况下,即使开始使液体从送液单元向送液路径流出,直到从送液路径的前端进行送液为止费时。因而,从送液路径的前端进行送液时的响应性降低。另外,沿送液方向在送液路径中产生液体的缺失部分,由此即使在开始使液体从送液单元向送液路径流出之后,也有时不从送液路径的前端以固定的送液量进行送液。因此,来自送液路径的前端的送液的稳定性降低。由于来自送液路径的前端的送液的响应性降低和稳定性降低,在生物体组织等处置中作业性降低,处置时间延长。本发明是关注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响应性良好且能够稳定地从送液路径的前端进行送液的医疗用送液装置和医疗用处置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某一方式中,提供一种医疗用送液装置,具备:第一路径限定部,其限定送液路径;第二路径限定部,其限定吸引路径;第三路径限定部,其限定使上述送液路径与上述吸引路径之间连通的连通路径;送液单元,其连接上述第一路径限定部的基端,以基准流出量以上的流出量向上述送液路径流出液体,由此在上述送液路径中产生到上述连通路径为止沿送液方向上述液体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吸引单元,其连接上述第二路径限定部的基端,经由上述吸引路径进行吸引;送液模式输入部,其进行在以下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从上述送液路径的前端进行送液的送液开模式与不从上述送液路径的上述前端进行送液的送液关模式;以及控制单元,其根据上述送液模式输入部的上述切换操作来控制上述吸引单元的吸引量,由此在上述送液开模式与上述送液关模式之间调整经由上述连通路径从上述送液路径流入上述吸引路径的上述液体的流入量。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响应性良好且能够稳定地从送液路径的前端进行送液的医疗用送液装置和医疗用处置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送液装置的概要图。图2是概要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送液装置的插入部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送液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是概要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送液装置的处置时的送液路径的某一状态的剖面图。图5是图4的V-V线剖面图。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送液装置的待机模式下的待机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送液装置的送液开模式下的送液动作的流程图。图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送液装置的吸引开模式下的吸引动作的流程图。图9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医疗用送液装置的送液开模式下的送液动作的流程图。图10是概要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医疗用送液装置的插入部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处置装置的概要图。图12是概要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处置装置的振动单元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3是概要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处置装置的超声波探针的结构的剖面图。图14是概要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超声波探针贯通了外鞘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5是概要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鞘与振子壳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的剖面图。图16是图14的16-16线剖面图。图17是图14的17-17线剖面图。图18是表示通过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处置装置使用高频电流进行的处置的一例的概要图。图19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处置装置的送液开模式下的送液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处置装置的第一送液模式下的送液动作的流程图。图21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处置装置的第二送液模式下的送液动作的流程图。图22是使用部分剖面概要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医疗用处置装置的可动手柄相对于固定手柄处于打开的状态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3是使用一部分剖面概要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医疗用处置装置的可动手柄相对于固定手柄处于闭合的状态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送液装置I的图。如图1所示,医疗用送液装置I具备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部2以及通过插入部2设置于基端方向侧的保持部3。插入部2沿着长边轴C细长地形成。在保持部3上连接有线缆4的一端。线缆4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5连接。控制单元5与送液单元6、吸引单元7以及输入单元8进行电连接。图2是表示插入部2的内部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在插入部2的内部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了送液管11。送液管11的前端被延伸设置到插入部2的前端。如图1所示,送液管11经过保持部3的内部而基端与送液单元6连接。送液单元6具备送液驱动部12以及贮存输送过来的生理盐水溶液等液体的贮液容器13。通过送液管11来限定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所经过的送液路径15。S卩,送液管11成为限定送液路径15的第一路径限定部。如图2所示,在插入部2的内部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了吸引管16。吸引管16的前端延伸设置到插入部2的前端。如图1所示,吸引管16经过保持部3的内部而基端与吸引单元7连接。吸引单元7具备吸引驱动部17以及回收由吸引单元7吸引的生物体组织等吸引物质和液体的回收容器18。使用吸引管16来限定向吸引单元7的吸引物质以及液体流通的吸引路径19。S卩,吸引管16成为限定吸引路径19的第二路径限定部。
