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_3

文档序号:9336577阅读:来源:国知局
? ml 4 ;Vi 为取样体积(1. OmL) ;A为渗透面积(0. 785cm2),结果见图1。
[0058] 2. 2薯蓣皂苷和藁本内酯的透皮速率常数
[0059] 以薯蓣皂苷和藁本内酯的累积渗透量(Qn)分别对时间t进行线性回归,所得方程 即为Higuchi方程,所得斜率K即为藁苯内酯的透皮速率常数Jss (yg?cm2 ?h^,见表1
[0060] 表1-薯蓣皂苷和藁本内酯的Higuchi方程及透皮速率常数
[0061]
[0062] 由图1和表1可知,制备的0/W乳膏剂中效应成分薯蓣皂苷和藁本内酯具有良好 的皮肤组织透过性。
[0063] 二、0/W乳膏剂的药效学实验
[0064] 采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德国麦氏大药厂,进口注册证号H20080635)和积雪 苷霜软膏(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564)为对照药物,兔耳瘢痕组织 为模型进行药效学实验。1、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动物分组和药物干预
[0065] 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16只,兔龄7-8个月,雌雄各半,体重2. 0±0. 25kg。用3% 戊巴比妥30mg/kg耳缘静脉注射将兔麻醉,沿耳腹侧纵向做直径lcm的圆形创面,完整切除 全层皮肤,去除软骨膜,保留软骨,创面压迫止血后再不予任何处理,自然愈合,每耳6处间 隔2cm。20天左右创面上皮化,无感染或愈合不良。
[0066] 创面完全上皮化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分别设为实验 组(5%中药复方乳膏组)、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对照组、积雪苷霜软膏对照组和空白对 照组,每组8只兔耳,每组48个创面。实验组、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对照组和积雪苷霜软 膏对照组组于创面完全上皮化时即术后20天开始用药,将药膏均匀涂在瘢痕部位,3次/ 日,于用药后第30天取材。
[0067] 2、瘢痕外观及质地观察
[0068] 用药第30天观察对比用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瘢痕组织颜色、硬度、弹性、张力、质 地的变化以及瘢痕挛缩的发生率。空白对照组创面局部稍隆起,增生较厚,颜色较苍白,质 地硬,弹性差,有些瘢痕中央有乳头状突起,部分瘢痕出现挛缩,挛缩发生率为18. 75% ;实 验组增生较轻,颜色红润,质地柔软,弹性较好,未见有瘢痕挛缩;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对 照组瘢痕增生亦较轻,颜色淡红,弹性较好,瘢痕挛缩发生率为4. 17% ;积雪苷霜软膏对照 组表现介于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部分瘢痕出现挛缩,瘢痕挛缩发生率为8. 33%,与空 白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 < 0. 05)。
[0069] 3、瘢痕厚度的测量比较
[0070] 各组用药30天后用3%戊巴比妥30mg/kg耳缘静脉注射将兔麻醉,每只兔子随机 取6个标本。全层切取瘢痕组织和周围正常皮肤,直径约2cm,纵行剖开瘢痕,用游标卡尺从 横截面测量瘢痕厚度,分别记录瘢痕中央和边缘部位的厚度,结果见表2。
[0071] 表2-各组兔耳增生性瘢痕厚度值(n= 24,土s,cm)
[0072]
[0073] 由表2可知,用药30天后各组瘢痕均有所增厚,实验组瘢痕厚度最小,复方肝素钠 尿囊素凝胶对照组次之,积雪苷霜软膏对照组再次之,空白对照组增生最明显,各组之间两 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〇. 05)。
[0074] 4、各组瘢痕的增生指数及比较
[0075] 标本经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用测微尺测量瘢痕周围正常皮肤真皮层 厚度a及瘢痕表皮以下到软骨表面的垂直距离b,每个视野测5个a值或b值,取平均值,按 以下公式测算出瘢痕增生指数:H = b/a。统计分析方法及标准同瘢痕厚度的测量,结果见 表3〇
[0076] 表3-各组瘢痕增生指数(n = 24,土 s)
[0077]
[0078] 由表3方差分析可知,用药30天后实验组的瘢痕HI与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 对照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者HI均明显低于积雪苷霜软膏对照组(P < 0. 05),而积雪苷霜软膏对照组瘢痕增生指数HI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 < 0. 05)。
[0079] 6、瘢痕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及结果
[0080] 用药30天,取实验组与各对照组瘢痕组织,标本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切片、染色。
