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热壅肺型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49168阅读:来源:国知局
、 独一味3-5份、赤芍11-21份和苏木15-35份。
[0024]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北沙参30份、蕨根40份、白及14 份、金荞麦35份、麻鱼肉20份、太子参35份、川芎25份、茜草40份、葶苈子15份、绒背蓟 20份、蚤休35份、西瓜皮40份、藏绵芪30份、羊蹄草25份、马兜铃40份、半边莲10份、空 桶参20份、地莶根35份、大枣28份、凤尾草40份、远志30份、白术22份、七角白蔹15份、 桑葚子40份、青天葵25份、野料豆30份、蕨根14份、栝楼皮40份、败酱草22份、黄精35 份、响铃草14份、大肺筋草20份、地骨皮35份、黄木耳22份、独一味3份、赤芍14份和苏 木35份。
[0025] 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粉针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〇. 1~IOum体积平均 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 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 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 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C~KTC的条件下静置 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 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 1~10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 和粒径小于0. 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 至少为95% ;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IO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 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Ig~I. 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 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 22~0. 24 μ 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 封。
[0026] 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药物组合物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 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4~6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 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 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 干燥,获得干骨;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3小时,粉碎,过筛,获得 400目~5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〇. 1~0.2倍的微晶纤维素、 0. 15~0. 3倍乳糖、0. 2~0. 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 质量0. 025~0. 04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
[0027] 当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凤尾草、远志、白术、七角白蔹、桑葚子、青天葵、野料豆、蕨根和栝楼皮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3~5小 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7~1. 39的膏体,备 用;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7倍量水,煮沸4~6小时, 过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2~1. 36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70°C~80°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 粉;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含醇 量为65 %~80 %;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脱醇处理,得到 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24~48小时,冷藏温度为3°C~6°C ; 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稀释处 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 : 0.2~0.35;所述脱醇膏体与 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 : 〇. 003~0. 005 ;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70~90分钟,温度为 150°C~180°C ; 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即得 所述药物组合物口服液成品。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清养补肺的功效,兼有益气养阴、祛瘀排脓、清 解余热、宣肺利水、活血化瘀、滋阴生津、补脾益气,主治痰热壅肺型肺炎链球菌肺炎;具有 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等优势。
[0029]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发明以清养补肺为主要治疗原则,兼有益气养阴、祛瘀排脓、清解余热、宣肺利 水、活血化瘀、滋阴生津、补脾益气,主治痰热壅肺型肺炎链球菌肺炎,其中,包括以下原料 药材:北沙参、蕨根、白及、金荞麦、麻鱼肉、太子参、川芎、茜草、葶苈子、绒背蓟、蚤休、西瓜 皮、藏绵芪、羊蹄草、马兜铃、半边莲、空桶参、地莶根、大枣、凤尾草、远志、白术、七角白蔹、 桑葚子、青天葵、野料豆、蕨根、栝楼皮、败酱草、黄精、响铃草、大肺筋草、地骨皮、黄木耳、独 一味、赤芍和苏木。
[0031]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青天葵:别名:天葵、独脚天葵、猪乸耳、磨地沙、珍珠叶、半边伞、坠千斤、山米子、铁 帽子、小胖药、提心吊胆。来源:兰科芋兰属植物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 (Hance) Schlecht.,以全草或块茎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甘,平。主治:清肺止咳, 健脾消积,镇静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支气管炎,小儿疳积,小儿 肺炎,精神病,跌打肿痛,口腔炎,急性喉头炎,疮毒。
