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出口禽氨苄西林可溶性粉配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5454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出口禽提高免疫抗病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出口禽氨苄西林可溶性粉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养鸡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但是由于饲养条件的限制,家禽疾病传播较为普遍;家禽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是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鸡新城疫(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病毒性关节炎、鸡减蛋综合症。

目前,现有技术中防治鸡病毒性疾病主要采用西药、接种免疫和中草药防治;存在着一些问题:

1.西药的泛滥使用给鸡肉产品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药物残留已经成为影响鸡肉安全的主要因素;

2.接种免疫在早期效果较好,但是需要多次接种,操作麻烦,成本较高,容易造成雏鸡应激反应,且疫苗对于保藏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需要在2~8℃条件下冷藏,室温条件下一段时间则失去效果;

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虽是目前的研究方向之一,但是中草药的种类较多,相同药材对不同禽畜疾病的作用差异较大,且中草药对疾病的免疫提高极其有限,因此其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注射卵黄抗体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但是单一注射卵黄抗体的免疫效果有时候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出口禽氨苄西林可溶性粉配制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出口禽氨苄西林可溶性粉配制方法,氨苄西林可溶性粉包括氨苄西林10%、脱氧葡萄糖、抗炎增效剂和尼美舒利,所述氨苄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所述脱氧葡萄糖为广谱抗病毒素,所述抗炎增效剂增强药物的非特异性抗炎效果,所述尼美舒利为新型的镇痛、抗炎及解热药物,所述氨苄西林可溶性粉由氨苄西林10%、脱氧葡萄糖、抗炎增效剂和尼美舒利混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氨苄西林可溶性粉的用法用量为:100g氨苄西林可溶性粉与200Kg水混合,将全天所需药量集中4-6小时用完,连用3天,其中,重症加量使用。

优选的,所述的氨苄西林可溶性粉的包装规格为:100g/袋×100袋/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出口禽氨苄西林可溶性粉配制方法,氨苄西林可溶性粉包括氨苄西林10%、脱氧葡萄糖、抗炎增效剂和尼美舒利,所述氨苄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所述脱氧葡萄糖为广谱抗病毒素,所述抗炎增效剂增强药物的非特异性抗炎效果,所述尼美舒利为新型的镇痛、抗炎及解热药物,所述氨苄西林可溶性粉由氨苄西林10%、脱氧葡萄糖、抗炎增效剂和尼美舒利混合制成,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氨苄西林通过抑制细菌胞壁粘肽合成而具有杀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嗜血杆菌、布鲁氏菌和巴氏杆菌有明显抗菌活性;

2.本发明所述的脱氧葡萄糖对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有抑制作用;

3.本发明所述的尼美舒利对没有汗腺或者汗腺不发达的动物有解热作用;

4.本发明所述的抗炎增效剂对机体全身性炎症感染,没有特异性要求,增强药物的非特异性抗炎效果,明显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出口禽氨苄西林可溶性粉的配制原料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出口禽氨苄西林可溶性粉配制方法,氨苄西林可溶性粉包括氨苄西林10%、脱氧葡萄糖、抗炎增效剂和尼美舒利,所述氨苄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所述脱氧葡萄糖为广谱抗病毒素,所述抗炎增效剂增强药物的非特异性抗炎效果,所述尼美舒利为新型的镇痛、抗炎及解热药物,所述氨苄西林可溶性粉由氨苄西林10%、脱氧葡萄糖、抗炎增效剂和尼美舒利混合制成。

工作原理:使用时,氨苄西林通过抑制细菌胞壁粘肽合成而具有杀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嗜血杆菌、布鲁氏菌和巴氏杆菌有明显抗菌活性;脱氧葡萄糖对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有抑制作用;抗炎增效剂对机体全身性炎症感染,没有特异性要求,增强药物的非特异性抗炎效果,明显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尼美舒利对没有汗腺或者汗腺不发达的动物有解热作用。

其中,所述的氨苄西林可溶性粉用法用量为:100g氨苄西林可溶性粉与200Kg水混合,将全天所需药量集中4-6小时用完,连用3天,其中,重症加量使用。

其中,所述的氨苄西林可溶性粉的包装规格为:100g/袋×100袋/箱。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