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3351发布日期:2019-02-12 21:4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引流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导管一端埋于人体体腔内,插入皮肤上穿孔,另一端置于体外,导管末端接引流袋。目前连接导管出口与皮肤处,一般借助于缝线固定,外层用胶布固定,有些仅用缝线固定,外层不再用任何材料固定,或者不用缝线,外层仅用胶布固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导管从体腔内脱落。另外导管直接悬挂在病人体表外,不再借助任何方式固定于病人皮肤上,仅依靠导管上的导管夹固定于床上或者衣服上,病人在翻身、活动时,也极有可能带动导管,拉扯、松动也会发生导管滑脱的意外。而且胶布直接固定在皮肤上,部分病人对胶布过敏,也容易出现张力性水泡,会导致病人皮肤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引流导管易滑脱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引流导管固定装置。所述引流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垫、设置在所述垫上的固定条、导管固定位、设置在所述垫中央的插管口、一端与所述插管口连通的第一撕口。其中,所述固定条上设置有粘搭。

其中,所述固定条包括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三固定条。

其中,所述导管固定位是一向垫内方向下内陷的凹槽。凹槽的形状不限,优选地是与导管管体形状匹配为宜。凹槽的横向径与导管的管径相匹配为较佳。

其中,所述导管固定位的两侧设置有凸起,用于阻止导管从导管固定位中滑脱。凸起的长度或高度不限,以足够阻止或限制导管从中滑脱出来为宜。凸起数量不限。较佳地凸起成对设置。

其中,第一撕口设置在导管固定位,其一端连通于插管口,另一端连通垫的边沿。在第一固定条上设置有第二撕口;在第二固定条上设置有第三撕口。

其中,所述垫包括面板层,粘胶层和底板层。所述粘胶层为透气且不致人过敏的材料制成的粘性材料层。使用时揭去底板层,通过粘胶层粘性连接将垫固定在体表或其他附着物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中央位置上可设置透明窗,由透明材料制成,用以观察体表的变化例如是否红肿或炎症。本实用新型整体一体成型。优选地,采用无菌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垫上设置有感温仪,可以实时显示皮肤温度在显示屏上,并可自行设置温度监测范围,超过正常范围,可发出报警声,提示伤口温度上升,可早期发现伤口感染征象。

其中,所述导管固定位内设置有导管堵塞监测仪,设置导管堵塞报警装置,如果监测出导管堵塞情况,立即发生报警声,提示导管堵塞,给予及时处理。

其中,所述导管固定位内设置引流容量监测仪,可以精确测量流经管道的引流液量并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

现有技术中,引流导管的一端插入人体中而另一端连接引流袋,导管长且易晃动,从而导致插入人体中的一端导管出口极容易滑脱或移位等问题。使用本实用新型,采用二次加强固定方法,实现双重固定的良好效果。既可以用于导管口的固定,加强固定在导管与人体接触部位的导管定位牢固,不发生滑脱,又可以用于导管管体的固定,从而通过固定两个位点来增强引流导管的整体固定,牢固度大大增强,防滑脱作用显著,有效防范现有固定方法例如用夹子固定于床上或衣服上所导致的导管滑脱风险。本实用新型可以应实际需要之不同,灵活组合应用,成本低,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气不过敏材质制成,既减少用传统胶布固定所导致的张力性水泡和过敏,保护患者皮肤,又能避免产生皮肤破损,可避免因皮肤破损而导致的感染,且垫上设置的微孔有利于散发水分和热量。

本实用新型专利上设置有感温仪,可监测伤口周围皮肤温度变化情况,早期发现伤口感染皮肤温度升高征象;设置有导管堵塞监测仪,可及时发现导管堵塞情况,及时予以处理,减少堵管引起的并发症;设置有引流容量监测仪,可精确测量导管引流液量,避免人工测量的工作量以及人工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引流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流导管固定装置的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来固定管体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如图1-3所示,1-垫,11-面板层,12-粘胶层,13-底板,2-导管固定位,22-插管口,3-凸起,41-第一固定条,42-第二固定条,43-第三固定条,51-第一撕口,52-第二撕口,53-第三撕口,71-感温仪,72-导管堵塞监测仪,73-引流容量监测仪,8-微孔,9-粘搭。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引流导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垫1、设置在所述垫1上的固定条、导管固定位2、插管口22、第一撕口51。

