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1107发布日期:2019-02-19 18:38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物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癌症是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的多种疾病的通称,使用的其它术语为恶性肿瘤和赘生物。癌症的一个定义特征是快速产生异常细胞,这些细胞超越其通常边界生长并可侵袭身体的毗邻部位以及扩散到其它器官。这一过程被称之为转移,转移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癌症是全世界首要的死因之一。据世卫组织估计,如不进行干预,2005年至2015年期间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癌细胞具有不受控制的增长和扩散的能力,它可影响人体的几乎任何部分,且常常侵入周围的组织并可转移到其它部位。癌症是一个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2004年,癌症死亡人数达740万(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和乳癌是每年大多数癌症死亡的罪魁祸首。男女最常患的癌症类型有所不同。超过3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烟草使用是癌症变异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癌症由一个单细胞变异造成,这种变异可由外部因子和遗传基因因素造成。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将继续增加,2030年,死亡人数预计将达1200万。另外根据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与2013年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的统计数据,美国总体癌症的生存率是66%,而中国总体癌症生存率是31%,是美国的一半不到。所以,攻克癌症始终是医学界所面临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在中国,迫切需要多开发自主创新性抗癌新药来提高中国癌症患者的总体治愈率或5年生存率,为中国乃至全球患癌人群带来福祉。目前癌症的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有化疗、靶向治疗、细胞免疫疗法等。但都有其各自的缺点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常规化疗因其临床应用大多只能缓解,但不能根治癌症,且由于其同时杀死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故在治疗中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产生骨髓功能抑制,和恶心、腹泻和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降低了药物的安全性,且因不能杀死癌的干细胞而导致治疗后容易复发。常规化疗的费用,一般一个疗程也花费几万到十几万元人民币;2)靶向治疗:其疗效要略优于常规化疗,但由于其只能靶向1-2个靶点,故也很难治愈癌症,其优点是只能较化疗让患者延长平均数月的生命。此外,比如pd-1(programmedcelldeath-1)和pd-l1(programmeddeathligand-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药物疗法虽然有很好的疗效,但仅限于癌症患者中约20%的人群,故其应用面比较局限,靶向治疗的费用较高,一般一个疗程也花费十到几十万元;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目前虽然因为其短期疗效很好而很热门,但也有其局限性,如果长期随访仍可发现复发。juno的jcar015一期临床数据显示它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身上的完全缓解率是87%,即87%的患者治疗后找不到癌细胞了。但是这87%的患者中有大约60%很快就会复发,活过6个月的人只有59%。所以哪怕是在car-t最擅长的白血病领域,它目前也没有能力去彻底“攻克”。大多数的car-t针对的是cd19这个抗原,cd19只表达在b淋巴细胞上,所以它能够杀b淋巴细胞衍生出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但对于其他肿瘤是完全无能为力的。这几种血液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连前十都排不上;另外,car-t的副作用是比较大的。大量的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处理不当是可致命的;此外还存在推广上的缺点,由于car-t目前只能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改造得到,car-t和其他肿瘤药物不同的是,它相当于个人定制化疗法,需要把每个病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分离后进行基因改造,扩增后再输回该病人体内,所以不能批量生产,故导致的高成本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在美国每个car-t疗程的价格高达40万美元以上。目前中国尚无cart的疗法上市。