[0081] 空白对照组兔耳增生块的真皮组织增生明显,表皮下有大量胶原增生,胶原纤维 排列致密、紊乱,有些呈结节或旋涡状排列,其中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排列无序,同时可见 大量的毛细血管,多数毛细血管呈闭塞状态;实验组真皮层较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整齐, 深层与软骨平行排列整齐,成纤维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管数量较空白对照组略少,处 于充血状态;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对照组真皮层亦较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整齐,成纤 维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少,与胶原纤维平行排列,血管数量较空白对照组略少;积雪苷霜软膏 瘢痕组织较空白对照组薄,较实验组厚,胶原纤维排列较乱,成纤维细胞与血管较多,部分 血管处于闭塞状态。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复方提取的有效部位由以 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制成:穿山龙5~70g、皂角刺5~70g、五灵脂5~60g、川芎5~60g、 当归5~60g、五倍子5~60g。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复方提取的有效部 位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制成:穿山龙10~60g、阜角刺10~60g、五灵脂10~50g、川 芎10~50g、当归10~50g、五倍子10~50g。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复方提取的有效部 位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制成:穿山龙15~60g、阜角刺15~60g、五灵脂15~50g、川 芎15~50g、当归15~50g、五倍子15~50g。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剂,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复方提取的有效 部位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制成:穿山龙30~50g、皂角刺30~50g、五灵脂10~20g、 川芎10~20g、当归10~20g、五倍子10~20g。5. 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外用制剂 的剂型为乳膏剂,喷雾剂,医用敷料,贴剂或凝胶剂。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外用制剂的乳膏 剂为0/W型乳膏剂;所述喷雾剂为0/W型微乳喷雾剂;所述贴剂为水凝胶贴剂,所述医用敷 料为0/W型微乳浸润的医用敷料;所述凝胶剂为0/W型微乳凝胶。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外用制剂由所 述中药复方提取的有效部位和药用辅料组成,其中,中药复方提取的有效部位2~30%,药 用辅料70~98%,以质量百分比计。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用辅料,其中,贝占 剂的骨架材料选用聚丙烯酸钠和聚丙烯酸NP-700,交联剂选用甘羟铝和酒石酸,增稠剂选 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保湿剂选用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0/W乳膏剂基质辅料由 液体石錯、十六醇、十A醇、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平平加〇、甘油、乳化剂〇P、聚乙二 醇-7-甘油辛酸、葵酸酯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及纯化水组成;0/W型乳喷雾剂中的乳化剂选 自HLB值为5~19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助乳化剂选自丙二 醇、丙三醇、聚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油相为肉豆蔻酸异丙酯、单亚油酸甘 油酯、油酸乙酯、棕榈酸或多种长链脂肪酸油混合物;凝胶剂的辅料由卡波姆、甘油、三乙醇 胺、磷酸盐缓冲液组成。9. 一种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中药复方提取的有效部位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处方量的穿山龙、皂角刺、五灵脂、五倍子粉碎成10~60目粉末,采用5~20倍 量20 %~95 %乙醇,分3~5次浸提,分离浸提液,浓缩,获得有效部位A ; ⑵将川考、当归粉碎成10~60目粉末,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或用3~15倍量石油 醚,20 %~95 %乙醇有机溶剂分3~5次浸提,获得有效部位B ; (3)合并有效部位A、B,即得中药复方提取的有效部位。10. 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瘢痕的药物中的应 用。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其中药复方提取的有效部位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制成:穿山龙5~70g、皂角刺5~70g、五灵脂5~60g、川芎5~60g、当归5~60g、五倍子5~60g。本发明还包括中药复方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组方简洁、符合中医药理论;提取工艺简单,效应成分含量高,减少了非有效成分的引入,制剂工艺科学,效应成分在病变组织的透过率高,动物实验及人体试用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IPC分类】A61K36/8945, A61P17/02
【公开号】CN105055768
【申请号】CN201510393936
【发明人】王庆伟, 王顺利, 肖映红, 刘雪英, 李军昌, 刘朝晖, 张衍国, 徐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7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