插管口22设置在垫1的中央位置。第一撕口51的一端与插管口22连通,其另一端连通至垫1边沿。通过撕开第一撕口51直至插管口22,将引流导管卡入至垫1的中央位置。插管口22呈为十字形撕口。

固定条包括第一固定条41、第二固定条42、第三固定条43。固定条可以呈条状或片状或其他适宜形状。固定条上设置有粘搭9,用以将固定条粘连固定在垫1上,垫1面为非光滑面,可以粘连固定条上的粘搭9。

在第一固定条41上设置有第二撕口52,与导管固定位2呈垂直方向,撕开第二撕口52可以将第一固定条41分两侧缠绕导管来将其固定。

第二固定条42上设置有与导管固定位2呈垂直方向的第三撕口53,撕开第三撕口53可以将第二固定条42分两侧缠绕导管来将其固定。

第三固定条43呈十字交叉条状,起加固引流导管使其不发生滑动或滑脱的作用。

导管固定位2是一凹槽,可放置引流导管,凹槽的形状与引流导管的管体匹配。

在导管固定位凹槽2的两侧设置有凸起3,优选地,两对凸起3在导管固定位的上下方位置上固定导管,使导管不发生滑动或晃动。

如图2所示,垫1包括面板层11、粘胶层12和底板13。粘胶层12为市场上可得的透气且不致人过敏的粘胶材料制成。使用时,撕掉底板13即可将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固定在导管插入处的人体体表上或衣服或其他装置上。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垫1上设置有微孔8,有利于体表的热量及水分的散发。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在垫1上的导管插管口22附近可设置感温仪71,内置显示屏,可探测到导管插口处的周围皮肤体表温度,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用以监测患者导管口局部皮肤体温状况,判断伤口是否出现局部感染体温升高表现。感温仪71内置显示屏,实时显示皮肤温度在显示屏上,并可设置温度监测范围,超过正常范围,蜂鸣器发出报警声,提示伤口温度上升,可早期发现伤口感染征象。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在垫1上的导管固定位的近侧可设置导管堵塞监测仪72,通过监测导管内压力,监测导管引流是否通畅。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在垫1上的导管固定位的近侧可设置引流容量监测仪73,用于对流出的液体量进行监测。引流容量监测仪73内置显示屏,可实时显示流经导管的引流液量。

感温仪71、导管堵塞监测仪72和引流容量监测仪73内置微型一次性电源,并带有蜂鸣器,可以发出报警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用于固定引流导管的管口,使管口固定在人体体表位置中不发生滑脱或脱落。引流导管的管口插入在人体中,撕开第一撕口51成开口状,撕开直至其与插管口22连通,将导管沿第一撕口51往内移动直到导管卡入在插管口22中,随即合拢第一撕口51,使导管固定在垫1中央;撕下底板13,将垫1固定通过粘胶层12与人体体表皮肤固定。撕开第二、第三撕口52、53,分别将第一固定条41、第二固定条42分开两叉,缠绕固定住导管管体。调整导管,使其置于导管固定位2中并将其卡入,且将导管管体卡在一对凸起3之间。将第三固定条43相对交叉包覆在导管上将其固定在垫1上。固定条上的粘搭9与非光滑面的垫1牢固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用于固定引流导管的管体,使其位置固定,不发生晃动或移位。取用本实用新型,调整导管管体使其放置在导管固定位2中,导管的径向方向与导管固定位2的径向方向保持一致,同时稍用力将导管卡入相对设置的两对凸起3之间,分别从上下两个位置上加以固定导管。取第一固定条41将其穿过第二固定条42中设置的孔,将第一固定条41、第二固定条42分别拉紧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粘搭9固定在非光滑面的垫1上。为进一步加强固定,再将第三固定条43相对交叉包覆在导管上将其固定在垫1上。在固定导管管体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适宜方式附着在皮肤或衣服或其他装置表面上。

完成引流之时,松开固定条,取下引流导管,取下本用新型即使用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背离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