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体架升降装置以及放疗体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6534阅读:975来源:国知局
放疗体架升降装置以及放疗体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疗体架升降装置,还涉及一种放疗体架。



背景技术:

放射治疗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放射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靶区剂量和/或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放射损伤从而不断提高治疗的局部控制率,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和/或改善生存质量。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相比较常规放疗,有很多优势,其结果能达到靶区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量最小、靶区定位和照射更准确,同时靶区内的剂量分布最均匀。临床结果显示,调强放射治疗明显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能达到很高的治疗增益比,可实施“手术”式的高度适形照射。但该技术也带来了亟待解决的问题:(1)由于放射治疗是以分次照射方式进行的,只有精准的体位固定技术,才能使调强技术有的放矢,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但现有体位固定技术每次定位误差较大,难以保证患者治疗体位的重复性,定位的误差直接影响治疗的准确性。(2)体位固定既要避免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非自主移动,又要兼顾治疗时患者的舒适性。但现有体位固定技术易引起患者不适,且调强放射治疗往往治疗时间较长,易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非自主性身体移动,引起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的移动,使其偏离调强照射野之外,造成肿瘤的欠剂量或危及器官的过剂量照射。

目前临床上给肿瘤患者进行放疗时,大都是将病人放置在放疗体架上,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中国专利号为:201120433908.3、201220201152.4、201520714637.7分别公开了一种放疗体架,此放疗体架没有上半身升降调节结构,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放疗体架的倾斜角度。

另外,该种放疗体架仅能供病人平躺的功能,功能过于单一,没有可以安装辅助定位装置的结构,比如,没有手托架,对于手臂需要高举后仰的放疗病种,如胸腹盆腔肿瘤,由于手臂得不到舒适和精准的固定,使得每次定位的重复性低,也易引起患者治疗过程中非自主性移动而影响放疗效果。

普通的放疗体架并不具备安装其他辅助定位部件的结构设计,比如肩部固定装置、会阴部固定装置、下肢固定装置等,无法满足精准放疗体位固定的要求;另外,现有的各类体位固定方式很难或者无法有效结合使用,这样就限制了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发展,无法将各类体位固定方式的优点同时有效的发挥出来,限制了放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疗体架升降装置以及放疗体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放疗体架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铰接头,第一支柱内圆中空,其轴向方向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过槽,沿着过槽方向横向分布有多个卡条,卡条之间形成的空槽与过槽连通,铰接头一端设有圆孔,第二支柱的下部穿插在第一支柱的内腔中,第二支柱的上部穿插在铰接头一端的圆孔中,第二支柱下部的一侧设有手柄,手柄根部设有卡槽,卡条穿插在卡槽中,卡条从卡槽中脱离时,手柄在过槽中上下往复移动。

本发明中,转动手柄,手柄根部的卡槽可以沿着第一支柱上的卡条左右移动,当卡条从卡槽中脱离,即手柄转动到第一支柱的过槽中时,手柄可以在第一支柱的过槽中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整体高度,根据实际需要,当第二支柱和第一支柱的整体高度确定后,转动手柄,对应位置的卡条穿插在手柄根部的卡槽中,此时,第二支柱无法在第一支柱的内腔中上下移动,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的相对移动被锁住,从而将第二支柱与第一支柱进行了相对固定,通过转动手柄即可方便地调节第二支柱和第一支柱的整体高度,当放疗体架升降装置安装在具有斜板和平板的放疗体架上时,可以实现斜板与平板的角度自由式调节,通过操作手柄即可实现斜板的俯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铰接头的圆孔侧壁可以设有导向槽,第二支柱的上部设有限位销,限位销位于导向槽中。由此,导向槽可以对手柄的转动范围进行限位,同时可以防止第二支柱从铰接头的圆孔中脱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铰接头的另一端可以设有铰接孔,第一支柱下端设有安装孔。由此,铰接头通过铰接孔可以与放疗体架的斜板铰接,第一支柱通过安装孔可以与放疗体架的平板铰接,通过操作手柄即可实现斜板的俯仰,即实现斜板与平板的角度自由式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柱、第二支柱、铰接头的组数可以为两组,两个第一支柱并行排布,两个第一支柱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由此,两组第一支柱、第二支柱、铰接头组成的放疗体架升降装置安装在具有斜板和平板的放疗体架上时,可以更加平稳地实现斜板与平板的角度自由式调节,而且可以使斜板受力均匀、平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上可以设有提手。由此,通过提手可以方便对放疗体架升降装置进行安装、拆卸和搬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放疗体架升降装置的放疗体架,包括托板和体架板,体架板反方向延伸有安装板,铰接头的另一端与托板底部铰接,第一支柱下端与安装板铰接,托板和体架板之间铰接。

