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77883发布日期:2018-12-22 09:1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及药械组合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战场、车祸、自然灾难等紧急情况下,不可控的大量失血是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11-2013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85%的人员死亡原因在于创伤初期引起的大量出血,若在事故发生后的30分钟内,出血情况能够得到控制,受伤人员的存活率可以提高40%以上。常见的毛细血管出血或动静脉出血,采用电凝、压迫或缝扎等常规方法可以有效止血。但是,对于头部、躯干、内脏损伤等出血部位时,传统的止血方法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当受伤人员的出血量达到20%(约800ml)时,会出现休克症状,继而危及患者生命。针对这些损伤,采用止血产品加快止血是当前临床广泛采用的治疗手段。

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产品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提供凝血成分加速凝血(如凝血酶类止血材料);第二种是凝胶材料通过封闭受损组织,阻止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份流失,从而实现止血(如α氰基丙烯酸酯类止血材料)。第三种是通过止血材料对血液的浓缩作用,凝集凝血因子使伤口部位加速凝血(如止血粉类止血材料);然而不同类型的止血材料都存在诸多瓶颈。

对于凝血成分之类的血液制品而言,其缺点是供应短缺、储存寿命较短,而且还存在着不良副作用的风险,比如发热性非溶血性反应、免疫原性和急性肺部炎症等等。对于凝胶类止血产品,其主要缺点是降解速度较慢,而且降解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止血粉类产品,其特别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伤口,而且通过吸收血液中的水分,浓缩受损创面的凝血成分,从而有效止血。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止血粉是美国生产的aristatm止血粉,虽然其止血效果不错,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该产品采用小分子的表氯醇作为交联剂,具有存在潜在的生物毒性;二是出血的创伤表面,是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伤口表面容易累积菌落引起伤口感染。因此,在止血的同时还应避免伤口感染。而该款产品没有抗菌、促愈合功能,只能对受损部位完成初期止血,不能加速后期伤口愈合;三是该产品价格昂贵,不仅临床使用受限,而且无法作为应急储备物质在军事、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用。因此,开发一款成本低廉,具有止血、抗菌、促愈合多功能的新型止血材料能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的使用需求。

中国专利201810124860.4公开了一种可吸收的明胶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通过优化工艺,使得交联剂在止血粉中无残留,避免了交联剂的存在对生物体造成的刺激性影响,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但所制备的止血粉只具备单一的止血功能,没有抗菌功效。中国专利201611121260.x公开了一种持续抗菌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但是该止血粉以纳米银为抗菌剂,虽然纳米银是一种长效的抗菌剂,但其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而且进入血液的纳米银具有潜在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增加临床使用风险。中国专利cn201610952251.9公开了一种o-季铵盐-n-烷基化壳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虽然这种改性壳聚糖显示了良好的抗菌效果,但是由于壳聚糖类止血产品吸水能力有限,不适用于出血较多的创面。

疏水性的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不仅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手术缝合线、组织修复材料以及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然而由于自身的疏水性能,将其应用于止血领域鲜有报道。

综上所述,当前市场上缺乏一种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生产、兼具止血、抗菌、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生物安全性高的可降解止血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溶于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成浓度为5%-12%的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工艺,正电压5~25kv,负电压(-2)~(-0.2)kv条件下,将所述纺丝液制备成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纺丝膜;

(2)按质量份,取0.1~10份步骤(1)获得的纺丝膜,置于5~50份质量浓度为0.1%~50%的氨解溶液中,于4℃~60℃氨解0.5~72h,以500rpm~5000rpm离心5min~60min,弃上清液,收集固体,干燥,得到氨解产物;

(3)取0.1~10份氨解产物溶于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质量浓度为0.01%~10%的氨解产物溶液,向所述氨解产物溶液中,依次加入0.01份~1份偶联剂,0.5份~5份质量浓度0.01%~10%的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于4℃~80℃反应0.5~48h;

