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转移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6668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更详细地看到接口 210的设计。从图5c中可以看到,接口 210承载外螺纹212,这意味着如果需要接口 210可与标准鲁尔锁定连接一起使用。可省略螺纹212或可被其他变型中的平边缘替代螺纹。然而,相比于常规的鲁尔锁定接口(见图33b和图34b中),接口 210包括在螺纹212下方的裙部214。裙部214向下延伸以穿过在杆构件234的前表面238中的槽239。因此,如将在下文更详细的描述的,裙部214设置了辅助杆构件234接合接口 210的表面。从图5d中示出的横截面还可看到,裙部214具有环形凹槽216,该环形凹槽在裙部的内表面上形成并且是渐缩的。凹槽216提供了当接口 210通过摩擦配合连接至流体转移末端206时,该接口将被夹持在锁定位置中的辅助器件。最后,可从图5c和图5d中看到,接口 210可选地包括外环218,该外环是使用户更容易地将接口 210推动到末端206上的人机功效特征。注射器202还与现有的接口设计兼容,例如标准鲁尔滑动件或鲁尔锁定接口,该标准鲁尔滑动件或鲁尔锁定接口没有内凹槽来提供夹持在末端206上的附加的夹持。
[0091]现将参考图6至图12描述用于注射器202的分离机构的操作。首先,图6a至图6c示出了接口 210最初连接到注射器202的渐缩的流体转移末端上。由于叶片式弹簧240的弹性偏压,杆构件234自动地适配一位置,在该位置中,槽239没有为接口 210提供围绕末端206的足够的空间。在该实施方式中,杆构件234包括鼻部242,该鼻部平行于流体转移末端206向前延伸。鼻部242具有成角度的向前的表面,该向前的表面布置成在该表面最初沿渐缩的转移末端206被推动时与接口的外螺纹212接触。如在图6b和图6c中看到的,随着接口 210开始连接至末端206,该接口沿鼻部242的成角度的向前的表面推动,用于暂时地抵抗叶片式弹簧240的弹性偏压而使杆构件234枢转,并且因此允许接口 210滑下渐缩的末端206。在注射器202的其他版本中,可省略鼻部242并且杆构件234手动地操作以打开槽239以便用于连接。
[0092]图7a至图7e示出了当接口用普通摩擦配合而完全地连接至流体转移末端206时接口 210是如何被附加地夹持在锁定位置中的。接口 210的内侧上的凹槽216接合在朝向末端206的底部设置的对应的环形凸缘208上。当接口 210完全连接至注射器202时凸缘208与凹槽216的互锁可发出“咔哒”声。
[0093]从图7b和图7c的特写中可看到,接口 210进一步滑下末端206,外螺纹212移动经过鼻部242的成角度的向前的表面并且因此释放杆构件234,使得杆构件的侧表面236在叶片式弹簧240的弹性偏压下能枢转远离注射器筒204。如从图7d和图7e的特写中看到的,杆构件234的移动意味着随着接口 210使其凹槽216接合在凸缘208上,槽239的侧表面移动成与裙部214接触以抵靠凸缘208按压凹槽216,并且因此辅助将接口 210保持在锁定位置中。通过作用在杆构件234上的弹性偏压而确保“双重锁定”效果。
[0094]图8a至图8e中示出了接口 210在流体转移末端206上的最终的锁定位置。从图8b和图8d的横截面以及特别的从图8c和图8e中的特写中可看到,在接口 210的内侧上的凹槽216接合在凸缘208上以使得在渐缩的表面之间的常规的摩擦配合之外,接口 210夹持到末端206上。此外,可看到的是,杆构件234在叶片式弹簧的弹性偏压下往回枢转以围绕接口 210的裙部214施加物理压力并且因此辅助将接口 210保持在锁定位置中。由于接口 210牢固地附接至在锁定位置中的注射器202,不存在接口 210被意外地拉下的风险。只要需要,注射器202可用于提供流体转移的步骤。