本发明中,转动手柄,当手柄转动到第一支柱的过槽中时,第二支柱可以在第一支柱的过槽中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整体高度,即托板的俯仰角度可以通过转动手柄实现调节,放疗定位时,当托板的俯仰角度根据需要被确定后,通过转动手柄可以锁住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的相对移动,从而确定好托板与体架板的角度,病人躺在该放疗体架上时,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放疗临床需求去选择上半身的倾斜角度,非常方便;当放疗体架升降装置被拆下时,托板和体架板可以当做固定平板使用,当放疗体架升降装置被安装后,托板可以绕着体架板调节俯仰角度,轻松实现固定平板与托板角度可调的相互转换,两者结合为一体,实现放疗体架的多功能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托板上可以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多组固定筒、摩擦环和连接件,固定筒分布于托板上,固定筒内部设有依次连通的开口、内腔和底孔,内腔内径较开口和底孔大,底孔中设有长方形截面的固定槽,摩擦环内圆中空,外轮廓形状与开口形状相同,摩擦环尾部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变形片,摩擦环头部边缘垂直于摩擦环内孔的轴线向外延伸有档环,变形片末端向摩擦环内孔中心方向设有凸起,连接件包括插入柄、卡头和连接柱,卡头为与固定槽配合的长方体结构,卡头宽度与固定槽宽度一致,插入柄与摩擦环内孔配合,插入柄通过连接柱与卡头连接,插入柄的外径不小于摩擦环的内径。由此,将套设有摩擦环的连接件的卡头插进固定筒的固定槽中,然后旋转插入柄,即可将连接件固定在托板上,反方向转动插入柄,将连接件的卡头对准固定筒的固定槽,向外拔动插入柄,即可将连接件从托板上拆下,装拆十分方便,根据放疗临床需求,通过连接件可以将不同的辅助固定装置安装在托板上,而且由于托板上分布有多个固定筒,根据病人的身高和体型选择安装位置,达到因人制宜的目的,增加了放疗体架的适用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孔内壁可以设有凸出的引导环,引导环于底孔内壁自上而下螺旋设置,引导环的下端终止于固定槽长度方向的边沿,卡头的底部呈曲面状。由此,导向环可以引导连接件的卡头轻易地插进固定筒的固定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托板上可以设有手托架,手托架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安装孔,套设有摩擦环的连接件穿过安装孔与固定筒配合连接,连接件将底座安装在托板上。由此,手托架通过套设有摩擦环的连接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装在托板上,以及从托板上拆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托架可以包括上臂和下臂,上臂和下臂上均设有臂托,下臂上设有手扶,上臂与下臂铰接,上臂包括第一臂芯和嵌套于第一臂芯的第一伸缩臂,第一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设有限位锁,第一臂芯与底座铰接,下臂包括第二臂芯和嵌套于第二臂芯的第二伸缩臂,第二臂芯与第二伸缩臂之间设有限位锁,第二臂芯与第一伸缩臂铰接。由此,大部分胸腹盆腔肿瘤病人(包括乳腺肿瘤病人)放疗时手臂都需要上举,目前用于支持手臂的支架并不科学规范,病人舒适感极差,增大了病人放疗过程中体位变化的幅度,同时重复摆位精度很低,每次摆位时手臂放置位置不确定,导致皮肤牵拉程度和牵拉方向不确定,进而导致受牵拉皮肤附近的体表标记点移位不确定,极大影响病人放疗效果,而通过臂托、手扶以及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限位锁,可以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针对性调整,让病人手臂放置更舒适,保证每次重复摆位的高精度,让手臂放置更加科学规范,确保病人的放疗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第二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通过第一定位机构铰接,第一臂芯与底座之间通过第二定位机构铰接。由此,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可以调整第二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的角度,通过第二定位机构可以调整第一臂芯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从而可以确保每一个病人都可以调整到手臂最舒适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锁可以包括齿条、插齿、连接弹簧、第一拨片、第二拨片、箱形架和盖板,第一拨片端面为第一曲面,第二拨片端面为对应于第一曲面的第二曲面,齿条设于第一臂芯或者第二臂芯的侧壁,箱形架设于第一伸缩臂或者第二伸缩臂的外侧壁上,第一伸缩臂或者第二伸缩臂上设有插齿通槽,插齿的头部穿过插齿通槽,与齿条啮合,箱形架底面设有容纳插齿的卡头、连接弹簧和第一拨片的卡孔,箱形架上部设有容纳第二拨片的安装槽,连接弹簧一端套设在插齿尾部,另一端抵靠在第一拨片底面上,插齿、第一拨片、第二拨片和连接弹簧设于箱形架内,插齿、连接弹簧和第一拨片放置于卡孔内,第二拨片放置于安装槽中,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相抵靠,盖板盖合在箱形架上,盖板上设有导槽,第二拨片的尾端穿过导槽。由此,横向拨动第二拨片,由于第二拨片的第二曲面与第一拨片的第一曲面抵靠,第二拨片会纵向推动第一拨片向齿条方向移动,第一拨片带动插齿向齿条方向移动,并将插齿的头部与齿条啮合,此时,第一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的移动被锁住,实现第一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的固定,第二臂芯与第二伸缩臂之间的移动被锁住,实现第二臂芯与第二伸缩臂之间的固定;反方向拨动第二拨片,插齿在连接弹簧的作用下与齿条分离,此时,第一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的移动被解锁,第一伸缩臂可以在第一臂芯上往复移动调整位置,第二臂芯与第二伸缩臂之间的移动被解锁,第二伸缩臂可以在第二臂芯上往复移动调整位置,待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的位置确定后,再横向拨动第二拨片即可实现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臂托根部可以设有滑轨,第一伸缩臂和第二伸缩臂外侧壁均设有与滑轨配合的限位滑槽。由此,根据不同病人手臂放置的舒适度,可以滑动第一伸缩臂上的臂托,滑动第二伸缩臂上的臂托,以将臂托调整至合适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臂托上可以设有调节旋钮,滑轨的外壁上设有螺纹通孔,调节旋钮的一端为螺栓,调节旋钮的螺栓穿过螺纹通孔抵靠在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的外侧壁上,调节旋钮的螺栓的长度大于螺纹通孔的孔深。由此,当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上的臂托调整至合适位置后,转动调节旋钮,使调节旋钮的螺栓末端抵靠在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上,从而可以将臂托固定在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上,需要滑动臂托进行调整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使调节旋钮的螺栓末端与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分离,此时臂托被解锁,臂托可以在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上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机构可以包括枢轴、插片、弹簧、推板、凸轮和旋钮,第二臂芯端部设有内圆中空的连接头,连接头内壁设有内齿轮,枢轴设在第一伸缩臂上,枢轴穿插在连接头的内腔中,第二臂芯与枢轴转动连接,枢轴的端面设有容纳腔,枢轴上相对于内齿轮还设有容插片穿过的插槽,插槽与容纳腔连通,弹簧一端连接插片,另一端连接推板,推板背面与凸轮抵靠,插片、弹簧,推板以及凸轮位于容纳腔中,插片穿过插槽与内齿轮啮合,凸轮能在容纳腔中自由转动,凸轮的尾端向外延伸并设在旋钮上。由此,当第二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的角度确定后,旋转旋钮,插片穿过枢轴上的插槽,插片与连接头上的内齿轮啮合,此时,第二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被锁住,实现第二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的固定;反方向旋转旋钮,在凸轮和弹簧的作用下,插片从枢轴上的插槽中退出(位于容纳腔中),插片与连接头上的内齿轮分离,此时,第二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被解锁,可以转动第二臂芯以调整第二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的角度,待第二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的角度确定后,再旋转旋钮即可实现第二臂芯与第一伸缩臂之间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机构可以包括枢轴、插片、弹簧、推板、凸轮和旋钮,枢轴设在底座上,第一臂芯端部设有内圆中空的连接头,连接头内壁设有内齿轮,枢轴穿插在连接头的内腔中,第一臂芯与枢轴转动连接,枢轴的端面设有容纳腔,枢轴上相对于内齿轮还设有容插片穿过的插槽,插槽与容纳腔连通,弹簧一端连接插片,另一端连接推板,推板背面与凸轮抵靠,插片、弹簧、推板以及凸轮位于容纳腔中,插片穿过插槽与内齿轮啮合,凸轮能在容纳腔中自由转动,凸轮的尾端向外延伸并设在旋钮上。由此,当第一臂芯与底座之间(即第一臂芯与托板之间)的角度确定后,旋转旋钮,插片穿过枢轴上的插槽,插片与连接头上的内齿轮啮合,此时,第一臂芯与底座之间被锁住,实现第一臂芯与底座之间的固定;反方向旋转旋钮,在凸轮和弹簧的作用下,插片从枢轴上的插槽中退出(位于容纳腔中),插片与连接头上的内齿轮分离,此时,第一臂芯与底座之间被解锁,可以转动第一臂芯以调整第一臂芯与底座之间(即第一臂芯与托板之间)的角度,待第一臂芯与底座之间(即第一臂芯与托板之间)的角度确定后,再旋转旋钮即可实现第一臂芯与底座之间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上可以设有向上凸出的圆环,圆环侧面上设有凸台,凸台内圆中空,凸台底面与圆环接壤的部位设有插齿片通槽,底座还可以包括圆柱和连接座,圆柱顶部的外周设有外齿轮,连接座设在圆柱的顶部,圆柱的底端设在圆环内,外齿轮与插齿片通槽相对,枢轴穿插在连接座上,凸台还安装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插齿片、插齿片弹簧、推杆和推杆旋钮,插齿片的尾部设有圆盘,圆盘边沿于圆盘的轴向方向由浅入深设有螺旋曲面,推杆头部中心内凹有容纳插齿片弹簧的容纳腔,容纳腔的边沿设有推柱,插齿片位于凸台中,插齿片头部的插舌对准插齿片通槽,插齿片弹簧一端连接于圆盘的背面,另一端位于推杆的容纳腔内,推杆末端连接推杆旋钮。