(4)将步骤(3)获得的产物装入截留分子量为2000~10000的透析袋中,在水溶液中透析1d~7d后,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微球;

(5)利用溶剂挥发法,取1~20份质量浓度为1%~15%的药物水溶液喷洒到20~800份步骤(4)获得的微球上,25℃~80℃干燥0.5h~48h,得到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

优选地,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为数均分子量100000~250000的聚乳酸,数均分子量为100000~250000的聚(乳酸-乙醇酸),特性粘数为0.40dl/g~2.7dl/g的聚己内酯和特性粘数为1.5dl/g~2.2dl/g的聚对二氧环己酮中至少一种。

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优选:三氯甲烷、甲醇、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丙酮、异丙醇、甲苯、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至少一种。

氨解溶液优选:乙二胺水溶液、1,3-丙二胺水溶液、1,6-己二胺水溶液、1,7-庚二胺水溶液、1,8-辛二胺水溶液和1,9-壬二胺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优选: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三氟乙酸、环己烷、对二甲苯和吡啶中至少一种。

偶联剂优选: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中至少一种。

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优选:淀粉、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葡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肝素中至少一种。

药物优选:阿莫西林钠、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硫酸卡那霉素、盐酸万古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盐酸阿克拉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盐酸表柔吡星、甲硝唑和乳酸环丙沙星中至少一种。

上述方法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以成本低廉、工艺可控的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材料,扩展了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在止血领域的应用,降低了止血材料的生产成本。

(2)本发明通过两亲性可降解高分子亲疏水自组装形成的止血微球,避免了交联剂的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种交联剂使用问题,提高了止血材料的安全性。

(3)本发明所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能够同时具备止血、抗菌和促进伤口愈合功能,广泛适用于各种有血创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以乙二胺水溶液作为氨解溶液,将所得纳米纤维膜进行氨解,提纯后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得氨解产物为“短棒状”产物。

图2为微球的形貌,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整体形貌为微米级小球,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

图3为载药微球的形貌经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微球仍保持球形形貌,粒径和负载药物之前,相差不大。

图4为载药微球的药物释放曲线图。经过两周的释放,药物的累积释放量可达30%,这表明所得微球对药物具有长效缓释功能。

图5为载药止血微球的抗菌效果,采用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考察载药微球的抗菌效果,在加入载药止血微球后,能够形成明显的抑菌圈。

图6为可降解载药止血微球的体外止血效果。其中以抗凝全血在去离子水中溶解为对照组。

图7为载药止血微球的细胞毒性结果图。以正常生长的对数期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新鲜无菌rapi1640培养基中培养为阴性对照,以正常生长的对数期细胞在6%的苯酚溶液中培养为阳性对照,以正常生长的对数期细胞在可降解载药止血微球浸提液中培养为实验组。

图8为载药止血微球的止血性能表征,通过sd大鼠肝脏出血止血模型,来证明本发明材料的止血功效具有快速止血的效果。在出血部位施加载药止血微球后,出血创面在很短的时间内(<5s),就完成了止血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所用材料、试剂等均可从生物或化学公司购买。

实施例1

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溶于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成浓度为5%的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工艺,正电压5kv,负电压(-0.2)kv条件下,将所述纺丝液制备成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纺丝膜;

所述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为数均分子量100000的聚乳酸。所述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为三氯甲烷/甲醇(3:1,v/v)复合溶液;

(2)取0.1g步骤(1)获得的纺丝膜,置于5g质量浓度为0.1%的氨解溶液中,于4℃氨解0.5h,以5000rpm离心60min,弃上清液,收集固体,干燥,得到氨解产物,所述氨解溶液为乙二胺水溶液;

(3)取0.1g氨解产物溶于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质量浓度为0.01%的氨解产物溶液,向氨解产物溶液中,依次加入0.01g偶联剂,0.5g质量浓度0.01%的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于4℃反应0.5h;

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偶联剂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

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海藻酸钠;

(4)将步骤(3)获得的产物装入截留分子量为2000的透析袋中,在水溶液中透析1d后,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微球;

