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加热煮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47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气加热煮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制或煮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煮制面食的燃气加热煮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面食煮制设备(参照图1、2)主要由盛水的容器1、烟道2、底座3、电磁阀4、燃气管5、火排6、手动阀7、交换器箱体8、不锈钢管9(或集热片11)及水龙头10组成。详见图l及图2。交换器箱体8采用不锈钢板组焊而成,侧面穿插有几排不锈钢管9,且每排不锈钢管交错布置,交换器箱体8与不锈钢管9采用氩弧连续焊联接,组成热交换器(详见图3)。或在交换器箱体8内侧焊接集热片ll,组成热交换器(详见图4)。将手动阀7打开,水通过水龙头10注人容器1中;然后打开电磁阀4,燃气通过燃气管5从火排6喷出,点燃后开始燃烧,高温烟气经热交换器从烟道2排出,从而加热容器1内的水。但是,由于注入容器1的水,通常是未经软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硬度较高,随着水温的升高,容器1、交换器箱体8及不锈钢管9与水接触部分将产生水垢,且不锈钢管9内的水垢难以清理,随着水垢厚度的增加,热交换的效率随之下降,且结垢严重处因换热差而温度会急剧升高,极易造成热交换器出现开裂、漏水;若裂纹出现在交换器箱体8与不锈钢管9的焊接处,则极难焊补,导致整个热交换器报废。为了提高热交换器效率,热交换器设置在盛水容器1内,热交换器与容器1的器壁间的水,主要是用于传导热交换器壁吸收的热量,而非煮制工艺所必须使用的水,通常该部分水约占容器l内总水量的20%左右;显然,仅从满足食品煮制工艺要求的用水而言,对该部分水加热无疑是一种能源浪费。为了减小容器l内仅用于传热的水量,热交换器与容器1的器壁间空间均较小(通常《45mm),因而,容器1的底部及热交换器处于容器1内排烟口的下部,水(污)垢不易清洗,不利于食品卫生,且降低了热交换器的效率。[0007]另外,对于商业用设备,除要求节能外,还要考虑加热时水的升温速率。由于不锈钢的热导率较低(约15.2W/(m*K)),热交换器不能将火排6产生的高温烟气的热量及时传递给容器l内的水,造成烟道2排出的烟气温度较高(通常^13(TC),因而,设备的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强化传热、便于清洗并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热效率的燃气加热煮制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包括容器、连通于水管的水龙头、底座、烟气通道和燃烧系统。水龙头设在容器的上方,容器位于底座的上方,燃烧系统包括点火器、电磁阀、火排及3与火排连接的燃气管,烟气通道包括绝热层且烟气通道由容器的外壁和绝热层构成,火排设在容器的下方且偏置于容器一侧的下方,烟气通道的烟气人口与火排相对且烟气通道自容器的一侧沿容器外壁延伸至容器的另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中的烟气通道由容器的外壁和绝热层构成,火排及烟气通道的烟气人口偏置于容器一侧即"火排及烟气人口"的特定位置的选择,使烟气通道沿容器外壁延伸,形成较大的换热面积,从而强化了传热,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热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集热器后,虽然可以增加换热面积,但也增加烟气流动的阻力,而烟气导流器则引导或迫使更多烟气进入设有集热器容器的外壁区域,从而强化传热,增强了换热效果;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烟气导流器采用了烟气导流片,烟气导流片立于绝热层上且沿烟气的流向倾斜技术措施后,不仅强化传热、增强换热效果,而且阻止了烟气背离集热器和向烟气通道的转交处聚积,因此,烟气导流片及集热器相互支持、相互作用,提高换热效率。当本实用新型采用由成排排列且交错分布的紫铜集热片构成的集热器后,这一技术特征与烟气导流片和特定的"火排及烟气入口"位置(即火排偏置于容器一侧的下方)相互支持,进一步强化传热、增强换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取了"在烟气通道上设置水箱,水龙头通过水箱连通于水管"的技术措施,尤其是采用了"水箱为环形容器,在环形容器的内环表面设有集热器"技术措施后,充分利用了烟气的余热,有利于节能和降低能耗,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0015]表l是现有设备(采用图4集热器)与本实用新型能耗比较。[0016]表一[001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者加热时的升温速率相同,但平均单耗比为0.000132/0.000124=1.064,即现有设备平均单耗比本实用新型高约6%;若采用本实用新型,减掉仅用于传热的水量,则能耗比为0.6/0.46=1.304,即可节能^30%;加之烟道出口处水箱的余热利用,本实用新型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图1是现有设备结构主视图。图2是现有设备结构左视图。图3是现有热交换器的一种结构图,其中,图3a是现有热交换器的一种结构主视图,图3b是现有热交换器的一种结构左视图。