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脱眼枕及其头枕的不同使用状态间的转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268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脱眼枕及其头枕的不同使用状态间的转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为帮助视网膜脱落病人手术后恢复的一种眼枕(简称网脱眼枕)。通常视网膜脱落病人(简称网脱病人)手术后需要长时间趴在床上和坐在椅子上脸向下趴睡,也就是说网脱病人要在两种趴睡姿势间转换,所以头枕要在两种使用状态间转换。



背景技术:

我们曾经发明一种三条腿的网脱眼枕,病人主要用它坐睡,但是由于其头枕(见图9)被固定在支架上,不好拆卸,所以主要用于坐睡,用途比较有限。很多买家想把它从支架上拆下来,然后在装上一些其他零件,放在床上趴睡使用,但是这样拆卸和安装的次数多了,非常麻烦,而且会损坏零件。

另外网脱眼枕不同于午睡枕,因为很多的网脱病人被要求脸朝下休息睡觉几个月,每天长时间,有的甚至一整天24小时,保持这种姿势,很多病人甚至被要求头部或眼部水平;午睡枕只要求半小时就够了,时间要求太短,而且头部姿势没有要求,大部分午睡枕头部姿势是歪的,如果医生要求病人头部水平,这种姿势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市场上大部分的午睡枕或者普通枕头是无法用于网脱病人。普通枕头就是一个类似矩形的枕头是不能用于网脱病人,对网脱病人是有害的,因为网脱病人如果头朝下埋入普通枕头,通气极为不畅会憋死病人;另外鼻子热气无法排走会热死病人。有的头部要求水平的病人为了省钱,在床上趴睡直接把头放在u形枕里,u形枕直接放在床上,结果发现数小时后由于u形枕散热不好,鼻子呼出热气的积累导致头部太热,病人受不了。总而言之网脱病人对舒服有着及其严格的要求,而且姿势特殊,普通枕头和大部分午睡枕是不符合要求的,对于趴睡时要求头部水平的病人是有害的。网脱眼枕设计行业人员不会参考简单的午睡枕或者普通的床上枕头因为它们对要求头部水平的网脱病人是有害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面所述眼枕的头枕不能轻易拆下用于床上趴睡的的缺点,本发明,一种网脱眼枕及其头枕的不同使用状态间的转换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方案包括一个头枕和一个坐在椅子上睡觉用支架(简称坐睡支架或支架),头枕里有凹陷作为头放在头枕里休息时的呼吸通道,凹陷深度至少要和鼻子一样高;头枕既可以直接放在坐睡支架上使用,也可以从支架上拿下来供病人趴睡在床上使用;头枕从坐睡支架上使用转换到在床上趴睡使用的方法为:把头枕往上拿,离开坐睡支架,把头枕放床上或床边工具上,病人就可以在床上趴睡使用头枕;头枕从在床上趴睡使用到在坐睡支架上使用转换到的方法为:从床上或床边工具拿起来,把头枕对准坐睡支架,放下头枕于坐睡支架上,病人就可以在坐睡支架上使用头枕。

坐睡支架的顶板的主要部分为平板而且上面有一突起,头枕底板为平板而且里面有一凹处;支架顶板的平板和头枕底板的平板接触,通过这个接触支撑头枕;头枕底板的凹处套在支架顶板的突起上防止头枕左右前后移动;病人要坐睡时,把头枕的底板的凹处套在支架顶板的的突起上,要拆卸时把头枕向上提起使得头枕底板的凹处脱离支架顶板的突起就可以了。

坐睡支架顶板还有一处帮助固定头枕的突起,头枕底板上还有一个凹处,当头枕放在支架顶板上时,该凹处套在上述支架顶板的突起上。

坐睡支架的顶板为周边有墙向上的平板,头枕底板为平板且可以放进顶板的墙内;或者支架的顶板为平板,头枕底板为周边有墙向下的平板且可以套在支架的顶板上;支架顶板的平板和头枕底板的平板接触,通过这个接触支撑头枕。