(5)利用溶剂挥发法,取1g质量浓度为1%的阿莫西林钠水溶液喷洒到20g步骤(4)获得的微球上,25℃干燥0.5h,得到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

形貌观察实验

准备好样品支架,在支架上贴好双面导电铜胶,将少量按实施例1分别制备的氨解产物、步骤(4)获得的微球和最终获得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与导电铜胶自然粘合,采用溅射仪(hitachi,e-1045,japan)对样品进行表面镀金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itachis-4800,japan)进行表面形貌观察。

氨解产物的扫描电子扫描显微镜图片如图1所示,氨解产物整体形貌为“短棒状”不再是氨解之前的纳米纤维丝的形貌;

步骤(4)获得的微球的形貌,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如图2所示,微球整体形貌为微米级小球,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

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形貌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如图3所示,微球仍保持球形形貌,粒径和负载药物之前,相差不大。

药物释放实验

配置0.0625mg/ml,0.125mg/ml,0.25mg/ml,0.5mg/ml,1mg/ml,2mg/ml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阿莫西林钠水溶液。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光谱测量不同浓度药物的最大吸收峰,并绘制标准曲线,称取一定量的实施例1中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置于ep管中,加入2mlpbs溶液(ph=7.4)中,于室温下置于摇床。每隔1d,7d,14d,21d取1mlpbs溶液,并补加1ml新的pbs溶液于原ep管中。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光谱测量所取1mlpbs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不同时间点药物累积释放量,并绘制药物释放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如图4所示,经过两周的释放,药物的累积释放量可达30%,这表明所得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对药物具有长效缓释功能。

抗菌实验

采用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考察载药微球的抗菌效果。

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市售)悬液浓度为105/ml(用bp培养基),待琼脂板凝固后,滴加0.2ml细菌液,涂布均匀,置于37℃孵箱24h后取出,将实施例1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置于菌板上,37℃培养24h,观察抑菌圈有无。实验结果表明,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具有明显抗菌功能。结果如图5所示。

全血凝血实验

称取10mg按实施例1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放置于表面皿内部,37℃下培养5min中,随后将200ul抗凝血缓慢滴加到样品表面,接着加入20ul,0.2mol/l氯化钙溶液,继续37℃培养5min。过后,将10ml蒸馏水小心加入到表面皿中并在摇床中3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10min,同时以不加可降解载药止血微球为对照组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对红细胞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实施例1所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具有良好的红细胞吸附作用,具有止血功效。结果如图6所示,a盘中未加入止血微球,在滴入抗凝血后,红细胞分散到蒸馏水中。b盘中因为加入了止血微球,在相同的条件下,b盘中的红细胞被吸附到了微球表面,从而出现了红细胞在微球表面的聚集现象。

细胞毒性实验

实验细胞使用48h~72h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系细胞(市售)。培养基为加入10%(v/v)胎牛血清的rapi1640。

阴性对照组(含10%胎牛血清的新鲜无菌rapi1640培养基);

实验组(取0.5g实施例1所述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与10ml含10%胎牛血清的新鲜无菌rapi1640培养基于37℃浸提24h,得到浸提液);

阳性对照组(质量分数为5%的苯酚溶液);

试验在96孔板上进行。初始培养液的细胞密度约为5万/ml,每孔加入200μl细胞培养液,使每孔中细胞个数约10000个。每孔重复三次,在37℃5%(v/v)二氧化碳/空气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h,然后弃去原培养基。

阴性对照组中加200μl含10%胎牛血清的新鲜无菌rapi1640培养基;

实验组分别加10μl、20μl、30μl、40μl、50μl浸提液,再加入阴性对照液使每孔中溶液体积为200μl;

阳性对照组分别加10μl、20μl、30μl、40μl、50μl质量分数为5%的苯酚溶液,再加入阴性对照液使每孔中溶液体积为200μl。

随后,将该96孔板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再培养48h后取出培养板,弃去培养板内溶液,每孔加入20μlmtt溶液,继续培养4h,接着吸去原液,加入150μl二甲亚砜,震荡十分钟,在免疫酶标仪上57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abs)。

