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1036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同时还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易患病人群:老年人,老人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也大不如以前,一旦出现四肢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应特别注意;胖人,体内脂肪多,胆固醇超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饮食不规律,尤其是暴饮暴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喜欢抽烟喝酒,这两种不良生活习惯易损伤器官,阻碍血液循环,并进一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压力大,压力大影响神经系统,易造成体内器官运行紊乱,如不经调节,长此以往也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中,中西药的应用各有侧重,中药以其副作用小的优势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其他药物,其质量效果一般不太理想,治愈率低,复发率较高,对人体的损害较大,西药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其副作用较大,对人体的损害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砂仁23-27份、川芎9-11份、熟地14-16份、赤芍10-15份、陈皮4-6份、怀牛膝9-11份、茯苓10-15份、党参9-11份、当归10-15份、黄芪14-16份、甘草4-6份、枳壳6-8份。

上述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优选各原料重量份如下:

砂仁25份、川芎10份、熟地15份、赤芍13份、陈皮5份、怀牛膝10份、茯苓12份、党参10份、当归12份、黄芪15份、甘草5份、枳壳7份。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

(2)加总质量6-9倍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5-35min,取水煎液,即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选用砂仁、川芎、熟地、赤芍、陈皮、怀牛膝、茯苓、党参、当归、黄芪、甘草、枳壳为原料药,通过各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能清热祛火,益气补血,活血调经,散结祛瘀之功效,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制备方法简单,费用低、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且用药方便快捷。临床共40例使用,总有效率为9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本发明药物的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治疗病例40例,其中:年龄30-50周岁,男20例,女20例。

2、诊断标准: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3、治疗方法:

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药物,每日早、中、晚分3次服用。

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

有效:症状明显缓解;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5、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通过以下实施例来阐明本药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砂仁23g、川芎11g、熟地14g、赤芍15g、陈皮4g、怀牛膝11g、茯苓10g、党参11g、当归10g、黄芪16g、甘草4g、枳壳8g;

(2)加总质量6倍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5min,取水煎液,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砂仁25g、川芎10g、熟地15g、赤芍13g、陈皮5g、怀牛膝10g、茯苓12g、党参10g、当归12g、黄芪15g、甘草5g、枳壳7g;

(2)加总质量7.5倍水,煮沸后,继续煎煮30min,取水煎液,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砂仁27g、川芎9g、熟地16g、赤芍10g、陈皮6g、怀牛膝9g、茯苓15g、党参9g、当归15g、黄芪14g、甘草6g、枳壳6g;

(2)加总质量9倍水,煮沸后,继续煎煮35min,取水煎液,即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