如图2所示,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设置有筒状的中继部件21。中继部件21的一端与送液管11连接,另一端与吸引管16连接。使用中继部件21来限定使送液路径15的前端部与吸引路径19的前端部之间连通的连通路径22。S卩,中继部件21成为限定连通路径22的第三路径限定部。如图1所示,在保持部3的外周部具备作为送液模式输入部的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以及作为吸引模式输入部的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和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经由通过线缆4的内部的电气信号线(未图示)等与控制单元5进行电连接。使用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进行以下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的送液开模式与不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的送液关模式。使用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在送液关模式下进行以下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进行吸引的吸引开模式与不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进行吸引的待机模式。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的吸引模式的切换操作仅在送液关模式下输入到控制单元5。在送液开模式下,控制为对来自吸引路径19的前端的生物体组织等的吸引物质不进行吸引的状态。另外,输入单元8是脚踏开 关、遥控开关等。输入单元8具备送液量输入部28以及医疗用送液装置I的电源开关29,该送液量输入部28用于在送液开模式下输入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接着,说明医疗用送液装置I的作用。图3是说明医疗用送液装置I的动作的图。如图3所示,在进行医疗用送液装置I中的处置时,使用输入单元8的电源开关29来将医疗用送液装置I的电源接通(步骤S101)。通过接通电源来驱动送液单元6的送液驱动部12。由此,贮液容器13的液体从送液单元6流向送液路径15。此时,以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每秒钟流出量,使液体开始从送液单元6流出(步骤S102)。以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流出量使液体流出,由此在送液路径15中产生到连通路径22为止沿送液方向液体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图4和图5是表示医疗用送液装置1中的处置时的送液路径15的某一状态的图。如图4所示,在进行医疗用送液装置1中的处置时,在送液路径15中产生到连通路径22为止沿送液方向液体L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即,从送液路径15的基端至连通路径22为止,液体L沿着送液方向始终连续。在此,沿送液方向液体L的缺失部分不存在的状态下,在与送液方向垂直的剖面中液体L不一定必须占据送液路径15的剖面面积整体。即,如图5所示,在与送液方向垂直的剖面中,液体L占据送液路径15的剖面面积的一部分即可。然后,由控制单元5控制为在待机模式下待机的状态(步骤S103)。待机模式是不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向生物体组织等进行送液的送液关模式。另外,在待机模式下,不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对生物体组织等的吸引物质进行吸引。图6是说明待机模式下的待机时的医疗用送液装置I的动作的图。如图6所示,在待机模式下待机时,首先,驱动吸引单元7的吸引驱动部17。此时,由控制单元5将吸引单元7每的秒钟吸引量设定在第一基准吸引量(基准吸引量)B1以上且小于第二基准吸引量B2的范围内(步骤S115)。在此,第二基准吸引量B2大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小于第二基准吸引量B2,因此在吸引路径19的前端中,吸引力不会大到能够吸弓I生物体组织等吸弓1物质的状态。另外,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被控制为第一基准吸引量BI以上,因此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所有液体经由连通路径22流入到吸引路径19(步骤S116)。然后,流入到吸引路径19的所有液体被吸引单元7吸引,回收到回收容器18 (步骤S117)。S卩,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所有液体顺次经过连通路径22、吸引路径19而被吸引单元7吸引。如上所述,在待机模式下,形成不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不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对吸引物质进行吸引的状态。如图3所示,在从待机状态起对生物体组织等进行送液的情况下,由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进行送液模式的切换操作(步骤S104 是”)。由此,从不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的待机模式(送液关模式)向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的送液开模式进行送液模式的切换操作。然后,在送液开模式下进行送液动作(步骤S105)。图7是说明送液开模式下的送液动作的图。如图7所示,在送液开模式下进行送液时,首先,使用输入单元8的送液量输入部28来输入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每秒钟送液量(步骤S118)。然后,根据所输入的送液量,由控制单元5将吸引单元7的的每秒钟吸引量控制在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范围内(步骤S119)。在此,在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范围内,还包括吸引单元7的吸引驱动部17停止而吸引单元7的吸引力为零的情况。在送液开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因此,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中的至少一部分不会经由连通路径22流入吸引路径19。然后,未流入吸引路径19的液体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被输送向生物体组织等(步骤S120)。如上所述,控制单元5根据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的切换操作,在待机模式(送液关模式)与送液开模式之间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S卩,在待机模式(送液关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成为第一基准吸引量BI以上,在送液开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由此,在待机模式(送液关模式)下,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所有液体经由连通路径22流入吸引路径19。另一方面,在送液开模式下,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中的至少一部分不经由连通路径22流入吸引路径19。S卩,在待机模式(送液关模式)与送液开模式之间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由此调整流入吸引路径19的液体的流入量。另外,在送液开模式下,将吸引单元7的每秒钟吸引量控制在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范围内。例如,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被设定为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第一实施吸引量B3。在该情况下,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流入吸引路径19的流入量成为第一流入量VI,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成为第一送液量Wl。然后,在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范围内,将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从第一实施吸引量B3增大至第二实施吸引量B4。以第二实施吸引量B4来进行吸引,由此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流入吸引路径19的流入量成为大于第一流入量Vl的第二流入量V2。另外,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中的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成为小于第一送液量Wl的第二送液量W2。