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9076发布日期:2019-05-10 23:5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椎间融合器主要用于椎间盘切除后减压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椎间融合器内将减压碎骨填充其内,自体骨可以增加融合率,因此需要自体骨填充接触减压椎体骨面,在融合器内要留置较大窗以满足植骨需要。

目前椎间融合器的置留窗未进行封闭,是为了让填充的自体骨接触上下椎体骨面,保证融合效果。但椎间融合器植入椎体间的过程中需要用力击入,正是因为留置窗是开放结构,因此填充碎骨会从留置窗中抖出,抖出的自体骨落到地面会受到污染,影响正常使用,另外,有可能在击入过程中抖落的自体骨并未被操人员发现,导致椎间融合器内的自体骨出现遗漏,若在椎间融合器植入椎体后发现,则难以将漏掉的自体骨再重新放入椎间融合器内,会影响术后患者的正常恢复。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的椎间融合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解决了现有椎间融合器放置过程中需要用力击入,填充的碎骨会随之抖落导致植骨遗漏的问题。通过在植骨腔的上下窗口设置的封闭层,将碎骨封闭在椎间融合器内,从融合器的侧端将碎骨放入植骨腔,并且植骨后将侧端开口进行封闭,椎间融合器用力打击过程中,碎骨全部在植骨腔,不会出现掉落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椎间融合器主体,所述椎间融合器主体前部为前进端,所述椎间融合器后部为推入端,所述椎间融合器中部内设置有植骨腔,所述植骨腔在竖直方向上贯穿融合器主体,所述植骨腔的上植骨窗口和下植骨窗口固定设置有防止碎骨掉落的封闭层,所述封闭层为网状结构,所述植骨腔的一侧密封,植骨腔的另一侧开口为碎骨植入口,所述推入端对碎骨植入口进行封闭,所述上植骨窗口的封闭层、下植骨窗口的封闭层和植骨腔形成容纳碎骨的空间,所述前进端与椎间融合器主体中部一体化成型,所述推入端与椎间融合器主体插合连接,并且二者通过单向锁紧结构进行插合锁紧。

在上水技术方案中,所述单向锁紧结构包括在推入端外表面设置可伸缩的锁紧凸键、在植骨腔内腔壁上设置且与锁紧凸键相匹配的锁紧凹槽,当推入端插入椎间融合器主体中部后,锁紧凸键伸入锁紧凹槽。

在上水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凸键具有斜面,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推入端的插入方向相反。

在上水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凸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一个锁紧凸键对应一个锁紧凹槽。

在上水技术方案中,所述锁紧凸键在推入端外表面等距设置。

在上水技术方案中,所述植骨腔的内腔壁还设置有与锁紧凸键相适应的导向槽,当推入端插入椎间融合器主体中部时,锁紧凸键放置在导向槽内。

在上水技术方案中,所述椎间融合器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在上水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滑结构为若干倒齿,所述倒齿朝向方向与椎间融合插入方向相反。

在上水技术方案中,所述倒齿在椎间融合器主体的边缘上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将碎骨放置在植骨腔内,与现有的椎间融合器开放式置留窗不同,植骨腔的上窗口的下窗口用网状结构的封闭层进行封闭,即形成封闭的结构,并且在碎骨植入后通过单向锁紧结构对植骨腔进行封闭,能够避免出现椎间融合器用力击入椎体间碎骨从植骨腔内抖出的现象。

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中用封闭层对植骨腔进行封闭,而封闭层采用可吸收的缝合线相互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这样既能够将碎骨放在植骨腔内不抖落,并且网状结构采用可被人体洗后的材质并不会影响自体骨的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推入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主体和前进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椎间融合器主体,2、植骨腔,3、封闭层,4、碎骨植入口,5、倒齿,6、前进端,7、推入端,8、锁紧凸键,9、锁紧凹槽,10、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融合器主体。椎间融合器主体的前部为前进端,后部为推入端,中部设置有植骨腔。

前进端呈子弹头结构,该结构是为了便于插入椎骨间。前进端与椎间融合器主体中部一体化成型,可以增加椎间融合器的强度,避免出现前进端受瞬间作用力过大导致前端和椎间融合器主体分离的现象。

