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57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具体的说是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复方中药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病,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它是一种慢性的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是目前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遗传基因等因素,使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近3,000万人,每年还以70万人的发展速度递增。糖尿病分两种,Ⅰ型和Ⅱ型。Ⅰ型为胰岛素依赖型,Ⅱ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其中Ⅱ型患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90%左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而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既治标又治本的理想药物。
西医治疗糖尿病大多用磺脲类、双胍类与胰岛素等药,其降血糖作用虽然明显,但仅能达到调节代谢紊乱的程度,且副作用大,长期服用严重损害肝脏、肾脏,影响胃肠功能,其合并症更是难以防治。中医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但以往中医制剂,仅仅是单纯降糖,只治标,不治本,疗效不够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以往中医制剂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中药制剂,既能治标,降血糖、尿糖,又能治本,恢复胰岛素功能,以达到显著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糖尿病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成就,筛选出清热滋阴、补脾益肾、益气生津、通脉活络的中药,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主治燥热偏胜、脾肾虚损、络脉阻淤、气阴两虚所致的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料或者是下列原料的醇和/或水提取物作活性成分组成黄连600-900重量份 人参450-750重量份黄芪800-1200重量份玄参450-550重量份知母550-750重量份 黄柏780-1420重量份苍术450-550重量份 丹参550-750重量份地骨皮550-750重量份 虎杖450-550重量份。
在上述中药中较佳的原料重量配比为黄连700-780重量份 人参570-630重量份黄芪970-1070重量份玄参475-525重量份知母630-700重量份 黄柏1100-1250重量份苍术475-525重量份 丹参630-700重量份地骨皮630-700重量份 虎杖475-525重量份。
上述的中药制剂,可以是汤剂、冲剂、胶囊、片剂、口服液或丸剂等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中药制剂的制备也可以参照常规中药制剂的方法进行,但是为提高药效,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最好采用下述制备方法。
将上述中药制成本发明的复方中医制剂的制备工艺为(1)称取下列中药作原料黄连600-900重量份人参450-750重量份黄芪800-1200重量份 玄参450-550重量份知母550-750重量份黄柏780-1420重量份苍术450-550重量份丹参550-750重量份地骨皮550-750重量份 虎杖450-550重量份。(2)将上述人参粗粉用醇和\或水加热回流,得到的提取液作为活性成分Ⅰ;(3)将上述黄连和黄柏粗粉用水或酸水浸渍,得到的浸出液作为活性成分Ⅱ;(4)将上述其余七味药材,在水中浸泡后煮提,得到的提取液作为活性成分Ⅲ;(5)将上述活性成分Ⅰ、Ⅱ、Ⅲ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本发明治疗糖尿病的复方制剂。
人参在组方中大补元气,补脾益肺是方中君药,其有效成分是人参总皂甙,在步骤(2)上述的热回流优选为三次,热回流液体优选的是乙醇的水溶液,更优选的是55%-80%的乙醇溶液,最优选的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人参总皂甙提取能力的降低。
在步骤(4)所述的水提工艺中,优选的是提取3次,每次2小时,溶剂量为10倍量。
下面通过实施例、动物实验例和在临床中利用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的应用例对本发明给予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胶囊a的制备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1)黄连740重量份 人参600重量份黄芪1020重量份 玄参500重量份知母666重量份 黄柏1200重量份苍术500重量份 丹参666重量份地骨皮666重量份 虎杖500重量份。
(2)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人参粗粉,用7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三次,第一次加4倍量75%的乙醇,加热回流4小时,第二次加2倍量7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第三次加2倍量7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水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4次,水液∶正丁醇为(1∶2),每次静置10小时,合并正丁醇液,回收正丁醇,80℃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3)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黄连和黄柏粗粉用0.2%硫酸水浸渍三次,第一次加5倍量0.2%硫酸水,搅拌,浸渍24小时,第二次加4倍量0.2%硫酸水,搅拌,浸渍24小时,第一次加3倍量0.2%硫酸水,搅拌,浸渍24小时,合并浸出液,过滤,用石灰乳调pH为9-11,过滤,加溶剂量10%氯化钠(w/v),搅拌,用盐酸调pH为2-3,放置过夜,过滤,沉淀用少量水洗涤,抽干,80℃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4)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其余七味药材,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泥土、灰尘,加入生药10倍量水,浸泡2小时后煮提,以水开计算时间。