S卩,在送液开模式下,将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控制在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范围内,由此调整经由连通路径22从送液路径15向吸引路径19流入的液体的流入量。由此,调整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另外,在医疗用送液装置I中,即使在包括待机模式的送液关模式下,液体从送液单元6向送液路径15以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每秒钟流出量流出。因此,即使在送液关模式下,在送液路径15中产生到连通路径22为止沿送液方向液体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在此,考虑对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进行向送液开模式的切换操作, 由此液体开始从送液单元6向送液路径15流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送液关模式下,液体不从送液单元6向送液路径15流出,因此在送液路径15中产生沿送液方向液体的缺失部分。因此,即使液体开始从送液单元6向送液路径15流出,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为止费时。因而,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时的响应性降低。在此,将与送液路径15的送液方向垂直的剖面面积设为A,将液体的缺失部分的沿着送液方向的尺寸设为D,将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每秒钟流出量设为Ul,将从液体开始从送液单元6流出至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开始送液为止的时间设为T。并且假设,在液体的缺失部分以外的部分中,在与送液方向垂直的剖面处液体占据送液路径15的剖面面积整体。在该情况下,成立以下关系。T=A D/U1 (I)例如,当将剖面面积A设为3.14mm2、将液体的缺失部分的尺寸设为50mm、流出量Ul设为40mm3/秒时,时间T为大约4秒钟。即,从液体开始从送液单元6流出至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开始送液为止需要大约4秒钟。另外,在送液路径15中产生沿送液方向液体的缺失部分,由此即使在液体开始从送液单元6向送液路径15流出之后,有时也会不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以固定送液量进行送液。因此,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的稳定性降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送液装置I中,即使在送液关模式下,在送液路径15中产生到连通路径22为止沿送液方向液体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因此,由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进行向送液开模式的切换操作,由此不费时而稳定地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即,响应性良好且稳定地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如图3所示,当在送液开模式下的送液动作完成时,由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进行向待机模式(送液关模式)的切 换操作(步骤S106)。然后,进入到步骤S110。如图3所示,在从待机状态起对生物体组织等进行吸引的情况下,由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进行吸引模式的切换操作(步骤S107:“是”)。由此,从不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进行吸引的待机模式向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进行吸引的吸引开模式来进行吸引模式的切换操作。然后,进行吸引开模式下的吸引动作(步骤S108)。此外,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的吸引模式的切换操作仅在送液关模式下被输入到控制单元5。如上所述,在送液开模式下,控制为不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对生物体组织等吸引物质进行吸引的状态。图8是说明吸引开模式下的吸引动作的图。如图8所示,在吸引开模式下进行吸引时,首先,使用控制单元5来将吸引单元7的每秒钟吸引量设定在第二基准吸引量B2以上的范围内(步骤S121)。在吸引开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被控制为第一基准吸引量BI以上,因此与待机模式同样地,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所有液体经由连通路径22流入吸引路径19(步骤
5122)。然后,流入到吸引路径19的所有液体被吸引单元7吸引,回收到回收容器18(步骤
5123)。S卩,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所有液体顺次经过连通路径22、吸引路径19而被上述吸引单元吸引。另外,在吸引开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大于第二基准吸引量B2,因此与待机模式相比吸引路径19前端的吸引力变大。由此,生物体组织等吸引物质在吸引路径19前端被吸引(步骤S124)。然后,被吸引的吸引物质经由吸引路径19被吸引单元7吸引,回收到回收容器18(步骤S125)。如上所述,在送液关模式下,控制单元5根据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的切换操作,在待机模式与吸引开模式之间将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控制在第一基准吸引量(基准吸引量)BI以上的范围内。即,在待机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为第一基准吸引量BI以上且小于第二基准吸引量B2,在吸引开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为第二基准吸引量B2以上。由此,在待机模式下,吸引路径19前端的吸引力不会大到能够吸引生物体组织等吸引物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吸引开模式下,与待机模式相比吸引路径19前端的吸引力变大,生物体组织等吸引物质被吸引路径19前端吸引。即,在待机模式与吸引开模式之间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由此调整吸引路径19前端的吸引力。如图3所示,当吸引开模式下的吸引动作完成时,由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进行向待机模式的切换操作(步骤S109)。然后,进入到步骤S110。在步骤SllO中处置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llO 是”),由输入单元8的电源开关29切断医疗用送液装置I的电源(步骤S111)。另一方面,在步骤SllO中处置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llO 否”),返回到步骤S103,在待机模式下待机。因此,在上述结构的医疗用送液装置I中,起到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送液装置I中,即使在送液关模式下,液体也以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每秒钟流出量从送液单元6向送液路径15流出。