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9055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时,如果内套筒200的齿252被无意地向内弯曲并且被捕获在瓶塞914的凸缘部分916和隔板248 (图27)之间,可危害转移装置100在小瓶900上的密封(下面对此更具体地描述)。为了防止齿252的这种向内弯曲,内套筒200的齿252、连接部254和腹板256是足够硬的,以防止在转移装置100安置在小瓶900上期间齿252被向内弯曲到被捕获在瓶塞914和隔板248之间的程度(S卩,齿252、连接部254和/或腹板256足够硬使得齿252不能被相对于纵向轴线Y向内弯曲90度角(或者,替换地,45度角),其示出在图27中)。通过使齿252不能被向内弯曲到这种程度,在内套筒200被安置在小瓶900上时实现了齿252的更好的对准,这有利于确保每个被加盖的小瓶900的更高质量的密封,从一个被加盖的小瓶900到下一个被加盖的小瓶900的更加一致的密封操作,和每个内套筒200在安置之后且在盖上之前(例如,当转移装置100在被安置在小瓶900上(但还没被盖上)之后被沿着加盖线向下行进时)在其相应小瓶900上的垂直定向。
[0051]仍然参照图35-37,在组装的转移装置100被安置在小瓶900上之后,通过给帽600的封闭的顶壁602 (和/或外套筒500)施加纵向力F (图35)使得伸出表面624将施加到帽600的任何纵向力F传输给外套筒500,由此向下(结合地一起)驱动帽600和外套筒500以使外套筒500的下唇缘514离开凸缘250的凹口 260 (S卩,第二组装单元800相对于第一组装单元700被纵向地向下移动以加盖小瓶900)来给小瓶900盖上转移装置100。更确切地说,(例如通过帽600)施加到外套筒500的纵向力F使得下唇缘514的呈斜面的表面558沿着凹口 260的下边界261的倾斜部分向下滑动,再一次引起外套筒600的径向向外膨胀,使得下唇缘514的内面556沿着凸缘250的外部向下滑动,同时维持对其的径向方向的压力。
[0052]一旦下唇缘514向下滑过凸缘250 (S卩,一旦下唇缘514遇到下段204的外凹部264),由下唇缘514施加在凸缘250上的径向压力就被释放,并且外套筒500被允许收缩,从而驱动下唇缘514进入外凹部264。利用给帽600和/或外套筒500继续施加的纵向力F,外套筒500继续其相对于内套筒200的下段204的向下移动,直到外套筒500的底部表面504、呈斜面的表面558和/或内面556遇到外凹部264的倾斜的下边界266并且沿着该倾斜的下边界266向下滑动以径向向内且朝着小瓶900的颈部904的外部表面908驱动齿252 (S卩,内突起276和外突起268)。
[0053]在外套筒500的下唇缘514滑过外凹部264的下边界266之后,下唇缘514继续沿着外突起268向下滑动直到遇到内套筒200的呈斜面的外边缘272,此时下唇缘514抓持(即,在下面包裹)呈斜面的外边缘272 (图37),同时外套筒500的内表面506将齿252压在小瓶900的颈部904的外部表面908上。尤其是,与下唇缘514抓持呈斜面的外边缘272同时地,上唇缘512安置在凸缘250的边缘258上。以这种方式,外套筒500被永久地固定在内套筒200的下段204上,同时外套筒500的下唇缘514接合齿252以防止外套筒500相对于内套筒200的纵向向上移动,并且外套筒500的上唇缘512接合内套筒200的凸缘250以防止外套筒500相对于内套筒200的纵向向下移动。在这个布置中,小瓶900被说成是被盖上转移装置100。
[0054]在外套筒500相对于内套筒200的向下移动期间,帽600的突耳622保持被设置在外套筒500的脊544、546之间,如在图31中所示(S卩,转移装置100还没有被激活)。在这方面,当在帽600相对于尖钉400的纵向移动期间帽600的凸轮表面616、618保持(以配合关系)面对尖钉400的随动件表面442、444的同时,在凸轮表面616、618和随动件表面442、444之间的纵向间距在上述移动中减小,使得当外套筒500被永久地固定到内套筒200上时凸轮表面616、618接触随动件表面442、444或者与其紧密隔开,如图37所示。