由此,第一臂芯随同连接座可以以圆柱为轴在水平面内转动,当第一臂芯在水平面内的位置确定后,旋转推杆旋钮,推杆上的推柱在圆盘的螺旋曲面中由深至浅移动,从而可以推动插齿片向圆柱上的外齿轮方向移动,并使插齿片的插舌与圆柱上的外齿轮啮合,此时,第一臂芯随同连接座一同被锁住,无法在水平面内转动;需要调节第一臂芯在水平面内的位置时,反方向旋转推杆旋钮,推杆上的推柱在圆盘的螺旋曲面中由浅至深移动,在插齿片弹簧的作用下,插齿片的插舌与圆柱上的外齿轮分离,此时,第一臂芯随同连接座可以以圆柱为轴在水平面内转动,第一臂芯随同连接座一同被解锁,从而可以调整第一臂芯在水平面内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托板上可以设有枕部,枕部通过滑动机构与托板滑动连接,滑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托板上的滑槽、滑块和盖板,滑块向上设有凸起部,盖板上设有与凸起部相对应的长条槽,凸起部上铰接有压锁,压锁的铰接部为一偏心轮,滑块位于滑槽中,盖板盖住滑槽,滑块的凸起部从盖板的长条槽中伸出,枕部设在滑块上,随滑块滑动,与凸起部铰接的压锁通过偏心轮压紧或者远离盖板,从而将滑块固定或者松开。由此,根据不同的病人,枕部可以在托板上滑动,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压下压锁,偏心轮尺寸较大的一侧压紧在盖板上,从而可以将枕部固定不发生移动,需要调整枕部的位置时,抬起压锁,偏心轮尺寸较大的一侧与盖板分离,尺寸较小的一侧与盖板接触,此时可以滑动枕部进行位置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体架板上可以设有卡裆块,卡裆块通过滑动机构与体架板滑动连接,滑动机构包括设置于体架板上的滑槽、设置于滑槽上的滑块和盖板,滑块向上设有凸起部,盖板上设有与凸起部相对应的长条槽,凸起部上铰接有压锁,压锁的铰接部为一偏心轮,滑块位于滑槽中,盖板盖住滑槽,滑块的凸起部从盖板的长条槽中伸出,卡裆块设在滑块上,随滑块滑动,与凸起部铰接的压锁通过偏心轮压紧或者远离盖板,从而将滑块固定或者松开。由此,根据不同的病人,卡裆块可以在体架板上滑动,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压下压锁,偏心轮尺寸较大的一侧压紧在盖板上,从而可以将卡裆块固定不发生移动,需要调整卡裆块的位置时,抬起压锁,偏心轮尺寸较大的一侧与盖板分离,尺寸较小的一侧与盖板接触,此时可以滑动卡裆块进行位置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体架板边沿可以设有下肢固定装置,下肢固定装置包括绑带,绑带的一端固定,绑带的另一端活动,绑带的活动端通过自动扣合装置固定。由此,通过绑带可以对病人的腿部进行固定,腿部固定好可以对病人上身的固定起到很大的保障效果,另外,对于下肢需要严格定位放疗的病人,如下肢骨肉瘤、膝关节滑膜炎、踝关节滑膜炎等下肢病变病人,下肢固定装置能够起到很好的定位效果,有效保障放疗的实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扣合装置可以包括与绑带活动端连接的绑带插销、固定架、锁销、插销弹簧、固定箱和按钮,固定架顶端设有插销槽,插销槽的侧部设有锁孔,锁孔与插销槽连通,锁销的插入端为斜面,锁销的末端设有连杆,绑带插销的侧面设有锁销通槽,锁销通槽与插销的插入端相对,插销弹簧套设在锁销末端的连杆上,连杆穿入固定箱尾部的通孔中,插销弹簧一端抵靠在固定箱上,另一端抵靠在锁销的插销本体上,固定箱相对于锁孔设在固定架上,使锁销的斜面向上并且锁销穿过锁孔插入在锁销通槽中,按钮设在连杆的末端上。由此,当绑带插销插入到插销槽中时,绑带插销与锁销的斜面接触,绑带插销将锁销从插销槽中推出,绑带插销继续向下插入,当绑带插销插入到对应位置后,锁销在插销弹簧的作用下穿插在绑带插销的锁销通槽中,此时绑带插销无法从插销槽中拔出,绑带的活动端被固定,从而对病人的腿部进行固定,向外拔动按钮,锁销从绑带插销的锁销通槽中退出,此时绑带插销就可以从插销槽中拔出,从而对病人腿部进行解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架内可以设有支座,支座之间架设有转轴,转轴上缠绕有卷簧,卷簧的起始端设在转轴上,卷簧的末端设在支座上,绑带的一端设在转轴上,绑带缠绕在转轴上,绑带的末端与绑带插销连接。由此,不固定病人腿部时,绑带在卷簧的作用下可以缠绕在转轴上进行收纳,当需要固定病人的腿部时,可以将缠绕在转轴上的绑带拉伸出来,对病人的腿部进行固定,而且由于卷簧的作用,绑带会受到与拉伸方向反方向的恢复力,绑带固定腿部后不会产生松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上可以套设有同步转动的齿轮,绑带插销的自由端穿插在插销槽中,并与齿轮啮合。由此,绑带插销的自由端与齿轮啮合后,齿轮无法转动,即转轴也无法转动,此时绑带无法被拉伸或收缩,病人的腿部也无法进行移动,从而确保了病人腿部固定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肢固定装置还可以设有支腿部件,支腿部件包括固定板、伸缩腿芯、套筒和卡销,伸缩腿芯上横向分布有多个卡台,相邻卡台之间形成限位卡槽,固定板设在伸缩腿芯的上部,伸缩腿芯下部穿插在套筒中,套筒的侧部设有与限位卡槽对应的窗口,卡销穿过窗口并插入在伸缩腿芯的限位卡槽中,固定架设在固定板上。由此,伸缩腿芯可以在套筒中转动,即下肢固定装置可以在水平面内转动,当下肢固定装置的方向确定后,即病人腿部定位后,推动卡销,将卡销插入在伸缩腿芯的限位卡槽中,此时伸缩腿芯无法转动,从而实现了下肢固定装置在水平面内的定位;针对不同的病人腿部,需要抬高或降低下肢固定装置时,向外拔动卡销,卡销从伸缩腿芯的限位卡槽中退出,此时可以向上或向下移动伸缩腿芯,待伸缩腿芯在垂直方向定位后,推动卡销即可将伸缩腿芯进行再固定,即对下肢固定装置进行再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伸缩腿芯的截面可以为圆形,套筒的内孔为圆孔,限位卡槽的外边沿长度大于窗口的宽度。由此,限位卡槽的外边沿长度大于窗口的宽度可以确保伸缩腿芯可以在套筒中转动并通过卡销进行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可以通过滑动机构与体架板滑动连接,滑动机构包括设置于体架板上的滑槽、设置于滑槽上的滑块和盖板,滑块向上设有凸起部,盖板上设有与凸起部相对应的长条槽,凸起部上铰接有压锁,压锁的铰接部为一偏心轮,滑块位于滑槽中,盖板盖住滑槽,滑块的凸起部从盖板的长条槽中伸出,套筒的底部设在滑块上,随滑块滑动,与凸起部铰接的压锁通过偏心轮压紧或者远离盖板,从而将滑块固定或者松开。由此,根据不同的病人,下肢固定装置可以在体架板上滑动,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压下压锁,偏心轮尺寸较大的一侧压紧在盖板上,从而可以将下肢固定装置固定不发生移动,需要调整下肢固定装置的位置时,抬起压锁,偏心轮尺寸较大的一侧与盖板分离,尺寸较小的一侧与盖板接触,此时可以滑动下肢固定装置进行位置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体膜固定组件,托板和/或体架板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外的凹槽,体膜固定组件包括基板、第一插接件和压紧件,基板的一端插接在凹槽中,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向上凸起的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槽侧部设有横向的第一穿槽,第一穿槽与第一插接槽连通,第一插接件穿插在第一穿槽中,托板和/或体架板的表面设有与凹槽连通的压槽,压紧件的铰接部为一偏心轮,偏心轮与托板和/或体架板铰接,偏心轮位于压槽中,压紧件通过偏心轮压紧或者远离基板,从而将基板固定或者松开,体膜固定组件的数量和凹槽的数量相同。由此,体膜的两端可以分别插接在托板和/或体架板两侧的第一插接槽中,然后将第一插接件插入在第一穿槽中即可将体膜进行固定,将第一插接件从第一穿槽中抽出即可将体膜拆下,而且基板可以在凹槽中移动,即根据不同的病人,两个第一插接槽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通过移动基板进行调整),待两个第一插接槽之间的距离确定后,压下压紧件,偏心轮尺寸较大的一侧压紧在基板上,从而可以将基板固定不发生移动,需要调整第一插接槽的位置时,抬起压紧件,偏心轮尺寸较大的一侧与基板分离,尺寸较小的一侧与基板接触,此时可以移动基板进行位置的调整,待基板位置确定后,压下压紧件进行固定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真空袋制作固定件和第二插接件,真空袋制作固定件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向上凸起的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侧部设有横向的第二穿槽,第二穿槽与第二插接槽连通,第二插接槽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插接片,插接片上设有穿孔,插接片插接在第一插接槽中时,第一插接件穿过穿孔,将真空袋制作固定件固定,第二插接件穿插在第二穿槽中,第二插接件与第二插接槽的数量相同。由此,真空袋制作固定件两侧的插接片可以分别插接在托板和/或体架板两侧的第一插接槽中,然后将第一插接件插入在第一穿槽和穿孔中即可将真空袋制作固定件进行固定,将第一插接件从第一穿槽中抽出即可将真空袋制作固定件拆下,真空袋制作固定件上可以用来制作真空袋,真空袋制作固定件两侧的第二插接槽也可以用来安装体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两组肩膀固定插销和绷带,套设有摩擦环的连接件穿过肩膀固定插销与固定筒配合连接,套设有摩擦环的连接件将肩膀固定插销安装在托板上,绷带的两端插接在肩膀固定插销中,与肩膀固定插销可拆卸连接。由此,通过绷带可以将病人的肩膀进行固定,肩膀固定好可以对病人上身的固定起到很大的保障效果,而且肩膀固定插销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安装在托板上,根据不同的病人,肩膀固定插销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托板和体架板上可以分别设有把手。由此,通过把手可以方便治疗师搬运放疗体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头颈发泡胶固定组件,套设有摩擦环的连接件穿过头颈发泡胶固定组件上的孔位与托板上的固定筒配合连接,套设有摩擦环的连接件将头颈发泡胶固定组件可拆卸式安装在托板上。由此,头颈发泡胶固定组件可以针对病人制作头颈肩发泡胶,用来固定病人的头颈肩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放疗体架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放疗体架升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放疗体架升降装置中铰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放疗体架升降装置中第一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放疗体架升降装置中第二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放疗体架升降装置中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放疗体架升降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为包含图1中放疗体架升降装置的放疗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放疗体架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放疗体架中固定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固定装置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固定装置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固定装置中固定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0所示的固定装置中固定筒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0所示的固定装置中连接件与固定筒的配合过程示意图;