因此,即使在送液关模式下,在送液路径15中产生到连通路径22为止沿送液方向液体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因此,由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进行向送液开模式的切换操作,由此不费时而稳定地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即,能够响应性良好地且稳定地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另外,在医疗用送液装置I中,控制单元5根据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的切换操作,在送液关模式与送液开 模式之间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由此,在送液关模式下,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所有液体经由连通路径22流入吸引路径19。另一方面,在送液开模式下,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中的至少一部分不会经由连通路径22流入吸引路径19。S卩,在送液关模式与送液开模式之间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由此调整流入吸引路径19的液体的流入量。如上所述,在送液关模式下,即使液体以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流出量从送液单元6向送液路径15流出,也能够产生不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的状态。另外,在医疗用送液装置I中,在送液关模式下,控制单元5根据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的切换操作在待机模式与吸引开模式之间将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控制在第一基准吸引量(基准吸引量)B1以上的范围内。由此,在待机模式下,吸引路径19的前端的吸引力不会大到能够吸引生物体组织等吸引物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吸引开模式下,与待机模式相比吸引路径19的前端的吸引力变大,生物体组织等吸引物质被吸引路径19的前端吸引。如上所述,将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控制在第一基准吸引量BI以上的范围内,由此调整吸引路径19的前端的吸引力。由此,在送液关模式下,能够在待机模式与吸引开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医疗用送液装置I中,在送液开模式下,控制单元5将吸引单元7的每秒钟吸引量控制在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范围内。由此,调整经由连通路径22从送液路径15流入吸引路径19的液体的流入量,在送液开模式下能够调整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此外,送液开模式下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的调整并不限定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9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医疗用送液装置I的送液开模式下的送液动作的图。如图9所示,在送液开模式下进行送液时(图4的步骤S105),首先,由控制单元5将吸引单元7的每秒钟吸引量控制为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固定吸引量B5 (步骤S126)。然后,由输入单元8的送液量输入部28输入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每秒钟送液量(步骤S127)。然后,根据所输入的送液量,由控制单元5将从送液单元6向送液路径15的每秒钟流出量控制在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范围内(步骤S128)。固定吸引量B5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因此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的至少一部分不会经由连通路径22流入吸引路径19。然后,未流入吸引路径19的液体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向生物体组织等输送(步骤S129)。在本变形例中,在送液开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为固定吸引量B5。例如,来自送液单元6的流出量被设定为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第一实施流出量U3。在该情况下,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中的流入吸引路径19的流入量成为流入量V’ 1,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成为第一送液量W’ I。然后,在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范围内,将来自送液单元6的流出量从第一实施流出量U3减小到第二实施流出量U4。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为固定吸引量B5,因此即使以第二实施流出量U4使液体流出,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中的流入吸引路径19的流入量保持流入量V’ I的状态。但是,第二实施流出量U4小于第一实施流出量U3,因此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中的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变为小于第一送液量W’l的第二送液量W’2。即,在送液开模式下,将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设定为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固定吸引量B5,将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流出量控制在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范围内。由此,调整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另外,在医疗用送液装置I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即使在包括待机模式的送液关模式下,液体以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每秒钟流出量从送液单元6向送液路径15流出。因此,即使在送液关模式下,在送液路径15中产生到连通路径22为止沿送液方向液体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因此,由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进行向送液开模式的切换操作,由此不费时而稳定地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即,响应性良好地且稳定地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中继部件21来限定连通路径22,但是并不限制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作为第二变形例,送液管11的前端和吸引管16的前端与连接管30的基端连接。连接管30的前端延伸设置直到插入部2的前端。在本变形例中,由连接管30限定将送液路径15的前端部与吸引路径19的前端部之间连通的连通路径22。即,连接管30成为限定连通路径22的第三路径限定部。以上,根据第二变形例,医疗用送液装置I具备以下部分即可:限定送液路径15的第一路径限定部;限定吸引路径19的第二路径限定部;以及限定将送液路径15与吸引路径19之间连通的连通路径22的第三路径限定部。