[0055]而且,当小瓶900被盖上转移装置100时,帽600内的内部空间必须被密封,从而维持内部无菌直到已经开始激活转移装置100。为了提供这种密封,在第二组装单元800被相对于第一组装单元700移动时,帽600的底部边缘604环状地接触(即,压缩和/或咬入)垫圈300,并且瓶塞914被叉部288压缩的幅度增加,由此通过帽600和垫圈300之间的界面和叉部288和瓶塞914之间的界面密封帽600的内部空间。尤其是,垫圈300的座224的深度被优化以使垫圈300能突出超过内套筒200的上段202的外表面214足够多从而在帽600安置在(和/或咬入)垫圈300时最大化在垫圈300和帽600之间的密封并且在激活转移装置100时最小化垫圈300的对抗帽600的旋转的摩擦对立,如下面更具体地描述的。在这方面,帽600的底部边缘604可被成形为在帽600安置在(和/或咬入)垫圈300时最优化在垫圈300和帽600之间的密封(例如,底部边缘604可以是圆形的或呈斜面的以在不刺破垫圈300的情况下实现与垫圈300的密封接触)。
[0056]在小瓶900被盖上转移装置100期间,小瓶900在许多其它小瓶900的旁边以垂直的取向沿着加盖线行进。因此,考虑到一个小瓶900的翻倒会引起加盖线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维持每个小瓶900的垂直取向是令人满意的。为了抑制在小瓶900上安置(或盖上)转移装置100之后的翻倒,转移装置100的重量已经被最小化,由此减少了在盖上之后在小瓶900上的转移装置100的顶部过重。这种在意重量的设计的一个示例是尖钉400在外本体422和内本体420之间是中空的,以及齿252具有凹部270 (其在图8中示出)。重量的减少最小化了与组装有关的问题,减少了从用户观点看来的烦恼,并且降低了制造该设备时的材料成本。
[0057]在被盖上的构造中(在图37中示出,没有小瓶900),转移装置100和小瓶900可被存储或运输直到期望对小瓶900内的物质进行重构(即,小瓶900保持密封,即使是小瓶900已经被盖上转移装置100)。但是,当期望对小瓶900内的物质进行重构时,用户一只手抓着外套筒500 (例如,抓持外套筒500的抓持环562和/或外表面508的锯齿状的(或平坦的)抓持区域,同时另一只手也抓住帽600 (S卩,抓持帽600的抓持表面640和/或侧壁606的锯齿状的(或平坦的)抓持区域638)。然后,用户手动地沿箭头642所指的方向相对于外套筒500旋转帽600 (S卩,在从上面观察帽600时沿逆时针方向,换句话说,在如图31所示从下面观察外套筒500时沿顺时针方向R)。
[0058]再参照图31和32,当用户旋转帽600时,帽600的每个突耳622都穿过其在外套筒500上的相应的第二脊546,并且每个相关的引导排列的第一平坦表面632沿着其对应的倾斜的台522的第二台阶538行进(S卩,要么与其接触,要么与其紧密间隔,如图32所示)。在每个突耳622已经沿周向行进超过其相关的倾斜的台522的基部526之后,每个引导排列的倾斜表面636遇到了其对应的倾斜的台522的第二斜坡540。在帽600的继续旋转之后,每个引导排列的倾斜表面636就接触对应的倾斜的台522的第二斜坡540并沿着该第二斜坡540向上滑动,直到穿过倾斜的台522的峰528,使得第一平坦表面632接触外套筒500的顶部表面502并沿着顶部表面502滑动。
[0059]尤其是,当每个引导排列的倾斜表面636沿着对应的倾斜的台522的第二斜坡540向上滑时,帽600的伸出表面624与外套筒500的顶部表面502脱离接触(或者进一步被间隔开),并且帽600的底部边缘604从垫圈300移除最少一些压力(或者进一步被间隔开)。另外,棘爪530按顺序经过帽600的齿626(即,每个棘爪530与其在帽600上的相关的一组齿626相互作用,棘爪530径向向外弯曲以在每个齿626上滑过,并且接着吧嗒一声径向向内进入下一个齿间的空间),由此使帽600能在顺时针方向R上继续旋转同时防止帽600在相反方向上旋转。而且,因为帽600在垫圈300上的压力被减小或完全消除,垫圈对帽600的旋转的摩擦对立也同样被减少或完全消除,使得帽600能相对于外套筒500更容易地旋转(即,通过帽600的旋转距离的大部分,垫圈300的额外添加的摩擦阻力(由垫圈300摩擦帽600引起)要么被减少要么完全不存在)。
[0060]因为在被加盖的小瓶900的运输和存储期间尖钉400的远端端部495被保持在瓶塞914的几毫米内,所以甚至帽600的最轻的旋转都会使尖钉400开始刺破瓶塞914。因此,期望一旦在激活开始之后就阻止帽600沿相反方向被旋转,并且每一组中的第一齿626因此已被策略地定位以在对瓶塞914的刺破已经开始之后就立即(且完全地)被其相应的棘爪530接合。以这种方式,一旦突耳622已经穿过它们的相关的第二脊546并且棘爪530已经穿过它们的相关的齿626组的第一齿626,激活过程就不可能被逆转。相反,用户必须继续旋转帽600直到完成转移装置100的激活,如下面更具体地公开的。尤其是,提供一对相对的棘爪530 (而不是单个棘爪530)是令人满意的,以提供确保阻止反向旋转的额外的强度。
