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型负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6028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携带型负压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携带型负压装置,携带型负压装置包含壳体、活塞、阻隔壁与弹簧机构,以形成第一储液区以及可压缩形成负压源的第二储液区。在该第一储液区已储存渗液的情况下,仍可持续藉由压缩活塞以维持该携带型负压装置的足够负压,并且该第二储液区可提供额外的储液空间。
【专利说明】
携带型负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负压敷料所用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尤其是一种便于手动产生负压源的携带型负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身体伤口的自然愈合是一个由损伤时即开始作用的复杂过程。首先,身体通过使血液流向伤口,以递送蛋白质和其它凝血物质,使伤害降至最低。血液凝块则用以防止失血,同时细胞吞噬伤口处的细菌和残骸。接下来,被称为增殖期的愈合阶段,身体开始修复自身,肉芽组织沉积于伤口创面。肉芽组织在伤口上提供基础结构,细胞可从伤口的周边向内部迀移以合围关闭伤口。最后,随着时间推移以形成疤痕。
[0003]现有技术中,伤口敷料仅采用物理吸附的方式,吸出所有伤口渗出的血液及组织液,使伤口保持干燥。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伤口敷料并无法控制伤口周边的环境湿度,过度干燥的环境反而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0004]一种被称作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reatment,NPWT),是可在增殖期期间,利用控制伤口湿度促进自然愈合过程的技术。负压伤口治疗是利用负压源,例如真空栗浦,结合封口贴布、软性吸盘与生物兼容性孔隙材料,在伤口处形成负压环境以抽取渗液,如伤口脓液及感染物质,吸引健康组织液维持潮湿的治疗环境,并促进周遭血液微循环而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效果。负压伤口治疗利用身体的自然愈合过程,可以有效促进血液流至伤口区域,并刺激伤口上方肉芽组织的形成和健康组织的迀移。负压伤口治疗,其通过移除从伤口渗出的带有养分且易滋生细菌的组织液等渗液,以抑制细菌生长。
[0005]现有技术中,用于负压伤口治疗的系统可大致区分为渗液收集瓶式与吸收型式敷料两种系统。不论何种系统其均需采用外加的负压源,一般而言常为电动真空栗浦。由于电动真空栗浦具备马达构造,所以体积上较不利于携带,且需要额外提供电源。尤其当采用渗液收集瓶式的负压伤口治疗系统时,还需使用到额外的渗液收集瓶,因此对于尚可行动但不需要长时间卧床的病患,现有技术中,附加渗液收集瓶式的负压伤口治疗系统限制了病患的日常行动,更造成生活上的不便。而对于采用吸收型式敷料的负压伤口治疗系统,则因为敷料的渗液吸收量有限,而需较频繁更换敷料,也易造成病患不适。
[0006]因此,目前仍需要一种适用于负压伤口治疗系统的携带型负压装置,以改善附加渗液收集瓶式的负压伤口治疗系统所造成的不便,且能提供相比于吸收型式敷料更多渗液的收集容量。

【发明内容】

[0007]为改善上述负压装置不易携带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携带型负压装置。
[0008]上述的该携带型负压装置包括:
[0009]壳体,该壳体具有开口端与封闭端,该封闭端具有渗液入口,该渗液入口包含第一单向阀并且该渗液入口与负压伤口敷料管路连接;
[0010]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开口端,该活塞具有排气通道,且该排气通道包含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包含透气阻水结构;
[0011]阻隔壁,设置于该壳体中,该阻隔壁与该壳体的该封闭端形成具有固定体积的第一储液区,该阻隔壁与该活塞形成第二储液区,且该阻隔壁具有连通道以连接该第一储液区与该第二储液区,其中该第一储液区容置有第一吸收材,且该连通道包含第三单向阀;以及
[0012]弹簧机构,该弹簧机构的一端抵接于该活塞,使该第二储液区可压缩后复位,以作为减压区。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储液区中包含多孔管路,该多孔管路连接于该渗液入口,使渗液可均匀分布于该第一吸收材。
[00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多孔管路包含歧管结构。
[00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储液区中包含第二吸收材,以进一步吸收渗液。
[001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吸收材与该第二吸收材的材质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或聚氧乙烯。
[001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簧机构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或弯曲弹簧。
[001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簧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壳体的该开口端,或该弹簧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该阻隔壁。
[001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透气阻水结构包含透气阻水膜或液体吸收粒子。
[002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携带型负压装置还包含起动装置,该起动装置活动地设置在该壳体的一端,以藉由该起动装置推动该活塞,使该活塞朝向该阻隔壁滑动。
