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物和丝管理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23775阅读:来源:国知局
调节由环14中的一个或多个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开口 14ο的大小。
[0057]可将一条或多条另外的丝与主体12可拆卸地相关联,以帮助在外科手术期间控制植入物。如图所示,第二丝16 (在本文有时被称为穿梭缝合线或丝或先导缝合线或丝)设置在位于主体12的第一端部的通孔中,并且第三丝18 (在本文有时被称为拖尾或拨动缝合线或丝)设置在位于主体12的第二端部的通孔中。这两条丝16、18 (统称为引导丝)可用于帮助将植入物10并且因而将与之相关联的韧带移植物定位和设置在所需的植入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丝16的第一分支16a和第二分支16b从一个通孔的相对的侧面延伸,并且第三丝18的第一分支18a和第二分支18b从另一个通孔的相对的侧面延伸。
[0058]另外,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分支16a、16b可包括被配置成接收可调节的第一分支15a和可调节的第二分支15b的相应部分的接收部分17a、17b。将分支15a、15b设置在接收部分17a、17b内可有助于丝管理,以及提供便利的方式以帮助确保可调节的第一可分支15a和可调节的第二分支15b的任何切割不会损害自锁结13的完整性。更具体地讲,分支15a、15b设置在接收部分17a、17b内的一部分可被修剪而仍维持结13的完整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太靠近主体12切割分支15a、15b时,结13的完整性会受到损害,并且因而植入物10的强度会受到损害。关于具有图1A所示性质的植入物的进一步细节,在 2013 年 12 月 11 日提交的名称为“Implant Having Filament Limbs of anAdjustable Loop Disposed in a Shuttle Suture”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 14/103,167 中有所提供,该专利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全文并入本文。
[0059]图1B的植入物是可结合本文所提供的植入物管理装置和外科方法使用的植入物10’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所示,植入物10’类似于图1A的植入物10,不同的是其提供用于保护第一丝的结的完整性的替代构型。类似于植入物10,植入物10’包括:在其中形成有通孔的主体12’,联接到主体12’或以其他方式与到主体12’相关联的第一丝11’,以及可拆卸地联接到主体12’的相对的通孔的第二丝16’和第三丝18’。第一丝11’的一部分可形成由设置在主体12’的顶侧12t’上的自锁结13’限定的多个可调节的线圈或环14’,其中环14’主要设置在主体12’的底侧12b’上。丝11’可包括至少一个从结13’延伸的可调节的分支或尾部(如图所示的可调节的第一分支15a’和可调节的第二分支15b’),并且分支15a’、15b’可被操作以在向其施加张力时调节由环14’中的一个或多个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开口 Ho’的大小。第二丝16’和第三丝18’可用作先导丝和拖尾丝,其中第二丝16’的第一分支16a’和第二分支16b’从一个通孔的相对的侧延伸,并且第三丝18’的第一分支18a’和第二分支18b’从另一个通孔的相对的侧延伸。
[0060]不同于图1A的实施例,第二丝16’不接收可调节的分支15a’、15b’的部分。相反,邻近主体12’的顶部表面在主体12’的顶侧12t’上在可调节的第一分支15a’和可调节的第二分支15b’的一部分上方设置套管或垫片19’。更具体地讲,如图所示,套管19’是在其中形成有多个孔以接收可调节的第一分支15a’和可调节的第二分支15b’的单根缝合线丝。套管19’可在顶侧12t’上围绕第一分支15a’的一部分设置,围绕主体12’的底部表面缠绕,然后绕回顶侧12t’,因此其可围绕第二分支12b’的一部分设置。围绕主体12’的底部表面缠绕套管19’可在将可调节的分支15a’、15b’拉紧时帮助最大程度减少套管19’向分支15a’、15b’的末端15t/、15t2’的近侧移动。第一末端15t/可在第一孔19a’进入套管19’并且在第二孔19b’穿出套管19’,而第二末端15t2’可在第三孔19c’进入套管19’并且在第四孔19d’穿出套管19’。类似于植入物10的接收部分17,套管19’可有助于防止外科医生太靠近主体12’切割分支15a’、15b’。更具体地讲,关于该实施例,套管19’通常可以具有弹性属性,使得其在施加压缩力时聚拢,然后外科医生可以在靠近孔19b’、19d’的位置切割分支15a’、15b’。关于具有图1B所示性质的植入物的进一步细节,在2013年3月11日提交的名称为“Implant Having Adjustable Filament Coils”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793,514中有所提供,该专利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全文并入本文。