[0061]再次参照图35-37,在帽600相对于外套筒500的旋转期间,凸轮608、612与随动件428、430相互作用以将帽600的旋转转换为尖钉400的平移。更确切地说,第一凸轮表面616沿着第一随动件表面442向上滑动,并且第二凸轮表面618沿着第二随动件表面444向上滑动。不过,因为尖钉400相对于内套筒200的旋转被尖钉400和内套筒200的花键接合所阻止(图28),并且还因为帽600相对于外套筒500的纵向移动由被限制在通路542内的突耳622阻止(图32),所以凸轮608、612的旋转使尖钉400朝着小瓶900的瓶塞914向下纵向平移。
[0062]现在再参照图27,在尖钉400被帽600向下平移的一开始,尖钉400的挂钩452、454开始离开内套筒200的上孔隙216,同时挂钩452、454的倾斜的下表面458沿着上孔隙216的下边缘向下滑动,由此将夹子440径向向内移动并移向第二凹室438内的更深处,使得夹子440的腿446、448弯曲以基本上弹簧加载夹子440。在挂钩452、454已经被从上孔隙216移开之后,横杆450在内套筒200的通道208中遇到了斜坡240的基部244,并且在尖钉400继续平移的同时横杆450沿着斜坡240从基部244向下滑动到峰246。因为斜坡240向通道208内的伸入从斜坡240的基部244到斜坡240的峰246 —直增加,所以在横杆450沿着斜坡滑动时腿446、448所经历的屈曲(或弯曲)的大小连续增加(并且在横杆450沿着斜坡240滑动时夹子440的弹簧加载的大小也对应地连续增加)。
[0063]一旦横杆450穿过斜坡240的峰246,横杆450就遇到了下孔隙218的基部区域220,并且挂钩452、454遇到了下孔隙218的腿区域222。因此,夹子440被允许径向向外地吧塔一声(释放夹子440的弹簧加载)将横杆450定位在斜坡240的峰246下面并且将挂钩452、454插入下孔隙218的腿区域222。以这种方式,夹子440的向上移动(并且,因此,尖钉400的向上移动)被横杆450与斜坡240的界面所限制并且被挂钩452、454与下孔隙218的腿区域222的上边缘的界面所限制。而且,止挡242提供了夹子440的纵向向下移动的下极限(即,在尖钉400被过度向下移动之后横杆450就立即被定位成接触止挡242)。在这种布置中,夹子440被锁定在下孔隙218中以将尖钉400保持在第二固定位置。与夹子440的横杆450沿着斜坡240滑动同时,尖钉400的尖部段406的远端端部495穿过通道208的颈部280 (S卩,穿过隔板248)以遇到并刺破小瓶900的瓶塞914的中心部分918(图 36)。
[0064]尤其是,在转移装置100的激活期间,有多个因素对抵抗尖钉400的平移的阻力有贡献。例如,尖钉400的挂钩452、454必须被移开内套筒200的上孔隙216 ;尖钉400的夹子440的横杆450此后必须抵抗着由夹子440的弯曲的腿446、448施加在斜坡240上的连续增加的阻力沿着内套筒200的斜坡240滑动;并且尖钉400的尖部段406此后在进入小瓶900之前必须刺破瓶塞914。为了有利于减少旋转帽600所需的扭矩并且提供在帽600的整个旋转期间更加恒定的扭矩要求,尖钉400上的随动件表面442、444的斜坡已经被构造成在平移期间根据施加在尖钉400上的变化阻力而变化。换句话说,随动件表面442、444在预期有更多阻力的地方所具有的斜坡与在预期有更少阻力的地方所具有的斜坡不同。因此,每个随动件表面442、444的斜坡不是从随动件表面442、444的顶部到随动件表面442、444的底部是恒定不变的。相反,该斜坡被构造成在阻力最大的地方提供最大的机械效率并且在阻力最小的地方提供最小的机械效率。类似地,凸轮表面616、618 (图24)也可在预期有更多阻力的地方所具有的斜坡与在预期有更少阻力的地方所具有的斜坡不同。因此,每个凸轮表面616、618的斜坡可从顶部到底部不是丨旦定不变的。相反,凸轮表面616、618的斜坡也可被构造成在阻力最大的地方提供最大的机械效率并在阻力最小的地方提供最小的机械效率。这种变化的斜坡使用户能更容易地激活转移装置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