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支架植体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49721阅读:来源:国知局
0100]所述副孔包括一第一副孔与一第二副孔;
[0101]所述近端尖部的外表面被成形用以定义所述第一及第二凹槽,其沿所述尖部的至少一轴状部轴向延伸;
[0102]所述第一与第二内轴被成形用以定义分别贯通其中的所述第一与第二副孔;以及
[0103]其中传递的步骤包括:使用所述传送工具传递至少一第一支架植体,同时所述第一与第二内轴对应的第一与第二末端部至少部分可拆卸的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凹槽内。
[0104]本发明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具体参考附图及图式说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105]图1A-1B为根据本发明一对应实施例中一多组件支架植体系统示意图;
[0106]图2A-2C为根据本发明图1A-1B对应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架植体系统的一支架植体结构示意图;
[0107]图3为根据本发明图2A-2C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架植体的单一近端延伸片示意图;
[0108]图4A-4B为根据本发明图2A-2C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架植体的一传送工具组成组件示意图;
[0109]图5A及5B为根据本发明图4A-4B实施例中的所述传送工具的部分主要内轴示意图;
[0110]图6A、6B及6C为根据本发明图4A-4B实施例中的所述传送工具的近端尖部示意图;
[0111]图7A-7D为根据本发明图4A-4B实施例中使用所述传送工具进行设置的部分示意图;
[0112]图8A及8B为根据本发明图4A-4B实施例中的所述传送工具的附加组成组件示意图;以及
[0113]图9A-9K为使用本发明图4A-4B实施例中的所述传送工具设置所述支架植体及两分支包覆支架于升主动脉的例示性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14]图1A-1B为根据本发明一对应实施例中一多组件支架植体系统10示意图,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组件支架植体系统10用以治疗升主动脉所患的动脉瘤和动脉剥离(A型动脉剥离)。所述系统用以设置于升主动脉、主动脉窦、和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在设置时,所述多组件支架植体系统定义了通过升主动脉并进入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动路径。
[0115]所述多组件支架植体系统10包括一大致呈管状的支架植体20,以及通常为两个大致呈管状的分支包覆支架22。所述主支架植体及包覆支架用以呈径向压缩状态,例如最初定位在一个或多个传送工具时,以及当被设置在一个体的血管系统的对应目标位置时用以呈径向扩张状态。图1A-1B示出的支架植体20及分支包覆支架22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如未有外力藉由一传送工具、血管壁或其他等施加于支架植体或分支包覆支架。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植体与分支包覆支架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是放松状的。某些实施例中,他们可能是经由热固呈径向扩张状态。所述支架植体20具有支架植体远端26和支架植体近端28。
[0116]请参阅图2A-2C,其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架植体20结构示意图。所述支架植体20包括一大致呈管状的支撑组件30及一贴附于并至少部分覆盖(例如仅部分覆盖)所述支撑组件的包覆组件32。支撑组件30通常包括多个结构支架组件31。某些实施例中,多个结构支架组件31包括多个周缘支架弹簧33。某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0包括一金属(例如一弹性金属或不锈钢)、一超弹性合金(例如镍钛合金)。包覆组件32通过至少一支架组件部分作为血流引导。包覆组件32通常包括至少一基本上生物兼容性防血液渗透弹性片,其贴附于(如藉由缝合)至少部分对应的支撑组件所定义的任一侧表面上。所述弹性片可包括例如聚合物材料(例如聚酯或聚四氟乙烯)、纺织材料(例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或发泡聚四氟乙烯(ePTFE))、天然组织(例如,隐静脉或胶原蛋白)、或它们组成的组合,其示于图1A-1B及图2A-2B,一个或多个包覆组件的最近端点与支架植体近端28重合32。
[0117]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十,支架植体20的一直径D1 (标示于图2A)至少为30毫米,不超过48毫米及/或介于30至48毫米间,例如35毫米,或不超过45毫米及/或介于35至45毫米间。
