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使用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233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使用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药用制剂的发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使用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贴片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粘贴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贴片剂有背衬层、药物贮库、黏贴层及临用前需除去的保护层。贴片剂可用于完整皮肤表面,也可用于有疾患或不完整的皮肤表面。其中用于完整皮肤表面能将药物输送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全身作用的贴剂称为透皮贴剂。

透皮贴剂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因素的干扰,透皮贴剂通过扩散而起作用,药物从贮库层中扩散直接进入皮肤和血液循环。而在透皮贴剂工艺中增加控释膜制成控缓释贴片则是祖国医学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绿色疗法,其适应治疗范围广泛,具内服或其他治疗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和特点,深受医患欢迎。

控缓释贴片敷贴至完好皮肤上后,压敏胶中爆发剂量的药物首先使其下面的皮肤达到饱和,然后药物从贮库层中经控释膜和压敏胶进入皮肤内的毛细血管,然后进入体循环,控缓释贴片以平稳速度释放药物。首次贴用本品2~3天后达到治疗浓度,并稳定释放3~7天(视具体控缓释贴片工艺而定),每天每片释放定量药物,每周在新皮肤位置换帖新片,即可不间断地保持药物血浆浓度稳定在治疗浓度范围内。除去控缓释贴片,皮肤内贮存的药物仍可以维持治疗浓度24小时以上,血药浓度在数天内逐渐降低。本发明控缓释贴片采用三层膜两层胶压覆,涉及膜材转移涂布压覆2次,原有的控缓释贴片转移涂布压覆时采用热风循环涂布机组设备转移涂布装置机械手动对位,对位时间长,肉眼对位不够精准,导致转移涂布压覆时膜材偏离,切片成品收率低,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使用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使得转移涂布压覆快速、精准对位,减少转移涂布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压覆时的偏离,提高了成品切片收率,减少了转移涂布压覆工时,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使用装置,其特点在于该装置安装了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所述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包括:对射光电装置(15)、对位固定杆(16)、对射光电装置主体(17)、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18)、对位固定杆滑块(19)、对射光电装置滑块(20);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18)安装于贴片的压覆装置橡胶辊上,对位固定杆滑块(19)安装于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18),通过凹槽可调节膜材对位宽度,对位固定杆(16)安装于对位固定杆滑块(19);对射光电装置滑块(20)安装于对位固定杆滑块(19),通过凹槽可调节对射光电装置宽度;对射光电装置主体(17)安装于对射光电装置滑块(20),不可调节;对射光电装置(15)安装于对射光电装置主体(17)。

所述的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所述的对位固定杆滑块(19)通过卧式螺栓连接安装于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18),通过螺栓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18)凹槽内滑动来调节膜材对位宽度。

所述的对位固定杆滑块(19)的轴线平行于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18)。

所述的对射光电装置滑块(20)轴线垂直于对位固定杆滑块(19)的轴线。

所述的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所述的对射光电装置滑块(20)通过卧式螺栓连接安装于对位固定杆滑块(19),通过螺栓在对位固定杆滑块(19)凹槽内滑动来调节对射光电装置宽度。

所述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操作步骤:所述的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及控释膜打孔,调节安装于控缓释贴片的压覆装置橡胶辊上的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18)上的对位固定杆滑块(19)定位膜材尺寸,所述的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及控释膜放置于安装于控缓释贴片的压覆装置橡胶辊上的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的对位固定杆(16)上,调节安装于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的对位固定杆滑块(19)装置上的对射光电装置滑块(20),使得对射光电装置(15)通过上下对射光源对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及控释膜的三层膜材的压覆进行精准对位,放置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装置的压覆辊压覆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及控释膜于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装置的橡胶辊上,取下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装置的橡胶辊上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进行转移涂布压覆,减少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转移涂布压覆控释膜的工艺环节、减少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转移涂布压覆控释膜膜材的偏离、减少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转移涂布压覆控释膜与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转移涂布压覆时的偏离。

