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治疗器的空气冷却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24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治疗器的空气冷却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方案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是光治疗器的空气冷却壳体。
光治疗器已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治疗用器械,各种结构的光治疗器陆续问世。目前各种光治疗器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灯光室和光导管的散热问题。虽然有一些新的技术方案涉及到解决散热问题,但同时又影响了光治疗器的使用方便,例如中国专利90109239.8[一种光疗装置]中公开的方案中设计了制冷剂输入口和输出口。实现制冷还必须由输入口接通制冷剂的发生装置或循环驱动装置。这些必须的外设装置和联通管路必然限制了光治疗装置使用的空间,使操作者感到不便。
本发明方案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光治疗器空气冷却壳体技术方案,既能解决光治疗器的冷却问题,又不妨碍使用。
本发明方案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措施实现的光治疗器的空气冷却壳体,包括与壳体一体的手柄,壳体内壁均衡设有光治疗器支点,使壳体内壁与光治疗器的灯光室外壁之间保留有允许空气旋转通畅流动的间隙和流道;在壳体近光源端开有排风口,并设有电动排风机;在壳体对应排风口的远端开设进风口。
壳体内部设置的支点可以是与光治疗器灯光室外壁相接或独立的散热片和导流片。
至少有一组散热片与灯光室壁上设置的灯座紧密相接。
灯光室遮光罩外壁上有一组螺旋状导流散热片。壳体后腔内壁上有一向心突起的导流环。
与壳体一体还可设有光导管套筒,套筒与光导管之间有允许空气流动的间隙和通道与壳体内的间隙和流道相通联,且在套筒壁上开有进风口。
套筒可以是夹层套筒,在前端部夹层设有空气通道,在另一端的外壁上有进风口,内层与光导管之间的空气间隙或流道有联通壳体内腔的气孔,使空气间隙在夹层间呈S型流道。
套筒前端部与光导管前端紧配合。
套筒与壳体可以通过密封接口联接,密封接口设在光导管基端,且与光导管之间有空气通道。
排风机的功率设置与壳体进风口和套筒进风口的口径相配合,其配合关系是使套筒气道与壳体气道相交的界面处保持壳体一侧呈负压状态。
本发明方案的特点是利用使用环境中的空气风冷解决光治疗器冷却问题,全部技术措施均在壳体上实现,无须外设装置和外设管路。
本发明方案的实施例如附图
一所示附图一是本设计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案的主视剖面视图附图二是灯光室前遮光罩的左侧视图。
图中标号表示1、通孔2、套筒夹层
3、套筒外壁4、光导管5、进风口6、进风口7、圆锥壳体部分8、空气通道9、灯光室反射壁10、散热片11、排、风机(扇)12、排风口13、基部壳体14、灯座15、手柄16、灯光室前遮光罩17、气孔18,19、支点20、密封接口21、塞帽22、导流环23、螺旋导流散热片结合实施附图对本发明方案加以具体说明一般的光治疗器都有一由反光壁9和遮光罩16一体构成的密封状的灯光室,并联接一光导管4。通常壳体的作用仅是支护灯光室和光导管,为使用方便并在壳体上一体有一手柄15。本设计的技术措施是在由圆锥状壳体7与基部壳体13一体构成的整体壳体的内壁与灯光室和光导管之间设有支点18、19和塞帽21,使灯光室和光导管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空气流动的间隙和流道,并在壳体13位置开一排风口12和设一排风机11,在壳体另一端以及有套筒3时,同时在套筒壁3上开进风口6、5。套筒3可以单层也可以如图所示是夹层构造,在筒壁3与光导管4之间设一夹层2,夹层2的前端处有通孔1,其基端有气孔17,使套筒内有S型气流通道与壳体内气流通道相通这些措施使壳体、套筒与灯光室、光导管之间有一条风冷通道。在设置于壳体内的排风机11驱动下,对光治疗器实施空气风冷,无需外设冷却设备和管路。为提高风冷效率各支点18、19可以同是支点、又是散热片,还是空气导流片,灯室前遮光罩16外壁做成有一组螺旋状导流散热片23,可以增加散热面积、风程、热交换时间。导流环22可使气流靠近热源表面9,特别是可以在光治疗器最致热的灯座14上紧接一组环绕式散热片10,上述措施可增加冷却风与灯光室壁9的接触面、散热面,可以有效地解决光治疗器的冷却问题。由于光治疗器的光导管部份有实心的导光棒和空心的导光管等多种构造形式,可以依其构造特点或实施时的具体要求,在光导管上设或不设单层或夹层套筒3,设套筒3也可以是与壳体不可分的,也可以是通过联接密封接口20可卸式联接。光导管与套筒前端的塞帽21有两种封堵作用,其一是形成封闭的内部气流回路,其二是如图所示封堵导光棒端头,便于不解体对套筒与导光棒端头作浸泡式消毒处理。
在配有套筒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从进风口5处可以进风,设计排风机功率应考虑进风口6的口径以及壳体内和套筒内空气流道的风阻,使孔17处的界面保持壳体一侧为负压,以便于经套筒3内的S型流道中、有由进气口5处进入的气流流通。
本发明方案巧妙地利用了壳体与光治疗器之间的空间关系设计了空气冷却风道,在风道上设置了提高冷却效率的导流片、散热片,并在壳体上一体设计了进风口、排风口、排风机,即解决光治疗器的冷却问题,又不妨碍其使用的方便。本设计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现有的光治疗器,也可用于类似的其它在使用时产生有害热量的小型电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治疗器的空气冷却壳体,包括与壳体一体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壁均衡设有光治疗器支点,使壳体内壁与光治疗器的灯光室外壁之间保留有允许空气流动的间隙和通道;光导管外壁为双层套筒结构,在壳体近光源端开有排风口,并设有电动排风机;在壳体对应排风口的远端开设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或灯光室外壁上设有散热片和空气导流片;支点是与光治疗器灯光室外壁相接或独立的,可使气流流过的散热片和导流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组散热片与灯光室壁上设置的灯座紧密相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与灯光室前遮光罩外壁有一组螺旋状导流散热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后腔内壁上有一向心突起的导流环。
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套筒是夹层套筒,在前端部夹层设有空气通道,在另一端的外壁上有进风口,内层与光导管之间的空气间隙或流道有联通壳体内腔的气孔,使空气间隙在夹层间呈S形流道。
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套筒前端部与光导管前端紧配和。
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套筒与壳体通过密封接口联接,密封接口设在光导管基端,且与光导管之间有空气通道。
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排风机的功率设置与壳体进风口和套筒进风口径相配合,其配合关系是使套筒气道与壳体气道相交的界面处保持壳体一侧负压状态。
全文摘要
光治疗器的空气冷却壳体,包括与壳体一体的手柄,壳体内壁均衡设有光治疗器支点,使壳体内壁与光治疗器的灯光室外壁之间保留有允许空气通畅流动的间隙和流道;在壳体近光源端开有排风口,并设有电动排风机;在壳体对应排风口的远端开设进风口。巧妙地利用了壳体与光治疗器之间的空间关系设计了空气冷却风道,既解决光治疗器的冷却问题,又不妨碍其使用的方便。
文档编号A61N5/06GK1112026SQ94105100
公开日1995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19日
发明者董学军, 邵军, 李亚南, 赵利华, 张炜, 李慧芬 申请人:北京市泰享生物医学技术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