因此加速研究开发出新型高效,多重靶点、多种机制、广谱、安全、廉价、可降低复发率的抗癌新物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发明涉及到一个关键概念,即‘药物协同作用’,即当某几个药物单体成分各自作为单药使用时,仅会产生微弱的抗癌药效,故不能控制和有效治疗癌症,但当它们几个成分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的药效将比各自单独使用产生的药效要强许多倍(即是相乘的关系),而不是各自单独使用所产生的药效简单的相加(即是相加的关系),即可形象的理解为两种单体组合的复合制剂的药效为1+1>2,或3种单体组合的复合制剂的药效为1+1+1>3。古往今来,在医学界‘药物协同作用’的应用案例比比皆是,比如贯穿于5000年中国文明史的传统中药大多是几个或多达十几个中药组合形成的一种方剂,显示了中国人的祖先充分利用‘药物协同作用来治疗疾病的强大智慧。再看现代医学是如何应用“药物协同作用”。众所周知,单靠一个抗艾滋病药是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故在美国的何大一博士发明了利用3种已上市且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艾滋病药物的性创新药物协同抗艾滋病作用的组合疗法来治疗艾滋病,并获得了很大成功,虽然不能治愈艾滋病,但使艾滋病相比过去得到较好的控制,成为当前治疗艾滋病的标准疗法。据报道,葛兰素史克近日宣布,其控股合资公司viivhealthcare用于治疗hiv的以新一代整合酶抑制剂特威凯为核心的单片复方制剂绥美凯正式在中国内地上市。这是中国内地hiv治疗领域的首个完整治疗方案的单片复方制剂。癌症如同艾滋病都是非常难治的疾病,而治疗疑难杂症往往需要非同寻常的手段和具有创新性突破的方法,仅仅依赖传统的治癌方式,用1种或2种抗癌化疗药大多数不能有效控制或治愈癌症。本发明的设想就是通过对大量天然化合物的层层筛选,得到3种有明确抗癌药效且几乎无毒的组分单体组合成一种复方制剂的方法来达到高度协同抗癌作用,通过利用互补的不同抗癌机制和多靶点群抑制或促进细胞凋亡来杀灭癌细胞,使其无处遁形,将大大提高控制和治愈癌症的概率,同时又可避免发生常规化疗时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这将是一种抗癌方法学的重大创新。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原料组分包括姜黄素类物质、紫檀芪类物质、生育三烯酚类物质;所述姜黄素类物质包括姜黄素、姜黄素盐类、姜黄素共晶体、姜黄素类似物或姜黄素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紫檀芪类物质包括紫檀芪、紫檀芪盐类、紫檀芪共晶体、紫檀芪类似物、紫檀芪衍生物、白藜芦醇、白藜芦醇盐类、白藜芦醇共晶体、白藜芦醇类似物或白藜芦醇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生育三烯酚类物质包括生育三烯酚、生育三烯酚盐类、生育三烯酚共晶体、生育三烯酚类似物、生育三烯酚衍生物、生育酚、生育酚盐类、生育酚共晶体、生育酚类似物或生育酚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生育三烯酚为α-生育三烯酚、β-生育三烯酚、γ-生育三烯酚或δ-生育三烯酚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生育酚为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或δ-生育酚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的原料组分为姜黄素和紫檀芪两者的组合物,或者姜黄素和δ-生育三烯酚两者的组合物,或者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两者的组合物,或者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三者的组合物。所述任意两种的质量比为1:1-1:10。所述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的质量比为1:0.5-1:5-10。所述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的质量比为1:0.5:5。所述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均由天然植物化合物中提取或人工合成。一种所述复方制剂的药物载体,包括纳米颗粒、聚合物胶束、被动靶向载体或主动靶向载体;所述纳米颗粒包括脂质纳米粒、纳米乳化粒或纳米胶束、多肽共聚物胶束、壳聚糖或囊泡。所述治疗癌症的复方制剂在治疗癌症中的应用;所述癌症包括:鼻咽癌、口腔癌、舌癌、喉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肾癌、贲门癌、胃癌、幽门癌、胰腺癌、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子宫癌、卵巢癌、唇癌、皮肤癌、乳腺癌、骨癌、肉瘤、恶性脑胶质瘤、尤文氏瘤、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病。一种所述的治疗癌症的复方制剂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舌下含服、静脉注射、静脉点滴、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经粘膜给药、经皮肤外贴给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现对本发明中的原料药作进一步说明。一、姜黄素的抗癌作用研究姜黄素是取自姜黄根茎的有效成分,在印度和中国均被作为药用,印度还常将其作为调味品。