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03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拖把拧干水的脱水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为了维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干净,通常用扫帚清扫地板之后,会 再以湿的抹布或拖把清洗地板。用抹布清洗地板时,清洗者必须是以双 脚跪地的姿势擦拭地板,采用这种方式常造成清洗者的双脚膝盖受伤, 而且也较为辛苦、劳累,而拖把就是为改善这种清洗地板模式而被研究 出来,拖把要求清洗者以站立姿势清洗地板,从而提供了较为轻松的清 洗站立姿势,但是对清洗者而言,要将拖把拧干避免含水量过高并不容
易。因此,人们又研发出一种能将拖把拧干的装置。如图7、 8所示,一 种脱水装置,包含一支撑桶l、 一推杆单元4、 一传动单元3和一转动单 元2,转动单元2包含一承置元件21及一传动轴22, 一含水物件放置于 承置元件21内,通过操作推杆单元4,使推杆单元4机械性地驱动传动 单元3,传动单元3再驱使转动单元2转动,从而使含水物件脱水,其中 传动单元3包括一齿排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单向齿轮34, 其中齿排31与第一齿轮32相互啮合,第一齿轮32与第二齿轮33同轴 设置,单向齿轮34与传动轴22同轴设置,并与第二齿轮33相互啮合。 这种脱水装置也称为拖地桶,然而就上述脱水装置在结构上,因为构件 在组成上较为复杂,因此整个产品制造成本较高,且组装上亦较为费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较为精简,制造成本低,组装较 为省时的脱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脱水装置,包括桶体、脱水装置、传动机构及踩踏元件,在桶体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在容置空间中设有一隔板且在容置空间的一侧形成一独立的组装空间,脱水装置还包括一脱水转盘,在脱水转盘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孔,脱水转盘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位于组装空间的上方,踩踏元件设有踩踏部,在踩踏部的一端设有枢轴,踩踏元件安装在桶体的组装空间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轮组、座体、单向棘轮,座体固定在桶体的组装空间内,在座体的两侧各设有一臂,踩踏元件通过枢轴安装在座体的两侧的臂的顶端之间,踩踏元件上还设有一墙体,墙体上设有弧形限位槽、弧形齿段,传动轮组的齿轮轴心线穿过弧形限位槽,单向棘轮与一转轴同轴安装,转轴的顶端与脱水转盘固定连接,传动轮组安装在墙体与座体上的对应一侧的臂之间,弧形齿段通过传动轮组驱动单向棘轮转动。
所述枢轴上套有一弹性回复体,弹性回复体的一端固定在踩踏部上,另 一端固定在座体上对应一侧的臂上。
所述传动轮组包括小齿轮、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小齿轮同轴安装,传动齿轮包括齿轮基体、轮齿,轮齿设置在齿轮基体的一端的端面上,传动齿轮与单向棘轮啮合连接,小齿轮与弧形齿段上的轮齿啮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便可通过施力于踩踏元件,使弧形齿段驱使传动齿轮旋转,而传动齿轮再驱使单向棘轮且将此动力经转轴传递至脱水转盘,脱水转盘因此旋转,进而对放置在脱水转盘上的含水元件脱水,因此构造较为精简,从而减少了很多中间的传动部件,故制造成本低,组装也较为省时。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脱水装置的立体图;图2本实用新型脱水装置剖切后的侧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脱水装置之传动机构与踩踏元件的分解结构图;图4本实用新型脱水装置之传动机构与踩踏元件的另一方向分解结构图5本实用新型脱水装置之传动机构与踩踏元件的组装后的侧视图;图6本实用新型脱水装置之施力于踩踏元件的动作示意图;图7现有脱水装置的组装后的侧视图;图8现有脱水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脱水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本实用新型脱水装置(也称为拖地桶),包括一桶体5、
脱水转盘6、 一传动机构7及一踩踏元件8,其中桶体5的内部设有一
容置空间51,该容置空间51中设有一隔板52,容置空间51的一侧隔出
一独立的组装空间53,组装空间53靠近底侧。
脱水转盘6象一深凹的盘体且设有若干出水孔61,出水孔61均布在
脱水转盘6的侧壁和底部上,脱水转盘6置于容置空间51内且位于组装
空间53的上方。