(第二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1至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是以下那样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变形而得到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处置装置31的图。医疗用处置装置31是以超声波探针33 (后述)和钳口 52 (后述)为电极而使用高频电流处置生物体组织的双极钳子。另外,医疗用处置装置31还作为超声波吸引装置而使用,该超声波吸引装置利用由送液和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空化现象,选择性地破碎(shattered)和切除(resected)生物体组织,吸引切除后的生物体组织。如图11所示,医疗用处置装置31具备振子单元32、超声波探针33、外鞘单元34以及手柄单元35。另外,在医疗用处置装置31中设置有医疗用送液装置36,该医疗用送液装置36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送液单元6和吸引单元7。振子单元32具备振子壳体41。在振子壳体41的基端上连接有线缆4的一端。线缆4的另一端与能量提供单元37连接。能量提供单元37具备超声波能量提供部38和高频能量提供部39。能量提供单元37与控制单元5进行电连接。控制单元5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与送液单元6、吸引单元7以及输入单元8进行电连接。图12是表示振子单元32的结构的图。如图12所示,在振子壳体41的内部设置有超声波振子42,该超声波振子42具备将电流转换为超声波振动的压电元件。在超声波振子42上连接有电气信号线43A、43B的一端。电气信号线43A、43B经过线缆4的内部而另一端与能量提供单元37的超声波能量提供部38连接。从超声波能量提供部38经由电气信号线43A、43B对超声波振子42提供电流,由此通过超声波振子42产生超声波振动。在超声波振子42的前端方向侧上连接了使超声波振动振幅放大的变幅杆45。变幅杆45安装于振子壳体41,在与振子壳体41之间电性绝缘。在超声波振子42和变幅杆45上以长边轴C为中心形成有空间部46。另外,在超声波振子42上,与电气信号线43A、43B分开地,连接有从能量提供单元37的高频能量提供部39起经过线缆4的内部而延伸设置的电气信号线47。图13是表示超声波探针33的结构的图。如图13所示,超声波探针33安装于变幅杆45的前端方向侧。在变幅杆45上安装了超声波探针33,由此由超声波振子42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从超声波探针33的基端传递到前端。超声波振动传递到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由此产生空化现象。由于空化现象,肝细胞等弹性低的生物体组织被选择性地破碎、切除。此时,血管等弹性高的生物体组织不被空化现象破碎。另外,在变幅杆45上安装超声波探针33,由此从高频能量提供部39起经过电气信号线47、超声波振子42、变幅杆45至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部为止形成高频电流的探针侧电流路径。由此,从闻频能量提供部39提供的闻频电流被从超声波探针33的基端传递到前端。即,超声波探针33成为能够将高频电流、超声波振动等处置能量从基端传递到前端的能量传递部。另外,能量提供单元37提供由超声波探针33传递的处置能量。如图13所示,在超 声波探针33的内部,从基端至前端为止沿着长边轴C而形成空间部49。在将超声波探针33安装到变幅杆45的状态下,空间部49的基端与超声波振子42和变幅杆45内部的空间部46连通。如图12所示,在空间部46上连接有吸引管16的一端。如图11所示,吸引管16延伸至振子壳体41的外部,另一端与吸引单元7连接。空间部49、空间部46以及吸引管16的内部成为吸引物质和液体朝向吸引单元7的所经过的吸引路径19。即,超声波探针33的内周部成为限定吸引路径19的路径限定部(第二路径限定部)的一部分。吸引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吸引利用空化现象切除的生物体组织等吸引物质。如图11所示,外鞘单元34具备被超声波探针33贯通的外鞘51以及安装于外鞘51前端部的钳口 52。图14是表示对外鞘51贯通了超声波探针33的状态的图。如图14所示,外鞘51具备外侧管53和内侧管55。在外侧管53与内侧管55之间设置有可动部件56。在外侧管53的前端部利用连接螺栓57安装有钳口 52。另外,可动部件56的前端与钳口 52连接。可动部件56沿着长边轴C进行移动,由此钳口 52以连接螺栓57为中心相对于外鞘51转动。由此,钳口 52相对于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部进行打开和闭合动作。钳口 52相对于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部进行打开和闭合动作,由此在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部与钳口 52之间能够把持生物体组织等。在超声波探针33贯通了外鞘51的状态下,在超声波探针33的外周部与外鞘51的内侧管55之间形成有空间部54。图15是概要地表示 外鞘51与振子壳体41的连接部的结构的图。在外鞘51的内侧管55基端部中安装有筒状的中继部件59的前端部。外鞘51相对于中继部件59能够绕长边轴C旋转。在中继部件59的基端部中安装有振子壳体41的前端部。在超声波探针33与外鞘51之间形成的空间部54延伸设置直到振子壳体41的前端面。在中继部件59的内部连接有送液管11的一端。如图11所示,送液管11延伸至手柄单元35的外部,另一端与送液单元6连接。送液管11的内部和空间部54成为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所经过的送液路径15。即,超声波探针33的外周部和外鞘51的内周部成为限定送液路径15的路径限定部(第一路径限定部)的一部分。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超声波探针33中设置有路径限定面58,该路径限定面58限定将送液路径15的前端部与吸引路径19的前端部之间连通的连通路径22。S卩,路径限定面58成为限定连通路径22的路径限定部(第三路径限定部)。路径限定面58设置于超声波探针33的比外鞘51的前端更靠基端方向侧的部位。图16是图14的16-16线剖面图。如图16所示,以围绕长边轴C而彼此分离的状态设置多个连通路径22。另外,在振子壳体41上连接有从能量提供单元37的高频能量提供部39经过线缆4的内部而延伸设置的电气信号线(未图示)。振子壳体41和中继部件59具备导电部(未图示),该导电部(未图示)将来自高频能量提供部39的电气信号线与外鞘51之间进行电连接。由此,从高频能量提供部39起经过振子壳体41的导电部、外鞘51至钳口 52为止形成高频电流的钳口侧电流路径。此外,超声波振子42和变幅杆45与振子壳体41之间进行绝缘。如图14所示,在超声波探针33的外周部利用橡胶衬套等安装绝缘部件60。绝缘部件60配置于超声波振动的节点位置。超声波探针33经由绝缘部件60被外鞘51支承。通过设置绝缘部件60,来防止超声波探针33与外鞘51的内侧管55之间的接触,对超声波探针33与外鞘51之间进行绝缘。此外,优选对内侧管55的内周面实施绝缘涂敷。由此,还有效地防止经由通过送液路径15的液体而超声波探针33与外鞘51之间导电。图17是图14的17-17线剖面图。如图17所示,围绕长边轴C在超声波探针33外周部的限定角度范围内安装绝缘部件60。即,并非在超声波探针33外周部的全周上安装绝缘部件60。因而,液体能够沿与长边轴C平行的方向通过绝缘部件60所处的部位。在钳口 52和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部中,使用高频电流进行处置。图18是表示由医疗用处置装置31使用高频电流进行的处置的一例的图。如图18所示,在医疗用处置装置31中,在以固定的送液量从医疗用送液装置36的送液路径15的前端输送生理盐水溶液等液体L的状态下,使用高频电流进行生物体组织S的处置。此时,在钳口 52相对于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部打开的状态下,钳口 52和超声波探针33与生物体组织S接触。液体L被输送到生物体组织S表面的钳口 52与超声波探针33之间的部位。在该状态下,从高频能量提供部39对探针侧电流路径和钳口侧电流路径提供高频电流。由此,经由输送的液体L在钳口 52与超声波探针33之间的生物体组织S中流动高频电流。由于高频电流而生物体组织S改性(modified)、凝固。如上所述,在相对于超声波探针33打开的钳口 52与超声波探针33之间的大范围内进行生物体组织S的凝固。如图11所示,手柄单元35具备:筒状壳体61 ;与筒状壳体61—体地设置的固定手柄62 ;以及相对于固定手柄62能够打开和闭合的可动手柄63。筒状壳体61安装于振子壳体41,由绝缘材料形成。