第一次煮提2小时;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煮提1.5小时;第三次加入5倍量水煮提1.5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放置过夜,抽取上清,加入乙醇,按常规进行醇沉,即真空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后,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边加乙醇边强力搅拌2小时,放置过夜(约24小时),抽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比重达1.15,喷雾干燥;(5)将上述三种干粉混合均匀,喷入88%的乙醇,置混合机内,搅拌均匀,用摇摆颗粒机14目制粒,60℃恒温鼓风干燥,使含水量在9%以下,16目选粒,装入0号胶囊,每粒0.4克,即得到本发明所制胶囊a。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约19克。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胶囊b的制备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1)黄连900重量份 人参750重量份黄芪1200重量份玄参550重量份知母750重量份 黄柏1420重量份苍术550重量份 丹参750重量份地骨皮750重量份虎杖550重量份。
(2)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人参粗粉,用5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三次,第一次加4倍量55%的乙醇,加热6小时,第二次加2倍量55%的乙醇,回流3小时,第三次加2倍量55%的乙醇,回流3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水液用水饱和的丙醇提取4次,水液∶丙醇为(1∶2),每次静置10小时,合并丙醇液,回收丙醇,80℃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3)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黄连和黄柏粗粉用水浸渍三次,第一次加5倍量水,搅拌,浸渍48小时,第二次加4倍量水,搅拌,浸渍48小时,第一次加3倍量水,搅拌,浸渍48小时,合并浸出液,过滤,加溶剂量10%的氯化钠(w/v),搅拌,用硫酸调pH为2-3,放置过夜,过滤,将沉淀用少量水洗涤,抽干,80℃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4)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其余七味药材,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泥土、灰尘,加入生药8倍量水,浸泡2小时后煮提,以水开计算时间,第一次煮提2小时;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煮提2小时;第三次加入5倍量水煮提2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放置过夜,抽取上清,加入乙醇,按常规方法进行醇沉,浓缩后喷雾干燥;(5)将上述三种干燥粉混合均匀,按实施例1中步骤(5)制粒、干燥,造粒,装入0号胶囊,每粒0.4克,即得到本发明所制胶囊b。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约19克。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胶囊c的制备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1)黄连600重量份人参450重量份黄芪800重量份玄参450重量份知母550重量份黄柏780重量份苍术450重量份丹参550重量份地骨皮550重量份 虎杖450重量份。
(2)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人参粗粉,加入生药10倍量水,浸泡2小时后加热回流,以水开计算时间,第一次煮提16小时;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煮提12小时;第三次加入5倍量水煮提8小时;合并提取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4次,水液∶正丁醇为(1∶2),每次静置10小时,合并正丁醇液,回收正丁醇,80℃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3)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黄连和黄柏粗粉用0.3%盐酸水浸渍三次,用2mol/L氢氧化钠调pH为9-11,其它方法与实施例1中步骤(3)相同,将得到的沉淀干燥后粉碎备用;(4)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其余七味药材,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泥土、灰尘,加入生药8倍量水,浸泡2小时后煮提,以水开计算时间,第一次煮提2小时;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煮提1.5小时;第三次加入5倍量水煮提1.5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放置过夜,抽取上清,加入乙醇,按常规方法进行醇沉,浓缩后喷雾干燥;(5)将上述三种干燥粉混合均匀,按实施例1中步骤(5)制粒、干燥,造粒,装入0号胶囊,每粒0.4克,即得到本发明所制胶囊c。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约20克。实施例4本发明中药复方冲剂a的制备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但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黄连900重量份 人参750重量份黄芪1200重量份玄参550重量份知母750重量份 黄柏1420重量份苍术550重量份 丹参750重量份地骨皮750重量份 虎杖500重量份。
所得的药粉经混合干燥后,直接作为中药复方冲剂a约430克。实施例5本发明中药复方冲剂b的制备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但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黄连600重量份人参650重量份黄芪800重量份玄参450重量份知母550重量份黄柏780重量份苍术450重量份丹参550重量份地骨皮550重量份 虎杖450重量份。
