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配消毒防腐液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25598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配消毒防腐液的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消毒防腐液的生产方法,该产品属于医疗用品领域;本发明以苯甲酸、碳酸氢钠、水、活性炭、呋喃西林、药用稀盐酸、蒸馏水为原料,以中和罐、浓缩罐、结片机、粉碎机、掺混罐、消毒机为设备,通过先制取苯甲酸钠,然后使用苯甲酸钠、呋喃西林和辅料掺混后再消毒的方法来制得成品,本发明的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来源丰富,产品质量好。产品作为外用冲洗或湿敷处理体表感染和皮肤疾病,对于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创伤、烧伤、化脓性皮炎有一定的疗效。
【专利说明】 一种复配消毒防腐液的生产方法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产品属于制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苯甲酸钠、呋喃西林为主要原料配制消毒防腐液的方法。
[0002]【背景技术】:
苯甲酸钠外观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PH值在8左右,苯甲酸钠是酸性防腐剂,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防腐的目的。呋喃西林是医院临床常用的外用局部抗菌药物,外观为黄色澄明液体,味微苦,具有干扰细菌的糖代谢过程和氧化酶系统的作用从而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呋喃西林溶液主要干扰细菌糖代谢的早期阶段,导致细菌代谢紊乱而死亡,其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抗菌力弱,外用能抑制一般的细菌,高浓度时可杀菌,外用冲洗或湿敷处理体表感染和皮肤疾病,效果令人满意,用药后使细菌数量大大减少。对于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引起的耳、鼻、皮肤感染、创伤、烧伤、化脓性皮炎、中耳炎、泪囊炎、褥疮及厌氧菌引起的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本发明产品以苯甲酸、碳酸氢钠、水、活性炭、呋喃西林、药用稀盐酸、蒸馏水为原料,以中和罐、浓缩罐、结片机、粉碎机、掺混罐、消毒机为设备,通过先制取苯甲酸钠,再使用苯甲酸钠、呋喃西林和辅料掺混后消毒来制得成品,本发明方法的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产品质量好。
[0003]
【发明内容】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配消毒防腐液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以苯甲酸、碳酸氢钠、水、活性炭、呋喃西林、药用稀盐酸、蒸馏水为原料,以中和罐、浓缩罐、结片机、粉碎机、不锈钢掺混罐、消毒机为设备来生产消毒防腐液,该生产方法使用的原料重量配比为,第一反应:苯甲酸粉剂9-11%、碳酸氢钠19-21%、水70%、活性炭适量;第二反应:苯甲酸钠1%、呋喃西林1.5%、药用稀盐酸0.5%、蒸馏水97%。
[0004]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复配消毒防腐液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构成:
1.将配方量的水加入中和罐,加入配方量的碳酸氢钠边搅拌边升温至97-99°C,加入配方量的苯甲酸搅拌反应0.5-0.6小时后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进行脱色。
[0005]2.将脱色后的反应液送入浓缩罐,浓缩至含水量小于25%后送入结片机干燥,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后送入小型粉碎机粉碎为粉末,得到苯甲酸钠。
[0006]3.以下进行第二反应,反应装置是不锈钢掺混罐,先加入配方量的蒸馏水,把水温提高到60°C后再依次加入配方量的苯甲酸钠、呋喃西林,连续搅拌0.5小时后,加入配方量的药用稀盐酸搅拌0.2小时停止搅拌,将混合液送入消毒机,在100°C — 110°C的温度下灭菌0.5小时后分装即得成品。
[0007]步骤I所述的中和罐反应温度为98°C,加入苯甲酸后搅拌反应时间为0.55小时。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复配消毒防腐液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产品浓度高、杀菌效果好、稳定性好,适用于医院作为消毒防腐液使用。
[0009]【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占总量为70%的水加入中和罐,加入占总量为9%的碳酸氢钠边搅拌边升温至97-99°C,加入占总量为21%的苯甲酸搅拌反应0.5-0.6小时后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进行脱色。将脱色后的反应液送入浓缩罐,浓缩至含水量小于25%后送入结片机干燥,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后送入小型粉碎机粉碎为粉末,得到苯甲酸钠。以下进行第二反应,反应装置是不锈钢掺混罐,先加入占总量为97%的蒸馏水,把水温提高到60°C后再依次加入占总量为1%的苯甲酸钠、占总量为1.5%的呋喃西林,连续搅拌0.5小时后,加入占总量为0.5%的药用稀盐酸搅拌0.2小时停止搅拌,将混合液送入消毒机,在100°C — 110°C的温度下灭菌
0.5小时后分装即得成品。
[0010]实施例2:
将占总量为70%的水加入中和罐,加入占总量为10%的碳酸氢钠边搅拌边升温至97-99°C,加入占总量为20%的苯甲酸搅拌反应0.5-0.6小时后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进行脱色。将脱色后的反应液送入浓缩罐,浓缩至含水量小于25%后送入结片机干燥,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后送入小型粉碎机粉碎为粉末,得到苯甲酸钠。以下进行第二反应,反应装置是不锈钢掺混罐,先加入占总量为97%的蒸馏水,把水温提高到60°C后再依次加入占总量为1%的苯甲酸钠、占总量为1.5%的呋喃西林,连续搅拌0.5小时后,加入占总量为0.5%的药用稀盐酸搅拌0.2小时停止搅拌,将混合液送入消毒机,在100°C — 110°C的温度下灭菌
0.5小时后分装即得成品。
[0011]实施例3:
将占总量为70%的水加入中和罐,加入占总量为11%的碳酸氢钠边搅拌边升温至97-99°C,加入占总量为19%的苯甲酸搅拌反应0.5-0.6小时后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进行脱色。将脱色后的反应液送入浓缩罐,浓缩至含水量小于25%后送入结片机干燥,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后送入小型粉碎机粉碎为粉末,得到苯甲酸钠。以下进行第二反应,反应装置是不锈钢掺混罐,先加入占总量为97%的蒸馏水,把水温提高到60°C后再依次加入占总量为1%的苯甲酸钠、占总量为1.5%的呋喃西林,连续搅拌0.5小时后,加入占总量为0.5%的药用稀盐酸搅拌0.2小时停止搅拌,将混合液送入消毒机,在100°C — 110°C的温度下灭菌
0.5小时后分装即得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复配消毒防腐液的生产方法,其原料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第一反应:苯甲酸粉剂9-11%、碳酸氢钠19-21%、水70%、活性炭适量;第二反应:苯甲酸钠1%、呋喃西林1.5%、药用稀盐酸0.5%、蒸馏水97% ;其特征是: 步骤(I)将配方量的水加入中和罐,加入配方量的碳酸氢钠边搅拌边升温至97-99°C,加入配方量的苯甲酸搅拌反应0.5-0.6小时后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进行脱色; 步骤(2)将脱色后的反应液送入浓缩罐,浓缩至含水量小于25%后送入结片机干燥,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后送入小型粉碎机粉碎为粉末,得到苯甲酸钠; 步骤(3)以下进行第二反应,反应装置是不锈钢掺混罐,先加入配方量的蒸馏水,把水温提高到60°C后再依次加入配方量的苯甲酸钠、呋喃西林,连续搅拌0.5小时后,加入配方量的药用稀盐酸搅拌0.2小时停止搅拌,将混合液送入消毒机,在100°C — 110°C的温度下灭菌0.5小时后分装即得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配消毒防腐液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步骤(I)所述的中和罐内的反应温度为98°C,加入苯甲酸后搅拌反应时间为0.55小时。
【文档编号】A61K31/345GK104224700SQ20131024960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3日
【发明者】魏从莲 申请人:魏从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