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痒装置,尤指一种运用热敷方式以减缓或消除皮肤被蚊虫叮咬所产生肿包现象的防痒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地区闷热的气候导致许多蚊虫滋生,亦可能会导致感染登革热、疟疾或日本脑炎等疾病,因此,于野外进行活动时尤其须特别注意防止蚊虫叮咬。许多人在被蚊虫叮咬后,难以忍受奇痒无比的感觉,时常以指甲按压或持续抓痒,但若不慎使肿包处挠伤,就容易造成细菌感染。
目前常用的止痒手段中,加热如汤匙等金属元件并将其直接接触在肿包处,通过热敷的方式可以降低并达到止痒的效果。
但是,上述止痒手段若要加热汤匙,需要额外准备热水或其他加热元件,此举不仅不方便使用,并且加热的温度无法掌控,若温度过高,将直接伤害到皮肤,若温度过低,则无法达到一定温度并止痒的效果。
因此,如何解决目前常用的止痒手段所产生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对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痒装置,其运用热敷方式以减缓或消除肌肤被蚊虫叮咬所产生肿包现象,且便于携带并可控制温度,以提升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痒装置,防痒装置包括一本体、一温控单元、一导温元件以及一夹持元件。温控单元位于本体内。导温元件设于本体的一顶端,温控单元电性连接于导温元件。夹持元件可转动地设于本体,且夹持元件与导温元件之间具有一间隙,夹持元件具有一镂空部,镂空部暴露于导温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防痒装置还包括:
一辅助元件,位于该间隙中,该夹持元件用以夹持该辅助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辅助元件为一纱布或一卫生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导温元件为一金属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温控单元包括:
一供电元件;以及
一控制元件,耦接于该供电元件,该供电元件用以提供电力至该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用以控制该导温元件的温度在49℃至一门坎温度之间,当该导温元件的温度超过该门坎温度时,该控制元件停止加温该导温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门坎温度为55℃。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防痒装置是运用集热原理以减缓或消除肌肤被蚊虫叮咬所产生的肿包现象,利用上述温控单元将防痒装置中的导温元件加热至49℃至55℃,并让导温元件接触至被蚊虫叮咬的肿包处,以分解破坏蚊虫蛋白分子,来移除遗留在皮肤上的蚊虫毒素蛋白,进而舒解因肿包而造成的痒的症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痒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痒装置的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温控单元与其他构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痒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防痒装置;110-本体;120-温控单元;122-供电元件;124-控制元件;130-导温元件;140-夹持元件;142-镂空部;150-辅助元件;D-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痒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痒装置的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温控单元与其他构件连接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防痒装置100包括一本体110、一温控单元120、一导温元件130以及一夹持元件140。
本体110的形状例如略呈圆柱形,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本体的形状例如为呈矩形,根据实际情况而可设计本体不同对应的形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本体可做成便于携带式,使得本实施例的防痒装置100体积小,能置于皮夹、口袋或包包而容易携带,无论身处何地、何时,皆可轻易取出即用。
温控单元120位于本体110内。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温控单元120包含一供电元件122及一控制元件124。
控制元件124内包含温度感应芯片及升温模块。控制元件124耦接于供电元件122,供电元件122用以提供电力至控制元件124。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供电元件的实施态样进行限制,供电元件可以采用蓄电池、充电电池或者超级电容,以作为供电电源。
温控单元120电性连接于导温元件130。导温元件130例如为一金属片或可导热元件,导温元件130设于本体110的一顶端。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持元件140可转动地设于本体110。夹持元件140盖于导温元件130上,且夹持元件140与导温元件130之间具有一间隙D,夹持元件140具有一镂空部142。镂空部142暴露于导温元件130。
在此配置之下,本实施例的控制元件124内的升温模块用以提升导温元件130的温度,而控制元件124内的温度感应芯片用以控制导温元件130的温度在49℃至一门坎温度之间,其中门坎温度为55℃。并且,当导温元件130的温度超过门坎温度,控制元件124停止加温导温元件130。换言之,本实施例的防痒装置100是运用集热原理以减缓或消除肌肤被蚊虫叮咬所产生的肿包现象,利用上述加热及温控机制让防痒装置100中的导温元件130加热至49℃至55℃,并让防痒装置100的导温元件130接触至被蚊虫叮咬的肿包处,以分解破坏蚊虫蛋白分子,来移除遗留在皮肤上的蚊虫毒素蛋白,进而舒解因肿包而造成的痒的症状。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痒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需说明的是,图4中的防痒装置100与图1至图3中的防痒装置100相似,其中相同的步骤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相同的功效而不再重复说明,以下仅说明差异处。
本实施例的防痒装置100还包括一辅助元件150。辅助元件150位于间隙D中,换言之,辅助元件150位于夹持元件140与导温元件130之间,夹持元件140用以夹持辅助元件150。辅助元件150例如为一纱布或一卫生纸,从而可被导温元件130所传热。
在此配置之下,本实施例加热及温控方式如同前述图1至图3的说明,不同之处在于,让辅助元件150被防痒装置100的导温元件130传热而升温,进而让辅助元件150接触至被蚊虫叮咬的肿包处,进而舒解因肿包而造成的痒的症状,以降低因如金属的导温元件130直接接触至皮肤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痒装置中,本实施例的防痒装置是运用集热原理以减缓或消除肌肤被蚊虫叮咬所产生的肿包现象,利用上述加热及温控机制让防痒装置中的导温元件加热至49℃至55℃,并且,当导温元件的温度超过门坎温度(如55℃),控制元件停止加温导温元件,避免导温元件的温度过高。接着,让防痒装置的导温元件接触至被蚊虫叮咬的肿包处,以分解破坏蚊虫蛋白分子,来移除遗留在皮肤上的蚊虫毒素蛋白,进而舒解因肿包而造成的痒的症状。
另外,本实施例可将辅助元件(如纱布或卫生纸)夹置于夹持元件与导温元件之间,辅助元件被导温元件传热而升温,通过辅助元件接触至被蚊虫叮咬的肿包处,进而舒解因肿包而造成的痒的症状,以降低因如金属的导温元件直接接触至皮肤的不适感。
此外,本实施例的防痒装置可设计成便于携带式的对象,具有体积小的优势,能置于皮夹、口袋或包包而容易携带,无论身处何地、何时,皆可轻易取出即用。
以上所述仅记载本实用新型为呈现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较佳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的范围。即凡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文义相符,或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