传动机构7设有一座体71并固定在桶体5的组装空间51内,座体71的两侧各设有一臂711,臂711的顶端枢设踩踏元件8,另在其中一臂711上安装有传动齿轮组72,传动齿轮组72包括小齿轮721及与小齿轮721同轴设置的传动齿轮722,传动齿轮722再啮合连接一单向棘轮73,且单向棘轮73的轴心处连接有一转轴74,转轴74的顶端固定连接于脱水转盘6。
踩踏元件8设有一踩踏部81,能凸伸出桶体5的组装空间53,踩踏部81的一端设有枢轴82,供于传动机构7的座体71的两臂711枢轴连接,并在枢轴82上套设有一弹性回复体83,且使弹性回复体8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臂711及踩踏部81,这样在踩踏元件8上产生一踩踏后的弹性回复的力量,在踩踏元件8上还设有一墙体84,该墙体84上设有一弧形限位槽85,供传动机构7的小齿轮721的轴心穿设,并据此形成踩踏元件8的踩踏活动的范围,在该限位槽85之下为弧形齿段86,供小齿轮721对应啮合,弧形齿段86也可以设置在限位槽85内。
当要将含水元件脱水时,即可将要脱水的含水元件置于脱水转盘6中,接着再踩踏踩踏元件8的踩踏部81,这样踩踏元件8的踩踏部81在被下压踩踏的过程中,由于弧形齿段86与小齿轮721啮合,而小齿轮721又与传动齿轮722同轴设计,这样便使传动齿轮722转动,并因此传动单向棘轮73,进而经转轴74转动,联动脱水转盘6旋转,从而产生离心力,使脱水元件脱水。
若未再对踩踏元件8的踩踏部81施力踩踏时,该踩踏元件8便通过弹性回复体83的弹性回复力,使踩踏元件8回到原位虽然踩踏元件8回到原位的过程中,仍会通过其弧形齿段86与小齿轮721的啮合驱使小齿轮721经传动齿轮722传动单向棘轮73回转,但因该单向棘轮73具有单向连动的特性,因此回转的方向仅作空转而不会带动转轴74,从而确保转轴74及与转轴74固接的脱水转盘6的单一的旋转方向。
权利要求1、一种脱水装置,包括桶体、脱水装置、传动机构及踩踏元件,在桶体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在容置空间中设有一隔板且在容置空间的一侧形成一独立的组装空间,脱水装置还包括一脱水转盘,在脱水转盘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孔,脱水转盘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位于组装空间的上方,踩踏元件设有踩踏部,在踩踏部的一端设有枢轴,踩踏元件安装在桶体的组装空间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轮组、座体、单向棘轮,座体固定在桶体的组装空间内,在座体的两侧各设有一臂,踩踏元件通过枢轴安装在座体的两侧的臂的顶端之间,踩踏元件上还设有一墙体,墙体上设有弧形限位槽、弧形齿段,传动轮组的齿轮轴心线穿过弧形限位槽,单向棘轮与一转轴同轴安装,转轴的顶端与脱水转盘固定连接,传动轮组安装在墙体与座体上的对应一侧的臂之间,弧形齿段通过传动轮组驱动单向棘轮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上套有 一弹性回复体,弹性回复体的一端固定在踩踏部上,另一端固定在座体 上对应一侧的臂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组包 括小齿轮、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小齿轮同轴安装,传动齿轮包括齿轮 基体、轮齿,轮齿设置在齿轮基体的一端的端面上,传动齿轮与单向棘 轮啮合连接,小齿轮与弧形齿段上的轮齿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水装置,也称为拖地桶,包括桶体、脱水装置、传动机构及踩踏元件,在桶体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在容置空间中设有一独立的组装空间,脱水装置还包括一脱水转盘,脱水转盘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位于组装空间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轮组、座体、单向棘轮,在座体的两侧各设有一臂,踩踏元件通过枢轴安装在座体的两侧的臂的顶端之间,踩踏元件上还设有一墙体,墙体上设有弧形限位槽、弧形齿段,传动轮组的齿轮轴心线穿过弧形限位槽,单向棘轮与一转轴同轴安装,转轴的顶端与脱水转盘固定连接,弧形齿段通过传动轮组驱动单向棘轮转动。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较为精简,制造成本低,组装也较为省时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L13/58GK201422854SQ200920154140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3日
发明者黎明阳 申请人:中山市利威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