所述的背衬膜、离型材及控释膜的规格:宽度均为570mm。

基于上述原因,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使得膜材精准对位,减少膜材转移涂布压覆次数,节约转移涂布压覆工时,减少涂布压覆膜材偏离尺寸,提高产品的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所述储库层(2)涂布于背衬膜(1),干燥后将控释膜(3)压覆于储库层(2)涂布于背衬膜(1)上。

附图2为所述粘附层(4)涂布于离型材(5)上。

附图3为所述干燥的粘附层(4)涂布于离型材(5)压覆于控释膜(3)压覆于储库层(2)涂布于背衬膜(1)上。

附图4为所述控缓释贴片(7)切片排列。

附图5为所述压覆装置主体主视图。

附图6为所述压覆装置主体右视图。

附图7为所述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视图。

附图8为所述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看附图5、6、7、8,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18)安装固定于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装置橡胶辊(12)上。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装置橡胶辊(12)安装于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装置橡胶辊轴(10)上,橡胶辊轴(10)安装于压覆装置主体左安装面(13)、压覆装置主体右安装面(14)。将储库层(2)涂布于背衬膜(1)、粘附层(4)涂布于离型材(5)及控释膜(3)放置于对位固定杆(16)上,通过对射光电装置(17)进行对位。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装置压覆辊(11),安装于一种控缓释贴片的压覆装置压覆辊轴(9)上,压覆辊轴(9)安装于压覆装置主体左安装面(13)、压覆装置主体右安装面(14)。储库层(2)涂布于背衬膜(1)、粘附层(4)涂布于离型材(5)及控释膜(3)放置于对位固定杆(16)上,采用对射光电装置(15)进行精准对位,放置压覆辊(11)压覆于橡胶辊(12),取下橡胶辊(12)上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18),进行转移涂布压覆。

参看附图5、6、7、8,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18)其特征在于对位固定杆滑块(19)安装于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主体(18),通过凹槽可调节膜材对位宽度,对位固定杆(16)安装于对位固定杆滑块(19);对射光电装置滑块(20)安装于对位固定杆滑块(19),通过凹槽可调节对射光电装置(15)宽度;对射光电装置主体(17)安装于对射光电装置滑块(20),不可调节;对射光电装置(15)安装于对射光电装置主体(17)。

参看附图1,所述的储库层(2)涂布于背衬膜(1),干燥。

参看附图2,粘附层(4)涂布于离型材(5),干燥。

参看附图1、2,干燥后粘附层(4)涂布于离型材(5)、控释膜及压覆于干燥后储库层(2)涂布的背衬膜(1)上。

参看附图3分切成条状(6),收卷。

参看附图4切片得到控缓释贴片(7)。

其中附图1、2、3为实际比例1:10,附图4为实际比例1:1。

发明人通过以下实验考察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与手动机械调整对位装置对产成品收率的影响,以可乐定贴片举例说明。

对比实例1:两次压覆均采用手动调整。

采用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规格为570mm×13000mm,理论切片数量为23490片。

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采用手动调整对位转移涂布压覆控释膜;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干燥后采用手动调整对位转移涂布粘附层压覆于储库层的控释膜上。

分切为110mm×13000mm×5条,收卷,每条切片规格为6组,得到为14.6mm×14.6mm可乐定贴片20210片,收率为86.04%。

对比实例2:一次压覆均采用手动机械调整,一次压覆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压覆。

采用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规格为570mm×13000mm,切片理论数量为23490片。

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采用手动调整对位转移涂布压覆控释膜;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干燥后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转移涂布粘附层压覆于储库层的控释膜上。

分切为110mm×13000mm×5条,收卷,每条切片规格为6组,得到为14.6mm×14.6mm可乐定贴片20929片,收率为89.10%。

对比实例3:一次压覆均采用手动机械调整,一次压覆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压覆。

采用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规格为570mm×13000mm,切片理论数量为23490片。

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转移涂布压覆控释膜;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干燥后采用手动调整对位转移涂布粘附层压覆于储库层的控释膜上。