所得的药粉经混合干燥后,直接作为中药复方冲剂b约380克。实施例6本发明中药复方丸剂的制备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但按常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制丸剂,每丸约含药粉1.2克,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约19克。实施例7本发明中药复方片剂的制备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但按常规中药片剂的制备方法制片剂,每片约含药粉0.3克,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约19克。动物实验例1本发明胶囊a的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用本发明胶囊a进行一次给药后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观察,计算LD50。试验时将本发明胶囊a(药粉)按所需浓度用蒸馏水新鲜配制。
试验动物ICR品系小白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陕医动证字08-005号。实验室室温18-20℃,相对湿度60%-70%换气扇通气,自然光源12h/日,按性别笼养,每笼10只,每三日清扫笼舍一次。
经预试确定按下列方案给药,将本发明胶囊a药粉用蒸馏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混悬液,依次为46.87%、37.5%、30.0%、24.0%、19.2%。取ICR品系小鼠50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各组雌雄各半,禁食14小时后分别灌胃,等容积0.2ml/10g给予上述不同浓度本发明胶囊a水悬液。观察给药后7天内小鼠一般状况及各组死亡情况。给药后小鼠表现为活动减少,毛发竖立,紧缩成团,呼吸快而表浅,粘膜微有发绀,死亡发生在给药4-48h间,死亡动物无眼球突出、分泌物、惊厥等表现,粘膜发绀明显,其它未见特殊表现。对死亡小鼠逐只做尸检,发现在胃幽门部有数个散在出血点,主要脏器颜色较暗,未见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肠、腹腔等主要脏器有形态异常。结果见下表(LD50计算用NDST软件处理)表1本发明胶囊a的半数致死量LD50(Bliss法)
显著性指数G=0.2406 X50=0.7886 Sx=0.0304 G较小,已省略异质性检查Chi2=0.16 Chi2.05=7.82 Sb=1.6831 无异质性回归方程式Y(Probit)=-0.3040+6.7256*log(D) r=0.9951LD50=6.1466+/-1.2024(5.0607-7.4656)Feiller异质性校正Sx=0.0080 Sb=0.3850LD50=6.1466+/-0.2911 (5.8624-6.4446)因此,本发明胶囊a给予ICR品系小鼠LD50为6.1466g/kg(以生药计为65.15/kg),LD50的可信限为5.8624-6.4446g/kg(以生药计为62.14-68.31/kg)。动物实验例2本发明胶囊a的长期毒性试验(大白鼠6个月长期毒性试验)连续6个月对大白鼠灌胃给予本发明胶囊a所产生的毒性反应进行长期试验,通过观察首先出现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毒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恢复和发展情况,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为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
将本发明胶囊a(药粉)按所需浓度用蒸馏水新鲜配制溶剂。
试验动物SD品系大白鼠,由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陕医动证字08-005号),体重96-104g,性别雌雄各半。
选健康大白鼠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用蒸馏水等容量20ml/kg灌胃;本发明胶囊a大剂量组用17.5%本发明胶囊a药粉混悬液20ml/kg灌胃,即3.5g/kg,约相当于临床成人每日拟用量的50倍(成人用量3次/日×4粒/次×0.41g/粒÷70kg=0.07g/kg·日);中剂量组用8.75%浓度的混悬液20ml/kg灌胃,即1.75g/kg,约相当于临床成人每日拟用量的25倍;小剂量组用1.75%的混悬液210ml/kg灌胃,即0.35g/kg,约相当于临床成人每日拟用量的5倍。
动物饲养条件空调控温,室温18-24℃,相对湿度45%-70%,用换气扇通风,自然光源12h/日。食固体饲料,由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按标准配方制备提供,饮自来水,食水自由。动物按性别分笼群养、每笼5只、每三天清扫鼠舍1次。动物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开始给药。
每天灌胃给药1次,与临床给药途径一致。根据临床疗程3个月的情况,大白鼠长毒周期为6个月。给药3个月后每组处死一半动物(20只),给药6个月后每组处死另一半的2/3动物(14只)进行有关检查,另6只作停药1周的恢复期试验。给药期间每周给药6天,每天上午8-9时给药。检查项目1.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逐口观察各组大鼠的神态、活动、分泌物、饮食、粪便、毛发、皮肤等情况,每2周称体重1次,并随体重变化调整剂量。于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恢复期后,用大白鼠代谢笼、各级平行分批测定24小时食量(g/100g体重),由于代谢笼数量有限,每批每组2只,每组共随机检测10只。2.血液学检查于给药后3个月、6个月及停药恢复期后,分别股动脉采血检查各组动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分类、血小板(Pt)。3.血液生化学检查于给药后3个月、6个月及停药恢复期后,分别股动脉采血,检查各组动物的一般生化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氨(BUN)、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血糖(GLu)。4.尿液常规检查检查时间同上。用大白鼠代谢笼收集尿液,项目包括颜色、尿胆红质、尿糖、尿酮、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跑。5.心电图检查时间同上,主要检查标准Ⅱ导联心电图。6.系统解剖检查时间同上。7.主要脏器系数检查时间同上,包括心、肝、脾、肺、肾、胸腺、肾上腺、睾丸、卵巢9个脏器。8.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时间同上,包括心、肝、脾、肺、肾、胃窦部、十二指肠、空肠、结肠、膀胱、肠系膜淋巴结、睾丸、副睾、卵巢、子宫、胸骨(骨髓)、大脑、垂体、肾上腺、胸腺、甲状腺21个组织。