[0118]各分支包覆支架22包括一大致呈管状的支撑组件及一贴附于并至少部分覆盖(例如仅部分覆盖)所述支撑组件的包覆组件,支撑组件通常包括多个结构支架组件。某些实施例中,多个结构支架组件设置为多个周缘支架弹簧。某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一金属(例如一弹性金属或不锈钢)、一超弹性合金(例如镍钛合金)。包覆组件通过至少一部分的支架组件作为血流引导。包覆组件通常包括至少一基本上生物兼容性防血液渗透弹性片,其贴附于(如藉由缝合)至少一部分的对应支撑组件所定义的任一侧表面上。所述弹性片可包括例如聚合物材料(例如聚酯或聚四氟乙烯)、纺织材料(例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或发泡聚四氟乙烯(ePTFE))、天然组织(例如,隐静脉或胶原蛋白)、或它们组成的组合。
[0119]请续参阅图2A-2C,并另外参阅图3,图3为根据本发明图2A-2C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架植体的单一近端延伸片42示意图。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一径向扩张状态下而不受限制时,所述包覆组件32的一近侧端部40被成形用以定义至少一第一近端延伸片42A和一第二近端延伸片42B。所述近端延伸片至少部分被设置于主动脉窦用以为所述支架植体20提供一近端设置区,如参阅图9F及后述。
[0120]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42完全向近端延伸时,通常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42:
[0121]籲被成形用以定义多个对应远端基座46,其(a)具有环绕所述支架植体20周缘测得的多个对应基座长度L1,及(b)周缘外切的多个对应基座弧线α,所述多个基座弧线α的每一个具有一角度为至少100度且不超过140度,及/或在100度至140度之间;
[0122]籲被成形用以定义多个对应最近端部48,其相较所有外切所述多个对应基座弧线α的所述包覆组件32的其他对应部分更为近端,换言之,各最近端部48在其所属近端延伸片42的最近端位置(虽然另一近端延伸片可以包括一个更近端部);以及
[0123]?具有多个对应轴向长度L2,由所述多个对应远端基座46与所述多个对应最近端部48之间轴向测得,且其长度L2为等于至少所述对应基座长度的50%且不超过所述对应基座长度的150 %,及/或/介于所述对应基座长度的50 %至150 %之间,例如长度L2可为15毫米,不超过30毫米,及/或介于15毫米至30毫米之间。
[0124]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近端延伸片42A和第二近端延伸片42B的基座长度L1分别各为至少30毫米,不超过50毫米,及/或介于30毫米至50毫米之间。某些实施例中,当完全向近端延伸时,所述第一近端延伸片42A和第二近端延伸片42B具有等于所述对应基座长度的平方值的至少15% (如30% )、不超过150%、及/或介于15% (或30% )至150%之间的对应表面区域。例如,各近端延伸片的所述表面区域可为等于至少100毫米平方,不超过400毫米平方,及/或介于100毫米平方至400毫米平方之间。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时,一弧线β (标示于图2Α)介于第一近端延伸片42Α和第二近端延伸片42Β圆周最近部分之间的角度为至少5度,不超过50度,及/或介于5度至50度之间。一般而言,第一近端延伸片42Α和第二近端延伸片42Β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0125]请参与图1Α-1Β、图2Α-2Β及图3,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近端延伸片42Α和第二近端延伸片42Β被成形用以定义多个贯通所述包覆组件32的所述对应开孔50。一般而言,所述多个开孔的每一个具有至少6平方毫米的面积,不超过35平方毫米,及/或介于6平方毫米与35平方毫米之间的面积。第一及第二分支包覆支架22(如图1Α-1Β所示)具有对应端部52,依尺寸被用以分别形成具有所述开孔50的血液不透密封件。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植体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完全向近端延伸时,多个所述开孔50中的每一个大致呈圆形。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42完全向近端延伸时,多个所述开孔50中的每一个具有至少3毫米的直径,不超过8毫米,及/或介于3毫米与8毫米之间的直径。
[0126]一般而言,第一近端延伸片42Α贴附于一个或多个结构支架组件31,且第二近端延伸片42Β贴附于一个或多个结构支架组件31。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近端延伸片42Α及第二近端延伸片42Β贴附于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结构支架组件31,如图1Α-1Β及2A-2C所示,可替换地,他们可贴附不同的结构支架组件(未图示)。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42完全向近端延伸时,结构支架组件31为相连接的,使至少部分的一个或多个结构支架组件靠近开孔50。某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结构支架组件沿着各第一近端延伸片42Α及第二近端延伸片42Β的至少一部份的近端边界相连接。这些近端定位的结构支架组件提供所述近端延伸片的结构,并可能协助固定所述近端延伸片至主动脉窦壁。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42完全向近端延伸时,多个所述开孔50沿周缘围绕对应近端延伸片。