相对细胞活性(%)=abs570实验组/abs570阴性对照×100%

根据gb/t16886.5-2003体外细胞毒性评判标准,实施例1所述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浸提液在2.5~12.5μg/ml具有0级细胞毒性,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如图7所示。

对载药止血微球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考察,以正常生长的对数期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新鲜无菌rapi1640培养基中培养为阴性对照,以正常生长的对数期细胞在6%的苯酚溶液中培养为阳性对照,以正常生长的对数期细胞在可降解载药止血微球浸提液中培养为实验组。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载药止血微球的细胞毒性均大于70%,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

肝脏止血实验

sd大鼠(体重相近)麻醉后打开腹腔,在肝右中叶用手术刀制造长0.5cm深度0.2cm的渗血创口,均匀喷洒最小剂量20mg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不作处理(空白对照)及市售金创止血粉末(阳性对照)后开始计时,每隔20s观察出血情况,至肝脏表面没有多余的血液渗出作为出血时间。实验结果显示,按实施例1所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其止血时间约为20s,相应的空白对照的止血时间约为220s,而市售金创止血粉的止血时间约为180s。结果如图8所示。其中,a图为空白对照组,b图为在出血创面添加了金创止血粉(市售产品),c图为加入实施例1所制备的止血微球后的止血效果图。

采用体表止血模型,对载药止血微球的止血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表征,通过sd大鼠肝脏出血止血模型,来证明本发明材料的止血功效具有快速止血的效果。结果如图8所示,在出血部位施加载药止血微球后,出血创面在很短的时间内(<5s),就完成了止血过程。

实施例2

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溶于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成浓度为12%的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工艺,正电25kv,负电压(-2)kv条件下,将所述纺丝液制备成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纺丝膜;所述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为数均分子量250000的聚乳酸;所述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4:1,v/v)复合溶液;

(2)取10g步骤(1)获得的纺丝膜,置于50g质量浓度为50%的氨解溶液中,于60℃氨解72h,以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液,收集固体,干燥,得到氨解产物;所述氨解溶液为1,3-丙二胺水溶液;

(3)取10g氨解产物溶于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质量浓度为10%的氨解产物溶液,向氨解产物溶液中,依次加1g偶联剂,5g质量浓度10%的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于80℃反应48h;

所述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所述偶联剂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

所述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硫酸软骨素;

(4)将步骤(3)获得的产物装入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透析袋中,在水溶液中透析7d后,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微球;

(5)利用溶剂挥发法,取20g质量浓度为15%的盐酸万古霉素水溶液喷洒到800g步骤(4)获得的微球上,80℃干燥48h,得到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

实验证明,用数均分子量为100000的聚(乳酸-乙醇酸)、用数均分子量为250000的聚(乳酸-乙醇酸)、特性粘数为1.5dl/g聚对二氧环己酮或特性粘数为2.2dl/g的聚对二氧环己酮分别替代本实施例的数均分子量250000的聚乳酸,其它同本实施例,所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性质和作用,与本实施例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相似。

实验证明,用二甲基亚砜、丙酮、异丙醇或甲苯分别替代本实施例的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4:1,v/v)复合溶液),其它同本实施例,所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性质和作用,与本实施例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相似。

实验证明,用1,7-庚二胺水溶液或1,9-壬二胺水溶液分别替代本实施例的氨解溶液(1,3-丙二胺水溶液)其它同本实施例,所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性质和作用,与本实施例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相似。

实验证明,用环己烷或吡啶分别替代本实施例的n,n-二甲基甲酰胺其它同本实施例,所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性质和作用,与本实施例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相似。

实验证明,用葡聚糖或透明质酸分别替代本实施例的硫酸软骨素其它同本实施例,所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性质和作用,与本实施例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相似。