分切为110mm×13000mm×5条,收卷,每条切片规格为6组,得到为14.6mm×14.6mm可乐定贴片20803片,收率为88.56%。

对比实例4:两次压覆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压覆。

采用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规格为570mm×13000mm,切片理论数量为23490片。

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转移涂布压覆控释膜;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干燥后采用电子感应对位装置对位转移涂布粘附层压覆于储库层的控释膜上。

分切为110mm×13000mm×5条,收卷,每条切片规格为6组,得到为14.6mm×14.6mm可乐定贴片22550片,收率为96.00%。

对比实例5:两次压覆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压覆。

采用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规格为570mm×13000mm,切片理论数量为23490片。

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采用电子感应对位装置对位转移涂布压覆控释膜;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干燥后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转移涂布粘附层压覆于储库层的控释膜上。

分切为110mm×13000mm×5条,收卷,每条切片规格为6组,得到为14.6mm×14.6mm可乐定贴片22755片,收率为96.87%。

对比实例6:两次压覆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压覆。

采用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规格为570mm×13000mm,切片理论数量为23490片。

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采用电子感应对位装置对位转移涂布压覆控释膜;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干燥后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转移涂布粘附层压覆于储库层的控释膜上。

分切为110mm×13000mm×5条,收卷,每条切片规格为6组,得到为14.6mm×14.6mm可乐定贴片22651片,收率为96.43%。

对比实例7:采用手动对位三层膜两层胶一次性压覆。

采用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规格为570mm×13000mm,切片理论数量为23490片。

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干燥备用。将干燥后的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的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及控释膜放置于橡胶辊上,采用手动对位,放置压覆辊压覆于橡胶辊,进行转移涂布压覆。

分切为110mm×13000mm×5条,收卷,每条切片规格为6组,得到为14.6mm×14.6mm可乐定贴片17049片,收率为72.58%。

对比实例8: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三层膜两层胶一次性压覆。

采用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规格为570mm×13000mm,切片理论数量为23490片。

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干燥备用。将干燥后的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的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及控释膜放置于对位固定杆上,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进行精准对位,放置压覆辊压覆于橡胶辊,取下橡胶辊上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进行转移涂布压覆。

分切为110mm×13000mm×5条,收卷,每条切片规格为6组,得到为14.6mm×14.6mm可乐定贴片22985片,收率为97.85%。

对比实例9: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三层膜两层胶一次性压覆。

采用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规格为570mm×13000mm,切片理论数量为23490片。

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干燥备用。将干燥后的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的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及控释膜放置于对位固定杆上,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进行精准对位,放置压覆辊压覆于橡胶辊,取下橡胶辊上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进行转移涂布压覆。

分切为110mm×13000mm×5条,收卷,每条切片规格为6组,得到为14.6mm×14.6mm可乐定贴片22839片,收率为97.23%。

对比实例10: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对位三层膜两层胶一次性压覆。

采用背衬膜、控释膜、离型材规格为570mm×13000mm,切片理论数量为23490片。

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备用。盐酸可乐定与压敏胶制备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干燥备用。将干燥后的储库层涂布于背衬膜、干燥后的粘附层涂布于离型材及控释膜放置于对位固定杆上,采用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进行精准对位,放置压覆辊压覆于橡胶辊,取下橡胶辊上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进行转移涂布压覆。

分切为110mm×13000mm×5条,收卷,每条切片规格为6组,得到为14.6mm×14.6mm可乐定贴片23022片,收率为98.01%。

以上实验证明,对比实例7收率最低,2、3收率略高于对比实例1收率,对比实例4、5、6、8、9、10收率明显高于对比实例1、2、3、7收率,对比实例8、9、10收率略高于对比实例4、5、6,对比实例8、9、10压覆工时低于对比实例4、5、6,发明人经过多次实验,电子对射光电对位装置应用到可乐定贴片转移涂布压覆工艺中,优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成品的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在此公开的实施方案可进行并不偏离本发明范畴和精神的改进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