对大鼠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的影响给药后大鼠一般状况良好、毛发光泽,神态、活动正常。眼、鼻无分泌物、皮肤无足癣、溃疡。24小时摄食量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体重逐渐增长,体重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说明本发明胶囊a灌胃给药3个月及6个月对大鼠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无明显影响,结果见表2及表3。
表2本发明胶囊a对大鼠24小时摄食量的影响
表3本发明胶囊a对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给药3个月、6个月及恢复期后,分别在戊巴妥钠ip浅麻醉下,自股动脉采血进行各组血象常规检查。结果给药组动物的血象无明显变化,且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药对大鼠血液学无明显异常影响,结果见表4。
给药3个月、6个月及恢复期后,在戊巴妥钠浅麻醉下,自股动脉抽血进行各组血液生化学检查,包括转氨酶、肝功、肾功、血糖。结果给药3个月及6个月后大剂量组血糖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生化检查数值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药对大鼠转氨酶、肝功、肾功无明显异常影响,结果见表5。
给药3个月、6个月及恢复期后,分别用大鼠代谢笼收集尿液,每组10只、恢复期6只、送行尿液常规检查。结果各组动物的尿液常规正常,尿糖、尿酮、尿蛋白、尿胆红质检查均为阴性。显微镜下未发现红细胞及白细胞,说明该药对大鼠尿液常规无异常影响,结果见表6。
给药3个月、6个月及恢复期后,在戊巴比妥钠ip浅麻醉下,四肢插入电极,测定标准导联Ⅱ心电图。结果各给药组大鼠心率正常,心律齐,S-T段、T波及其他各波未见异常,同对照组比较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说明本发明胶囊a对大鼠心电图无异常影响。
表4本发明胶囊a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4天对大鼠血象的影响组别 动物数Hb RBC WBC WBC Pt(n)(g/L) (×1012/L)(×109/L) 分叶C淋巴C (×109/L)给药3个月后空白对 20 142.6 6.7±0.6 8.7±2.0 0.11±0.0 0.08±0. 225/6±75.4照组 ±10.342 006大剂量 20 141.9± 6.5±1.0 10.4±3.3 0.16±0.0 0.83±0. 236.8±55.6组18.2 53 045中剂量 20 147.4± 7.0±1.0 9.4±2.1 0.14±0.0 0.86±0. 208.9±48.7组15.1 81 081小剂量 20 139.2± 6.6±0.8 8.6±1.9 0.13±0.0 0.87±0. 197.5±64.7组16.2 49 049给药6个月后空白对 14 155.6± 6.5±0.7 9.9±3.0 0.20±0.0 0.78±0. 235.1±50.3照组 19.0 57 047大剂量 14 150.3± 7.2±1.0 10.6±2.3 0.23±0.0 0.77±0. 261.9±52.8组20.8 56 056中剂量 14 162.6± 6.8±0.8 9.7±2.6 0.18±0.0 0.81±0. 270.9±49.1组18.2 48 068小剂量 14 149.0± 6.7±1.0 10.9±2.2 0.20±0.0 0.76±0. 267.7±59.8组14.8 50 074停药14天后空白对 6 146.4± 6.8±1.1 9.6±2.4 0.18±0.0 0.82±0. 192.8±29.8照组 16.5 56 056大剂量 6 148.7± 6.4±1.3 10.2±3.6 0.25±0.0 0.75±0. 251.8±58.4组 9.4 68 068中剂量 6 149.5± 6.6±0.7 9.0±1.5 0.19±0.0 0.79±0. 195.6±68.3组 8.6 45 046小剂量 6 152.0± 7.3±1.2 10.1±3.1 0.20±0.0 0.80±0. 234.8±77.2组20.4 53 053
表5本发明胶囊a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4天后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组别动ALT AST ALP TPALB GLU Cr BUN T-BILT-CHO物 (U/L) (U/L) (U/L) (g/L) (g/L)(mmol/L)(μmol/L) (mmol/L) (μmol/L)(mmol/L)数(n)给药3个月后空白对 20 12.4± 74.5± 120.7 87.4± 47.3±5.90± 80.5± 13.6± 4.9± 1.67±照组 6.920.1 ±30.215.39.3 1.6730.3 3.9 2.30.40大剂量 20 11.7± 67.3± 131.6 84.0± 48.2± 4.10±0.94 82.4±3.6 11.6±2.4 5.8±4.9 1.34±0.30组 4.619.6 ±40.1 8.67.4 **中剂量 20 10.7± 77.6± 140.3 89.3± 41.4± 5.48±1.04 86.8±40.2 13.8±2.6 6.2±2.0 1.52±0.75组 5.221.9 ±37.214.86.7小剂量 20 10.9± 74.3± 127.9 94.1± 52.6± 5.66±1.60 92.4±35.8 11.4±2.2 6.6±2.4 1.52±0.74纽 4.223.6 ±28.3 7.0 12.2给药6个月后空白对 14 11.6± 70.3± 114.7 81.8± 33.0± 5.61±1.14 86.4±31.8 12.5±2.5 2.8±1.8 1.58±0.78照组 6.626.7 ±27.215.83.6大剂量 14 12.4± 58.1± 125.0 89.8± 37.0± 4.44±1.10 80.4±22.6 12.3±1.3 3.5±1.6 1.47±0.23组 9.032.3 ±41.9 9.6 15.9*中剂量 14 14.6± 56.2± 136.7 85.0± 36.4± 5.06±1.58 74.6±28.4 11.5±2.0 2.3±2.1 1.56±0.22组 8.344.0 ±42.7 9.46.2小剂量 14 10.2± 63.6± 131.5 88.9± 41.8± 5.51±1.24 91.2±14.1 10.3±2.1 4.0±2.0 1.51±0.21组 4.327.6 ±52.919.3 16.3停药14天后空白对 6 15.6± 59.2± 164.4 90.8± 45.1± 5.64±2.82 96.8±32.4 11.2±2.3 3.6±2.2 1.57±0.21照组 7.529.2 ±32.113.47.3大剂量 6 15.9± 55.8± 148.1 95.0± 43.9± 4.71±7.3 85.0±20.2 9.9±2.1 3.6±1.6 1.51±0.23组 8.815.6 ±43.510.8 13.2中剂量 6 11.8± 54.7± 170.0 81.2± 38.8± 5.55±1.90 88.2±14.3 10.7±1.9 4.4±1.3 1.60±0.11组 4.718.2 ±40.321.8 14.2小剂量 6 13.8± 70.4± 162.6 89.4± 36.9± 72.5±26.3 72.5±26.3 11.2±2.1 3.8±1.4 1.52±0.23组 7.432.6 ±17.822.5 12.4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6本发明胶囊a对大鼠尿液常规的影响