图16为图8所示的放疗体架中连接件、摩擦环、固定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8所示的放疗体架上安装有手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放疗体架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7所示的放疗体架中手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手托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的手托架中限位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的限位锁中箱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1所示的限位锁中插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1所示的限位锁中第一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1所示的限位锁中第二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1所示的限位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0所示的手托架中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0所示的手托架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0所示的手托架中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19所示的手托架中上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17所示的放疗体架中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17所示的放疗体架中的卡裆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17所示的放疗体架中下肢固定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图33所示的下肢固定装置隐藏固定架、下肢垫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33所示的下肢固定装置中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3所示的下肢固定装置中锁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图33所示的下肢固定装置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图17所示的放疗体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9为图38所示的放疗体架中隐藏一侧的基板、第一插接件和压紧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图38所示的放疗体架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图38所示的放疗体架中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图38所示的放疗体架中第一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真空袋制作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头颈发泡胶固定组件与连接件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45为肩膀固定插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6为肩膀固定插销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枕部的另一种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48为图47所示的枕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枕部高度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0为枕部倾斜度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放疗体架升降装置。

图1~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放疗体架升降装置的结构。

如图1~图7所示,放疗体架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柱10、第二支柱20和铰接头40。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柱10、第二支柱20、铰接头40的组数为两组,即分别有两个第一支柱10,两个第二支柱20,两个铰接头40,两个第一支柱10并行排布,两个第一支柱10之间通过连接部101连接(连接部101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10一体成型)。

如图1、图4、图6、图7所示,连接部101上安装有提手1011。通过提手1011可以方便对放疗体架升降装置进行安装、拆卸和搬运。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支柱10内圆中空,第一支柱10的轴向方向成型有与内腔连通的过槽103,沿着过槽103方向横向成型有多个卡条104,相邻两个卡条104之间形成的空槽105均与过槽103连通(图4所示)。

如图3所示,铰接头40的一端成型有圆孔4002,铰接头40的另一端成型有铰接孔4004,铰接孔4004的轴线与圆孔4002的轴线垂直。

如图1所示,第二支柱20的下部穿插在第一支柱10的内腔中,第二支柱20可以在第一支柱10的内腔中转动,第二支柱20的上部穿插在铰接头40的圆孔4002中,第二支柱20的上部可以在圆孔4002中转动。

如图5所示,第二支柱20下部的一侧安装有手柄202,手柄202根部设置有卡槽203,第二支柱20的下部穿插在第一支柱10的内腔中时,卡条104可以穿插在卡槽203中,手柄20可以沿着卡条104转动,如图7所示,当卡条104从卡槽203中脱离时,手柄202可以在过槽103中上下往复移动,即第二支柱20在第一支柱10的内腔中上下往复移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卡条104的数量为五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第二支柱20的升降高度、升降幅度,卡条104的数量可以进行对应变更。

如图1所示,转动手柄202,手柄202根部的卡槽203可以沿着第一支柱10上的卡条104滑动,当卡条104从卡槽203中脱离,即手柄202转动到第一支柱10的过槽103中时(图7所示的状态),手柄202可以在第一支柱10的过槽103中上下往复移动,即第二支柱20可以在第一支柱10的内腔中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一支柱10和第二支柱20的整体高度(根据升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当第二支柱20和第一支柱10的整体高度确定后,转动手柄202,对应位置的卡条104穿插在手柄202根部的卡槽203中,此时,第二支柱20无法在第一支柱10的内腔中上下移动,第一支柱10与第二支柱20的相对移动被锁住,从而将第二支柱20与第一支柱10进行了相对固定,通过转动手柄202即可方便地调节第二支柱20和第一支柱10的整体高度。

如图3所示,铰接头40的圆孔4002侧壁成型有导向槽4001,第二支柱20的上部设置有限位销300(图2所示),限位销300位于导向槽4001中。导向槽4001可以对手柄202的转动范围进行限位,同时可以防止第二支柱20从铰接头40的圆孔4002中脱出。

如图6所示,第一支柱10的下端成型有安装孔108。

当放疗体架升降装置安装在具有斜板和平板的放疗体架上,即铰接头40通过铰接孔4004与放疗体架的斜板铰接,第一支柱10通过安装孔108与放疗体架的平板铰接,这样通过操作手柄202可以调节第一支柱10和第二支柱20的整体高度,从而可以实现放疗体架斜板的俯仰调节,即实现放疗体架斜板与平板的角度自由式调节,易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放疗体架。

图8~图42示意性地显示了包含图1中放疗体架升降装置的放疗体架的结构。

如图8所示,放疗体架包括托板210和体架板220,体架板220反方向延伸有安装板250,放疗体架升降装置中铰接头40的铰接孔4004与托板210底部的第一固定板500铰接(图8未示出,图1示出),第一支柱10下端的安装孔108与安装板250上的第二固定板700铰接(图8未示出,图1示出),第一固定板500固定在托板210的底部,第二固定板700安装在安装板250上,托板210和体架板220之间铰接(如通过转动轴结构),即托板210可以绕着体架板220转动,以配合放疗体架升降装置中第二支柱20的上下移动。

如图8所示,托板210上安装有固定装置150。

如图9~图16所示,固定装置150包括多组固定筒100、摩擦环110和连接件120。

如图9所示,多个固定筒100分布安装在托板210上。本实施例中,每个固定筒100处都设置有坐标,从而可以记录安装相应部件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固定筒100处也可以不设置坐标。

如图13所示,固定筒100内部由上至下依次成型有连通的开口1301、内腔1001和底孔1302,内腔1001的内径较开口1301和底孔1302大,底孔1302中成型有长方形截面的固定槽130(图10所示)。

如图12所示,摩擦环110内圆中空,外轮廓形状与开口1301形状相同,摩擦环110左端圆周方向成型有多个均匀排布的变形片1101,摩擦环110右端边缘垂直于摩擦环110内孔的轴线向外延伸有档环1105,变形片1101末端向摩擦环110内孔中心方向成型有凸起1102。