[0095]如在图9、图10以及图11中示出的,一旦完成步骤并想要从注射器202的末端206分离接口 210,存在三个阶段的分离程序。图9a至图9e示出了第一阶段,其中,杆构件234开始抵抗叶片式弹簧240的弹性偏压而向下枢转。这在槽239中围绕接口 210打开空间以使得裙部214不再被按压并将接口 210保持在其锁定位置中。图1Oa至图1Oe示出了第二阶段,其中,杆构件234进一步朝向筒204枢转。杆构件234的前表面238抵靠螺纹214的内侧向前推动以通过将凹槽216推出与凸缘208的接合而将接口 210移出锁定位置。与此同时,可以看到的是,设置在杆构件234的前表面238上的抓持构件244开始朝向末端206枢转。在图1la至Ile中看到的是,在分离的最后的阶段中,进一步沿末端206向前推动接口 210从而从渐缩表面的摩擦配合释放。为了防止接口 210飞离注射器202,抓持构件244枢转回足够远以抓持在螺纹212或接口 210的其他表面上。只要使用者将杆构件234抵靠筒204保持在这个位置中,由于接口自身的摩擦接合,抓持构件244防止接口 210完全脱离末端206。最后,为了以可控的方式释放接口 210,从图12a至图12e中可见,使用者释放杆构件234使得杆构件在叶片式弹簧240的弹性偏压下枢转离开筒204。由于杆构件234枢转回来,抓持构件244摆动远离接口 210以使得接口 210自由落下。注射器202现在返回至其初始构造并且如果卫生标准允许可再次用于重新连接相同的接口或连接其他接口。
[0096]图13a至图13e中可见注射器202的可替代的实施方式,该注射器使用不同的杆构件234’。如前文所述,杆构件234’枢转地附接至注射器筒204。可以看到的是,杆构件234’仍具有大体柱形形状以便适配在筒204上,但是该杆构件具有平直的侧部236,该侧部使该杆构件具有矩形横截面。还可看到的是杆构件234’的前表面238是具有连续曲率的以便延伸回到主侧壁236中。该杆构件234’不具有向前延伸的、当接口一开始推动到末端206上时被接口 210驱动的鼻部。而是,前表面238设置有成形的槽239,该槽根据杆构件234’的位置提供了围绕末端206的空间。槽239具有侧表面,该侧表面是有角度的使得接口 210的裙部214能向下推动到槽239中。此外,从图13a的立体图以及图13f的前端部视图可见,槽239的直径是变化的,当杆构件234’在叶片式弹簧240的弹性偏压下完全枢转时具有围绕末端206设置的较窄的空间。
[0097]图13b和图13c示出了正在推下末端206的接口 210。在裙部214与槽239的侧表面之间的插入动作迫使杆构件234’朝向筒204枢转并且创造了用于接口 210推动到末端206上的空间。可通过使用者手动地向下按压杆构件234’来辅助该动作。在裙部214朝向末端206的底部在凸缘208上推动时,裙部214是弹性足够延展的。如图13d和图13e示出的,一旦接口 210的内部的凹槽216接合在凸缘208上,裙部214能够朝向末端206移动返回并且因此从槽239的侧表面释放压力。杆构件234’因此在叶片式弹簧240的弹性偏压下枢转回锁定位置(从图13f的前视图可见)。在这个位置中,槽239的较窄的直径围绕接口 210并且因此用于压缩裙部214并提供了围绕凹槽210在凸缘208之上的夹持结构的紧密配合。
[0098]可通过以与上文描述的有关图9至图12相同的方式操作杆构件234’从末端206分离接口 210。然而,前表面238的不同的特征在于该前表面具有变化的曲率。当杆234’抵抗叶片式弹簧240首次枢转时,前表面238的曲率使得该前表面大体横向于渐缩的末端206的轴线而移动。这允许在没有施加任何推开接口 210的力的情况下,从槽239的紧密的夹持释放锁定位置。在杆构件234’进一步枢转时,前表面238的曲率使得前表面开始沿末端206向前移动以便将接口 210推出锁定位置并从摩擦配合释放接口。因此,前表面238的曲率提供了移动的两个单独的阶段,在这两个单独的阶段之间没有干扰的。在接口 210释放时,抓持构件244可如前文所述的操作。
[0099]图14和图15示出了图13的杆构件234’的多个可替代的变型。在图14a和图14b中,可看到的是,槽239’在至少一个侧表面上设置有键形脊部250,并且接口 210’在裙部214’的外表面上设置了对应的凹槽。如从图14b可见,当杆构件234’在其弹性偏压下枢转返回时,键形脊部250与接口 210’的裙部214’上的凹槽相交以便在该位置中提供在接口 210’与杆构件234’之间的附加的锁定。在图15a和图15b中可见的另一可替代的变型中,在杆构件234’的前表面238中的槽239”具有有角度的或楔形的侧表面250’,无论杆构件234’什么时候在其弹性偏压下完全枢转,该侧表面都抵靠裙部214的外表面滑动以将接口摩擦地锁定在末端上。侧表面特征250’可设计成用于与在接口 210的外侧的裙部214和/或螺纹212相互作用。
