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6481发布日期:2018-07-27 17:5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穿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现阶段,智能穿戴设备迅猛发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比如运动型智能型手环或手表,其主要用于实时检测人体健康参数以及运动参数。

但是,现阶段的手环或手表等健康类电子产品的检测芯片位于设备本体部分,当被用户佩戴于手腕上时检测芯片位于手腕背面,且为了充分与人体接触,一般会凸出于设备本体。众所周知,检测人体健康参数的最佳位置位于手腕的动脉位置,这就是使得通过手腕背面位置检测的人体健康参数不够准确,且检测芯片凸出于设备本体的设计大大降低了佩戴的舒适感。另外,现阶段的检测芯片并没有检测脉搏的,这使得所检测到的人体健康参数不完整。

简言之,现阶段的智能穿戴设备具有数据检测不准确、不完整以及佩戴舒适感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检测设备,用于解决现阶段的智能穿戴设备具有数据检测不准确、不完整以及佩戴舒适感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检测设备,包括主体以及连接于主体两侧的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主体包括电源、与电源连接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处理器,还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多个待导通芯片;

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带体内且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多个待导通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带体内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互相连接时,处于连接点位置的待导通芯片被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体上开设有多个扣孔,所述多个待导通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扣孔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带体上设置有扣针,所述扣针用于扣入所述多个扣孔中的任一个,并且在所述扣针扣入一扣孔内时,所述扣孔外围的待导通芯片被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待导通芯片分别为具有一豁口的环形芯片,且在所述豁口处设置有芯片弹片,当所述扣针扣入一扣孔内时,所述芯片弹片被挤压使所述豁口消失,所述待导通芯片被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扣孔的内径均小于所述扣针周身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扣针远离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为一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直径大于所述扣针周身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由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材料包括:氟橡胶或硅胶。

进一步地,所述待导通芯片被导通后用于检测人体健康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健康参数包括脉搏、心率、血压以及体温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在分别与主体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互相连接时,导通处于连接点位置的待导通芯片,并对人体健康参数进行检测,通过可穿戴检测设备的检测芯片位置的改变提升人体健康数据检测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增加用户佩戴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智能手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图2的A-A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连接状态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连接点位置放大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的检测芯片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或“电性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具体实施例

请参考以下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智能手表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图2的A-A截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连接状态截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连接点位置放大截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检测设备的检测芯片电路连接图。

如图所示,现有的可穿戴检测设备,如图1的智能手表10,在与左右表带130相连接的表头110的背部设置检测芯片120,所述检测芯片120用于检测人体健康参数,但是这里的健康参数不包括脉搏参数,造成检测数据不完整;纵使包括脉搏参数,众所周知检测脉搏的最佳位置位于手腕内侧,而非手腕背侧,这就造成了检测数据不准确;而且,手腕内侧集中了多条动脉,与人体心脏相连,在手腕内侧检测人体健康数据是比较准确的,反之通过手腕背侧检测就比较不准确了;再者,如图1所示,为了让检测芯片120与手腕背部充分接触,一般对所述检测芯片120做凸出设计,这种情况下容易硌到手腕,甚至伤害皮肤,使得佩戴体验较差,即如图1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表10具有数据检测不准确、不完整以及佩戴舒适感较差的技术问题。

请参考图2-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检测设备,所述可穿戴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制于是智能手表,本实施例是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20包括表头210、设置于表头210内部的主体220、第一带体230、第二带体240、柔性电路板250以及多个待导通芯片260。

所述第一带体230以及所述第二带体240分居于所述表头210两侧,并与所述表头210可拆卸连接。

所述主体220还包括电源、与电源连接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处理器以及显示屏,以上部件在图中并没有示出,其与普通的智能型手表或者运动型手表并无差别。

所述柔性电路板250设置于所述第一带体230内,并且与所述主体220连接,所述多个待导通芯片260也设置于所述第一带体230内,并且各个所述待导通芯片260分别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50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带体230和所述第二带体240互相连接时,处于连接点位置的待导通芯片260被导通。