坐睡支架的顶板边上还设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卡子,使用时把卡子转进来把头枕卡在支架顶板上,不用时把卡子转出去;头枕的不同使用状态间的另外一种转换方法比第一种方法多了对卡子的操作,头枕从坐睡支架上使用转换到在床上趴睡使用的方法改为:把卡子往外移出,把头枕往上拿,离开坐睡支架,把头枕放床上或床边工具上,病人就可以在床上趴睡使用头枕;头枕从在床上趴睡使用到在坐睡支架上使用转换到的方法为:从床上或床边工具拿起来,把头枕对准坐睡支架,放下头枕于坐睡支架上,把卡子往里卡住头枕,人就可以在坐睡支架上使用头枕。

头枕底板和坐睡支架顶板上都设有供呼吸用的洞,当使用时,地板和顶板的洞互相重叠,这样呼出的气能够排出去。

头枕上有一根带子,当病人头部放在头枕上时,带子包住病人的头,其带子两端固定在头枕的左右两边。

本发明使得网脱病人在坐睡支架上使用头枕与在床上趴睡使用头枕之间转换时无需拆卸或者安装任何零件,使用非常简单,具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使得其坐睡支架成为一个头枕平台,可以支持其他厂家的头枕。用带子包住病人的头可以防止用户头离开头枕仰天像平常人一样睡觉。另外由于呼吸洞的巧妙设计,使得病人呼吸通畅而且散热也快,这样病人就可以睡觉舒服。

附图说明

图1是带用户头部的网脱眼枕示意图

图2是网脱眼枕的头枕悬空于坐睡支架顶板之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网脱眼枕的头枕悬空于坐睡支架顶板之上的示意图不过部分头枕零件被隐藏

图4是头枕放于坐睡支架顶板上的示意图不过部分头枕零件被隐藏

图5是带卡子的网脱眼枕的头枕悬空于坐睡支架顶板之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网脱眼枕的头枕被卡子卡在坐睡支架顶板上的示意图,顶板之上的部分头枕

零件被隐藏

图7网脱眼枕的头枕悬空于坐睡支架的带墙的顶板之上的示意图

图8带头带的头枕的另一边

图9难以拆卸的老头枕

附图标号

1用户的头

2头带

3头枕

4头枕基座

5头枕底板

6坐睡支架顶板

7坐睡支架

8顶板上的前面突起

9螺丝

10顶板上的后面突起

11螺丝

12顶板上的呼吸洞

13头枕底板上的后面开口

14头枕底板上的呼吸洞

15头枕底板上的前面开口

16头枕底板上的间隔柱

17柄状卡子

18小基座

19螺丝

20魔术贴

21带墙的坐睡支架顶板

22老头枕的基座

23和26角铁

24头枕角度固定器

25头部支管

27螺丝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

一种网脱眼枕及其头枕的不同使用状态间的转换方法的实施方案1,它包括:

一个坐睡支架7和一个头枕3,病人坐睡使用时把头枕3放在坐睡支架7上,坐在椅子上靠着坐睡支架7,把头放在头枕3里坐着趴睡。另外坐睡支架是放在地上使用的,这样可应用的场景是非常多的,医院病房,卧室,客厅,阳台或者屋子外面。