实验证明,用硫酸庆大霉素、盐酸阿克拉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盐酸表柔吡星或甲硝唑分别替代本实施例的盐酸万古霉素水溶液,其它同本实施例,所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性质和作用,与本实施例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相似。

实施例3

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溶于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成浓度为8%的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工艺,正电压18kv,负电压(-1.2)kv条件下,将所述纺丝液制备成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纺丝膜;所述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为数均分子量150000的聚乳酸;所述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为三氯甲烷;

(2)取6g步骤(1)获得的纺丝膜,置于30g质量浓度为10%的氨解溶液中,于20℃氨解24h,以3000rpm离心40min,弃上清液,收集固体,干燥,得到氨解产物;所述氨解溶液为1,8-辛二胺水溶液。

(3)取5g氨解产物溶于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质量浓度为6%的氨解产物溶液,向所述氨解产物溶液中,依次加入0.5g偶联剂,2g质量浓度6%的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于40℃反应24h;

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为三氟乙酸;

偶联剂为n-羟基琥珀酰亚胺;

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肝素;

(4)将步骤(3)获得的产物装入截留分子量为5000的透析袋中,在水溶液中透析3d后,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微球;

(5)利用溶剂挥发法,取10g质量浓度为5%的乳酸环丙沙星水溶液喷洒到400g步骤(4)获得的微球上,50℃干燥12h,得到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

实施例4

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溶于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成浓度为12%的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工艺,正电压22kv,负电压(-2)kv条件下,将所述纺丝液制备成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纺丝膜;

所述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为特性粘数为2.7dl/g的聚己内酯;所述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2)取5g步骤(1)获得的纺丝膜,置于10g质量浓度为10%的氨解溶液中,于25℃氨解36h,以1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液,收集固体,干燥,得到氨解产物;所述氨解溶液为1,6-己二胺水溶液;

(3)取3g氨解产物溶于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质量浓度为5%的氨解产物溶液,向所述氨解产物溶液中,依次加入0.6g偶联剂,4g质量浓度5%的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于35℃反应12h;

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偶联剂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羧甲基壳聚糖;

(4)将步骤(3)获得的产物装入截留分子量为6000的透析袋中,在水溶液中透析2d后,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微球;

(5)利用溶剂挥发法,取5g质量浓度为5%的药物水溶液喷洒到100g步骤(4)获得的微球上,40℃干燥18h,得到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所述药物为头孢曲松钠/硫酸卡那霉素(1:1,m/m)。

实施例5

一种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溶于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成浓度为6%的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工艺,正电压15kv,负电压(-1.2)kv条件下,将所述纺丝液制备成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纺丝膜;所述疏水性人工合成的医用高分子化合物为特性粘数为0.40dl/g的聚己内酯;所述第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2)取4g步骤(1)获得的纺丝膜,置于10g质量浓度为20%的氨解溶液中,于30℃氨解22h,以5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液,收集固体,干燥,得到氨解产物;所述氨解溶液为乙二胺水溶液;

(3)取8g氨解产物溶于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中,制备质量浓度为8%的氨解产物溶液,向所述氨解产物溶液中,1g偶联剂,5g质量浓度6%的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于40℃反应28h;

第二种极性有机溶剂为对二甲苯;

偶联剂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

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淀粉;

(4)将步骤(3)获得的产物装入截留分子量为5000的透析袋中,在水溶液中透析5d后,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微球;

(5)利用溶剂挥发法,取10g质量浓度为8%的头孢曲松钠水溶液喷洒到50g步骤(4)获得的微球上,50℃干燥48h,得到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

实验证明,实施例2-实施例5步骤(2)获得的氨解产物整体形貌均为“短棒状”,步骤(4)获得的微球的形貌为微米级小球,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的形貌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保持球形形貌。实验证明实施例2-实施例5的各实施例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对药物长效缓释功能、抗菌功能、红细胞吸附作用、生物相容性和止血功效与实施例1制备的可降解的载药止血微球相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