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577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折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弯装置。搬送机构(2)包括:搬送带(5),具有在包含两延伸部(T1)的多个折叠线(B1、B2)在内的范围设置的多个吸引孔(5a);多个搬送带轮(6),用于沿包含搬送路径(R1)在内的环状路径挂设搬送带;吸引部(18),在环状路径内沿搬送带的宽度方向的缘部设置并能够通过吸引孔吸引空气;以及吸引支承部(19)、调整销(20)及固定螺母(24),对吸引部相对于搬送带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通过吸引部分别形成于搬送带上的吸引范围中的在宽度方向上接近搬送带的缘部的外侧端部(L1)与多个折叠线中的某一个一致。据此,能够容易实施折叠线的调整作业。
【专利说明】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具有片体部及从片体部的两缘部分别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片体结构物进行折弯的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有如下折弯装置,将具有片体部及从片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缘部沿宽度方向分别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片体结构物沿所述片体部的长边方向搬送,并且,以两延伸部的前端部朝向片体部侧的方式折弯片体结构物。
[0003]此种折弯装置具备:搬送机构,在吸附片体结构物的状态下将片体结构物沿长边方向搬送;以及折叠机构,以由搬送机构搬送的片体结构物的两延伸部的前端部朝向片体部侧的方式,对片体结构物进行折弯(例如,专利文献I)。
[0004]图10示出了专利文献I所述的装置。
[0005]专利文献I所述的搬送机构具备:一对搬送带111,用于在吸附片体结构物ST2的片体部S2的宽度方向的两缘部的状态下,沿搬送方向Y4搬送片体结构物ST2 ;多个辊112A?112D,用于沿规定路径挂设各搬送带111 ;一对吸引部113,通过形成于各搬送带111的吸引孔IllC吸引搬送带111的表面侧(片体部一侧)的空气。
[0006]折叠机构具备:一对折叠带121,用于如箭头Y5所示分别将两延伸部T2折弯向片体部S2 —侧;以及多个辊122A?122E,用于沿为折弯两延伸部T2而预设的路径挂设各折叠带121。
[0007]此处,伴随片体部S2的宽度尺寸的变更等而调整两延伸部T2的折叠线(折叠线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装置中,两搬送带111之间(两辊112A?112D之间)的距离发生变更。
[0008]但是,因为两搬送带111搬送一个片体构造物,因此需要两搬送带111的驱动同
止/J/ O
[0009]因此,如专利文献I所述的装置那样,在变更两搬送带111之间(两辊112A?112D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存在每次都要调整两搬送带111的驱动速度,其作业繁杂的问题。
[0010]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3465号(特别是0059段)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实施折叠线的调整作业的折弯装置。
[0012]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弯装置,用于折弯具有片体部和从所述片体部的宽度方向的缘部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的片体结构物,所述折弯装置一边沿所述片体部的长边方向搬送所述片体结构物,一边使所述延伸部的前端部朝向片体部侧,所述折弯装置包括:搬送机构,在吸附所述片体部的状态下沿预先设定的搬送路径搬送所述片体结构物;以及折叠机构,以使由所述搬送机构搬送的所述片体结构物的延伸部朝向所述片体部侧的方式,对所述片体结构物进行折弯,其中,所述搬送机构具备:搬送带,具有被设置于包含作为所述片体结构物的折叠线而预先设定的多个折叠线在内的范围的多个吸引孔;多个搬送带轮,用于沿包含所述搬送路径的环状路径挂设所述搬送带;吸引部,在所述环状路径内沿所述搬送带的宽度方向的缘部而设置,并通过所述吸引孔吸引空气;以及吸引调整机构,调整所述吸引部相对于所述搬送带的位置,使得通过所述吸引部形成在所述搬送带上的吸引范围中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接近所述搬送带的缘部的外侧端部与所述多个折叠线中的某一个相一致。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用搬送带搬送片体结构物,并且,无需在宽度方向移动搬送带,利用吸引部的移动对设定于该搬送带上的折叠线(吸引范围)进行调整。