可动手柄63经由中继部件(未图示)与设置于外鞘51的可动部件56连接。将可动手柄63相对于固定手柄62打开和闭合,由此可动部件56沿着长边轴C移动。由此,钳口 52相对于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部进行打开和闭合动作。在固定手柄62中设置有两个开关65A、65B。开关65A、65B经由通过线缆4内部的电气信号线(未图示)等与能量提供单元37进行电连接。能量提供单元37与控制单元5进行电连接,因此开关65A、65B与控制单元5进行电连接。在按压开关65A时,超声波探针33为将从高频能量提供部39提供的高频电流进行传递的第一能量模式。例如,第一能量模式是在图18示出的高频电流下处置时使用的能 量模式。相反,在按压开关65B时,成为不从高频能量提供部39提供高频电流的第二能量模式。即,开关65A、65B是在第一能量模式或者第二能量模式下对能量提供单元37的能量模式进行切换操作的高频能量开关。此外,仅在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的送液开模式下,进行向第一能量模式或者第二能量模式的切换。因而,在不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的送液关模式下,不进行向第一能量模式或者第二能量模式的切换。输入单元8具备超声波能量开关66。通过超声波能量开关66的切换操作,从超声波能量提供部38经由电气信号线43A、43B对超声波振子42提供电流。由此,在超声波振子42中产生超声波振动。如上所述,开关65A、65B和超声波能量开关66成为对从能量提供单元37提供的超声波振动、高频电流等处置能量的能量模式进行切换操作的能量模式输入部。另外,输入单元8具备作为送液模式输入部的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以及作为吸引模式输入部的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在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送液开模式与送液关模式之间进行送液模式的切换操作。在吸引模式输入开关25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待机模式与吸引开模式之间进行吸引模式的切换操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单元8中不设置送液量输入部28。另外,在筒状壳体61的前端方向侧连接了旋转操作旋钮67。旋转操作旋钮67相对于筒状壳体61能够绕长边轴C旋转。旋转操作旋钮67由绝缘材料形成。在旋转操作旋钮67的内周侧安装有外鞘51。通过使旋转操作旋钮67旋转,而超声波探针33、外鞘51以及钳口 52与旋转操作旋钮67 —体地绕长边轴C旋转。接着,说明医疗用处置装置31的作用。医疗用处置装置31的医疗用送液装置36的送液动作和吸引动作除了送液开模式下的送液动作(图3的步骤S105)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送液装置I相同。因而,在以下说明中仅说明送液开模式下的送液动作。图19是说明医疗用处置装置31的送液开模式下的送液动作的图。如图19所示,在由输入单元8的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对送液开模式进行切换操作时(图4的步骤S104:“是”),由控制单元5将吸引单元7的每秒钟吸引量设定在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范围内(步骤S131)。在此,在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范围内,还包含吸引单元7的吸引驱动部17停止而吸引单元7的吸引力为零的情况。在送液开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中的至少一部分不经由连通路径22流入吸引路径19。然后,未流入吸引路径19的液体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被输送向生物体组织等。另外,在医疗用处置装置31的医疗用送液装置36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即使在包括待机模式的送液关模式下,液体也从送液单元6以基准流出量UO以上的每秒钟流出量向送液路径15流出。因此,在即使送液关模式下,也在送液路径15中产生到连通路径22为止沿送液方向液体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因而,由送液模式输入开关23进行向送液开模式的切换操作,由此不费时而稳定地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即,响应性良好地且稳定地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然后,在医疗用处置装置31中,通过按压开关65A,对能量提供单元37的能量模式进行切换操作,来切换为第一能量模式(步骤S132 是”)。由此,在第一能量模式下从能量提供单元37提供处置能量(步骤S133)。在第一能量模式下,从高频能量提供部39提供高频电流,由超声波探针33来传递高频电流。然后,在第一送液模式下进行送液动作(步骤S134)。图20是说明第一送液模式下的送液动作的图。如图2 0所示,在第一送液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被设定为小于第一基准吸引量BI的第一实施吸引量B7(步骤S141)。在该情况下,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中仅第一流入量V3经过连通路径22而流入吸引路径19 (步骤S142)。然后,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仅以第一送液量W3输送未流入吸引路径19的液体(步骤S143)。如上所述那样由控制单元5将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控制为在切换为第一能量模式的情况下成为第一送液模式的状态。由此,如图18所示,一边对相对于超声波探针33打开的钳口 52与超声波探针33之间的生物体组织S进行输送生理盐水溶液等液体L的送液,一边进行高频电流下的处置。由于高频电流而生物体组织S改性、凝固。因而,在相对于超声波探针33打开的钳口 52与超声波探针33之间的大范围内进行生物体组织S的凝固。此时,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第一送液量W3为每秒钟固定且少量。当第一送液模式下的送液动作完成时,进入到步骤S138。另外,通过按压开关65B,对能量提供单元37的能量模式进行切换操作来切换为第二能量模式(步骤S135 是”)。由此,在第二能量模式下从能量提供单元37提供处置能量(步骤S136)。在第二能量模式下,不从高频能量提供部39提供高频电流。然后,在第二送液模式下进行送液动作(步骤S137)。图21是说明第二送液模式下的送液动作的图。如图21所示,在第二送液模式下,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被设定为小于第一实施吸引量B7的第二实施吸引量B8(步骤S145)。在该情况下,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液体中仅小于第一流入量V3的第二流入量V4经过连通路径22而流入吸引路径19 (步骤S146)。然后,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仅以大于第一送液量W3的第二送液量W4输送未流入吸引路径19的液体(步骤S147)。此外,第二实施吸引量B8也可以是零。在该情况下,第二流入量V4变为零,从送液单元6流出的所有液体被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输送。如上所述那样,由控制单元5将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控制为在切换为第二能量模式的情况下成为第二送液模式的状态。在第二能量模式下不提供高频电流,在第二送液模式下与第一送液模式相比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更大。由此,使用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输送的液体,来确认出血部位。当在第二送液模式下的送液动作完成时,进入到步骤 S138。