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9336577阅读:1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瘢痕 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也是现代医学上一个棘手难 题,其治疗方法种类繁多,方法各异,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0003] 西医防治瘢痕主要是针对疤痕的形成机制,采用手术疗法、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或 上述方法的综合疗法。其中,手术切除是增生性瘢痕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单纯切除的总 体复发率大于50% ;虽然近几年改进了手术切除方法,但是对创伤修复失控几乎没有影响, 故仍可能因再次创伤愈合失控而导致瘢痕过量形成。物理疗法防治瘢痕也能起到一定的效 果,例如,机械压迫法、激光治疗、放射治疗、冷冻治疗、硅胶薄膜敷贴等,这些治疗方法疗效 有限,治疗时间长,可产生副作用,并引发各种并发症,复发率居高。生化药物或化学药物治 疗依旧是防治病理性瘢痕的热点,但生化药物还不成熟,在短时期内还不能全面应用于临 床,现有的药物疗效均有限,大多药物毒性较大,不能长期使用,且费用较高,不易被患者接 受。
[0004]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瘢痕取得了重大成果,其前景广阔。目前,中医药学治疗防治 瘢痕形成了两条路线:一、基于瘢痕形成的现代病理学研究机制,采用中草药的单体化合 物、有效部位或单一中草药的研究或临床应用,主要针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活 力、生长周期、凋亡的影响和对瘢痕组织中胶原的影响,或者对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的 调节作用。比较受关注的中草药单体包括姜黄素、苦参碱、积雪草苷、汉防己甲素、丹参酮、 雷公藤、苦参碱、槲皮素、粉防己碱、川芎嗪、常山酮、青蒿素、辣椒素、水蛭素等,有效部位如 三七总甙;以及单味药五倍子、蜈蚣、红花、丹参的提取物等,甚至洋葱、绿茶、马鞭草、飞机 草、碧萝芷、紫锥菊属(即松果菊属)植物的提取物。这种研究和治疗方法抛开了中医关于 瘢痕的发病理论和中药的配伍理论,类似于化学药物的防治手段,而单一的化学药物、中药 单体或单味中药很难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还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二、基于传统中医 药的病机理论和药物配伍理论,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关于瘢痕的记载如《五十二病方》、《太平 圣惠方》、《普济方》等,虽然各部医典对瘢痕的命名有所不同,如蟹足肿、黄瓜痈、肉龟等,但 是对于瘢痕的认知及治疗方法是一脉相承。传统中医认为瘢痕与先天禀赋素体特异有关, 加之遭受金创,火水之伤,余毒未净,气滞血瘀,搏结经络而成,特别是瘢痕疙瘩,按之坚硬, 推之不移,当属血分病变,且多有瘙痒刺痛等伴随症状。因此,中医认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 瘩的形成根源主要是创伤导致局部气滞血瘀,痰湿搏结于经脉。治疗依据病因、病机,主要 以活血化瘀为主,兼化痰祛湿,滋阴润燥。文献报道较多的中药内服汤剂有复元活血汤加减 (当归、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柴胡、枳壳、穿山甲、土元、生牡、土贝母)行气活血、软坚 散结治疗气滞血瘀的瘢痕瘰瘡;生脉散加味(党参、麦冬、生地、山药、枸杞、率仁、五味子、 白芍、菊花、木瓜、僵蚕)益气生津、养血润燥,治疗气亏阴虚、血燥筋急的瘢痕疙瘩的瘙痒; 水蛭活血汤(水蛭、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莪术、炒白芍、伸筋草、炙穿山甲、威 灵仙)治疗瘀血阻滞的瘢痕等传统名方。也有一些临床经验方如祛瘢效灵汤(生地、白花 蛇舌草、马齿苋、玄参、花粉、丹参、赤芍、白芍、萆蘚、橘叶、荔枝核、益母草、皂刺、紫草、穿山 甲)等。而现有技术内服中药复方都需要长期服用,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以上,甚至1年 以上,长期大量内服必然存在很多不良反应,甚至一些毒性药物引起毒性反应,患者依从性 差,临床疗效自然不理想。
[0005] 现代中医学认为瘢痕的形成属于气血瘀滞,经络痹阻,痰湿凝结所致,治疗上应当 活血祛瘀,软坚散结。因瘢痕发生于局部,故外治法多见,单纯内治法少见,故基于中医药理 论的中药复方外治法也是中医药的特色,如大血藤洗剂(大血藤、丹参、红花、当归)外洗 浸泡,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促使瘢痕组织软化甚至消失;复方艾叶 煎(艾叶、老松皮、威灵仙、红花组成浸洗)合并丁艾油(艾叶、丁香、红花、冰片组成)外涂 瘢痕增生局部;复方蜈蚣药糊(蜈蚣、五倍子、大黄、红花)外敷;瘢痕涂膜(丹参、川芎、五 倍子、苦参、冰片等);经验方(皂角刺、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威灵仙、生南星、蒲公英、连 翘、夏枯草、生乳没、半枝莲、蜈蚣、冰片)做成糊膏剂治疗瘢痕也取得显著疗效;也有中西 药物配合用于临床治疗,既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有较强穿透力,从而促进瘢痕消退,或 经超声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变软,使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充分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取得较好 的疗效。但是,目前现有技术简单工艺制备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如传统的水提浓缩、醇提、 油浸油炸等技术制备的水剂、酊剂、糊剂或膏剂,制剂中的效应成分含量低,瘢痕组织结构 致密,复方效应成分很难渗透进入,很难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高效、临床上应用方便的治疗瘢痕 的中药复方制剂。