[002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携带型负压装置还包含压力调节机构,该压力调节机构设置在该渗液入口至该负压伤口敷料管路间。
[002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压力调节机构整合于该渗液入口处。
[002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携带型负压装置还包含压力感应器,该压力感应器设置在该壳体上,并与该第一储液区或该第二储液区连通,以指示负压状态。
[00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可以有效地改善附加渗液收集瓶式的负压伤口治疗系统所造成的不便,且能提供相比于吸收型式敷料更多渗液的收集容量,更不会因为病患移动而中断负压源的供给,或需将整体负压伤口治疗系统一并移动,造成病患的不便、疼痛或影响伤口愈合时程。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8]图3a至图3b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形成负压源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9]图4a至图4b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形成负压源方式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0]图5a至图5b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更易了解,兹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发明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发明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
[0034]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的实施例,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0035]图1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用于负压伤口敷料的携带型负压装置I包含壳体2、活塞4、阻隔壁6以及弹簧机构9。壳体2具有开口端2a与封闭端2b,封闭端2b具有渗液入口 3,渗液入口 3包含第一单向阀Vl,并且渗液入口 3与负压伤口敷料管路连接。活塞4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2的开口端2a。活塞4具有排气通道5,排气通道5包含有第二单向阀V2,且第二单向阀V2具有透气阻水结构5a。
[0036]阻隔壁6设置在壳体2中,阻隔壁6与壳体2的封闭端2b形成具有固定体积的第一储液区SI,并且阻隔壁6与活塞4形成第二储液区S2。此外,阻隔壁6具有连通道7以连接第一储液区SI与第二储液区S2,其中第一储液区SI中包含第一吸收材8,以吸附并固定渗液。连通道7则包含第三单向阀V3。
[0037]在本实施例中,透气阻水结构5a包含透气阻水膜或液体吸收粒子,使压缩气体可经由透气阻水膜的孔洞或液体吸收粒子的缝隙通过,并由第二单向阀V2排出,且当第二储液区S2开始储存渗液时,渗液并无法穿过透气阻水膜的孔洞,或被液体吸收粒子吸附而不致漏液。
[0038]弹簧机构9的一端抵接于活塞4,使活塞4朝向阻隔壁6滑动后,提供回复的力量,而使第二储液区S2形成减压区。故当第一储液区SI中的渗液逐渐增加,使携带型负压装置I中的压力随着渗液增加而升高时,可再持续推动活塞4压缩第二储液区S2,以维持携带型负压装置I中的负压状态。此外,第一储液区SI中的渗液装满后,第二储液区S2也可再提供额外渗液储存空间。避免如现有技术的仅具单一储液区的负压装置,储液区同时作为减压区,随着渗液增加,减压区可供压缩形成负压的区域将一并减少,即使重复压缩剩余区域,负压仍将逐渐不足。
[0039]图2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与图1中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储液区SI中还包含多孔管路10,多孔管路10连接于渗液入口 3,使渗液可均匀分布于第一储液区SI中的第一吸收材8。
[0040]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携带型负压装置中,多孔管路10还可包含歧管结构,使孔洞分布较广,不至于使得第一吸收材8吸附渗液后,因渗液过度集中而扩散不及,而造成多孔管路10堵塞,使得多余渗液难以流至作为减压区的第二储液区S2。
[0041]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携带型负压装置中,第二储液区S2也可包含第二吸收材,以进一步吸附并固定流至第二储液区S2的渗液。第一储液区SI中的第一吸收材与第二储液区S2中的第二吸收材可采用粒子填充于壳体2中或涂层涂布于壳体2的壁上的形式。
[0042]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携带型负压装置中,第一吸收材与第二吸收材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或聚氧乙烯。
[0043]图3a至图3b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形成负压源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a与图3b。弹簧机构9相对于抵接活塞4的另一端连接于壳体2的开口端2a。弹簧机构9为拉伸弹簧、扭转弹簧或弯曲弹簧,使得将活塞4往阻隔壁6推动时,弹簧机构9可产生恢复力而使活塞4复位,以形成负压源。