如图11所示,连接件120包括插入柄1207、卡头1201和连接柱1203,卡头1201为与固定槽130配合的长方体结构,卡头1201宽度与固定槽130宽度一致,插入柄1207与摩擦环110内孔配合,即摩擦环110套设在插入柄1207上,插入柄1207与卡头1201通过连接柱1203连接,插入柄1207的外径不小于摩擦环110的内径。

如图15所示,套设有摩擦环110的连接件120的卡头1201可以插进固定筒100的固定槽130中(图15未示出摩擦环110),然后旋转插入柄1207,即可将连接件120固定在托板210上的固定筒100中,摩擦环110可以填补插入柄1207与固定筒100之间的空隙,摩擦环110上的凸起1102也可以确保插入柄1207与摩擦环110贴合紧密,摩擦环110上的档环1105抵靠在托板210上,从而确保连接件120固定稳固(图16所示的状态);反方向转动插入柄1207,将连接件120的卡头1201对准固定筒100的固定槽130,向外拔动插入柄1207,即可将连接件120从固定筒100中拆下,即从托板210上拆下,装拆十分方便;根据放疗临床需求,通过连接件120可以将不同的辅助固定装置安装在托板210上(通过连接120、摩擦环110、固定筒100之间的配合),而且由于托板210上分布有多个固定筒100,根据病人的身高和体型选择安装位置,达到因人制宜的目的,增加了放疗体架的适用度。

如图13和图14所示,固定筒100的底孔1302内壁成型有凸出的引导环1010,引导环1010于底孔1302内壁自上而下螺旋设置,引导环1010的下端终止于固定槽130长度方向的边沿,导向环101可以引导连接件120的卡头1201轻易地插进固定筒100的固定槽130中。

如图11所示,卡头1201的底部呈曲面状,底部呈曲面状的卡头1201可以更加轻易地插进固定筒100的固定槽130中。

如图17所示,放疗体架的托板210上安装有手托架30。

图17~图30示意性地显示了手托架30的结构。

如图18和图19所示,手托架30上安装有底座301。

如图28所示,底座301上成型有四个安装孔3011(安装孔3011的数量可以进行变更),如图18所示,四个套设有摩擦环110的连接件120分别穿过四个安装孔3011与托板210上的固定筒100配合连接(连接原理见上述描述),套设有摩擦环110的连接件120将底座301(即手托架30)可拆卸式安装在托板210上。手托架30通过套设有摩擦环110的连接件120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装在托板210上,以及从托板210上拆下。

如图19和图20所示,手托架30包括上臂3232和下臂3231。上臂3232和下臂3231上都安装有臂托312,下臂3231上还安装有手扶321,上臂3232与下臂3231之间转动连接。臂托312可以放置手臂,手扶321可以让病人手握,从而让病人手臂放置更舒适。

如图20所示,上臂3232包括第一臂芯308和嵌套在第一臂芯308上的第一伸缩臂3141,第一臂芯308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可以相互滑动。

如图20和图21所示,第一臂芯308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安装有限位锁313。

如图21~图26所示,限位锁313包括齿条310、插齿3130、连接弹簧3131、第一拨片3136、第二拨片3133、箱形架3132和盖板3134。

如图24所示,第一拨片3136的端面为第一曲面31361,如图25所示,第二拨片3133的端面为对应于第一曲面31361的第二曲面31333。

如图23所示,插齿3130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31301和卡头31302。

如图21所示,齿条310安装在第一臂芯308的侧壁上,箱形架3132安装在第一伸缩臂3141的外侧壁上,第一伸缩臂3141上成型有插齿通槽3135(图30所示),插齿3130的头部31301可以穿过插齿通槽3135,与齿条310啮合。

如图22所示,箱形架3132上成型有容纳插齿3130的卡头31302和第一拨片3136的卡孔31320,箱形架3132上成型有用于容纳第二拨片3133的安装槽31321。

如图26所示,连接弹簧3131的左端套设在插齿3130的尾部,连接弹簧3131的右端抵靠在第一拨片3136的底面上,插齿3130、第一拨片3136、第二拨片3133和连接弹簧3131安装于箱形架3132内,插齿3130的卡头31302、连接弹簧3131和第一拨片3136放置于卡孔31320内,第二拨片3133放置于安装槽31321中,第一曲面31361与第二曲面31333相抵靠。

如图21和图26所示,盖板3134盖合在箱形架3132上,盖板3134上成型有导槽31341,第二拨片3133的尾端31332穿过导槽31341并与推柄31351连接。

如图21所示,向下拨动第二拨片3133(即向下推动推柄31351),由于第二拨片3133的第二曲面31333与第一拨片3136的第一曲面31361抵靠,第二拨片3133会向下推动第一拨片3136向齿条310方向移动,第一拨片3136带动插齿3130也向齿条310方向移动,并使插齿3130的头部31301与齿条310啮合,此时,第一臂芯308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的移动被锁住,实现第一臂芯308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的固定。向上拨动第二拨片3133(即向上推动推柄31351),第一曲面31361与第二曲面31333分离,插齿3130在连接弹簧3131恢复力作用下与齿条310分离,此时,第一臂芯308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的移动被解锁,第一伸缩臂3141可以在第一臂芯308上往复移动调整位置,待第一伸缩臂3141的位置固定后,再向下拨动第二拨片3133即可实现第一伸缩臂3141的固定。

如图20所示,下臂3231包括第二臂芯3081和嵌套在第二臂芯3081的第二伸缩臂320,第二伸缩臂320与第二臂芯3081之间可以相互滑动。

如图20所示,第二臂芯3081与第二伸缩臂320之间也安装有限位锁313。限位锁313的结构同第一臂芯308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安装的限位锁313相同。限位锁313可以使第二臂芯3081与第二伸缩臂320之间的移动被锁住以及解锁,第二伸缩臂320在第二臂芯3081上往复移动调整位置后,通过拨动第二拨片3133(即推动推柄31351)即可实现第二伸缩臂320的固定。

如图20所示,第二臂芯3081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通过第一定位机构3836铰接。

如图20和图27所示,第一定位机构3836包括枢轴306、插片3070、弹簧3071、推板3072、凸轮3073和旋钮3074。

如图27所示,第二臂芯3081端部设置有内圆中空的连接头3082,连接头3082内壁成型有内齿轮3083,枢轴306安装在第一伸缩臂3141上,枢轴306穿插在第一伸缩臂3141的两个凸环1413上,连接头3082位于两个凸环1413之间(图19所示),枢轴306穿插在连接头3082的内腔中,枢轴306可以在连接头3082的内腔中转动。

如图27所示,枢轴306的右端面成型有容纳腔3061,枢轴306上相对于内齿轮3083还成型有容插片3070穿过的插槽3063,插槽3063与容纳腔3061连通。

如图27所示,弹簧3071一端连接插片3070,弹簧3071另一端连接推板3072,推板3072背面与凸轮3073抵靠,插片3070、弹簧3071,推板3072以及凸轮3073均位于容纳腔3061中,插片3070可以穿过插槽3063与内齿轮3083啮合,凸轮3073能在容纳腔3061中自由转动,凸轮3073的尾端向外延伸并固定在旋钮3074上。

当第二臂芯3081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的角度确定后,旋转旋钮3074,插片3070穿过枢轴306上的插槽3063,插片3070与连接头3082上的内齿轮3083啮合,此时,第二臂芯3081无法绕着枢轴306转动,第二臂芯3081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被锁住,实现第二臂芯3081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的固定;反方向旋转旋钮3074,在凸轮3073和弹簧3071的作用下,插片3070从枢轴306上的插槽3063中退出(插片3070位于容纳腔3061中),插片3070与连接头3082上的内齿轮3083分离,此时,第二臂芯3081可以绕着枢轴306转动,第二臂芯3081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被解锁,可以转动第二臂芯3081以调整第二臂芯3081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的角度,待第二臂芯3081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的角度确定后,再旋转旋钮3074即可实现第二臂芯3081与第一伸缩臂3141之间的固定。