[0007]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应成分含量高的治疗瘢痕的中 药复方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0008]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的 应用。
[0009]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瘢痕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其 中药复方提取的有效部位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制成:穿山龙5~70g(优选10~60g, 更优选15~60g,最优选30~50g)、阜角刺5~70g (优选10~60g,更优选15~60g,最 优选30~50g)、五灵脂5~60g (优选10~50g,更优选15~50g,最优选10~20g)、川 考5~60g (优选10~50g,更优选15~50g,最优选10~20g)、当归5~60g (优选10~ 50g,更优选15~50g,最优选10~20g)、五倍子5~60g (优选10~50g,更优选15~ 50g,最优选10~20g)。
[0010] 进一步,所述复方外用制剂的剂型为乳膏剂,喷雾剂,医用敷料,贴剂或凝胶剂。
[0011] 进一步,所述复方外用制剂的乳膏剂为0/W型乳膏剂;所述喷雾剂为0/W型微乳喷 雾剂;所述医用敷料为0/W型微乳浸润的医用敷料,所述贴剂为水凝胶贴剂;所述凝胶剂为 0/W型微乳凝胶。
[0012] 进一步,所述复方外用制剂由所述活性成分和药用辅料组成,其中,中药复方提取 的有效部位2~30%,药用辅料70~98%,以质量百分比计。
[0013] 进一步,所述药用辅料,其中,贴剂的骨架材料选用聚丙烯酸钠和聚丙烯酸 NP-700,交联剂选用甘羟铝和酒石酸,增稠剂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卡波姆,保湿 剂选用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0/W乳膏剂基质辅料由液体石蜡、十六醇、十八醇、三乙醇 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平平加0、甘油、乳化剂0P、聚乙二醇-7-甘油辛酸(TEF0SE 63)、葵酸 酯(Labrasol)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及纯化水组成;0/W型乳喷雾剂中的乳化剂选自HLB值 为5~19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如二乙二醇单乙基醚、油酸 聚乙二醇甘油酯),助乳化剂选自丙二醇、丙三醇、聚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油相为肉豆蔻酸异丙酯、单亚油酸甘油酯、油酸乙酯、棕榈酸或多种长链脂肪酸油混合物; 凝胶剂的辅料由卡波姆、甘油、三乙醇胺、磷酸盐缓冲液(PBS液)等组成。
[0014] 本发明组方所治之类瘢痕与先天禀赋特异,遭受金石之创,火水之伤,脉络受损, 痹阻经脉,气血运行障碍则气阻血瘀,津液凝滞内生湿浊有关。气血津液与湿浊之邪搏结于 腠理筋脉肌肉之间,故见皮肤瘢痕,按之坚硬,推之不移,不通则痛,血虚生风则痒而见相关 伴随症状。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特秉体质疾病发生之本,与肺脾肝肾脏腑功能相 关;而血瘀、气滞、湿浊是瘢痕的形成重要因素,治宜以行气活血,祛湿通络为法。
[0015] 组方中,穿山龙首见于《本草纲目拾遗》,之后流传于民间,近30年从民间收集而 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收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1976, 571,人民卫生出版社印)。方中 重用该药为君,其性温味苦,归肺、肝经,温能活血,苦能祛湿,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 效。皂角刺,性辛温,归肝、胃经,辛性走串,具有破坚削积、消肿托毒、活血祛瘀之功效,善拔 毒祛风消肿。穿山龙、皂角刺二药合用,能气行血活,瘀散湿祛,则病因可消,脉络得通,共为 君。五灵脂苦咸甘温,咸能软坚,活血止痛,《本草经疏》言"其功长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 滞作痛,……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与当归、 皂角刺合用以活血散瘀,通脉止痛,助穿山龙、皂角刺行气、活血、化湿降浊之效,共为臣药。 当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五倍子,味酸而涩,功善收痰湿消肿,二药共为佐助药; 而五倍子为性寒之品,又具有消减穿山龙、皂角刺等行气活血化痰等药温燥耗血之弊,司反 佐药之职。本发明虽为中药复方外用制剂,但谨守病机,气血互济,寒热平衡之要义,全方重 用活血通络祛风之诸药,配伍养血、软坚之品,诸药共成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的良方。
[0016]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穿山龙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