[0044]图4a至图4b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形成负压源方式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4a与图4b。弹簧机构9相对于抵接活塞4的另一端连接于阻隔壁6。弹簧机构9为压缩弹簧、扭转弹簧或弯曲弹簧,使得将活塞4往阻隔壁6推动时,弹簧机构9亦可产生恢复力而使活塞4复位,形成负压源。
[0045]图5a至图5b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5a与图5b。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的携带型负压装置中,携带型负压装置I还包含起动装置11,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2的一端,以便于藉由手持起动装置推动壳体2中的活塞4,使活塞4朝向阻隔壁滑动,以产生负压源。并于使用完毕后收纳于壳体2的一端。
[0046]图6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6。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的携带型负压装置中,携带型负压装置I还包含压力调节机构12,压力调节机构12设置在渗液入口 3至负压伤口敷料13的负压伤口敷料管路15之间,以进一步依据渗液情况获得较适当的负压力,并避免伤口不适。
[0047]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的携带型负压装置中,压力调节机构12整合在渗液入口3处。
[0048]图7为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7。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之携带型负压装置中,携带型负压装置I进一步包含压力感应器14设置于携带型负压装置I的壳体2上,并与第一储液区SI或第二储液区S2连通,以指示负压状态。例如压力感应器14可具有阈值,当使用过程中,携带型负压装置I中的压力随着渗液增加而升高至阈值时,压力感应器14即可指示使用者须再次推动活塞4压缩第二储液区S2,以维持较佳的负压状态。
[004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可以有效地改善附加渗液收集瓶式的负压伤口治疗系统所造成的不便,且能提供相比于吸收型式敷料更多渗液的收集容量,更不会因为病患移动而中断负压源的供给,或需将整体负压伤口治疗系统一并移动,造成病患的不便、疼痛或影响伤口的愈合时间。
[0050]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负压伤口敷料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携带型负压装置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开口端与封闭端,该封闭端具有渗液入口,该渗液入口包含第一单向阀,并且该渗液入口与负压伤口敷料管路连接; 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开口端,该活塞具有排气通道,且该排气通道包含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包含透气阻水结构; 阻隔壁,设置于该壳体中,该阻隔壁与该壳体的该封闭端形成具有固定体积的第一储液区,该阻隔壁与该活塞形成第二储液区,且该阻隔壁具有连通道以连接该第一储液区与该第二储液区,其中该第一储液区容置有第一吸收材,且该连通道包含第三单向阀;以及 弹簧机构,该弹簧机构的一端抵接于该活塞,使该第二储液区可压缩后复位,以作为减压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储液区中包含多孔管路,该多孔管路连接于该渗液入口,使渗液可均匀分布于该第一吸收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孔管路包含歧管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储液区中包含第二吸收材,以进一步吸收渗液。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吸收材与该第二吸收材的材质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或聚氧乙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簧机构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或弯曲弹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簧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壳体的该开口端,或该弹簧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该阻隔壁。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气阻水结构包含透气阻水膜或液体吸收粒子。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携带型负压装置还包含起动装置,该起动装置活动地设置在该壳体的一端,以藉由该起动装置推动该活塞,使该活塞朝向该阻隔壁滑动。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携带型负压装置还包含压力调节机构,该压力调节机构设置在该渗液入口至该负压伤口敷料管路间。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力调节机构整合于该渗液入口处。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携带型负压装置还包含压力感应器,该压力感应器设置在该壳体上,并与该第一储液区或该第二储液区连通,以指示负压状态。
【文档编号】A61M1/00GK105920687SQ201610347329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4日
【发明人】黄茂松
【申请人】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