[0100]图16和图17中可见注射器302的又一实施方式,该注射器使用不同的分离机构。如图16a和图16b示出的,在该实施方式中,杆构件334也通过轴335枢转地安装至注射器302的筒304。杆构件334被叶片式弹簧340弹性地偏压,该弹簧与筒304的侧部抵靠而接合。注射器302具有流体转移末端306,该末端是渐缩的以便形成鲁尔滑动连接,即,与对应的接口 310摩擦配合。接口 310与内缩的并具有外边缘312的标准鲁尔滑动接口相似,除此之外,该接口 310还设置有在边缘312的下方延伸的裙部314。图16c和图16d分别示出了标准鲁尔滑动接口的侧视图和横截面图,以用于比较。
[0101]注射器302包括一对夹持指320,该夹持指设置在筒304的前端处并平行于渐缩的末端306向前延伸。夹持指320与筒304整体地模制。如果力施加至致动器(例如在夹持指的面向内的表面上的球形凸部321),夹持指320可从末端306向外弯曲。杆构件334的前表面338包括用于末端306的中心槽339以及一对附加的孔,如图16b中可见,这对孔在槽339的两侧,该对孔容纳穿过孔的夹持指320。槽339在其顶侧部被致动唇缘323包围,如果前表面338向前枢转则该致动唇缘将在致动器321上向下按压。夹持指320可接合在接口 310的边缘312上以便当接口还通过摩擦配合连接至流体转移末端306时将接口 310保持在锁定位置中。杆构件334设置有一对向外延伸的支撑指322,该对支撑指能用于接合夹持指320并且因此辅助将接口 310保持在锁定位置中。
[0102]现将参考图17a至图17i描述用于注射器302的分离机构的操作。图17a至图17c示出了连接的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杆构件334至少部分地对抗叶片式弹簧340的弹性偏压以使得支撑指322没有接合夹持指320。在接口 310初始向下推动到渐缩的末端306上时,在接口 310的外部上的边缘312滑下夹持指320的有角度的前表面。在这个位置中,槽339提供围绕末端306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接口 310的裙部314。图17d至图17f示出了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中,接口 310与流体转移末端306完全接合。可从图17e的横截面图以及特别是从图17f的特写图看到这种情况。在杆构件334在叶片式弹簧的弹性偏压下自然地枢转时,移动到锁定位置中允许支撑指322抵靠夹持指320的外表面滑动。在该位直中,支撑指322抵罪夹持指320按压以向内推动夹持指以便辅助将接口 310保持在锁定位置中。随杆构件334在该位置中偏压,接口 310不能从夹持指320被拉得松动。
[0103]参考图17g至图17k示出了分离的阶段。图17g示出了杆构件334抵靠注射器302的筒304并对抗叶片式弹簧340的弹性偏压而被向下按压。在杆构件334枢转时,支撑指332从与夹持指320的接合中移动脱离。这可允许夹持指320主动地向外弯曲,但是通过致动唇缘323有效地释放夹持指,在致动器321上按下该唇缘以将夹持指320推开(见图17h的横截面)。一旦夹持指320不再接合在接口 310的边缘312上,接口 310就从其锁定位置中释放。在杆构件334对抗叶片式弹簧340的弹性偏压移动时,杆构件334的前表面338沿末端306向前移动以推动接口 310离开筒304。如从图17i的横截面看到的,当杆构件334抵靠筒304向下挤压时,可防止接口 310被抓持构件344整体地推动,该抓持构件摩擦地接合接口 310。图17j和图17k示出了分离的最后的阶段,在最后的阶段中,杆构件334释放以便在叶片式弹簧340的弹性偏压下自动地枢转,由此移开抓持构件334使得接口 310自由地从注射器302离开。
[0104]图18a至图18c示出了注射器302’的多个变型,该多个变型的注射器在接口通过摩擦配合连接至流体转移末端时还使用夹持指将接口保持在锁定位置中。在图18a和图18b的变型中,接口 210具有外螺纹212而不是具有边缘,例如为已经在上文结合图5c和图5d论述的。虽然接口 210示出为具有裙部214,但是可省略该裙部并且实际上注射器3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