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184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包括本体、夹板套、固定夹板条,所述的本体为板状布条结构,其面上设置夹板套,夹板套内设置固定夹板条,本体一侧设置锁紧带,两侧交错对应设置粘接处,所述本体背离人体的一面设置容纳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固定装置上,增设容纳袋的结构,使用时容纳袋里可以直接放置冰袋,或者冰块等,使其在起到有效固定的同时,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软组织肿胀及进一步损伤,减缓了伤者的疼痛感,甚至起到消肿止胀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成不同规格,可以专门针对前臂、上臂、大腿、小腿使用,也可以针对上肢或者下肢整肢需要固定的时候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四肢骨折创伤在战争中相当多见,而在和平时期,在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中,四肢骨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骨折后导致周围组织结构破坏及邻近组织细胞严重变性坏死,力口之局部微循环障碍,缸血缺氧和各种化学物质生成而造成继发性损伤,从而使局部炎症反应更为严重,血管通透性及渗出更加明显,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更为明显,持续时间更长,对全身的影响将更大。局部反应导致周围软组织肿胀淤血,压迫周围神经,不但会引起疼痛,且常会出现水泡,甚至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创伤骨折的急救流程主要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后送。临时有效的固定在肢体骨折创伤后十分重要,可以防止软组织尤其是血管、神经及内脏损伤,也可以骨折端移位,减少痛苦,并减少脂肪栓塞率及有利于病员转运。目前四肢创伤急救固定装置主要包括石膏、各类夹板、真空夹板等,各种固定装置各有优缺点,均能达到在创伤后及时有效的固定作用,但目前的这些急救固定装置均不能有效起到减少软组织肿胀及进一步损伤的作用,甚至正是由于采用这些固定装置导致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软组织肿胀及进一步损伤。
[0003]冰敷疗法用于预防治疗创伤后软组织肿胀历史悠久,并且因其不良反应小、操作成本低、操作方便、储存简单的特点,冰敷疗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冰敷是应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通过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降低局部代谢,制止组织内部出血、水肿及炎症;寒冷还可以使肌肉的反应性降低,痛阈提高。受伤早期24小时内,予持续冰袋冷敷患部,能减慢神经传导速率,麻痹局部末梢神经,降低组织温度及细胞代谢,另外持续性冰敷可增强交感神经对血管收缩的冲动,特别是软组织损伤早期,冰敷可有助于控制出血,从而有效地减轻水肿与疼痛。因此早期进行骨折肢体局部的冰敷,能够有效降低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并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率。因此,研制开发一种带有冰敷袋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装置,在起到有效固定的同时,减少软组织肿胀及进一步损伤,是非常有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起到有效固定的同时,还能有效保护软组织,减少软组织肿胀及进一步损伤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本体、夹板套、固定夹板条,所述的本体为板状布条结构,其面上设置夹板套,夹板套内设置固定夹板条,本体一侧设置锁紧带,两侧交错对应设置粘接处,所述本体背离人体的一面设置容纳袋,所述的容纳袋为盛装冰块的容纳袋。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固定装置上,增设容纳袋的结构,使用时容纳袋里可以直接放置冰袋,或者冰块等,使其在起到有效固定的同时,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软组织肿胀及进一步损伤,减缓了伤者的疼痛感,甚至起到消肿止胀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成不同规格,可以专门针对前臂、上臂、大腿、小腿使用,也可以针对上肢或者下肢整肢需要固定的时候使用,这时候可以选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即本体为分体式结构,中间采用调节机构,调整其固定的位置并锁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肢体严重创伤后的固定和防护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尤其在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一般事故中的受伤程度也相对较重,这时候本实用新型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的背面示意图;
[000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正面示意图;
[0010]图4为图3的背面示意图;
[0011]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2]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3]图中:1-本体,2-夹板套,3-固定夹板条,4-锁紧带,5-粘接处,6-容纳袋,7-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5]如图f 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1、夹板套2、固定夹板条3,所述的本体I为板状布条结构,其面上设置夹板套2,夹板套2内设置固定夹板条3,本体I 一侧设置锁紧带4,两侧交错对应设置粘接处5,所述本体I背离人体的一面设置容纳袋6。
[0016]所述容纳袋6并排设置至少两组。
[0017]所述容纳袋6交错设置至少两组。
[0018]所述容纳袋6为拉链式结构。
[0019]所述容纳袋6为透气性材料制作而成。
[0020]所述容纳袋6为密封、无孔、不透气性结构,当在不具备有冰袋的条件下,或者其他情况,可以直接在容纳袋6内装入冰块使用,此种情况下需要容纳袋具有密封、无孔、不透气性结构,使其不会渗透水。
[0021]图:Γ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所述本体I为分体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两者通过调节机构7相连。
[0022]所述固定夹板条3由可透视材料制作而成,选择可透视材料,以便在不需要拆开固定装置的前提下,就可以观察到伤者的恢复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0023]所述锁紧带4为魔术贴粘扣带。
[0024]所述固定夹板条3为木质条状结构或塑性条状结构。
[00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002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固定装置上,增设容纳袋的结构,使用时容纳袋里可以直接放置冰袋,或者冰块等,使其在起到有效固定的同时,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软组织肿胀及进一步损伤,减缓了伤者的疼痛感,甚至起到消肿止胀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成不同规格,可以专门针对前臂、上臂、大腿、小腿使用,也可以针对上肢或者下肢整肢需要固定的时候使用,这时候可以选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即本体为分体式结构,中间采用调节机构,调整其固定的位置并锁紧。
[0027]使用的时候,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规格,若需要整个上肢或者下肢固定的时候,可以选择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一种实施方式,如果是术后恢复期,关节需要活动时,可以选择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即分体式结构,通过调节机构来调整本体的上下两部分,以便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得伤者可以在一定的角度内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包括本体(I)、夹板套(2)、固定夹板条(3),所述的本体(I)为板状布条结构,其面上设置夹板套(2),夹板套(2)内设置固定夹板条(3),本体(I) 一侧设置锁紧带(4),两侧交错对应设置粘接处(5),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背离人体的一面设置容纳袋(6),所述的容纳袋(6)为盛装冰块的容纳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袋(6)并排设置至少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袋(6)交错设置至少两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袋(6)为拉链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f4任意一项所述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袋(6)为透气性材料的容纳袋。
6.根据权利要求f4任意一项所述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袋(6)为密封、无孔、不透气性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为分体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两者通过调节机构(7)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板条(3)为可透视材料固定夹板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带(4)为魔术贴粘扣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创伤早期固定及软组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板条(3)为木质条状结构或塑性条状结构。
【文档编号】A61F7/10GK203915176SQ20142015046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李军, 李川, 徐永清, 施荣茂 申请人:李军, 李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