[0061]具有本文所提供的性质的植入物的多种其它构型以及植入物的其它类型可结合本文提供的与植入物管理装置和方法有关的公开内容使用。以非限制性例子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植入物主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环可被固定,而不是可调节的,并且从其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分支可被配置用于除调节环大小之外的其它目的,此类目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
[0062]棺入物管理装詈
[0063]图2A和图2B示出外科植入物管理装置100 (在本文有时被称为植入物管理卡)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的卡100在图2A中示出,而处于折叠状态的卡100的构型(在本文有时被称为紧凑构型)在图2B中示出。更具体地讲,图2B是在所示的顶侧或顶部表面112的下方折叠卡100的第二部分128的结果,即,朝向卡100的底侧或底部表面114(图2D)折叠。这导致在第二部分128上形成的标记136 (如图2A所示)在卡100的底侧114上可见,如图2D所示。在折叠或紧凑构型中,第二部分128特别是在其上形成的标记136可出于所有意图和目的成为底部表面114的一部分。
[0064]虽然卡100的主体102本身可具有多种形状和构型,但是其中一些形状和构型在本文中示出,并且其中许多其它形状和构型可基于本公开而得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主体102具有由第一端部104、第二端部106以及在所述这两个端部104、106之间延伸的相对的壁108、110限定的大体为矩形的形状。该装置还包括顶侧或顶部表面112(有时被称为第一侧或第一表面)和底侧或底部表面114 (有时被称为第二侧或第二表面)。中心纵向轴线L可沿主体102的长度延伸,并且可位于与两个相对的侧108、110大致等距的位置。为了易于参考,中心纵向轴线L将用在本文所述的每个实施例中,甚至当其它参考编号变化时。主体102通常可被定义为具有长度1、宽度w和厚度t (未标出,但在顶部表面112与底部表面114之间延伸)。根据卡100的构型,当卡100从展开构型移动到折叠构型时,长度1、宽度w和厚度t中的任何一者均可以变化。
[0065]虽然主体102被描述为在形状上大体为矩形的,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第一端部104和第二端部106并不像在典型的矩形中那样是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L的单一直线。相反,每个端部104、106是向其中点104M、106M渐缩的,因而形成对称的端部。如下文所讨论,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地根据卡的其它特征结构、形状和尺寸,第一端部104和第二端部106可具有多种其它形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处于展开构型时长度I可大约在约100毫米至约250毫米的范围内,处于折叠构型时其可大致在约80毫米至约220毫米的范围内,处于折叠或展开构型时宽度w可大致在约35毫米至约80毫米的范围内,并且处于展开构型时厚度t可大致在约0.01毫米至约I毫米的范围内,其中处于折叠构型时厚度t基于发生的折叠的量而随卡的各部分变化,此类厚度变化可容易地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确定。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处于展开构型时的长度I可大致为160毫米,处于折叠构型时的长度I可大致为130毫米,宽度W可大致为55毫米,并且处于展开构型时的厚度t可大致为0.5毫米。
[0066]外科植入物管理装置100包括多个不同的特征结构,这些特征结构改善使用者在外科手术之前和期间对丝的管理能力。一个此类特征结构是可植入体保持器116。如图所示,可植入体保持器包括两个交错、相对的突片118、120,它们被配置成抓住可植入体的相对的端部。突片118、120可被配置成将主体保持在与装置100上形成的标记134、136 —致的特定位置。因此,第一突片118可邻近O毫米标线,并且第二突片120可远离第一突片118的位置一定距离,比第一突片118更靠近第一端部104。两个突片118、120可被配置成在其各自的基部118b、120b枢转,以使得突片118、120的端部118e、120e可以移出基本上延伸穿过顶部表面112的平面。按照设计,两个突片118、120可枢转出页面(如图2C所示),因而允许将植入物主体收拢在突片118、120之下并且由顶部表面112的其它部分支撑。因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突片118、120可被操作以将植入物主体保持在植入物管理装置100的顶部表面112上。
[0067]虽然至少部分地根据植入物管理装置的其它部分和植入物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可植入体保持器116的突片118、120可具有多种形状和大小,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突片118、120具有也可被描述为细长和半椭圆形的指状形状。每个突片118、120的长度使得基部118b、120b在中心纵向轴线L的一侧延伸,而相同突片118、120的末端118d、120e在中心纵向轴线L的相对侧延伸。该几何形状可帮助在使用中将植入物主体固定到表面112。