姜黄素的多靶点、多途径及双向调节作用是一大亮点,姜黄素可从植物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中文名姜黄素外文名curcumin作用:抗氧化,抗肿瘤,抗老年痴呆,降血脂等cas号458-37-7einecs号207-280-5分子式c21h20o6分子量368.39密度1.307g/cm3熔点183℃沸点593.2℃at760mmhg化学结构式: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于1985年由印度学者kuttan首次提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预防化学性和放射性诱导的实验动物多种肿瘤的形成、显著减少肿瘤数目、缩小瘤体体积,因此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已经将姜黄素列为第3代癌化学预防药物。姜黄素可以抑制p-糖蛋白的功能和表达,激活半胱天冬酶-3,对多药耐药性人类胃癌细胞系sgc7901/vcr起逆转作用。肿瘤的生长,须建立一套血管供应系统进行持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恶性肿瘤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调控因子,其中hif-α蛋白决定hif-1的活性。孙军等通过姜黄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实验研究证实,姜黄素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减少人肝癌细胞hif—lα蛋白的表达。并且有学者根据姜黄素的药理特性及各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提出将较大剂量姜黄素与碘化油混合进行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bcl-2调节蛋白家族在调节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功能不同,可将bcl-2家族成员分为两类:bcl-2类是凋亡抑制因子,bax类是为凋亡促进因子。有实验证明,姜黄素可以上调d53丝氨酸磷酸化和bax的水平,同时下调bc-2、半胱天冬酶前体-3(pro-caspase-3)和半胱氨酸前体-9(pro-caspase-9)的水平,从而诱导结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提示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结肠癌的药物。姜黄素还可通过诱导细胞g2/m停滞、凋亡及过氧化物增殖,抑制对顺铂耐受的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另有研究表明,姜黄素衍生物顺丁烯二酰l血管紧张素(nvc)和顺丁烯二酰甘氨酸(ngc)可有效提高人膀胱癌细胞株内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此外,姜黄素对前列腺癌、血液系统癌症等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姜黄素的限制癌作用已在细胞水平和动物研究中获得证实,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姜黄素能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抗凋亡蛋白,诱导凋亡,保护宿主免疫功能,还被证明同时作用于多条信号通路,抑制转录因子及很多分子靶点。最近研究还显示其能靶向作用于肿瘤干细胞,一些临床与实验研究均提示姜黄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一篇综述中表示,来自科廷大学的研究人员显示,一种在姜黄根中发现的化合物—姜黄素可以有效治疗大多数癌症及其它炎性诱发的疾病。分析了过去的许多临床试验,相关临床研究都利用姜黄素来治疗癌症患者,并且发现姜黄素是一种治疗癌症的安全有效的分子。研究者表示,他们可以利用姜黄素来调节许多致癌基因的表达,姜黄素可以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及遭受致死性胰腺癌的患者;然而因为姜黄素可以中和化疗制剂环磷酰胺治疗乳腺癌的效应,从而其不能有效治疗以环磷酰胺为疗法的乳腺癌患者。sethi表示,目前姜黄素是唯一一个可以高剂量(可以达到12g/次)使用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药物,其可以靶向作用大多数的致癌蛋白,比如nf-kb,stat3,ap-1等。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苏尼·派教授在2014年举行的美国癌症控制协会第42届年会上披露一种能调节数十个抗肿瘤靶点的天然产物——姜黄素。经医学人员研究实验,姜黄素被证实能群靶点调控癌症信号通路分子,逆转肿瘤进程。这一成果有望实现天然靶向药物的研究突破,并大大降低靶向药物治疗费用。姜黄素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天然药物抗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苏尼·派教授提出,癌症是一种细胞信号通路调节异常而引起的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找到这些调节异常的信号通路分子,并对其进行调控就可能实现靶向治疗。超过90%的癌患死亡是由转移至重要器官的肿瘤引起的,但很多基因工程靶向药物由于作用靶点较单一,仍始终将目标锁定在原发癌的靶点上,往往很快出现耐药。由于缺乏特异性,有时靶向药物所引起的毒副作用甚至比疾病本身更严重。这些治疗瓶颈表明,以单个或两三个信号通路分子为靶点的抗癌药不能阻止或者摧毁癌症。