如图20所示,第一臂芯308与底座301之间通过第二定位机构3837铰接。

如图20和图27所示,第二定位机构3837包括枢轴306、插片3070、弹簧3071、推板3072、凸轮3073和旋钮3074。第二定位机构3837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第一定位机构3836相同。

如图20所示,底座301包括圆柱303和连接座305,连接座305与第一伸缩臂3141上的两个凸环1413结构相同,第一臂芯308端部设置有内圆中空的连接头3082,连接头3082内壁成型有内齿轮3083,第二定位机构3837中的枢轴306穿插在连接座305上,连接头3082位于连接座305之间(图19所示),枢轴306穿插在连接头3082的内腔中,枢轴306可以在连接头3082的内腔中转动,即第一臂芯308可以绕着枢轴306转动。

当第一臂芯308在竖直面的位置确定后,旋转旋钮3074,插片3070穿过枢轴306上的插槽3063,插片3070与连接头3082上的内齿轮3083啮合,此时,第一臂芯308无法绕着枢轴306转动,第一臂芯308与底座301的连接座305之间被锁住,实现第一臂芯308与连接座305之间的固定;反方向旋转旋钮3074,在凸轮3073和弹簧3071的作用下,插片3070从枢轴306上的插槽3063中退出(插片3070位于容纳腔3061中),插片3070与连接头3082上的内齿轮3083分离,此时,第一臂芯308可以绕着枢轴306转动,第一臂芯308与连接座305之间被解锁,可以转动第一臂芯308以调整第一臂芯308在竖直面内的位置,待第一臂芯308在竖直面内的位置确定后,再旋转旋钮3074即可实现第一臂芯308与连接座305之间的固定。

如图20和图28所示,底座301上成型有向上凸出的圆环3014,圆环3014侧面上成型有凸台3013,凸台3013内圆中空,凸台3013底面与圆环3014接壤的部位设置有插齿片通槽3012。

如图20所示,连接座305安装在圆柱303的顶部(可以通过垫片304进行固定),圆柱303的底端放置在底座301的圆环3014内,圆柱303可以在圆环3014内转动,圆柱303可以带动连接座305一起转动。

如图29所示,圆柱303顶部的外周设置有外齿轮3030,外齿轮3030与插齿片通槽3012相对。

如图20所示,凸台3013中安装有锁定机构302。

如图29所示,锁定机构302包括插齿片3020、插齿片弹簧3022、推杆3023和推杆旋钮3024。

如图29所示,插齿片3020的尾部设置有圆盘30201,圆盘30201边沿于圆盘30201的轴向方向由浅入深成型有螺旋曲面30202,推杆3023左端中心内凹有容纳插齿片弹簧3022的容纳腔,容纳腔的边沿设置有推柱30231,插齿片3020位于凸台3013中,插齿片3020头部的插舌对准插齿片通槽3012,插齿片弹簧3022左端连接圆盘30201的右端面,插齿片弹簧3022的右端位于推杆3023的容纳腔内,推杆3023右端固定在推杆旋钮3024上。

圆柱303可以带动连接座305、第一臂芯308一起在水平面内转动,即第一臂芯308随同连接座305可以以圆柱303为轴在水平面内转动,当第一臂芯308在水平面内的位置确定后,旋转推杆旋钮3024,推杆3023上的推柱30231在圆盘30201的螺旋曲面30202中由深至浅移动,从而可以推动插齿片3020向圆柱303上的外齿轮3030方向移动,并使插齿片3020的插舌与圆柱303上的外齿轮3030啮合,此时,第一臂芯308随同连接座305一同被锁住,无法在水平面内转动;需要调节第一臂芯308在水平面内的位置时,反方向旋转推杆旋钮3024,推杆3023上的推柱30231在圆盘30201的螺旋曲面30202中由浅至深移动,在插齿片弹簧3022的作用下,插齿片3020的插舌与圆柱303上的外齿轮3030分离,此时,第一臂芯308随同连接座305可以以圆柱303为轴在水平面内转动,第一臂芯308随同连接座305一同被解锁,从而可以调整第一臂芯308在水平面内的位置。

如图19所示,上臂3232可以在水平面内转动,也可以在竖直面内转动,下臂3231与上臂3232之间的角度也可以调节,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病人,调整最舒服的手臂放置位置。

本实施例中,连接头3082上设置有刻度,从而可以记录上臂3232的俯仰度,以及可以记录下臂3231与上臂3232之间的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头3082上也可以不设置刻度。

本实施例中,底座301的外周上设置有刻度,从而可以记录上臂3232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301的外周上也可以不设置刻度。

如图30所示,臂托312根部安装有滑轨3121,第一伸缩臂3141外侧壁上成型有与滑轨3121配合的限位滑槽3142。

如图19所示,臂托312上安装有调节旋钮311;如图30所示,滑轨3121的外壁上成型有螺纹通孔3120,调节旋钮311的一端为螺栓结构,调节旋钮311的螺栓结构穿过螺纹通孔3120抵靠在第一伸缩臂3141的外侧壁上,调节旋钮311的螺栓结构的长度大于螺纹通孔3120的孔深。当臂托312调整至合适位置后,转动调节旋钮311,使调节旋钮311的螺栓结构的末端抵靠在第一伸缩臂3141上,调节旋钮311旋得越紧,调节旋钮311的螺栓结构的末端抵靠在第一伸缩臂3141上的力度越大,臂托312固定在第一伸缩臂3141上越稳,需要滑动臂托312进行调整时,反方向转动调节旋钮311,使调节旋钮311的螺栓结构的末端与第一伸缩臂3141分离,此时臂托312被解锁,臂托312可以在第一伸缩臂3141上滑动。

如图19所示,第二伸缩臂320上也安装有臂托312,第二伸缩臂320上的臂托312与第一伸缩臂3141上的臂托312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根据不同病人手臂放置的舒适度,可以将臂托312在第一伸缩臂3141/第二伸缩臂320上滑动,以将臂托312调整至合适位置。

如图17所示,手托架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放置病人的左手臂和右手臂。

本实施例中,手托架30的位置和角度都是手动进行调整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托架30的位置和角度也可以智能化自动调整。

本实施例中,第一臂芯308和第一伸缩臂3141上均设置有刻度,从而可以记录第一伸缩臂3141的滑动位置,以及记录臂托312的滑动位置;第二臂芯3081和第二伸缩臂320上均设置有刻度,从而可以记录第二伸缩臂320的滑动位置,以及记录臂托312的滑动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臂芯308和第一伸缩臂3141上也可以不设置刻度,第二臂芯3081和第二伸缩臂320上也可以不设置刻度。

如图17所示,托板210上安装有枕部400,用于放置病人的颈部,枕部400通过滑动机构与托板210滑动连接,针对不同的病人,可以滑动枕部400进行位置的调整。

如图31所示,滑动机构包括滑槽401(图17所示)、滑块403和盖板402。

如图17所示,滑槽401内嵌在托板210上。

如图31所示,滑块403向上成型有凸起部4030,盖板402上成型有与凸起部4030相对应的长条槽4020,凸起部4030上铰接有压锁4011,压锁4011的铰接部为一偏心轮4010,滑块403位于滑槽401中,滑块403可以在滑槽401中滑动,枕部400固定在连接片40上,连接片40固定在滑块403上,枕部400可以随滑块403一起滑动,盖板402盖住滑槽401,滑块403的凸起部4030从盖板402的长条槽4020中伸出,与凸起部4030铰接的压锁4011通过偏心轮4010可以压紧或者远离盖板402,从而可以将滑块403固定或者松开。根据不同的病人,枕部400可以在托板210上滑动,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压下压锁4011,偏心轮4010尺寸较大的一侧压紧在盖板402上,从而可以将枕部400固定不发生移动,需要调整枕部400的位置时,抬起压锁4011,偏心轮4010尺寸较大的一侧与盖板402分离,尺寸较小的一侧与盖板402接触,此时可以滑动枕部400进行位置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枕部400位置处的盖板402上设置有刻度,从而可以记录枕部400的滑动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枕部400位置处的盖板402上也可以不设置刻度。

