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克洛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92510阅读:来源:国知局
头孢克洛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头孢克洛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头孢克洛晶体的休止角≤33度,松密度0.50~0.60g/ml,紧密度0.70~0.80g/ml,粒度分布中的D10为40~60μm,D50为120~140μm,D90为210~230μm,头孢克洛制剂的类型为头孢克洛胶囊、头孢克洛片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头孢克洛晶体的制备、主料及辅料的预处理、称量、混合、成型、包装,头孢克洛晶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硅烷化反应:将7-ACCA加入到二氯甲烷中,溶解温度为25~30℃时溶解得到7-ACCA溶液,向7-ACCA溶液中加入硅烷化试剂,反应温度为40~46℃时进行硅烷化反应,反应完毕后降温至-15℃;(2)制备混合酸酐:将邓钾盐加入到二氯甲烷中,降温至-40~-70℃得到邓钾盐溶液,先向邓钾盐溶液中加入氯甲酸乙酯,然后缓慢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反应温度为-30~-55℃时搅拌反应30~60min,加入稀释剂并控制温度为-35~-55℃,继续搅拌反应到终点;(3)缩合反应:将步骤(2)中的混合酸酐继续降温至-60~-95℃,将步骤(1)中的硅烷化反应产物转入混合酸酐中,搅拌并缓慢升温至-20~-45℃进行缩合反应;(4)酸解反应:将步骤(3)中的缩合反应产物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控制温度为-25~10℃,控制pH为0.3~0.5,搅拌进行酸解反应;(5)萃取除杂:将步骤(4)中的酸解反应产物静置后,分相,并进行五次萃取,得到头孢克洛盐粗溶液;(6)脱色:向头孢克洛盐粗溶液中加入活性炭、乙二胺四乙酸、焦亚硫酸钠,继续搅拌,静置,分离得滤液和滤渣,用pH为0.7~1.0的盐酸溶液洗涤滤渣,将洗涤液和滤液合并为脱色液;(7)结晶:控制脱色液的温度为20~35℃,用体积分数为10~25%的氨水调晶,控制温度为10~35℃,养晶,离心,水洗涤3次,40~50℃干燥,得到头孢克洛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克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7-ACCA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0~30%,硅烷化试剂为三甲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胺烷和N,O-双三甲硅基乙酰胺组成的复合硅烷化试剂,其中,三甲基氯硅烷与7-ACCA的质量比为31:100~50:100,六甲基二硅胺烷与7-ACCA的质量比为18:100~47:100,N,O-双三甲硅基乙酰胺与7-ACCA的质量比为4:1000~10:10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克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邓钾盐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30%,氯甲酸乙酯与邓钾盐的质量比为12:29,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是体积百分浓度为0.5~1.5%的DMF溶液,所述稀释剂为DMF溶剂且稀释剂与邓钾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5:100~75: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克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盐酸溶液的体积百分浓度为5~10%,缩合反应产物与的盐酸溶液体积比为1.5:1~2.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克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步骤为,将酸解反应产物静置后分相,得到一次水相和一次二氯甲烷相,向一次二氯甲烷相中加入水,搅拌,静置,分相得到二次水相和二次二氯甲烷相,合并一次水相和二次水相并加入二氯甲烷,搅拌,静置,分相得到三次水相和三次二氯甲烷相,向三次水相中加入盐酸溶液并加入二氯甲烷,搅拌,静置,分相得到四次水相和四次二氯甲烷相,向四次水相中加入二氯甲烷,搅拌,静置,分相得到五次水相和五次二氯甲烷相,对五次水相进行真空脱气,得到头孢克洛盐溶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克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活性炭与头孢克洛盐溶液的质量比为3:100~6:100,乙二胺四乙酸与头孢克洛盐溶液的质量比为2:1000~4:1000,焦亚硫酸钠与头孢克洛盐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2:10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