[0014]因此,与需要对两个搬送带进行位置调整及速度调整的以往装置不同,在变更折叠线时,不需要实施搬送带的位置调整,也不需要伴随于此的速度调整。
[0015]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容易地进行折叠线的变更作业。
[0016]在本发明中,吸引范围的外侧端部与折叠线“一致”不仅包含吸引范围的外侧端部的位置与折叠线的位置一致的情况,而且还包含在能够沿折叠线折叠片体结构物的范围内,吸引范围的外侧端部的位置与折叠线的位置接近的情况。
[0017]在所述折弯装置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片体结构物在所述片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缘部分别具有所述延伸部,所述吸引部沿分别预先设定于各所述延伸部的折叠线而被分别设置。
[0018]此时,所述吸引调整机构可以是能够同时对两吸引部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机构,但优选能够单独调整各所述吸引部的位置的机构。
[0019]根据所述结构,不仅能够同时变更两侧的折叠线,还能够仅变更其中之一折叠线,因此,能够灵活应对片体结构物的各种规格变更。
[0020]作为所述搬送带,可以设置分别具有吸引孔的两个搬送带,进而还可以在这些搬送带的基础上还追加不具有吸引孔的搬送带而设置三个以上的搬送带,但能设置一个搬送带。
[0021]S卩,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搬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缘部,在包含分别预先设定于各所述延伸部的多个折叠线的范围分别形成有所述吸引孔。
[0022]根据所述结构,能够一边将片体结构物以稳定的姿势沿长边方向搬送,一边折叠两延伸部。
[0023]在所述折弯装置中,优选: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折叠带,用于折弯所述片体结构物;
[0024]多个折叠带轮,相对于所述搬送路径倾斜,用于沿包含预先在所述折叠线的周围设定的折叠路径的环状路径挂设折叠带;以及折叠调整机构,调整所述多个折叠带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位置,从而变更所述折叠路径中的所述折叠带相对于所述搬送带的相对位置。
[0025]根据所述结构,能够伴随搬送机构对折叠线的变更,调整折叠机构中的折叠带相对于搬送带的相对位置,由此沿多个折叠线折弯片体结构物。
[0026]此处,伴随改变折叠带相对于搬送带的相对位置,有时折叠路径相对于搬送路径的倾斜角度会发生变化。此时,折叠带的移动速度中沿搬送路径的方向上的速度成分在变更前后会发生变化,折叠带有可能无法追随搬送带。[0027]对此,在所述折弯装置中,优选还包括:变速组件,用于改变所述折叠带沿所述折叠路径的移动速度。
[0028]如果采用此种结构,能够以折叠带追随搬送带的方式改变折叠带的移动速度,因此,即使在折叠路径相对于搬送路径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时,也能够更可靠地对片体结构物进行折弯。
[0029]此处,作为所述变速单元,能够采用能调整转速的动力源(伺服马达等),但是优选所述变速组件包括:动力源,将用于使所述折叠带移动的动力供应给所述多个折叠带轮;以及变速机构,可改变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多个折叠带轮的速度比。
[0030]根据所述结构,能够机械地实现折叠带的变速,因此,与使用具有变速功能的动力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成本。