[0068]装置100的另一种特征结构可以是丝环接合区122 (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为第一丝接收区),其可用于保持和张紧在植入物主体的底侧下方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丝环。丝环接合区122可具有多种不同的构型。在图2B图示实施例中,丝环接合区122包括至少一个突起特征结构(如图所示的两个叉头124),而丝环可围绕所述叉头设置。因此,植入物的所有环可通过单个部件以张紧状态保持在一起。叉头124可通过此类方式形成:沿着形成于主体102中的折叠部126对装置100的一部分进行折叠。更具体地讲,装置100的第二部分128 (如图所示为装置100的设置在折叠部126和第二端部106之间的部分)可朝向底部表面114折叠,S卩,折叠成如图所示的页面。因此,穿过主体102形成的相对的切口或开口 130与也穿过主体形成的中央切口或开口 132的组合可形成相对的叉头1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对的开口 130具有大体为三角形的形状,但也可使用多种其它形状形成该相对的开口。另外,如图所示,折叠部126与所述三角形切口 130相交并且基本上将其平分。通过三角形切口 130的侧面形成的锥形可帮助防止环从叉头124滑落。
[0069]折叠部126可在相对的壁108、110之间延伸跨过主体102的宽度W。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折叠部126的位置可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因而叉头124的端部的位置可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结合植入物管理装置使用的植入物和使用植入物的手术的类型。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折叠部126的位置通常允许环因为接合叉头124而具有施加到其上的张力。在一些植入物实施例中,环的大小可利用丝分支调节,以使得环可在叉头124上适当张紧。
[0070]虽然形成图2B所示的丝环接合区122的叉头124是通过折叠主体102的一部分而形成,但是也可使用其它构型来接合从植入物主体延伸的丝环。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可在装置100上预先形成丝环接合区122,使得不需要对初始构型进行折叠或做其它变更就可以形成丝环接合区122。因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装置100的第二端部106预先形成叉头124。
[0071]形成叉头124的一部分的开口 132也可用于接收韧带移植物。如图所示,移植物接收开口 132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在可植入体保持器116和叉头124之间,以使得当韧带移植物通过开口 132时,其通过植入物的丝环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口 132相比第一端部104来说更靠近第二端部106。
[0072]开口 132可具有多种形状和大小,但是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其沿着中心纵向轴线L对称。开口 132也可被折叠部126平分,并且因而可相对于折叠部126对称。因此,当朝向底侧114折叠第二部分128时,所得的构型是这样一种构型:在其中开口 132的一半基本上与开口 132的另一半对准。
[0073]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处于展开构型时开口 132的近似形状可类似于哑铃。一旦折叠后,哑铃状开口 132的较大部分132a就可以足够大以接收韧带移植物,而开口 132的较小部分132b则可帮助形成叉头124的形状。具体地讲,装置100的设置在较小部分132b和相对的开口 130之间的部分形成丝环接合区122的叉头124。如图2B所示,两个叉头124之间的空间124s可形成通往开口 132的其余部分的开放的通道。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在两个叉头124之间设置材料,从而消除开放的通道。
[0074]装置100的另一种特征结构可以是在顶侧112上形成的第一标记134。第一标记134可出于多个原因而使用,但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它们可有助于使用者在联接到装置100的植入物的环上标注特定的测量值。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标记134可用于在韧带移植物上标注特定的测量值。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标记134靠近第一突片118以O毫米开始并且延伸至大致位于折叠部126的50毫米处。每条标线基本上平行于折叠部126延伸。每条实标线表示10毫米的增量,而每条虚标线表示介于每条10毫米标线之间的5毫米增量。在装置的顶部表面上也允许有其它标记。例如,也可在顶侧112上在折叠部126和第二端部106之间提供第二标记136。如图所示,在折叠部126和第二端部106之间以5毫米的增量标注出另外的30毫米。根据植入物和植入物管理装置构型,第二标记136可用于帮助在与植入物相关联的韧带移植物上或在植入物的丝上标注特定的测量值。