研究者苏尼·派说,以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阿格威尔教授领衔的全球多国研究专家证明,截止目前姜黄素可调控干预的抗癌靶点已达86个,其中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为药物的23个抗癌靶点、尚未被批准为新药的63个抗癌靶点。姜黄素可调控炎症因子、肿瘤转移因子、生长因子、蛋白激酶、癌蛋白等多个靶点群。研究者苏尼·派介绍,在临床中,他已将姜黄素应用于1000多例癌症病人,这些患者多为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传统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的癌症患者,包括胰腺癌、肠癌、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病种,采用姜黄素与营养饮食支持、心理干预、家庭支持系统建设等结合的方式治疗,患者病情得到逆转。苏尼·派披露,姜黄素在全球多个研究中心完成一、二期临床试验,目前已通过美国fda批准进入三期临床。黄素的毒理学试验表明,姜黄素大/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属实际无毒物质;未见潜在的致突变、致微核及致畸作用;大鼠30天喂养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其对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指标、血生化及脏体比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影响,对大鼠大体解剖、组织学观察结果也均未见明显不良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开发姜黄素类食品安全性较高,基本无毒副作用。因此,姜黄素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sharma等通过15例结肠癌晚期患者口服姜黄提取物,研究姜黄素的药代动力学。患者口服相当于姜黄素180mg的提取物,hplc测定血浆和尿液,几乎未检出姜黄素及其代谢产物,但在患者粪便中检出姜黄素,表明患者每日口服姜黄素180mg时,安全且耐受性好,但口服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低。lao等采用剂量比例递增法研究姜黄素的最大耐受量和安全性,24例健康受试者口服姜黄素提取物粉末,剂量从500mg依次增加至12000mg/次,只有7例出现轻微非剂量相关的毒性作用,故可认为姜黄素口服单剂量耐受性良好,可达8000mg。cheng等对患5种恶性疾病的25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前瞻性研究,评估了姜黄素的安全性。开始给药剂量为500mg/d,若未出现连续的2级或2级以上的毒性反应,则剂量依次增加为1000,2000,4000,8000和12000mg/d。结果表明连续口服剂量8000mg/d姜黄素3个月,机体未出现与姜黄素相关的毒性反应;3个月后检查患者病变组织,发现病变组织明显改善。目前姜黄素是唯一一个可以高剂量使用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药物,其可以靶向作用大多数的致癌蛋白,比如nf-kb,stat3,ap-1等。二、紫檀芪的抗癌作用研究中文名称:紫檀芪英文名称:pterostilbene英文别名:3,5-dimethoxy-4'-hydroxystilbene;4-[(1e)-2-(3,5-dimethoxyphenyl)ethenyl]phenol,pterocarpusmarsupiumcas号:537-42-8分子式:c16h16o3分子量:256.30分子结构紫檀芪来源于小型坚果的提取物,也可人工合成。紫檀芪作为反式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是白藜芦醇的甲基化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和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且生物利用度比白藜芦醇更高、更稳定。er-α36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治疗靶点,紫檀芪是作用于er-α36的潜在抑制剂,能用于er-α36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经对动物多年实验,美国科学家发现,从蓝莓中提取这种化合物能抑制一种名为“p450细胞色素”,且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此其具有预防癌症和心脏病功能。紫檀芪是一种味道芬芳,名为“苯乙烯”碳氢化合物,系为白藜芦醇一种衍生物。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预防乳腺癌和心脏病功能,且大量存在于蓝莓果皮之中。野生蓝莓果中的“紫檀芪”是结肠癌最大的克星。紫檀芪有助于阻止癌症前期对身体造成损害。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抗炎剂,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发现,吃蓝莓浆果的动物发生结肠癌的几率降低了80%,患消化道肿瘤的几率降低了60%;德国调查人员发现每天喝2-3杯汁也能治疗结肠癌。根据统计,连续服食含有紫檀芪的蓝莓8周之后,结肠中的癌症前期病变情况减轻了57%。减少肠癌细胞的扩散,而且能够抑制引发炎症的某些确定的基因,这两者都被认为是结肠癌的风险因素。紫檀芪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植物在受到外来侵害时所产生的一种抗体性物质,是一种植物抗毒素。