如上所述,控制单元5根据从能量提供单元37提供的处置能量的能量模式的切换操作,在第一送液模式与第二送液模式之间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通过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在第一送液模式与第二送液模式之间调整经由连通路径22从送液路径15流入吸引路径19的液体的流入量。由此,第二送液模式下的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第二送液量W4大于第一送液模式下的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第一送液量W3。在步骤S138中 送液动作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38 是”),进入到图3的步骤Sioeo另一方面,在步骤S138中送液动作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38:“否”),返回到步骤S131。因此,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医疗用处置装置31中,除了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起到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处置装置31的医疗用送液装置36中,通过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在第一送液模式与第二送液模式之间调整经由连通路径22从送液路径15流入吸引路径19的液体的流入量。由此,能够将第二送液模式下的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第二送液量W4设为大于第一送液模式下的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第一送液量W3。另外,在医疗用处置装置31中,控制单元5根据从能量提供单元37提供的处置能量的能量模式的切换操作,在第一送液模式与第二送液模式之间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即,与在处置中使用的能量模式对应地,调整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由此,在某一能量模式下进行处置时,能够以适合于处置的送液量进行送液。(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作为高频能量开关的开关65A、65B的能量模式的切换操作对应地,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调整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与超声波能量开关66的能量模式的切换操作对应地,控制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调整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在该情况下,利用超声波能量开关66,例如在由超声波探针33传递超声波振动的第三能量模式(第一能量模式)与不产生超声波振动的第四能量模式(第二能量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然后,例如将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控制为在切换为第三能量模式的情况下变为第一送液模式且在切换为第四能量模式的情况下变为第二送液模式的状态。即,根据开关65A、65B、超声波能量开关66等能量模式输入部的切换操作,将吸引单元7的吸引量控制在第一送液模式与送液量大于第一送液模式的第二送液模式之间即可。
另外,医疗用处置装置31也可以用于对在超声波探针33与钳口 52之间把持的血管等生物体组织进行凝固切开的超声波凝固切开装置。在该情况下,在超声波探针33与钳口 52之间把持组织的状态下使超声波探针33进行超声波振动,由此在超声波探针33与生物体组织之间产生摩擦热。通过所产生的摩擦热来切开生物体组织。另外,在钳口 52与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部之间经过生物体组织流过高频电流,由此生物体组织改性。由此,生物体组织凝固。以下,作为变形例示出具备了超声波凝固切开功能的医疗用处置装置31。图22和图23是概要地示出医疗用处置装置31的手柄单元35的结构的图。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医疗用处置装置31中,延伸至振子壳体41外部的吸引管16经过手柄单元35的内部。然后,延伸至手柄单元35的外部,与吸引单元7连接。送液管11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延伸至手柄单元35的外部,与送液单元6连接。在可动手柄63中安装了第一可动部件72和第二可动部件73。通过对可动手柄63进行打开和闭合动作,由此第一可动部件72和第二可动部件73与可动手柄63 —体地移动。另外,在手柄单元35的内部固定了第一固定部件75和第二固定部件76。送液管11在手柄单元35的内部通过第一可动部件72与第一固定部件75之间。另外,吸引管16在手柄单元35的内部通第二可 动部件73与第二固定部件76之间。如图23所示,可动手柄63相对于固定手柄62进行闭合动作,由此在第一可动部件72与第一固定部件75之间夹持送液管11。由此,在挟持的位置处阻断送液路径15,形成不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的状态。另外,可动手柄63相对于固定手柄62进行闭合动作,由此在第二可动部件73与第二固定部件76之间夹持吸引管16。由此,在挟持的位置处阻断吸引路径19,形成不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进行吸引的状态。在可动手柄63相对于固定手柄62进行闭合动作而钳口 52相对于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部闭合的状态下进行钳口 52与超声波探针33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置。在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置时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的情况下,由于送液而温度下降。因此,不容易产生摩擦热,生物体组织的切开处置性能降低。另外,在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置时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进行吸引的情况下,生物体组织容易密合在吸引路径19的前端。因此,难以进行钳口 52和超声波探针33的前端部的移动,从而处置时的作业性降低。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可动手柄63相对于固定手柄62进行闭合动作,由此由第一可动部件72和第一固定部件75阻断送液路径15。因此,形成不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的状态。另外,可动手柄63相对于固定手柄62进行闭合动作,由此由第二可动部件73和第二固定部件76阻断吸引路径19。因此,形成不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进行吸引的状态。如上所述那样,在本变形例中,在钳口 52与超声波探针33之间的生物体组织的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置时,形成不从送液路径15的前端进行送液以及不从吸引路径19的前端进行吸引的状态。由此,在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置时,能够防止处置性能降低和作业性降低。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下面,附加以下那样的本发明其它特征的技术事项。附记