[0031]特别是,采用将用于使所述搬送带移动的动力供应给所述多个搬送带轮的装置来作为所述动力源,就能在搬送机构及折叠机构兼用动力源,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成本。
[0032]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容易地实施折叠线的调整作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用于说明由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弯装置执行的折弯动作的工序图。
[0034]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正视概略图。
[0035]图3是图2的II1-1II线剖视图。
[0036]图4是图3的IV-1V线剖视图。
[0037]图5是图2的V向视图。
[0038]图6是图2的VI向视图。
[0039]图7是图6的VI1-VII线剖视图。
[0040]图8是图2的VII1-VIII线剖视图。
[0041]图9是表示图2的折弯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其中,(a)表示延伸部的折弯前的状态,(b)表示延伸部被折弯90°的状态,(c)表示延伸部折弯向片体部侧的状态,Cd)表示延伸部折弯完毕的状态。
[0042]图10是概略地表示以往的折弯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示例,并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0044]首先,参照图1说明由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弯装置执行的折弯动作。
[0045]作为折弯对象的片体结构物STl具有片体部SI以及分别从片体部SI的宽度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的两缘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Tl。
[0046]在后述的折弯装置中,一边将片体结构物STl沿片体部SI的长边方向(图1的箭头Yi所示的方向:以下称搬送方向Yi)搬送,一边以两延伸部Tl朝向片体部SI 一侧的方式,如箭头Y2所示,折弯片体结构物STl。
[0047]所述片体结构物STl例如能够用于制造一次性尿裤Dl。
[0048]在该情况下,例如,使用无纺布片体作为片体部SI,使用粘贴在片体部SI上并能卡止于无纺布片体的腰贴(例如,机械紧固件)作为延伸部Tl。
[0049]在延伸部Tl粘贴于片体部SI的前或后,在片体部SI的宽度方向的两缘部形成腿部用切口 L。
[0050]并且,在片体部SI的长边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切口 L之间,沿切断线切断片体部SI,由此制造一次性尿裤D1,其中,该切断线沿宽度方向而形成。
[0051]该一次性尿裤Dl如箭头Y3所示,在以隔着切口 L的片体部SI的部分相互重叠的方式对折的状态下,通过延伸部Tl使重合的片体部SI连接(使延伸部Tl卡止于片体部SI),由此能够穿上该一次性尿裤D1。此外,一次性尿裤Dl也可以具有设置于两切口 L间的吸收体。
[0052]下面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折弯装置I。
[0053]折弯装置I具备:搬送机构2,在吸附片体部SI的状态下将片体结构物STl沿预设的搬送路径Rl搬送;折叠机构3,以由搬送机构2搬送的片体结构物STl的两延伸部Tl朝向片体部SI 一侧的方式折弯片体结构物STl ;以及支承部4,支承搬送机构2及折叠机构3。
[0054]在以下说明中,设沿搬送路径Rl的方向为X方向,设沿搬送路径Rl上的片体部SI的宽度方向的方向为Y方向,设与X -Y平面垂直的方向为Z方向加以说明。另外,支承部4是在折弯装置I的Y方向的其中一侧(图1的里侧)沿X -Z方向设置的板状的支承部件。
[0055]搬送机构2具备:一个搬送带5,具有多个吸引孔5a (参照图3);—对搬送带轮6,用于沿包括搬送路径Rl在内的环状路径挂设搬送带5 ;马达(驱动源)7,将用于使搬送带5移动的动力供应给其中之一搬送带轮6;以及吸引机构8,能够通过所述吸引孔5a吸引空气。
[0056]参照图3及图5,多个吸引孔5a设置于包括作为片体结构物STl的折叠线而预设的两条折叠线B1、B2在内的范围内。此处,折叠线BI针对片体部SI的宽度尺寸较大的片体结构物STl设定,折叠线B2针对片体部SI的宽度尺寸较小的片体结构物STl设定。