植骨腔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椎间融合器主体,与现有的植骨腔不同,现有的融合器植骨腔为开放式结构,即上腔口和下腔口没有进行封闭,在放入碎骨时需要先用挡板对下腔口进行封闭,否则碎骨会直接掉落,不能够被搁置在融合器内,放置后再将挡板进行抽离,这样会造成手术过程繁琐,若挡板在放置过程中稍微错位碎骨也会直接掉落。因此,植骨腔上植骨窗口固定设置有封闭层,如图4所示,密封层一方面用于防止碎骨掉落,另一方面还不能影响碎骨的融合率,因此封闭层为网状结构,并且由可被人体吸收的手术缝合线相互编织而成。网状结构可以对植骨腔的底部(即下植骨窗口)进行封闭,碎骨放入植骨腔后不会直接从底部掉落出去,并且植入后的椎间融合器不需要对底部的密封层进行其他操作,网状结构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不会影响碎骨的融合。

碎骨放入椎间融合器的植骨腔内后,虽然下植骨窗口是封闭式结构,但是在将椎间融合器放置到椎体间时需要用力将其击入,碎骨很容易就从上腔口抖落出,影响手术效果。因此,上植骨窗口也同样设置有密封层,这样植骨腔上、下植骨窗口的封闭层和植骨腔就形成了容纳碎骨的封闭空间,碎骨不会掉落出椎间融合器。

由于植骨腔的上、下植骨窗口被网状结构的封闭层进行封闭,为了方便将自碎骨放入到植骨腔内,植骨腔一侧密封,并且该密封侧与前进端相邻。植骨腔另一侧为开口结构,该开口结构为碎骨植入口,碎骨通过碎骨植入口被放置在椎间融合器的植骨腔内。碎骨植入后,需要对碎骨植入口进行封闭,因此,通过后部的推入端对椎间融合器主体内的植骨腔进行封闭,推入端与椎间融合器主体可分离。具体为,推入端与椎间融合器主体中部进行插合连接,将推入端插入椎间融合器主体内,植骨腔就被推入端进行了封闭。

椎间融合器插入椎体间时,会受到较大的瞬间作用力,若推入端与椎间融合器主体插合不稳定,则会出现在推入过程中推入端与椎间融合器主体分离,碎骨会出现掉落。因此,推入端和椎间融合器主体中部通过单向锁紧结构进行插合锁紧。如图3和图4所示,锁紧结构包括锁紧凸键和锁紧凹槽,锁紧凸键可伸缩并且在推入端的外表面上与椎间融合器主体插合的位置设置,锁紧凹槽与锁紧凸键相匹配并且在植骨腔内腔壁上设置,当推入端插入椎间融合器主体后,锁紧凸键伸入凹槽内。锁紧凸键的底部与推入端表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可采用压缩弹簧,伸缩凸键在推入端与椎间融合器主体进行插合时,锁紧凸键受到压力并且该压力对压缩弹簧进行压缩,此时弹簧储存弹力,当锁紧凸键达到对应的锁紧凹槽位置时,锁紧凸键收到的压力消失,压缩弹簧的弹力被释放,锁紧凸键就恢复初始状态并且被自动弹入到锁紧凹槽内。锁紧凸键还具有斜面,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推入端的插入方向相反,由于斜面的存在,锁紧凸键更易被压缩。锁紧凸键在推入端上等距设置,并且锁紧凸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一个锁紧凸键对应一个锁紧凹槽。锁紧凸键进入锁紧凹槽后,由于锁紧凹槽相当于盲孔结构,在椎间融合器主体外部锁紧凸键不能够被压缩,因此可以实现单向锁紧。

锁紧凸键随着推入端插入椎间融合器主体内时,为了便于锁紧凸键准确的伸入其对应的锁紧凹槽内,植骨腔的内腔壁还设置有与锁紧凸键相适应的导向槽。在推入端插入椎间融合器主体过程中,锁紧凸键一直放置在对应的导向槽内。

椎间融合器的植入过程为:首先将需要植入的碎骨放入植骨腔内,然后将推入端的锁紧凸键放置在椎间融合器主体内的导向槽内,并且在靠近前进端方向推入使推入端与椎间融合器主体进行插合,锁紧凸键到大锁紧凹槽位置后,锁紧凸键伸入锁紧凹槽对插合后的推入端和椎间融合器主体进行单向锁紧,即完成了碎骨的植入,在将椎间融合器击入需要植入的椎体位置。

植入后的椎间融合器,为防止椎间融合器从椎体间松落,在椎间融合器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还设置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为倒齿,倒齿在椎间融合器主体的边缘上设置,形成条状结构,并且倒齿的朝向方向与椎间融合器的插入方向相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