表7本发明胶囊a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4天后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给药3个月、6个月及恢复期,分别股动脉放血处死20只、14只及6只大鼠,立即逐只进行尸检,肉眼观察各组动物的心、肝、脾、肺、肾、胃、空肠、结肠、膀胱、胆囊、肾上腺、胸腺、睾丸、卵巢、子宫、脑、垂体、腹腔、胸腔等主要脏器及体腔的颜色、形态、病灶等。结果各组动物的主要脏器及体腔无颜色和形态异常、肉眼未发现病理改变,给药3个月、6个月及恢复期后,处死动物、肉眼尸检后立即剖取每只动物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睾丸、卵巢,用滤纸吸去血液,按脏器大小分别用不同的天平称湿重,求脏器系数(g/100g体重或mg/100g体重)。结果各脏器系数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且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药对大鼠脏器系数无异常影响,结果见表7。
给药3个月、6个月及恢复期后,分别各组股动脉放血处死20只、14只及6只动物,剖取有关脏器作组织学病理检查,其中对照组及大剂量组的全部动物逐只剖取有关脏器,中、小剂量组给药3个月、6个月及恢复期后各6只动物剖取有关脏器。脏器组织包括心、肝、脾、肺、肾、胃部、十二指肠、空肠、结肠、肠系膜淋巴结、肾上腺、胸腺、甲状腺、睾丸、副睾、卵巢、子宫、胸骨(骨髓)、大脑、垂体,考虑到该药有降低血糖作用,增加了胰腺的组织病理,共计21个组织。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下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各给药组织脏器组织结构清晰,未发现与给药有关的充血、水肿、变性、坏死、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说明本发明胶囊a未引起中毒性病理改变及延迟性病理改变。
本发明胶囊a药粉在大白鼠灌胃给药6个月的长期毒性试验中,未引起明显的中毒反应及延迟性毒性反应,以体重计提供动物无毒反应剂量为3.5g/kg·日,约相当于临床人拟用量的50倍。
根据按本发明所制胶囊临床疗程3个月的情况,对SD品系大白鼠进行了两种性别三个剂量周期6个月灌胃给药的长期毒性试验,最大剂量为3.5g/kg·日,约相当于临床人每日拟用量的50倍。给药后逐日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每二周称体重1次,并按体重调整剂量。于给药3个月后处死一半动物,给药6个月后处死另一半动物的2/3,进行有关检查,另1/3动物作停药二周的恢复期试验。试验结果,在给药3个月、6个月及恢复期后,本发明胶囊a对动物一般状况、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尿液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系统解剖、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发现异常病理改变。故在大白鼠6个月灌胃给药的长期毒性试验中、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和延迟性毒性反应。动物实验例3本发明胶囊a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对本发明胶囊a对正常小鼠、四氧嘧啶性及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大鼠的降糖作用,以及对家兔耗耐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为正确评价其药理作用提供了依据。
受试药物为本发明胶囊a,所用的溶剂为蒸馏水,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
试验动物为ICR品系小白鼠、SD品系大白鼠,日本大耳白家兔,均由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陕医动证字08-005号。小鼠体重22-25g,大鼠体重180-250g,家兔体重2.0-2.5kg。性别雌雄各半,每组动物数为小鼠大鼠每组10只,家兔每组6只。室温18-20℃,相对湿度62%-70%1.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模型大鼠降糖作用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雄雌各半生理盐水对照组;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盐水对照组;模型+本发明胶囊a大、中、小剂量(1.0、0.5、0.25g/kg下同)组;模型+降糖灵(90mg/kg;江苏金坛市制药厂,950811,下同)组。动物禁食12h后,断尾采血,测血中血糖(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下同)水平后,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外,其余各级动物均于皮下静脉注射四氧嘧啶(Sigma公司产品)40mg/kg造模,同时灌胃给予20%葡萄糖溶液3ml/100g体重,以预防低血糖休克。造模48h后,空腹采血,测血糖,确证血糖已升高。造模72h后,开始灌胃给药,等容量2ml/100g,每日一次,连续10d,末次给药4h后,空腹断尾采血测血糖,计算血糖降低绝对值,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8。
表8本发明胶囊a对四氛嘧啶性高血糖模型大鼠血糖的影响
与造模前比较▲▲P<0.01,与高糖模型盐水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高糖模型组动物血糖水平非常明显高于造模前水平(P<0.01)。模型+降糖灵组动物给药后血糖水平较模型盐水组明显降低,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P<0.01)。本发明胶囊a大、中剂量组较模型盐水组血糖水平降低亦非常明显(P<0.01),小剂量组也有降低作用(P<0.05)。结果提示本发明胶囊a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模型大鼠血糖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2.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模型大鼠降糖作用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正常盐水对照组;肾上腺素模型盐水组,模型+降糖灵组;模型+本发明胶囊a大、中、小剂量组。实验前动物禁食12h,断尾采血,测正常血糖水平后,除正常盐水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0mg/kg造模,1h后空腹采血,测血糖,确证血糖已升高,并开始灌胃给药一次,给药后0.5、1.0、2.0h,空腹断尾采血测血糖。结果见表9。