[0057]多个吸引孔5a中属于组G2的吸引孔设置于从两折叠线B2朝向搬送带5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的规定范围内。另一方面,属于组Gl的吸引孔5a设置于从折叠线BI到折叠线B2为止的范围内。
[0058]参照图2?图4,吸引机构8具备:一对吸引部18,在配置有搬送带5的环状路径内,分别沿搬送带5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两缘部而被设置;吸引支承部19,将两吸引部18在Y方向上能够移动地支承;以及一对调整销20,用于分别调整各吸引部18相对于吸引支承部19的支承位置。
[0059]各吸引部18分别具备:内部具有室的吸引箱21、用于将对吸引箱21的室内空气进行吸引的未图示的吸引源与吸引箱21连接的吸引口 22、在Y方向上贯穿吸引箱21的一对轴套(boss) 23以及固定于其中之一轴套23的固定螺母24。
[0060]吸引箱21通过组合多个板材而构成为箱状。在吸引箱21中与搬送带5相向的相向壁21a形成有用于通过搬送带5的吸引孔5a吸引空气的多个吸引孔21b。
[0061]吸引孔21b分别为在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以彼此平行配置的状态在X方向上排成一列。另外,吸引孔21b的Y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与属于搬送带5的组Gl的吸引孔5a相同的长度或能够与属于组G2的吸引孔5a重叠的长度。[0062]吸引支承部19具备:支承两吸引箱21的箱支承部19a、以及设置于箱支承部19a的中途部并支承两调整销20的销支承部19b。
[0063]箱支承部19a从支承部4沿Y方向延伸并贯穿两吸引箱21。具体而言,在两吸引箱21的X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在Y方向上贯通该吸引箱21的贯穿孔21c,箱支承部19a以在与吸引箱21之间保持气密性的状态通过贯穿孔21c而贯穿两吸引箱21。各吸引箱21以能够相对于箱支承部19a而分别沿Y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于箱支承部19a。
[0064]两调整销20具备销主体20a、与销主体20a同心设置且直径大于销主体20a的外螺纹部20b以及固定于销主体20a的定位环20c。
[0065]两调整销20的销主体20a插通于在销支承部19b形成的插通孔19c。在该状态下,两调整销20以被销支承部19b及定位环20c限制轴向(Y方向)的移动的状态被安装于销支承部1%。
[0066]具体而言,销支承部19b的插通孔19c具有能够插通销主体20a且不能插通外螺纹部20b的直径。而且,销支承部19b夹于外螺纹部20b与固定于销主体20a的定位环20c之间,由此限制调整销20在轴向上的移动。此外,销支承部19b的插通孔19c的直径被设定为销主体20a能够旋转的直径。
[0067]图4的上方所示的调整销20通过右侧吸引部18的轴套23且通过其前端的外螺纹部20b与左侧的吸引部18的固定螺母24螺合。因此,能够根据该调整销20的旋转,使左侧的吸引部18在Y方向上移动。
[0068]另一方面,图4的下方所示的调整销20与右侧的吸引部18的固定螺母24螺合。因此,能够根据调整销20的旋转,使右侧的吸引部18在Y方向上移动。
[0069]具体而言,如图3及图5所示,在通过两吸引部18分别形成在搬送带5上的一对吸引范围中的在Y方向上接近搬送带5的两缘部的外侧端部LI与折叠线BI重合的位置及与折叠线B2重合的位置之间能够相对于搬送带5调整两吸引部18的位置。
[0070]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引调整机构具备:固定螺母24、吸引支承部19及一对调整销20。
[0071]下面参照图2及图5说明折叠机构3。
[0072]折叠机构3具备:一对折叠带9,用于对片体结构物STl进行折弯;第一?第四折叠带轮10?13,为折弯片体结构物STl而相对于搬送路径Rl倾斜,用于沿包含预先在折叠线B1、B2周围设定的折叠路径R2的环状路径分别挂设两折叠带9 ;第一折叠调整机构14,使第一折叠带轮10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第二折叠调整机构15,使第二折叠带轮1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第四折叠调整机构16,使第四折叠带轮1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以及变速机构17,用于改变两折叠带9的移动速度。
