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子针射频消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8292发布日期:2019-01-29 18:08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双组子针射频消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双组子针射频消融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消融电极针是射频消融治疗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对射频消融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射频消融电极针的工作端长度及工作端的形状直接决定消融肿瘤体积的范围,以及消融范围的完全性。在射频消融临床中,患者不同,其肿瘤病灶形状大小也不同;以及多发肿瘤的患者,其多发肿瘤的病灶形状有大有小;现目前对这些形状大小各异的瘤体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目前对肿瘤的消融采用的射频消融电极针当中,有的采用一支电极针刺入瘤体中心进行消融,有的采用鞘形单针刺入瘤体中心位置张开伞状子针进行消融(图1),还有的采用两支单针刺入瘤体边沿进行No-Touch(非接触)消融。但有个问题是,治疗后都会出现复发的风险,三者的风险又以单针直接刺入瘤体进行消融的情况下较大,因为在射频消融过程中,病灶组织内部会产生一定内压,会将癌细胞从病灶组织中挤出去,从而埋下复发的隐患。因此,需要一种不与病灶直接接触,工作端子针伸出长度可调节,子针可以从外部将病灶组织包裹的射频消融电极针,而且可以依据病灶形状大小实时调整工作端子针的伸出长度,将病灶组织完全包裹在子针内部,达到真正No-Touch消融的完全性,降低复发风险。

目前,已有的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是通过两支单针电极,穿刺到病灶组织边沿,电流在两支电极之间流动,对病灶组织进行消融,但是由于采用的是两根单独的针杆,所以在消融过程中,容易出现漏空的现象,也就是消融不完全,增加了复发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组子针射频消融装置,可以增加消融的完全性,降低病变复发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双组子针射频消融装置,包括两支射频消融电极针,每支射频消融电极针包括针杆、外针管,所述外针管上设有绝缘层,所述针杆设置在外针管内并可在外针管内移动,所述针杆的侧面沿轴向间隔设有两组子针,所述外针管上对应设有两组子针孔槽。

进一步,每组的子针数量为3个,每组子针孔槽的数量对应为3个。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射频消融电极针后端的推拉装置。

进一步,所述推拉装置包括调节旋钮、螺杆、壳体和螺母,所述螺母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螺杆连接螺母,端部设有调节旋钮,所述针杆连接壳体,通过旋转调节旋钮,螺母带动针杆轴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子针的材质为记忆合金材料。

进一步,所述子针的外形为弧形。

进一步,所述子针孔槽的截面为弧形,其弧度与子针的弧度相适应。

进一步,所述子针的前端磨尖。

进一步,所述子针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新颖,针杆上设有有两组子针,外针管前端有固定的出针孔槽;装配有该装置的两支电极针配合使用,通过子针由外部将病灶包裹并消融,更加符合“无瘤原则”,可装配在现有单组子针的射频消融电极针手柄结构上,方便伸缩。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伞状子针示意图;

图2和图3为射频消融电极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针杆的示意图;

图5为外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双组子针射频消融装置,包括两支射频消融电极针,如图2和3所示,每支射频消融电极针包括针杆1、外针管2,所述外针管2上设有绝缘层3,所述针杆1设置在外针管2内并可在外针管2内移动,所述针杆1的侧面沿轴向间隔设有两组子针101,外针管2 前端有专供针杆1的双子针推出与收回的子针孔槽201,子针孔槽201为两组,子针孔槽201 的形状跟针杆1上的子针横截面形状相同,每组子针孔槽201的数量与针杆1上每组子针的数量相同,也即针杆1上每根子针都有外针管2上与之相对应的子针孔槽,本实施例每组的子针数量为3个,每组子针孔槽的数量对应为3个。由于每根子针都有对应独立的出针孔槽,所以在出针与收回的时候,子针不会绞在一起。

图4为本实施例针杆的示意图;图5为外针管的结构示意图,针杆1的两组子针为弹性和强度较高且恢复性很好的记忆合金材料支撑,优选选用镍钛合金,焊接在针杆1上。子针 101的横截面设计形状为圆形或方形,子针横截面的大小需根据使用要求来定,也即是在穿刺进入组织的时候,子针不能因为穿刺阻力而任意弯曲,子针的前端磨尖,在穿刺进入组织的时候减小进针阻力。本实施例子针101的外形形状采用弧形,这样在子针推出子针孔槽的时候,出针顺滑阻力小,而且在展开后可以很好地包裹住病灶。绝缘层3优选为一种满足生物相容性,耐高温高压,壁厚小且光滑的绝缘材料。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6所示,在射频消融电极针的后端设有推拉装置。所述推拉装置包括调节旋钮4、螺杆8、壳体6和螺母5,所述螺母5设置在壳体6内,所述螺杆8连接螺母5,端部设有调节旋钮4,所述针杆1连接壳体6,通过旋转调节旋钮4,螺母 5带动针杆1轴向移动。

操作过程如下:

1、将外针管2固定在推拉装置上,而针杆1穿过外针管2固定在推拉装置上,转动调节按钮4,针杆1上的子针101就沿着外针管2前端的子针孔槽201向前伸出两组子针,伸出子针长度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来实时调节;向后推动手柄上的推拉装置,裸露在外的针杆上的双子针,就沿着外针管2前端的子针孔槽201收回两组子针。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子针孔槽 201以及子针101弧度的方向。

2、如图7所示,将装配好该装置的射频消融电极针,采用两支该射频消融电极针配合使用,在进行消融时,将第一支装有该装置的射频消融电极针的外针管穿刺到病灶组织左边沿,不直接接触病灶7,再将第二支装有该装置的射频消融电极针的外针管穿刺到病灶组织的右边沿,不直接接触病灶7;然后向前推动第一支电极手柄上的推拉装置,将针杆上的两组子针从外针管前端的子针孔槽推出,然后再向前推动第二支电极手柄上的推拉装置,将针杆上的两组子针从外针管前端的子针孔槽推出,每支电极伸出两组子针,共四组子针将病灶包裹在中间。

3、第一支电极的两组子针不能与第二支电极的两组子针接触,第一支电极接射频正极,第二支电极接射频负极,电流在两支电极之间流动,由于针杆的子针是从外部将病灶组织包裹,所以在射频消融时,病灶组织内部的内压就非常小,病灶组织内的肿瘤细胞被挤出去的几率就降低了,更加完全的包裹肿瘤,消融范围比目前现有两根针杆的消融范围更大的优势,对病灶进行较充分完全的No-Touch消融,降低了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风险。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