[0127]某些实施例中,标示于图3,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42完全向近端延伸时,所述开孔50到所述最近端部对应的最近距离D2等于至少10%,不超过30%,及/或介于10%至30%之间的对应轴向长度。
[0128]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植体20更包括一被固设于环绕其中一个所述开孔50上的不透射线的线材60。例如两不透射线的线材60被固设于环绕对应开孔50。不透射线的线材60可促进开孔50相对于冠状动脉口在主动脉窦的适当定位,如参阅图9F及后述。此外所述不透射线的线材提供开孔边缘结构之城以良好的耦合于包覆支架22。某些实施例中,非不透射线线材可用以代替环绕开孔设置以提供上述不具不透射线的耦合。
[0129]请参阅图2C,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42完全向近端延伸时,第一近端延伸片42A及第二近端延伸片42B被成形用以定义多个所述对应扇形凹口 70。所述扇形凹口 70的最远端部至各近端延伸片的最近端部被测得具有各对应轴向长度L3,多个轴向长度的每一个至少为7毫米,不超过25毫米,及/或介于7毫米至25毫米之间。
[0130]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42完全向近端延伸时,所述一或多个结构支架组件31贴附于多个第一近端延伸片42A和第二近端延伸片42B的每一个,从而至少一所述一或多个结构支架组件31的相对部分穿过多个所述扇形凹口 70。上述穿过的部分可作为提供近端延伸片的支撑,及/或提供多个分支包覆支架22牢固地联结的组件。可替换地或另外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一或多个结构支架组件31贴附于多个第一近端延伸片42A和第二近端延伸片42B的每一个,从而至少一所述一或多个结构支架组件31的相对部分被设置于靠近近端延伸片42的最近端部48。这些近端延伸部分可以协助将近端延伸片固定于件主动脉窦壁。
[0131]请再参阅图1A-1B、图2A、图2B及图3,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42完全向近端延伸时,所述第一近端延伸片42A和第二近端延伸片42B分别被成形为多个第一和第二叶片80 (标示于图3)。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叶片完全向近端延伸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叶片80为半圆形。例如,当所述支架植体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叶片完全向近端延伸时,多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半圆形叶片80被成形用以环绕大约一个圆形的180度、或环绕大约一个圆形的100度至180度(例如大约一个圆形的100度至170度)、或环绕大约一个圆形的180度至270度(例如大约一个圆形的190度至270度)。
[0132]请参阅图1A-1B及图2A-2C,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时,所述包覆组件32的近侧端部40被成形用以定义一第三近端延伸片42C。当所述第三近端延伸片完全向近端延伸时,所述第三近端延伸片:
[0133]?被成形为用以定义一第三远端基座90(标示于图2B),其(a)具有环绕所述支架植体20周缘测得的一第三基座长度,及(b)环绕周缘的一第三基座弧线,所述第三基座弧线具有一至少100度的角度,不超过140度,及/或在100度至140度之间的角度;
[0134]籲被成形用以定义一第三最近端部92,其相较所有环绕所述第三基座弧线的所述包覆组件32的其他对应部分更为近端;以及
[0135]?具有一第三轴向长度,由所述第三远端基座90与所述第三最近端部92间轴向测得,其长度为介于所述第三远端基座长度的至少50%,不超过150%,及/或介于50%至150%之间。
[0136]请再参阅图1A-1B、图2A、图2B及图3,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近端延伸片42A和第二近端延伸片42B被成形用以定义对应的开孔50,所述第三近端延伸片42C并未被成形用以定义贯通所述包覆组件32的任何开孔。请参阅图2C,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近端延伸片42A和第二近端延伸片42B被成形用以定义多个所述对应扇形凹口 70,所述第三近端延伸片42C并未被成形用以定义任何扇形凹口。
[0137]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近端延伸片42A、第二近端延伸片42B和所述第三近端延伸片42C实质上具有相同形状及尺寸,除了所述第三近端延伸片42C并未被成形用以定义任何开孔或扇形凹口。
[0138]一般而言,一或多个结构支架组件31贴附于所述第三近端延伸片42C,以提供近端延伸片结构支撑。
[0139]请参阅图1A-1B、图2A及图2C,某些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时,近端延伸片42A,42B及/或42C向外突出(例如突出为自支架植体外可以看到)。这样的突出可促进近端延伸片和主动脉窦壁之间的良好接触。例如,当所述支架植体20在所述径向扩张状态下不受限制且多个所述近端延伸片42完全向近端延伸时,所述近端延伸片42A,42B及/或42C向外锥形扩展与所述支架植体20的一中心纵向轴线之间夹有一角度γ (标示于图2Α)。一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