[0073]折叠带9以依次通过第一折叠带轮10、第二折叠带轮11、第三折叠带轮12及第四折叠带轮13的顺序循环驱动。
[0074]此处,折叠路径R2设定于第一折叠带轮10与第二折叠带轮11之间。两第一折叠带轮10在与搬送带5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两缘部相当的位置分别保持折叠带9。此外,两第二折叠带轮11在比两第一折叠带轮10更靠近搬送带5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分别保持折叠带9。由此,设定两折叠带9以朝向搬送方向Yl而在Y方向上彼此近接的方式移位的折叠路径R2。[0075]此外,折叠路径R2被设定为折叠带9正反反转。具体而言,第一折叠带轮10对处于图9 (a)所示的姿势的折叠带9进行保持,第二折叠带轮11对处于图9 (d)所示的姿势的折叠带9进行保持。
[0076]另外,折叠路径R2被设定为使折叠带9从与搬送带5接触的位置朝向远离搬送带5的位置而在Z方向上移位。具体而言,如图9 (a)所示,第一折叠带轮10以使折叠带9从搬送带5侧抵接于延伸部Tl的方式对该折叠带9进行保持。另一方面,第二折叠带轮11如图9 (d)所示,在从搬送带5沿Z方向分离的位置上对折叠带9进行保持。
[0077]通过两折叠带9沿如上设定的折叠路径R2移动,能够如下所示对片体结构物STl进行折弯。
[0078]首先,从图9 (a)所示的状态,能够如图9 (b)所示,沿由吸引孔21b的位置规定的折叠线(例举了折叠线B2)对片体结构物STl进行折弯。
[0079]进而,如图9 (C)所示,能够将延伸部Tl以朝向片体部SI —侧的方式引导到该片体部SI上,最终,如图9 (d)所示,使延伸部Tl紧贴片体部SI的表面。
[0080]另外,在采用无纺布片体来作为片体部SI,采用机械紧固件来作为延伸部Tl的情况下,能够在图9 (d)的状态下将延伸部Tl卡止于片体部SI上。
[0081 ] 此处,如上所述,在实施折叠线B1、B2的变更时,有时也需要对折叠路径R2进行调整。此时,对第一折叠带轮10彼此间的距离及/或第二折叠带轮11彼此间的距离进行变更。
[0082]下面,参照图6及图7,说明用于对第一折叠带轮10彼此间的距离进行变更的第一折叠调整机构14。
[0083]第一折叠调整机构14具备:支承两第一折叠带轮10的带轮支承部25、固定于带轮支承部25的导轨26、以能够在Y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导轨26的一对滑块27、分别固定于两滑块27并对第一折叠带轮10进行保持的一对保持部件28、以及用于对各保持部件28的Y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一对调整销29。
[0084]带轮支承部25具备:从支承部4沿Y方向延伸的导轨支承部25a、以及从导轨支承部25a中沿Y方向分离的位置分别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销支承部25b。
[0085]导轨26沿Y方向固定在导轨支承部25a的两销支承部25b之间。
[0086]两保持部件28分别具备:小径插通孔28a、内径大于小径插通孔28a的大径插通孔28b以及固定于大径插通孔28b内的固定螺母28c。
[0087]两调整销29具备:销主体29a、与销主体29a同心设置且直径大于销主体29a的外螺纹部29b以及固定于销主体29a的定位环29c。
[0088]另外,两调整销29在贯穿两销支承部25b及两保持部件28的状态下被支承于两销支承部25b。
[0089]此处,两调整销29在由其中之一销支承部25b及定位环29c限制轴向(Y方向)上的移动的状态下,安装于该其中之一销支承部25b。
[0090]具体而言,销支承部25b具备:具有固定直径尺寸的插通孔25c以及具有在中途改变的直径尺寸的防脱孔25d。插通孔25c的直径尺寸被设定为能够插通调整销29的销主体29a。防脱孔25d具备:小径部,具有能够插通调整销29的销主体29a且不能插通外螺纹部29b的直径尺寸;以及大径部,具有能够插通外螺纹部29b的直径尺寸。[0091]而且,防脱孔25d的小径部夹在插通于防脱孔25d的大径部的外螺纹部29b与固定于销主体29a的定位环29c之间,从而限制调整销29的轴向移动。此外,插通孔25c及防脱孔25d的小径部的直径是销主体29a能够旋转的直径。
[0092]图7的上方所示的调整销29与左侧的保持部件28的固定螺母28c螺合并插通于右侧保持部件28的小径插通孔28a。另一方面,图7的下方所示的调整销29插通于左侧的保持部件28的小径插通孔28a并与右侧的保持部件28的固定螺母28c螺合。