具体地,所述第一带体230上开设有多个扣孔2301,所述多个待导通芯片260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扣孔2301的外围,即所述扣孔2301的数量和所述待导通芯片260数量一致,其数量与实际的所述第一带体230和所述第二带体240的长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所述第一带体230和所述第二带体240的长度越长,其数量越多,所述扣孔2301可以是但不限制于是圆形通孔,所述待导通芯片260为环形芯片,其与所述扣孔2301为同心圆结构。在所述第二带体240上设置有扣针2401,所述扣针2401用于扣入所述多个扣孔2301中的任一个,并且在所述扣针2401扣入一扣孔2301内时,所述扣孔2301外围的待导通芯片被导通。

在这里,所述多个待导通芯片260分别为具有一豁口2601的环形芯片,且在所述豁口2601处设置有芯片弹片2602,当所述扣针2401扣入一扣孔2301内时,所述芯片弹片2602被挤压使所述豁口2601消失,所述待导通芯片260被导通。

这里所述多个待导通芯片260的导通机制为:所述扣针2401没有扣入所述扣孔2301内时,所述芯片弹片2602并没有被挤压,所述待导通芯片260具有一所述豁口2601,所述待导通芯片260处于未被导通状态;所述扣针2401扣入所述扣孔2301内时,所述芯片弹片2602被挤压,所述待导通芯片260的所述豁口2601消失,所述待导通芯片260处于被导通状态。

当所述待导通芯片260处于被导通状态时,其用于检测人体健康参数,此时所述第一带体230和所述第二带体240互相连接,且连接点位置位于所述表头210的对侧,即位于人体手腕的内侧,此时对人体健康参数进行检测是比较准确的。

这里的所述人体健康参数包括脉搏、心率、血压以及体温中的至少一种,即可以是检测脉搏、心率、血压以及体温中的一项,也可以是脉搏、心率、血压以及体温中的多项。其具体的检测项目跟所述待导通芯片260的类型有关,不同类型的所述待导通芯片260检测获取的人体健康参数亦不同。通过兼具多种人体健康参数检测的待导通芯片260设置,可以保证所述智能手表20检测人体健康参数的完整性。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多个扣孔2301的内径均小于所述扣针2401周身的外径,即当所述扣针2401扣入所述扣孔2301内时,一方面可以对所述芯片弹片2602产生压迫,使得所述豁口2601消失,进而使得所述待导通芯片260被导通;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带体230和所述第二带体240之间的连接更牢靠,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另外,只有在所述第一带体230和所述第二带体240相互连接时,即在被佩戴时,所述待导通芯片260才被导通,此时所述智能手表10的人体数据检测功能才被激活,避免了在没有佩戴时检测芯片处于工作状态而造成电能浪费,提升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扣针2401远离所述第二带体240的一端为一固定盖2402,所述固定盖2402的直径大于所述扣针2401周身的外径,具体地,所述扣针2401的自由端设置所述固定盖2402,当所述第一带体230和所述第二带体240相互连接时,也即当所述扣针2401扣入所述扣孔2301内时,所述固定盖2402伸出所述扣孔2301,并且所述固定盖2402的直径大于所述扣孔2301的孔径,使得所述第一带体230和所述第二带体240的连接更牢固。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带体230内侧位于所述扣孔2301周围设置有凹槽2302,所述固定盖2402落入所述凹槽2302内,并且所述固定盖2402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带体230内侧相平齐,这种设计保证检测芯片与人体皮肤相互接触的位置不会有凸起,不会硌到手腕,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另外,所述第一带体230和所述第二带体240由柔性材料制成,这里的柔性材料是指可以用来制作表带的柔软性材料,其可以是包括但不限制于是氟橡胶或硅胶,使用这种柔性材质制作的表带可以即可以保证使用的柔韧度,也可以保证用户佩戴的舒适性,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只能手表,仅仅是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可穿戴检测设备的一个事例,可以想到的是其还可以是佩戴于人体其他部位(如腿部、腰间、背部等)的可穿戴设备,在分别与主体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互相连接时,导通处于连接点位置的待导通芯片,并对人体健康参数进行检测,通过可穿戴检测设备的检测芯片位置的改变提升人体健康数据检测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增加用户佩戴的舒适感。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