研究证实pte对肝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具有抗癌活性。本研究通过mtt和黏附试验发现,pte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存活率和黏附能力,并表现为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研究证实,细胞凋亡与乳腺癌的关系非常密切,并直接影响其预后。capase3/7属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它的激活是细胞进入凋亡阶段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紫檀芪在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调亡同时,可明显上调caspase3/7活性(p<0.01)。据此推断,紫檀芪正是通过对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发挥抗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研究证实,紫檀芪的多种生物活性优于或至少不低于白藜芦醇,更值得一提的是,紫檀芪作为天然物质,其药物安全范围很大,较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其基本无不良反应。可见,紫檀芪在乳腺癌药物治疗领域将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三、δ-生育三烯酚的抗癌作用研究中文名:δ-生育三烯酚外文名:delta-tocotrienols生育三烯酚的同系列中有4个亚型:α-生育三烯酚,β-生育三烯酚,γ-生育三烯酚,δ-生育三烯酚。化学结构:如下δ-生育三烯酚是维生素e家族中的一员,故其化学结构类似于生育酚。维生素e结构式概述生育酚主要有四种衍生物,按甲基位置分为α、β、γ和δ四种。与生育酚相关的化合物生育三烯酚在取代基不同时活性是一定的,但生育酚的活性会明显降低。下表列出用以下官能团取代后生育三烯酚与生育酚的活性比:衍生物rrr活性比αch3ch3ch3100βch3hch340γhch3ch310δhhch31近年来研究显示,尽管生育三烯酚和生育酚在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在某些生物学功能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许多反应体系中生育三烯酚较生育酚有更优越的生理功能。δ-生育三烯酚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shah等研究发现生育三烯酚对人类乳癌mda-mb-435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马跃等研究结果显示,在δ-生育三烯酚的作用下,β-catenin、wnt-1在结肠癌sw620细胞内表达水平下降,说明β-catenin和wnt-1的活性受到抑制或者在细胞内被降解码,影响sw620细胞增殖。研究显示,生育三烯酚能够诱导hepg2细胞、ht-29细胞和sgc-7901细胞等发生凋亡,如出现核染色质凝缩、核固缩、膜出泡发芽、细胞器肿胀、细胞膜下陷、包裹核碎片和细胞器,形成的凋亡小体以及dna梯形条带形成等。张忠泉等研究表明,经δ-生育三烯酚孵育人肝癌hepg2细胞经48h,hepg2细胞的细胞核明显减小,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染色质浓聚且边缘化,有凋亡小体形成。δ-生育三烯酚对bcl-2家族蛋白表达也具有调控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促凋亡因子bax表达上调和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调,并引起bid蛋白活化。同时,δ-生育三烯酚可以通过使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激活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最终引起hepg2细胞凋亡。此外,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和人类结肠癌细胞的研究也发现生育三烯酚可以改变bcl-2和bax比例,同时发现了细胞中存在断裂的线粒体、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的释放和caspase-9活化。δ--生育三烯酚可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新血管生成是从原已存在的血管,如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生成新的血管的过程,受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的精确调节。包括内皮细胞活化,基底膜破裂,迁移,增殖和血管内皮细胞管形成。由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是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信号转导中的关键蛋白质。因此,调节vegfr-2的活化是抗血管生成化合物的一个潜在的分子作用靶点。weng等研究发现,生育三烯酚可以抑制vegf激活的管状形成。此外,对balb/c小鼠给予trf治疗,可以显着降低血清vegf水平。