表9本发明胶囊a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模型大鼠血糖的影响
与造模前比较▲▲P<0.01,与高糖模型盐水组比较*P<0.05,**P<0.01结果显示,高糖模型组的动物血糖水平非常明显高于造模前水平(P<0.01)。模型+降糖灵组动物给药后血糖水平较模型盐水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本发明胶囊a大剂量组较模型盐水组血糖水平亦非常明显降低,中、小剂量组给药后0.5h血糖降低不明显(P>0.05),但给药后1.0和2.0h则有明显的降糖作用(P<0.05或P<0.01),结果提示本发明胶囊a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模型大鼠血糖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3.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正常盐水对照组;优降糖组(10mg/kg,天津药物研究院新技术开发公司,961075);本发明胶囊a大、中、小剂量组。给药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4d,每天一次,等容量0.2ml/10g。末次给药前禁食12h,未次给药后0.5、1.0h,分别断尾、眼眶采血,测定血糖。结果见表10。
表10本发明胶囊a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
与正常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P<0.01比较结果显示,连续给药4d,本发明胶囊a各剂量组在末次给药后0.5h、1.0h均有非常明显的降低正常小鼠血糖作用,与正盐水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小剂量组末次给药后1.0h其降糖作理不显著(P>0.05)。说明本发明胶囊a对正常小鼠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4.对家兔糖耐量的影响家兔36只随机分为6组,雌雄各半,每组6只正常盐水对照组;盐水葡萄糖组;降糖灵+葡萄糖组;本发明胶囊a大、中、小剂量+葡萄糖组。实验前各组动物禁食14h,空腹采血后,灌胃给药等容量10ml/kg,1h后腹腔注射50%葡萄糖4ml/kg,耳动脉采血测定给糖后0.5、1.0、2.0、3.0h血糖值,绘制家兔糖耐量曲线,并用求积仪测量血糖曲线下面积,进行组间显著性t检验。结果见表11。
表11本发明胶囊a对家兔糖耐量的影响(n=6)
同盐水+葡萄糖组比较**P<0.01本发明胶囊a对家兔糖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给药组均能明显降低糖耐量曲线,不同时间点血糖均低于盐水葡萄糖组,降糖灵和本发明胶囊a大、中剂量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与盐水葡萄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小剂量组血糖曲线下面积亦有降低的趋势,但统计不显著(P>0.05)。说明本发明胶囊a有明显提高家兔糖耐量的作用。
本发明胶囊a灌胃给药,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对四氧嘧啶性和肾上腺素性高血糖模型大鼠血糖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作用;使家兔糖耐量曲线明显下移,能明显提高家兔糖耐量。动物实验例4本发明胶囊a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向试验动物SD大白鼠、体重150-200g,由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仪器ONE TOUCH Ⅱ型血糖仪(美国强生公司产品)。Fj-2008γ-射线免疫计数器(西安262厂产品)。
药品及试剂本发明胶囊a,1g药粉相当于约19g生药,实验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四氧嘧啶(Alloxan,Sigma公司产品)。降糖灵(批号950811,江苏金坛市制药厂),胰岛素放免测试药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10)及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组(n=90)。动物禁食12h,断尾采血,测正常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后,模型组动物腹腔注射4%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0.4ml/100g,每天一次。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五天、空腹采血,测正常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模型组选择血糖在17-27.7mol/L动物,将其重新分组,各组间血糖平均值差异不超过1.11mmol/L。动物分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盐水组、模型+降糖灵(90mg/kg)组。各组动物按20mg/kg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20天、于第10、20天空腹测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结果各给药组动物第10天和第20天,血糖值明显降低;本发明胶囊a大、中剂量组动物第20天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提示本发明胶囊a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并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说明该药对四氧嘧啶致大鼠胰脏损伤有一定的恢复作用(结果见表12)。
表12本发明胶囊a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与造模前比较▲▲P<0.01,与高糖模型盐水组比较*P<0.05,**P<0.01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发明的本发明胶囊a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下的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并能促进其胰岛素的分泌,对四氧嘧啶胰岛β细胞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应用例1本发明胶囊a治疗糖尿病109例临床观察在1997年2-10月经用本发明胶囊a治疗糖尿病疗程达45天的109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如下一试验病例标准1.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1980年WHO糖尿病分类诊断标准者,可做为纳入病例。