坐睡支架有一个顶板6,主要部分为平板,顶板6边上还有前后两个突起8和10,他们被螺丝9和11等固定在顶板6上,突起的高度可以很高;顶板6上还有两个呼吸洞12。

头枕3的底板5为一平板,其前面的边中间有开口15,后面的边中间有开口13,开口15和13分别和突起8和10互补,当开口套在突起上时由于相互互补,底板5被固定在顶板6上不会左右前后上下移动。头枕3里包括凹处,凹处包括了洞,坑和开口例如13和15。底板5上还设有呼吸洞14,当底板5放在顶板上时,呼吸洞相互重合连接,这样当头放在头枕里时,呼出的气体可以通过两个板子的呼吸洞排出。底板5上还设有间隔柱把底板5和头枕基座4分开好通气,共头呼吸使用。事实上由于病人晚上要在床上趴睡8个小时,由于鼻子不停地呼出热气,头枕会变热,如果散热不好,病人会难受,所以头枕一般要有多个呼吸通道,呼吸通道为凹槽,洞或者两个板间空隙等。当病人头放在头枕里,头枕是不能挡住病人鼻子的鼻孔的,头枕里面的物质里鼻孔应该至少有3厘米距离,如果鼻孔附近有物质那么其他方向应该有呼吸通道连着交换空气和散热。鼻子待的凹槽的深度应该至少和鼻子一样高,高一点更好。

我们从上面结构可以看出把头枕从坐睡支架上拿出来和放上去是根本不需要拆卸任何零件;放下去只需把底板5的凹处13对准顶板6的突起然后放下去就行;拿出来就更简单,往上提头枕3就行,然后把头枕放到床上或者床边,病人趴在床上头放进头枕睡觉就行;这样的用户体验是非常好。

我们再看看老式的头枕(图9),头枕基座22被螺丝螺母27,角铁23和26固定在头部支管25上,要把头枕放到床上用先要插下好几个螺丝螺母,然后还有组装其他零件例如间隔柱16和底板5,太麻烦了;同样从床上使用换到坐睡支架上,要把间隔柱16和底板5拆下来,再装上螺丝螺母角铁把头枕基座22固定在头部支管25上,人都要烦死了。

另外为了由于长时间趴睡在床上不舒服,有时病人熟睡时会把头移出头枕,像正常人一样仰头睡觉,那么很有可能手术填充的硅油乱移,导致术后恢复失败;为防止病人头移出头枕,我们用头带2把病人的头绑在头枕的基座4和18上,头带一头被螺丝铆钉19等固定在小基座18上(见图8),头枕3的另一边(见图2)基座4上有魔术贴20,头带2上也有魔术贴,两个魔术贴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头1绑在头枕3上(见图1)。

参见图1、图5和图6所示:

一种网脱眼枕及其头枕的不同使用状态间的转换方法的实施方案2,它和方案1的区别是多了一个片状卡子17,其他基本上一样。片状卡子装在顶板6的后面突起10上,螺丝11把卡子17固定在突起10上。卡子17可以是有弹性的,形状也可以是弯曲的波浪形。卡子17是可以绕着螺丝11旋转,不用时把卡子旋出来,头枕3就可以从坐睡支架顶板6拿出来,放到床上或者床边给病人用;要用的时候,把头枕3的凹处15和13或开口瞄准顶板6的突起8和10放上去,再把卡子17旋进去,就把头枕卡在坐睡支架顶板6上。

方案2比方案1让用户感觉更加稳固,头枕3更不会因为误操作的原因从顶板6上翻下来。

参见图1和图7所示:

一种网脱眼枕及其头枕的不同使用状态间的转换方法的实施方案3,它和方案1的区别是顶板21周边上有向上的墙,墙可以很高,头枕的底板5可以放在顶板21上,底板5的边和顶板21的墙紧挨着,这样头枕就不会从顶板21上翻下来,因为紧挨着墙会防止底板5往上转动。

当然顶板也可以没有墙,而底板5有向下的墙,要用的时候把底板套在顶板上,顶板的边紧挨着底板的墙,头枕也不会从顶板上翻下来。

还有一种对应权利要求2的实施方案没有画出,因为实施方案1更好,这个方案只有一个突起,但不是在顶板边上,靠中间一点而且突起的形状不是圆型,对应底板上应该有个对应的凹处。

上述的实施方案都使得用户无需拆卸和安装任何零件,提供了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另外坐睡支架的顶板上也可以放其他的头枕,使得坐睡支架变成了平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