miyazawa等研究表明,将人类结肠癌dld-1细胞植入背部气囊模型小鼠中,每日膳食补充富含生育三烯酚的棕榈油10mg,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通过采用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3种无不良反应的成分为原料并进行适合的重量配比,使得3种组分协同作用,抗癌靶点数量和抗癌谱叠加,抗癌效果显著倍增。本发明姜黄素复方制剂中的姜黄素可以杀死癌症干细胞,与不能杀死癌症干细胞的常规化疗方式相比,可以显著降低癌症复发率。本发明对人体几乎无毒,且大剂量应用时也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且治疗费用预计将不到常规化疗药物的一半或更低,并远远低于细胞免疫疗法car-t的高昂治疗费用,在癌症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3种单体的抗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图2是姜黄素+紫檀芪复合制剂与姜黄素+紫檀芪+δ-生育三烯酚复合制剂的抗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原料组分包括:姜黄素1μg、紫檀芪1μg。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原料组分包括:姜黄素1μg、δ-生育三烯酚10μg。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原料组分包括:紫檀芪1μg、δ-生育三烯酚10μg。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原料组分包括:姜黄素1μg、紫檀芪1μg、δ-生育三烯酚10μg。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癌症的姜黄素复方制剂,原料组分包括:姜黄素1μg、紫檀芪0.5μg、δ-生育三烯酚5μg。实验例1、实验目的通过mtt法测试了姜黄素、紫檀芪、δ-生育三烯酚三种单体以及它们的复合对体外培养的人体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性。2、受试样品姜黄素(a)(标准品,纯度>98%)紫檀芪(b)(标准品,纯度>98%)δ-生育三烯酚(c)(标准品,纯度>98%)3、细胞株人肺癌细胞株a549,由本实验室液氮保存和传代。4、实验方法胰酶消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癌细胞株,终止后离心收集,制成细胞悬液,细胞计数调整其浓度至5×104个/ml,96孔板细胞培养板每孔加100μl,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24h,分别将受试样品先用dmso溶解,然后用pbs稀释后加入各孔内,同一浓度设双复孔。(1)a姜黄素单体10μl/孔,受试药物最终浓度为100、50、25、12.5、6.25、3.125μg/ml。(2)b紫檀芪单体10μl/孔,受试药物最终浓度为100、50、25、12.5、6.25、3.125μg/ml。(3)cδ-生育三烯酚单体10μl/孔,受试药物最终浓度为300、150、75、37.25、18.625、9.3125μg/ml。(4)a+b(姜黄素与紫檀芪的2个单体组合):a:5μl/孔,受试药物最终浓度为50、25、12.5、6.25、3.125、1.5625μg/ml。b:500μg/ml,5μl/孔,受试药物最终浓度为25μg/ml。(5)a+b+c(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的3个单体组合):a:5μl/孔,受试药物最终浓度为50、25、12.5、6.25、3.125、1.5625μg/ml。b:500μg/ml,5μl/孔,受试药物最终浓度为25μg/ml。c:3000μg/ml,5μl/孔,受试药物最终浓度为150μg/ml。继续培养72h后,每孔加5mg/ml的mtt溶液20μl,置培养箱内4h后,每孔加100μl溶解液,培养箱内过夜。用酶标仪测570nm处od值。通过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出ic50。5、实验结果对人体肺癌细胞株a549的ic50(单位:μg/ml)样品abca+ba+b+cic5013.0520.52>3003.721.24ic50(半数抑制浓度)越低,表示该化合物达到抑制半数癌细胞的所需化合物浓度越低,因此反映了其药效越强。见图1、图2,纵轴表示抑制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其浓度单位是μg/ml。6、结论姜黄素与紫檀芪的2种组分单体组合的复合制剂达到对人体半数肺癌细胞(a549)的半数抑制率ic50要比姜黄素单体的ic50强约3.50倍,反映了姜黄素与紫檀芪之间的抗癌协同作用。由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的3种单体组合的复方制剂比姜黄素单体对人体肺癌细胞(a549)的半数抑制率ic50的13.05要低约10.52倍,即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的3种单体组合的复合制剂达到对人体肺癌细胞(a549)的半数抑制率ic50要比姜黄素单体的ic50强约10.52倍,反映了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的3种单体之间的抗癌协同作用。由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的3种单体组合的复方制剂比由姜黄素与紫檀芪的2种单体组合的复合制剂达到对人体肺癌细胞(a549)半数抑制率ic50的3.72要低3倍,即姜黄素、紫檀芪、和δ-生育三烯酚的3种单体组合的复合制剂达到对人体肺癌细胞(a549)半数抑制率ic50要比姜黄素单体的ic50强约3倍。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