2.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1)患者在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前血糖虽高于正常,但通过饮食控制,增加活动量等后,空腹血糖<7.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2)年龄在18岁以下或年龄在65岁以上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及对本药过敏者。
(3)不合作者(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或不按规定用药而影响疗效者)。
(4)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5)近1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感染者。
(6)未满规定观察期而中断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二、观测指标1.安全性观测(1)一般体格检查。
(2)血、尿糖观测及血、尿常规观测。
(3)部分患者作心、肾、肝功能检查。
2.疗效性观测(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活动量、心理状态、糖尿病知识,应激状态等影响血糖变化的因素,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
(2)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用药后每7-10天一次。
(3)24小时尿糖定量检测,用药后每7-10天一次。
(4)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5)血浆胰岛素C肽检测。
(6)胰高血糖素检测。
(7)胰岛素耐量试验。
(8)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受体、抗体检测。
以上(1)、(2)必做,其它可根据病症的需要及医疗条件选作。服本发明胶囊a后要求每10-15天检测空腹血糖、尿糖。一个疗程(45天)与治疗前对照观察。
自观察之日起,要求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按不同劳动强度和体型大致主食规定如下休息或超标准体重量者,每日主食控制在200-300g。
一般劳动者,每日300-350g。
重体力劳动者每日400-500g,主食以外所需热量酌情由副食补充。
三临床观察1.一般资料a.性别年龄男性患者65例,女性44例,其中Ⅰ型(胰岛素依赖型)患者4例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105例如表13所示,发病年龄为46-65岁之间,共87例,占本组79.81%(87/109),主要为Ⅱ型糖尿病患者。
表13年龄性别分布表
b.职业本组干部76人,工人21人,家庭妇女8人,农民3人,其他1人,明显以干部发病率高,占本组69.72%(76/109)。大多数干部可能因体力活动少,生活饮食条件较优越,故发病率高。
c.病程最短不足一年,最长达20多年(见表14)。
表14病程及性别分布表
2.治疗与观察a.用药方法本发明胶囊a,主治Ⅱ型糖尿病,对Ⅰ型糖尿病无严重并发症患者也可试验性治疗。用法日服三次,每次口服本发明胶囊a4粒,连服45天。
b.疗程服药45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每隔10-15日复查空腹血糖、尿糖和餐后血、尿糖。其中13例作了胰岛功能测定,进行治疗前后对比。
3.疗效判定标准(1979年中国糖尿病会议标准)a.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3mmol/L,24小时尿糖定量<10.0g;或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
b.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24小时尿糖定量<25.0g;或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
c.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尿糖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4.结果与结论a.血糖本组除无效者4例外,余105例平均血糖下降值5.94±2.5mmol/L,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如下表15表15疗效评定标准
b.症状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症状消失(见表16)。
c.不良反应约8%患者用药过程中有腹胀、纳差、稀便或便泌,经改为饭中或饭后服药后症状缓解,均可继续治疗。
表16治疗前后症状比较表
4.结论本组109例糖尿病患者(Ⅰ型4例,Ⅱ型105例)初步临床观察表明,该药确有明显降糖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6.33%(显效率63.33%,有效率;33.03%)无效者4例(Ⅰ型3例,Ⅱ型1例)仅占3.67%,其中5例患者曾用胰岛素治疗,加服本发明胶囊a后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目前3例已停用胰岛素,而血糖仍能维持理想水平。
服用本发明胶囊a主治Ⅱ型糖尿病,对Ⅰ型也有一定疗效。该药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对临床合并症的预防和症状的改善亦有较好效果,故不失为糖尿病治疗用药中一个很有前途的药。应用例2某男,65岁,于1992年自感乏力、多尿、多饮、消瘦、偏食甜食,治疗前化验血糖12.1mmol/L,尿糖++,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曾服用多种药品治疗,但疗效不理想,经常反复,且乏力明显,双下肢麻痛,每日进食主食250g。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冲剂a治疗观察,日服三次,每次口服本发明实施例4冲剂a1.6克,服药30天后,血糖降至8.2mmol/L,目前一般情况良好,有时双下胶有短时间麻痛,血糖餐后2小时7.2mmol/L尿糖阴性,现已继续服药治疗中。按疗效判定标准,属显效。应用例3某男,53岁。于97年7月份,开始口渴、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乏力、视力差,查体血压15/10Kpa,心肺(-),经作糖耐量及胰岛释放试验,诊断为Ⅰ型糖尿病。治疗前血糖17.5mmol/L,尿糖++++。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冲剂b,日服三次,每次口服本发明实施例5冲剂b1.6克,服药后30天后血糖下降为4.4mmol/L,尿糖阴性,上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目前自感一般情况良好,血糖检查在6.3mmol/L以下,尿糖阴性,饮食每日500g以上且能吃水果等。