枕部400的另一种形状结构如图47所示,如图48所示,枕部400底部成型有固定卡槽4003,固定卡槽4003的形状与连接片40对应。

如图49所示,枕部高度调节部件97为长方体结构,枕部高度调节部件97上端面上成型有与固定卡槽4003配合的凸起块971,枕部高度调节部件97下端面上成型有与固定卡槽4003相同的结构,即多个枕部高度调节部件97可以依次摞叠在一起。图47所示的枕部400的底部可以安装一个或多个依次摞叠在一起的枕部高度调节部件97,从而可以调节枕部400的高度,最下面的枕部高度调节部件97固定在连接片40上。

如图50所示,枕部倾斜度调节部件98为楔形,枕部倾斜度调节部件98上端面上成型有与固定卡槽4003配合的凸起块981,枕部倾斜度调节部件98下端面上成型有与固定卡槽4003相同的结构,即多个枕部倾斜度调节部件98可以依次摞叠在一起。图47所示的枕部400的底部可以安装一个或多个依次摞叠在一起的枕部倾斜度调节部件98,从而可以调节枕部400的倾斜度,最下面的枕部倾斜度调节部件98固定在连接片40上。

如图17所示,体架板220上安装有卡裆块50,用于卡住病人的裆部,卡裆块50通过滑动机构与体架板220滑动连接,针对不同的病人,可以滑动卡裆块50进行位置的调整。

如图31所示,滑动机构包括滑槽401(图17所示)、滑块403和盖板402。此处滑槽401、滑块403和盖板402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上述相同,不再赘述,卡裆块50安装在滑块403上(如图32所示)。根据不同的病人,卡裆块50可以在体架板220上滑动,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压下压锁4011,偏心轮4010尺寸较大的一侧压紧在盖板402上,从而可以将卡裆块50固定不发生移动,需要调整卡裆块50的位置时,抬起压锁4011,偏心轮4010尺寸较大的一侧与盖板402分离,尺寸较小的一侧与盖板402接触,此时可以滑动卡裆块50进行位置的调整。

如图17所示,滑槽401内嵌在体架板220上,体架板220上的滑槽401和托板210上的滑槽401连接在一起,当体架板220和托板210形成一个平板时,卡裆块50可以在体架板220和托板210上滑动。

本实施例中,卡裆块50位置处的盖板402上设置有刻度,从而可以记录卡裆块50的滑动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卡裆块50位置处的盖板402上也可以不设置刻度。

如图17所示,体架板220两侧边沿均安装有下肢固定装置。对于下肢需要严格定位放疗的病人,如下肢骨肉瘤、膝关节滑膜炎、踝关节滑膜炎等下肢病变病人,下肢固定装置能够起到很好的定位效果,有效保障放疗的实施。

如图33所示,下肢固定装置包括绑带80和自动扣合装置,绑带80的一端固定,绑带80的另一端通过自动扣合装置进行可拆卸式固定。

如图33所示,自动扣合装置包括绑带插销801、固定架60、锁销802、插销弹簧803、固定箱804和按钮805。

如图33所示,绑带80的活动端与绑带插销801连接在一起。如图17和图33所示,绑带80穿插在下肢垫810中,病人的腿部可以放在下肢垫810上,确保病人腿部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如图37所示,固定架60的顶端安装有插销槽6081,插销槽6081的侧部成型有锁孔6082,锁孔6082与插销槽6081连通。

如图36所示,锁销802的插入端(下端)为斜面8021,锁销802的末端(上端)设置有连杆8020。

如图35所示,绑带插销801的侧面成型有锁销通槽8011,锁销通槽8011与插销802的插入端相对(图33所示)。

如图33所示,插销弹簧803套在锁销802的连杆8020上,连杆8020穿入固定箱804尾部的通孔8041中,并与按钮805连接,插销弹簧803右端抵靠在固定箱804上,左端抵靠在锁销802的插销本体8022上,固定箱804相对于锁孔6082固定在固定架60上,使锁销802的斜面8021向上,并且锁销802穿过锁孔6082插入在锁销通槽8011中。

如图34所示,固定架60内安装有支座809,支座809之间架设有转轴808,转轴808上缠绕有卷簧806,卷簧806的起始端固定在转轴808上,卷簧806的末端固定在支座809上,绑带80的一端(相对于与绑带插销801连接的另一端)固定在转轴808上,绑带80缠绕在转轴808上,绑带80的另一端(活动端)与绑带插销801连接。

将病人的腿部放置在下肢垫810上,绑带80搭在病人腿上,当绑带插销801插入到插销槽6081中时,绑带插销801的头部8012与锁销802的斜面8021接触,绑带插销801会将锁销802从插销槽6081中推出,绑带插销801继续向下插入,当绑带插销801插入到对应位置后,锁销802在插销弹簧803恢复力的作用下会穿插在绑带插销801的锁销通槽8011中,此时绑带插销801将无法从插销槽6081中拔出,绑带80的活动端被固定,从而对病人的腿部进行固定,下肢垫810可以确保病人腿部的舒适度;向外拔动按钮805,锁销802从绑带插销801的锁销通槽8011中退出,此时绑带插销801就可以从插销槽6081中拔出,从而对病人腿部进行解固。而且,不固定病人腿部时,绑带80在卷簧806的作用下可以缠绕在转轴808上进行收纳,当需要固定病人的腿部时,可以将缠绕在转轴808上的绑带80拉伸出来,对病人的腿部进行固定,由于卷簧806的作用,绑带80会受到与拉伸方向反方向的恢复力,确保绑带80固定腿部后不会产生松动。

如图34所示,转轴808上还套有与转轴808同步转动的齿轮807,当绑带插销801的头部8012穿插在插销槽6081中,并插入到对应位置后,绑带插销801的头部8012会与齿轮807啮合。当绑带插销801的头部8012与齿轮807啮合后,齿轮807无法转动,即转轴808也无法转动,此时绑带80无法被拉伸或收缩,病人的腿部也无法进行移动,从而确保了病人腿部固定的稳固性。

如图33所示,下肢固定装置还安装有支腿部件7041,支腿部件7041包括固定板601、伸缩腿芯70、套筒702和卡销704。

如图33所示,伸缩腿芯70上横向成型分布有多个卡台701,相邻卡台701之间形成限位卡槽,固定板601固定在伸缩腿芯70的上部,伸缩腿芯70的下部穿插在套筒702中,伸缩腿芯70可以在套筒702中转动。

如图33所示,伸缩腿芯70的截面为圆形,套筒702的内孔为圆孔。

如图33所示,套筒702的侧部成型有与限位卡槽对应的窗口703,卡销704可以穿过窗口703并插入在伸缩腿芯70的限位卡槽中。

如图33所示,固定架60固定在固定板601上。伸缩腿芯70可以在套筒702中转动,并通过固定板601带动固定架60转动,即可以带动下肢固定装置整体在水平面内转动,当下肢固定装置的方向确定后,即病人腿部定位后,推动卡销704,将卡销704插入在伸缩腿芯70的限位卡槽中,此时伸缩腿芯70无法转动,从而实现了下肢固定装置在水平面内的定位;针对不同的病人腿部,需要抬高或降低下肢固定装置时,向外拔动卡销704,卡销704从伸缩腿芯70的限位卡槽中退出,此时可以向上或向下移动伸缩腿芯70,待伸缩腿芯70在垂直方向定位后,推动卡销704即可将伸缩腿芯70进行再固定,即对下肢固定装置进行再定位。

本实施例中,卡台701的数量为十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伸缩腿芯70的升降高度、升降幅度,卡台701的数量和尺寸可以进行对应变更。