[0032] 栝楼皮:出处:出自《雷公炮炙论》。性味:味甘;微苦;性寒。归经:归肺;胃经。主 治: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散结。主肺热咳嗽;胸胁痞痛,咽喉肿痛;乳癖乳乳痈。各家论述: 1.《中药志》:涤痰结,舒肝郁。治痰热咳嗽,胸胁作痛。2.《四川中药志》:润肺降气,止咳 祛痰。治咽喉疼痛,大便燥结及乳痈。3.《广东中药》:治吐、衄,燥渴,咽痛,便结。
[0033] 大肺筋草:出处:《四川中药志》。性味:辛甘,平。①《四川中药志》:〃甘淡,平, 无毒。〃②《贵州草药》:〃性温,味辛微苦。〃主治:散风,清肺,化痰,行血。治愈冒,咳嗽, 哮喘,经闭。①《天宝本草》:〃散风寒,化痰。治四时感冒,哮吼,咳嗽,脐风。〃②《四川中 药志》:〃清热润肺,行血通经。治咳嗽或虚咳,妇女经闭腰痛。〃 七角白蔹:别名:小接骨丹、薄叶白蔹、活血丹、薄草叶山葡萄。来源:葡萄科薄叶蛇葡 萄Ampelopsis humulifolia Bunge,以根皮入药。性味:辛,热。主治:活血散瘀,消炎解毒, 生肌长骨,祛风除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疖肿痛,风湿性关节炎。
[0034] 空桶参:别名:空洞参、空空参、啦吧花。来源:菊科絹毛苣属植物糖芥絹毛 菊 Soroseris hookeriana (C. B. Clarke) Stebb. ssp. erysimoides (Hand. -Mazz.) Stebb.,以全草入药。秋季花刚开放时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微辛,平。主治:润肺止 咳,调经止血,消炎,下乳。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乳汁不下,乳腺炎,月经不调,红崩,白 带,衄血,疮疖痈肿。
[0035] 藏绵苗:别名:滇绵苗、春黄苗。来源:豆科藏绵苗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 ex Bunge,以根入药。性味:甘、温。主治:强壮补气,排脓生肌,利尿止汗。治久病衰弱,慢 性肾炎浮肿,消化不良,贫血,自汗,盗汗,糖尿病,痈肿疮疖,痢疾,月经不调,带下。
[0036] 绒背蓟:性味:微辛,温。主治: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
[0037] 苏木:性味:甘、咸,平。归经:归心、肝、脾经。主治:行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经 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
[0038] 独一味:来源:唇形科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Benth. ) Kudo,以根及 根状茎入药。9~10月采收,拔起全株,抖去泥沙,晒至五成干时,截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再 晒至足干即成。性味:苦,微寒。有小毒。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 腰部扭伤。
[0039] 黄木耳:别名:金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黄木耳Tremella mesentarica Retz. ex Fr.,以子实体入药。性味:甘,平。主治:滋阴润肺,生津。用于虚 痨咳嗽,咳血,肺结核等症。
[0040] 响铃草: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假地蓝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夏季采 收,晒干,或切段晒干。性味:苦微酸,寒。① 《滇南本草》:"性寒,味苦微酸。〃②《滇南本 草图说》:〃气味辛酸苦。〃归经:《滇南本草》:〃入肺。〃主治:敛肺气,补脾肾,利小便,消肿 毒。治久咳痰血,耳鸣,耳聋,梦遗,慢性肾炎,膀胱炎,肾结石,扁桃腺炎,淋巴腺炎,疔毒,恶 疮。《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耳鸣耳聋,头目眩晕,肾亏遗精,及妇女干血劳。〃⑥《云 南中草药选》:"利水,消炎,平喘,止咳。治慢性肾炎,膀胱炎,慢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淋 巴腺炎,肾结石;月经不调,痛经。〃⑦江西《草药手册》:〃解毒透疹。〃 黄精:别名:老虎姜。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 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0041] 蕨根: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性味:甘;寒;无毒。归经:肺;肝;脾;大肠经。主 治:清热;利湿;平肝安神;解毒消肿。主发热;咽喉肿痛;腹泻;痢疾;黄疸;白带;高血压; 头昏失眠;风湿痹痛;痔疮;脱肛;湿疹;烫伤;蛇虫咬伤。
[0042] 柿子: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性味:甘涩,寒。① 《别录》:〃味甘,寒,无毒。〃②《千 金·食治》:〃味甘,寒,涩,无毒。〃③《本草衍义》:〃性凉。〃归经:入心、肺、大肠经。① 《雷 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大肠三经。〃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阳明经。〃主治:清热, 润肺,止渴。治热渴,咳嗽,吐血,口疮。① 《别录》:〃主通鼻耳气,肠擗不足。〃②《千金?食 治》:〃主火疮,金疮,止痛。〃③崔禹锡《食经》:〃主下痢,理痈肿,口焦,舌烂。〃④孟诜:〃主 补虚劳不足。〃⑤《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亦治吐 血。〃⑥《嘉祐本草》:〃红柿补气,续经脉气。_柿涩下焦,健脾胃气,消宿血。〃 野料豆:出处:《饮片新参》。性味:甘,凉。①《本草汇言》:〃味甘苦咸,气寒,无毒。"② 《本草经解》:〃气平,味甘,无毒。〃③《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微寒。〃归经:①《本经逢 原》:〃入肾经血分。〃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主治:补益肝肾,祛 风解毒。治阴亏目昏,肾虚腰痛,盗汗,筋骨疼痛,产后风痉,小儿疳疾。《饮片新参》:"养肺 平肝,清头目。〃。
[0043] 白术: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t季,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 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0044] 远志:性味:苦、辛、温。归经:归心、肾、肺经。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 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0045] 大枣:性味:甘,温。归经:归脾、胃经。主治: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 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树皮: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 外用治外伤出血。根: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0046] 马兜铃: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大肠经。主治: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 痔。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