按疗效判定标准,属显效。应用例4某女,44岁。4年前多食、消瘦、乏力,检查血糖高,进一步作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确认为糖尿病Ⅱ型。用西药降糖药D860,降糖灵后血糖控制不佳而改用本发明实施例6丸剂口服治疗,治疗前空腹血糖14.7mmol/L,尿糖定性++,日服三次,每次口服本发明实施例6丸剂1粒,服药后46天空腹血糖降至5.8mol/L。目前一般情况佳,临床多食,消瘦,乏力等症状消失,饮食已不严格控制,并进食少量水果,血糖控制得满意,现仍进行维持治疗。按疗效判定标准,属显效。应用例5某男65岁97年4月开始有多饮、多尿、吐,体重逐渐减轻,三周内体重减少14Kg,血糖15.7mmol/L,尿糖++++,查体血压18/12KPa,心肺(-),体重68kg,血脂粘度高,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服用本发明胶囊b治疗,日服三次,每次口服本发明实施例2胶囊b4粒,服药10日后,血糖降至10.8mmol/L,尿糖++,继续服药26日后测血糖6.3mmol/L,尿糖阴性,体重70kg,体重增加2kg,经30天治疗“三多一少”症状完全消失,目前一般情况良好,饮食已不控制,能吃水果及点心等食品。血糖保持在5-7mmol/L之间,尿糖阴性,药量自行调整。按疗效判定标准,属显效。应用例6某男,61岁。91年5月查体时发现糖尿病,诊断为Ⅱ型糖尿病,血糖14.0mmol/L,尿糖+++,但未治疗。97年3月查血糖为14.2mmol/L及12.9mmol/L,尿糖为+++。97年4月1日测血糖为13.9mmol/L,尿糖+++,开始用本发明实施例3胶囊c治疗。日服三次,每次口服本发明胶囊c4粒,一月后血糖6.8mol/L,尿糖阴性。目前饮食不控制,一直正常,每日用2-3粒,有时不用药。98年2月2日在停药20天后测血糖仍为7.1mmol/L,一般情况良好。按疗效判定标准,属显效。
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所选出清热滋阴、补脾益肾、益气生津、通脉活络的中药,均系药典药物,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主治燥热偏胜、脾肾虚损、络脉阻淤、气阴两虚所致的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经6000多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6.33%。一般的讲1.一个疗程为两个月,在一般情况下,患者服用十日左右起效,服用一个月后,血糖、尿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后的治疗,视血糖情况可逐渐减少中药量维持。
2.服用两个月后,约80%患者的胰岛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提高。
3.本发明复方中药制剂既可以治标,降低血糖、尿糖,又可治本,使患者逐渐恢复和提高胰岛功能,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糖尿病的同类药物疗效尚不能达到的一种药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料或者是下列原料的醇和/或水提取物作活性成分组成黄连600-900重量份 人参450-750重量份黄芪800-1200重量份玄参450-550重量份知母550-750重量份 黄柏780-1420重量份苍术450-550重量份 丹参550-750重量份地骨皮550-750重量份 虎杖450-550重量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上述原料或者是上述原料的醇和/或水提取物作活性成分组成黄连700-780重量份 人参570-630重量份黄芪970-1070重量份玄参475-525重量份知母630-700重量份 黄柏1100-1250重量份苍术475-525重量份 丹参630-700重量份地骨皮630-700重量份 虎杖475-525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上述原料或者是上述原料的醇和/或水提取物作活性成分组成黄连740重量份 人参600重量份黄芪1020重量份玄参500重量份知母666重量份 黄柏1200重量份苍术500重量份 丹参666重量份地骨皮666重量份 虎杖50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糖尿病复方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糖尿病复方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剂型是胶囊。
6.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包括(1)称取下列中药作原料黄连600-900重量份 人参450-750重量份黄芪800-1200重量份玄参450-550重量份知母550-750重量份 黄柏780-1420重量份苍术450-550重量份 丹参550-750重量份地骨皮550-750重量份 虎杖450-550重量份。(2)将上述人参粗粉用醇和\或水加热回流,得到的提取液作为活性成分Ⅰ;(3)将上述黄连和黄柏粗粉用水或酸水浸渍,得到的浸出液作为活性成分Ⅱ;(4)将上述其余七味药材,在水中浸泡后煮提,得到的提取液作为活性成分Ⅲ;(5)将上述活性成分Ⅰ、Ⅱ、Ⅲ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本发明治疗糖尿病的复方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热回流为三次,热回流液体是乙醇的水溶液。
8.根据利要求6和7任何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热回流液体是55%-80%的乙醇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6、7和8任何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热回流液体是75%的乙醇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4)所述的水提工艺中,提取3次,每次2小时,溶剂量为10倍量。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这种复方中药制剂由黄连、人参、知母、丹参、地骨皮等多种中药原料或者是其醇和/或水提取物作活性成分组成。用于治疗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有降血糖、尿糖和逐渐恢复胰岛功能的治疗效果。经6,000多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验证,总有效率为96.33%。
文档编号A61P3/10GK1287004SQ99119028
公开日2001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7日
发明者阎纯义 申请人:阎纯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