限位卡槽的外边沿长度大于窗口703的宽度,从而可以确保伸缩腿芯70可以在套筒702中转动并通过卡销704进行定位。

如图33和图34所示,套筒702通过滑动机构与体架板220滑动连接。该滑动机构包括滑槽401(图17所示)、滑块403和盖板402(图17所示),此处滑槽401、滑块403和盖板402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上述相同,不再赘述,套筒702的底部安装在滑块403上,套筒702可以随同滑块403一起在体架板220上滑动,即下肢固定装置可以在体架板220上滑动。根据不同的病人,下肢固定装置在体架板220上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压下压锁4011,偏心轮4010尺寸较大的一侧压紧在盖板402上,从而可以将下肢固定装置固定不发生移动,需要调整下肢固定装置的位置时,抬起压锁4011,偏心轮4010尺寸较大的一侧与盖板402分离,尺寸较小的一侧与盖板402接触,此时可以整体滑动下肢固定装置进行位置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伸缩腿芯70上设置有刻度,从而可以记录下肢固定装置的高度和转动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伸缩腿芯70上也可以不设置刻度。

本实施例中,伸缩腿芯70的升降是手动进行调节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伸缩腿芯70的升降也可以智能化自动调节。

本实施例中,下肢固定装置处的盖板402上设置有刻度,从而可以记录下肢固定装置的滑动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下肢固定装置处的盖板402上也可以不设置刻度。

如图39所示,体架板220两侧分别成型有开口向外的凹槽230。体膜固定组件的数量和凹槽230的数量相同,即体架板220两侧都安装有体膜固定组件。

如图38所示,体膜固定组件包括基板90、第一插接件91和压紧件94。

如图40所示,基板90的右端插接在凹槽230中,左端成型有两个向上凸起的第一插接槽901,每个第一插接槽901侧部成型有两个横向的第一穿槽902,第一穿槽902与第一插接槽901连通,第一插接件91呈U形状(图42所示),第一插接件91穿插在第一穿槽902中。

如图39所示,体架板220的表面成型有与凹槽230连通的压槽240;如图41所示,压紧件94的铰接部为一偏心轮4010,偏心轮4010与体架板220铰接,偏心轮4010位于压槽240中,压紧件94通过偏心轮4010压紧或者远离凹槽230中的基板90,从而将基板90固定或者松开。

如图38所示,体膜的两端可以分别插接在体架板220两侧的第一插接槽中901,然后将第一插接件91插入在第一穿槽902中即可将体膜进行固定,将第一插接件91从第一穿槽902中抽出即可将体膜拆下,而且基板90可以在凹槽230中移动,即根据不同的病人,位于体架板220两侧的两个第一插接槽901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通过移动基板90进行调整),待位于体架板220两侧的两个第一插接槽901之间的距离确定后,压下压紧件94,偏心轮4010尺寸较大的一侧压紧在基板90上,从而可以将基板90固定不发生移动,需要调整第一插接槽901的位置时,抬起压紧件94,偏心轮4010尺寸较大的一侧与基板90分离,尺寸较小的一侧与基板90接触,此时可以移动基板90进行位置的调整,待基板90位置确定后,压下压紧件94进行固定即可。

如图40所示,基板90上第一插接槽901的数量为两个。根据病人身体固定部位和固定范围,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体膜,选择的体膜对应安装在基板90上,可以单独使用一组基板90(左右两侧),也可相邻基板90同时使用,将托板210放平后,同侧的两个基板90即可联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基板90上设置有刻度,基板90从凹槽230中抽出后,可以记录基板90抽出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90上也可以不设置刻度。

如图38所示,托板210的两侧也安装有体膜固定组件,结构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3所示,真空袋制作固定件92和第二插接件93,真空袋制作固定件92两侧分别成型有四个向上凸起的第二插接槽921,第二插接槽921侧部成型有横向的第二穿槽922,第二穿槽922与第二插接槽921连通,第二插接槽921底部成型有向下延伸的插接片923,每个插接片923上成型有两个穿孔924,插接片923可以插接在体膜固定组件中的第一插接槽901中;

当托板210和体架板220形成一个平面时,真空袋制作固定件92上的每一个插接片923可以插接在体膜固定组件中的第一插接槽901中(包括托板210上的体膜固定组件和体架板220上的体膜固定组件),将第一插接件91依次穿过第一穿槽902和穿孔924,从而可以将真空袋制作固定件92安装在体架板220和托板210上,将第一插接件91从第一穿槽902中抽出即可将真空袋制作固定件92拆下。第二插接件93穿插在第二穿槽922中,第二插接件93与第二插接槽921的数量相同,真空袋制作固定件92可以用来制作真空袋,真空袋制作固定件92两侧的第二插接槽921也可以用来安装体膜。

如图43所示,本实施例中,真空袋制作固定件92两侧分别成型有四个向上凸起的第二插接槽921。在其他实施例中,真空袋制作固定件92两侧也可以分别成型有一个、两个、三个或五个以上的第二插接槽921。

托板210上还可以安装有肩膀固定插销96(图45所示的规格和图46所示的规格)和绷带(未示出),将套有摩擦环110的连接件120穿过肩膀固定插销96与托板210上的固定筒100配合连接,套设有摩擦环110的连接件120将肩膀固定插销96可拆卸式安装在托板210上,绷带的一端插接在图45所示的肩膀固定插销96中,绷带的另一端插接在图46所示的肩膀固定插销96中,绷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肩膀固定插销96可拆卸连接,只要可以实现绷带与肩膀固定插销96可拆卸式连接的结构都可以。

通过绷带可以将病人的肩膀进行固定,肩膀固定好可以对病人上身的固定起到很大的保障效果,而且肩膀固定插销96通过连接件120可拆卸式安装在托板210上,根据不同的病人,肩膀固定插销96的位置也可以进行调整。

如图17所示,托板210上和体架板220上分别安装有把手13。通过把手13可以方便治疗师搬运放疗体架。

通过套设有摩擦环110的连接件120,托板210上还可以可拆卸式安装有头颈肩膜固定组件,用来制作头颈肩膜。

如图44所示,将套有摩擦环110的连接件120穿过头颈发泡胶固定组件95上的孔位与托板210上的固定筒100配合连接,套设有摩擦环110的连接件120将头颈发泡胶固定组件95可拆卸式安装在托板210上,头颈发泡胶固定组件95可以针对病人制作头颈肩发泡胶,头颈肩发泡胶固定组件95与病人头肩颈轮廓形状相同,用来垫病人的头颈肩。病人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以制作对应的发泡胶,对应的发泡胶固定组件可拆卸式安装在托板210上。

本发明的放疗体架可以轻松实现托板210/体架板220配合真空袋、发泡胶、体膜、头颈肩膜等使用。

本发明的放疗体架在放疗体架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可以轻松实现托板210与体架板220之间的角度α的调节(如图8所示),把放疗体架升降装置拆下后,将托板210放平,托板210底部可以扣紧安装在安装板250上,此时,托板210与体架板220形成一个平板,从而可以实现平板与斜板的相互转换。

本发明的放疗体架上的手托架30适用于放疗仰卧时需要手臂上举的所有肿瘤病人,不仅能让病人手臂放置更舒适,还能保证每次重复摆位的高精度,让手臂放置更加科学规范。

本发明的放疗体架解决了发泡胶制作和使用时缺乏专业安装卡件的问题。

本发明的放疗体架上的肩膀固定插销96利用了人体肩膀作为定位支点,具有良好定位效果,肩膀固定插销96配合卡裆块50,更好的达到了固定和定位效果。

本发明的放疗体架上的下肢固定装置实现了下肢固定,对下肢的定位有良好效果。另外,对于下肢需要严格定位放疗的病人,如下肢骨肉瘤、膝关节滑膜炎、踝关节滑膜炎等下肢病变病人,下肢固定装置能够起到很好的定位效果,有效保障放疗的实施。

本发明的放疗体架上的把手13解决了放疗体架搬抬不便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