[0075]可在主体102中形成接收缝隙138,以在朝向底侧114折叠第二端部106时接收该第二端部。如图2A所示,接收缝隙138可设置在折叠部126与第一端部104之间,并且可基本上平行于折叠部126延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缝隙138实际上位于可植入体保持器116与折叠部126之间。然而,接收缝隙138的位置通常可以取决于朝向底侧114折叠的第二端部106的形状和长度。因此,折叠部126和接收缝隙138之间的长度可大致等同于第二部分128的长度。缝隙138的长度和形状可对应于所述缝隙被配置成接收的第二端部106的形状。
[0076]可并入装置100中的另一种特征结构是用于将装置100关联到移植物准备装置的对准开口 14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准开口 140的位置邻近可植入体保持器116,在可植入体保持器116与折叠部126之间。孔140可具有适于接收移植物准备装置的柱的多种形状和大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移植物准备装置可与韧带移植物结合使用,以使得可根据本文中提供的公开内容在韧带移植物上以及在植入物管理装置上作出记号。移植物准备装置的示例在下文有所讨论,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植入物管理装置100能够与之配合使用的多种移植物准备装置构型。对准开口 140可以大体为细长的,并且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大体为泪珠状的。开口 140的第一端部140a可被配置成与移植物准备装置的柱的大小互补,而第二端部140b可具有比第一端部140更大的直径,使得更容易在最初接收柱并且定位植入物管理装置100,使得柱在第一端部140a接合装置100。
[0077]帮助管理分支以及通常从植入物的顶侧延伸的其它丝的多种特征结构也可作为装置100的特征结构而包括在内。这些特征结构通常可被称为丝保持特征结构,并且这些特征结构中的至少一些在装置100上的位置有时可被称为第二丝接收区142。除了保持与植入物相关联的丝外,这些特征结构中的至少一些还可向丝施加张力以帮助避免丝发生偏离。
[0078]丝保持特征结构的一个示例在图2A和图2B中作为在可植入体保持器116和第一端部104之间形成的相对的突片144、146而示出。如图所示,突片144、146可从中心纵向轴线L大致等距地间隔开,并且可被描述为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L水平地设置。每个突片144、146可包括两个折叠部144b、144c和146b、146c。可在突片144、146与主体102之间形成更居中设置的第一折叠部144b、146b,从而允许突片144、146被移出基本上延伸穿过主体102的平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2D所示,突片144、146可被配置成沿可植入体保持器突片118、120的相对方向移动,并且因而可在折叠时延伸到页面中。每个突片144、146可沿着第二折叠部144c、146c折叠,以提供接收区144r、146r,而丝可围绕所述接收区缠绕。如图2D所示,突片144、146的端部144e、146e可基本上平行于基本上延伸穿过主体102的平面。与植入物相关联的任何丝的任何和所有部分可围绕突片144、146缠绕,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突片144、146可帮助使各丝保持有序,并且还可以降低任何丝缠结的可能性。围绕突片144、146缠绕丝还可使丝保持张紧状态。
[0079]可在第一端部104中形成居中设置的缝隙148,并且使之向突片144、146延伸。缝隙148可用作在将待设置的丝围绕突片144、146缠绕之前丝的进入点。如图所示,缝隙148终止于延伸穿过主体102的孔150。可在将丝围绕突片144、146缠绕之前将丝的一部分设置在孔150中。
[0080]用于保持丝的另一种特征结构由延伸穿过主体102并且被配置成接收任何和所有丝的孔152提供。孔152可设置在第二丝接收区142中,靠近第一端部104,在第一相对壁108和第二相对壁110中的一者和居中设置的缝隙148之间。缝隙154可与孔152连通并且可延伸到最接近孔152的相对壁(如图所示的第一壁108)。如图2C和图2D所示,丝可围绕突片144、146缠绕,从突片144、146向孔152延伸,并且可滑动穿过缝隙154而进入孔152。除了维持丝的张紧状态的突片144、146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孔152也可帮助维持丝的张力,比如,当孔152具有与设置在其中的丝的总直径相似的直径时。
[0081]保持突片156可作为有助于丝保持和管理的又一种特征结构而提供。如图所示,保持突片156可沿着相对的壁108、110中的一者(如图所示的第一壁108)定位,并且可比孔152和缝隙154更居中地沿着壁108设置。具体地讲,保持突片156可沿着主体102的长度I设置在相对的突片144、146和可植入体保持器116之间。保持突片156可通过从壁108向中心纵向轴线L延伸的、大致平行于折叠部126的两个缝隙158、160形成,并且可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大致垂直于两个缝隙158、160的两个折叠部156b、156c。折叠部156b、156c可允许突片156形成用于接收丝的套管,并且至少在一些情况下,可向设置在其中的丝施加张力和/或维持设置在其中的丝的张力。更居中设置的折叠部156b可在主体102和突片156之间形成,以使得突片156可延伸进或延伸出页面。第二折叠部156c可允许突片156的端部156e向主体102折回以形成套管,如图2C和图2D所示。通过朝装置100的边缘保持丝,使用者可以更容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