(附加项I)一种医疗用处置装置,具备:能量传递部,沿着长边轴在该能量传递部的内部限定吸引路径,该能量传递部能够将处置能量从基端传递向前端,该处置能量包括高频电流和超声波振动中的至少一个;外鞘,上述能量传递部贯通该外鞘,在该外鞘与上述能量传递部之间沿着上述长边轴限定送液路径;路径限定部,其设置于上述能量传递部的比上述外鞘的前端更靠基端方向侧的部位,限定将上述送液路径与上述吸引路径之间连通的连通路径;送液单元,其使液体以基准流出量以上的流出量向上述送液路径流出,由此在上述送液路径中产生到述连通路径为止沿送液方向上述液体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吸引单元,其经由上述吸引路径进行吸引;以及控制单元,其通过对上述吸引单元的吸引量进行控制,在第一送液模式与第二送液模式之间调整经由上述连通路径从上述送液路径流流入上述吸引路径的上述液体的流入量,第二送液模式下从上述送液路径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大于上述第一送液模式下从上述送液路径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附加项2)根据附加项I的医疗用处置装置,还具备: 能量提供单元,其提供由上述能量传递部传递的上述处置能量;以及能量模式输入部,其对从上述能量提供单元提供的上述处置能量的能量模式进行切换操作,其中,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能量模式输入部的上述切换操作,在上述第一送液模式与上述第二送液模式之间控制上述吸引单元的上述吸引量。(附加项3)根据附加项2的医疗用处置装置,上述能量提供单元具备提供上述高频电流作为上述处置能量的高频能量提供部,上述能量模式输入部具备高频能量开关,该高频能量开关对上述能量提供单元的上述能量模式进行切换操作来切换为上述能量传递部件传递从上述高频能量提供部提供的上述高频电流的第一能量模式或者不从上述高频能量提供部提供上述高频电流的第二能量模式,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高频能量开关的上述切换操作来将上述吸引单元的上述吸引量控制为如下的状态:在由上述高频能量开关来切换为上述第一能量模式的情况下变为上述第一送液模式且在由上述高频能量开关来切换为上述第二能量模式的情况下变为上述第二送液模式。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疗用送液装置,具备: 第一路径限定部,其限定送液路径; 第二路径限定部,其限定吸引路径; 第三路径限定部,其限定使上述送液路径与上述吸引路径之间连通的连通路径; 送液单元,其连接上述第一路径限定部的基端,以基准流出量以上的流出量向上述送液路径流出液体,由此在上述送液路径中产生到上述连通路径为止沿送液方向上述液体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 吸引单元,其连接上述第二路径限定部的基端,经由上述吸引路径进行吸引; 送液模式输入部,其进行在以下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从上述送液路径的前端进行送液的送液开模式与不从上述送液路径的上述前端进行送液的送液关模式;以及 控制单元,其根据上述送液模式输入部的上述切换操作来控制上述吸引单元的吸引量,由此在上述送液开模式与上述送液关模式之间调整经由上述连通路径从上述送液路径流入上述吸引路径的上述液体的流入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送液关模式下,上述控制单元将上述吸引单元的上述吸引量控制为基准吸引量以上,使从上述送液单元流出的所有上述液体顺次通过上述连通路径、上述吸引路径而被上述吸引单元吸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用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吸引模式输入部,该吸引模式输入部在上述送液关模式下,进行在以下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从上述吸引路径的前端进行吸引的吸引开模式与不从上述吸引路径的上述前端进行吸引的待机模式, 在上述送液关模式下,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吸引模式输入部的上述切换操作来将上述吸引单元的上述吸引量控制在上述基准吸引量以上的范围内,由此在上述吸引开模式与上述待机模式之间调整上述吸引路径的上述前端的吸引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用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送液量输入部,该送液量输入部用于输入在上述送液开模式下从上述送液路径的上述前端流出的送液量, 在上述送液开模式下,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送液量输入部的上述输入来将上述吸引单元的上述吸引量控制在小于上述基准吸引量的范围内,由此调整经由上述连通路径从上述送液路径流入上述吸引路径的上述液体的上述流入量,并调整从上述送液路径的上述前端流出的上述送液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用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送液量输入部,该送液量输入部用于输入在上述送液开模式下从上述送液路径的上述前端流出的送液量, 在上述送液开模式下,上述控制单元将上述吸引单元的上述吸引量设定为小于上述基准吸引量的固定吸引量,根据上述送液量输入部的上述输入来将从上述送液单元流出的上述流出量控制在上述基准流出量以上的范围内,由此调整从上述送液路径的上述前端流出的上述送液量。
6.一种医疗用处置装置,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送液装置; 能量传递部,沿着长边轴在该能量传递部的内部限定上述吸引路径,该能量传递部能够从基端向前端传递处置能量,该处置能量包括高频电流和超声波振动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外鞘,上述能量传递部贯通该外鞘,沿着上述长边轴在该外鞘与上述能量传递部之间限定上述送液路径, 其中,上述第三路径限定部设置于上述能量传递部的比上述外鞘的前端更靠基端方向侧的部位, 在上述送液开模式下,上述控制单元对上述吸引单元的吸引量进行控制,由此在第一送液模式与第二送液模式之间调整经由上述连通路径从上述送液路径流入上述吸引路径的上述液体的流入量,在该第二送液模式下从上述送液路径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大于在该第一送液模式下从上述送液路径的前端流出的送液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用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能量提供单元,其提供由上述能量传递部传递的上述处置能量;以及 能量模式输入部,其对从上述能量提供单元提供的上述处置能量的能量模式进行切换操作, 其中,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能量模式输入部的上述切换操作,在上述第一送液模式与上述第二送液模式之间控制上述吸引单元的上述吸引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用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能量提供单元具备高频 能量提供部,该高频能量提供部提供上述高频电流作为上述处置能量, 上述能量模式输入部具备高频能量开关,该高频能量开关对上述能量提供单元的上述能量模式进行切换操作来切换为上述能量传递部件传递从上述高频能量提供部提供的上述高频电流的第一能量模式或者上述能量传递部件不从上述高频能量提供部提供上述高频电流的第二能量模式, 上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高频能量开关的上述切换操作将上述吸引单元的上述吸引量控制为以下状态:在由上述高频能量开关切换为上述第一能量模式的情况下成为上述第一送液模式,并且在由上述高频能量开关切换为上述第二能量模式的情况下成为上述第二送液模式。
全文摘要
医疗用送液装置具备路径限定部,其限定使送液路径与吸引路径之间连通的连通路径;送液单元,其以基准流出量以上的流出量向上述送液路径流出液体,由此在上述送液路径中产生到上述连通路径为止沿送液方向上述液体始终无缺失部分的状态;以及吸引单元,其通过上述吸引路径来进行吸引。另外,医疗用送液装置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送液模式输入部的上述切换操作来控制上述吸引单元的吸引量,由此在送液开模式与送液关模式之间调整通过上述连通路径从上述送液路径流入上述吸引路径的上述液体的流入量。
文档编号A61B18/00GK103118603SQ201280002959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7日
发明者铜庸高, 本间聪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