[0093]因此,能够根据两调整销29的旋转,使两保持部件28及被保持于两保持部件28的第一折叠带轮10沿Y方向移动。
[0094]第二折叠调整机构15及第四折叠调整机构16是用于将调整销的旋转运动转换为Y方向的直线运动的、与第一折叠调整机构14相同的机构,因此省略说明。
[0095]利用上述的第一折叠调整机构14及/或第二折叠调整机构15,使第一折叠带轮10之间及/或第二折叠带轮1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对折叠路径R2相对于搬送路径Rl的倾斜角度及两折叠带9之间的间隔进行调整。
[0096]据此,在变更了折叠线B1、B2的情况下,能够设定与变更后的折叠线相适应的折叠路径R2。
[0097]此处,在对折叠路径R2相对于搬送路径Rl的倾斜角度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为了使搬送带5与折叠带9并行,需要使折叠路径R2上的折叠带9的速度的X方向的成分与搬送带5的移动速度相配合。
[0098]下面参照图8,说明用于改变两折叠带9的移动速度的变速机构17。
[0099]变速机构17具备:固定有两第三折叠带轮12的旋转轴30、固定于旋转轴30的变速用带轮31、在X方向上与变速用带轮31相向配置的变速用带轮32、挂设于两变速用带轮31,32的变速用带33、能够调整变速用带轮32的带保持部分的间隔的间隔调整部件34、被固定于变速用带轮32的旋转轴32a的正时带轮35、以及挂设于正时带轮35与被固定在马达7的旋转轴7a的正时带轮7b之间的正时带36。此外,旋转轴7a、30、32a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部4支承。
[0100]马达7的动力通过正时带36传递到变速用带轮32,并通过变速用带33传递到变速用带轮31。由此,根据马达7的动力,第三折叠带轮12旋转驱动。
[0101]间隔调整部件34能够利用未图示的螺丝机构对保持变速用带轮32的一对凸缘部分之间的间隔进行调整(参照图8以双点划线表示的部分)。
[0102]此处,如果缩小凸缘部分之间的间隔,则变速用带33的保持位置移动到变速用带轮32的径向外侧,因此,变速用带轮31的速度提高。另一方面,如果扩大凸缘部分之间的间隔,则变速用带33的保持位置移动到变速用带轮32的径向内侧,因此,变速用带轮31的速度下降。即,通过变速机构17,能够变更马达7与第一?第四折叠带轮10?13之间的速
1匕。
[0103]另外,在马达7的旋转轴7a的前端部安装有上述搬送带轮6。S卩,马达7兼作为搬送机构2及折叠机构3的动力源。
[0104]如上所述,搬送机构2如图3及图5所示具备吸引调整机构(固定螺母24、吸引支承部19及调整销20),该吸引调整机构能够调整两吸引部18相对于搬送带5的位置,使得通过两吸引部18分别在搬送带5上形成的一对吸引范围中的在Y方向(宽度方向)上接近搬送带5的两缘部的外侧端部LI (吸引孔21b O端部LI)与折叠线B1、B2—致。
[0105]据此,能够用一个搬送带5搬送片体结构物ST1,并且,无需在宽度方向移动搬送带5,能够利用一对吸引部18的移动对在该搬送带5上设定的折叠线B1、B2进行调整。
[0106]因此,与需要对两个搬送带进行位置调整及速度调整的以往装置不同,在变更折叠线B1、B2时,不需要实施搬送带5的位置调整,也不需要实施伴随于此的速度调整。
[0107]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折叠线B1、B2的变更作业。
[0108]此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获得以下效果。
[0109]由于能够单独调整各吸引部18的位置,因此,不仅能同时变更两侧的折叠线B1、B2,还能够仅变更其中之一折叠线。据此,能够灵活地应对片体结构物STl的各种规格变更。
[0110]由于具有第一折叠调整机构14及第二折叠调整机构15,因此,能够伴随搬送机构2对折叠线B1、B2的变更,调整折叠机构3的两折叠带9之间的距离等各折叠带9相对于搬送带5的相对位置,由此沿多个折叠线B1、B2对片体结构物STl进行折弯。
[0111]此处,伴随改变折叠带9相对于搬送带5的相对位置,有时折叠路径R2相对于搬送路径Rl的倾斜角度会发生变化。此时,折叠带9的移动速度中沿搬送路径Rl的方向的速度成分在变更前后会发生变化,折叠带9有可能无法追随搬送带5。
[0112]此处,由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变速机构17,因此,能够以折叠带9追随搬送带5的方式改变折叠带9的移动速度。从而,即使在折叠路径R2相对于搬送路径Rl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折弯片体结构物STl。
