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含Euphorbactin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慢性皮肤病方面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瘙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由于瘙痒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血虚风燥是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病理现象。
化合物euphorbactin从大戟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具有前所未有的6/5/7/3稠环骨架的新型二萜类化合物,发表在Org.Lett.,2014,16(15),3950–3953。
目前还未见到关于Euphorbactin和栀子苷在治疗慢性皮肤病方面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Euphorbactin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慢性皮肤病方面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含Euphorbactin用于治疗慢性皮肤病的药物,有效成分包括Euphorbactin,结构式如下:
有效成分包括还包括栀子苷。
按照重量计算,Euphorbactin和栀子苷比值为1:1-20: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包含Euphorbactin用于治疗慢性皮肤病的药物,通过Euphorbactin和栀子苷联合应用,实验结果表明,Euphorbactin和栀子苷在10:1-12:1对于治疗慢性皮肤病有很好的效果,止痒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和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以下对本发明的动物试验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中文名称:栀子苷,CAS号:24512-62-7,西安普莱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均有售。
本发明所涉及化合物Euphorbactin的制备方法参见文献:Org.Lett.,2014,16(15),3950–3953。
药效试验:
造模:清洁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雄性,动物室环境温度25℃~28℃,湿度35%~45%。210只小鼠随机分为21组,每组10只,一组为对照组,其余为给药组。
于实验前7天起,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给药容积均为0.2mL/10g: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1h,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5mg/kg。立即于小鼠腹部正中事先已脱毛皮肤处皮内注射0.1%磷酸组胺0.1mL/只,形成一小皮丘。
实验方法
以小鼠前爪搔抓头部,后爪搔抓躯干,嘴咬全身各部位作为瘙痒指征,观察记录30min内小鼠搔痒次数及每次搔痒。
持续时间
皮肤风团面积测量:30min后,将小鼠脱颈椎致死,剖开腹部,剪下腹部皮肤,平铺于玻璃板上,测量注射部位蓝斑的最长直径和与之垂直的最长径,按椭圆形面积公式计算皮肤蓝斑的面积(S=πAB)。
毛细血管通透性测定:剥下腹部蓝染皮肤,用手术剪剪碎置试管内,加入4mL丙酮-生理盐水(7:3)混合液,振摇。浸泡24h后,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722型分光光度计610nm处比色,记录OD值。
A为Euphorbactin,B为栀子苷。
各组小鼠的皮肤风团面积,毛细血管通透性、搔痒次数的比较,
P<0.05
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小鼠的皮肤风团面积含量比较,实验后给Euphorbactin和栀子苷在10:1-12:1小鼠的皮肤风团面积明显低于其它给药组,还有10:1-12:1两组小鼠的OD值低于其他给药组即可明显降低光密度值,提示可抑制磷酸组织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说明给药Euphorbactin和栀子苷在10:1-12:1药物的协同性对治疗磷酸组胺至小鼠皮肤蓝斑效果最好。Euphorbactin和栀子苷在10:1-12:1时,小鼠的搔痒次数明显低于其他小组。综上可见,Euphorbactin和栀子苷在10:1-12:1时,对于瘙痒性皮肤病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止痒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