[0113]此外,由于能够通过变速机构17机械地实现折叠带9的变速,因此,与采用具有变速功能的动力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成本。
[0114]特别是,采用将用于使搬送带5移动的动力供应给多个搬送带轮6的马达7来作为动力源,因此,在搬送机构2及折叠机构3中能够兼用马达7。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弯装置,用于折弯具有片体部和从所述片体部的宽度方向的缘部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的片体结构物,所述折弯装置一边沿所述片体部的长边方向搬送所述片体结构物,一边使所述延伸部的前端部朝向片体部侧,所述折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搬送机构,在吸附所述片体部的状态下沿预先设定的搬送路径搬送所述片体结构物;以及 折叠机构,以使由所述搬送机构搬送的所述片体结构物的延伸部朝向所述片体部侧的方式,对所述片体结构物进行折弯,其中, 所述搬送机构具备: 搬送带,具有被设置于包含作为所述片体结构物的折叠线而预先设定的多个折叠线在内的范围的多个吸引孔; 多个搬送带轮,用于沿包含所述搬送路径的环状路径挂设所述搬送带; 吸引部,在所述环状路径内沿所述搬送带的宽度方向的缘部而设置,并通过所述吸引孔吸引空气;以及 吸引调整机构, 调整所述吸引部相对于所述搬送带的位置,使得通过所述吸引部形成在所述搬送带上的吸引范围中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接近所述搬送带的缘部的外侧端部与所述多个折叠线中的某一个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体结构物在所述片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缘部分别具有所述延伸部, 所述吸引部沿分别预先设定于各所述延伸部的折叠线而被分别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调整机构能够单独调整各所述吸引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搬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缘部,在包含分别预先设定于各所述延伸部的多个折叠线的范围分别形成有所述吸引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搬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缘部,在包含分别预先设定于各所述延伸部的多个折叠线的范围分别形成有所述吸引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 折叠带,用于折弯所述片体结构物; 多个折叠带轮,相对于所述搬送路径倾斜,用于沿包含预先在所述折叠线的周围设定的折叠路径的环状路径挂设折叠带;以及 折叠调整机构,调整所述多个折叠带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位置,从而变更所述折叠路径中的所述折叠带相对于所述搬送带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变速组件,用于改变所述折叠带沿所述折叠路径的移动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组件包括: 动力源,将用于使所述折叠带移动的动力供应给所述多个折叠带轮;以及 变速机构,可改变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多个折叠带轮的速度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将用于使所述搬送带移动的动力供应给所述多个搬送带轮。
【文档编号】A61F13/56GK203555891SQ201320693131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和田隆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瑞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