图4是现有热交换器的另一种结构图,图4a是现有热交换器的另一种结构主视图,图4b是现有热交换器的另一种结构左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左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集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a是本实用新型集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结构主视图,图8b是本实用新型集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左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集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a是本实用新型集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结构主视图,图9b是本实用新型集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左视图。图IO是本实用新型集热器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0a是本实用新型集热器5的第三实施例结构主视图,图10b是本实用新型集热器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左视图。在图1及图4中,1容器、2烟道、3底座、4电磁阀、5燃气管、6火排、7手动阀、8交换器箱体、9不锈钢管、10水龙头及集热片11。在图5图10中,201容器、202水龙头、203水箱、204集热器、205烟气导流器、206水管、207电磁阀、208底座、209绝热层、210电磁阀、211燃气管、212火排、213点火器。具体实施方式—种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参照图5图7,包括容器201、连通于水管206的水龙头202、底座208、烟气通道和燃烧器,水龙头202设在容器201的上方,容器201位于底座208的上方,燃烧器包括电磁阀210、火排212、点火器213及与火排212连接的燃气管211,烟气通道包括绝热层209且烟气通道由容器201的外壁和绝热层209构成,火排212设在容器201的下方且偏置于容器201—侧的下方,烟气通道的烟气人口与火排212相对且烟气通道自容器201的一侧沿容器201外壁延伸至容器201的另一侧,所谓容器201外壁既包括容器201底部,也包括容器201侧壁,"烟气通道自容器201的一侧沿容器201外壁延伸至容器201的另一侧"可以是沿容器201的底部延伸,也可以是在沿容器201的底部延伸后继续沿侧壁向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烟气通道自容器201的底部一侧沿容器201底部延伸至容器201的底部另一侧后继续沿容器201侧壁向上延伸;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烟气通道的容器201的外壁为表面设有集热器204的壁,在烟气通道内设有烟气导流器205且烟气导流器205设在绝热层209上,烟气导流器205为烟气导流片,烟气导流片立于绝热层209上且沿烟气的流向倾斜;所述的连通于水管206的水龙头202可以将水龙头202直接与水管206连通,也可以使水龙头202通过水箱203间接与水管206连通,本实施例选择采用间接连通的方式,即在烟气通道上设有水箱203,水龙头202通过水箱203连通于水管206;水箱203也有多种实现方案,例如水箱203为环形容器,在环形容器的内环表面设有集热器204。集热器204可有多种实现方案,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以下任一具体实施方案(1)参照图5图7,集热器204由成排排列且交错分布的紫铜集热片构成;(2)参照图8图9,集热器204由成排排列且交错分布的金属型材构成;(3)参照图10,集热器204由波纹形容器外壁形成,这种波纹形容器外壁可以由容器外壁的内陷外凸形成;集热器204的以上具体实现方案可以认为是由凸起于容器外壁的广义突起物构成,广义突起物的形状可以是管状、片状或其它不规则的形状。权利要求一种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包括容器(201)、连通于水管(206)的水龙头(202)、底座(208)、烟气通道和燃烧系统,水龙头(202)设在容器(201)的上方,容器(201)位于底座(208)的上方,燃烧系统包括点火器(213)、电磁阀(210)、火排(212)及与火排(212)连接的燃气管(211),其特征在于烟气通道包括绝热层(209)且烟气通道由容器(201)的外壁和绝热层(209)构成,火排(212)设在容器(201)的下方且偏置于容器(201)一侧的下方,烟气通道的烟气入口与火排(212)相对且烟气通道自容器(201)的一侧沿容器(201)外壁延伸至容器(201)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烟气通道的容器(201)的外壁为表面设有集热器(204)的壁,在烟气通道内设有烟气导流器(205)且烟气导流器(205)设在绝热层(20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烟气导流器(205)为烟气导流片,烟气导流片立于绝热层(209)上且沿烟气的流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烟气通道自容器(201)的底部一侧沿容器(201)底部延伸至容器(201)的底部另一侧后继续沿容器(201)侧壁向上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烟气通道上设有水箱(203),水龙头(202)通过水箱(203)连通于水管(20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203)为环形容器,在环形容器的内环表面设有集热器(204)。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热器(204)由成排排列且交错分布的紫铜集热片构成。专利摘要一种燃气加热煮制装置,包括容器、连通于水管的水龙头、底座、烟气通道和燃烧系统。水龙头设在容器的上方,容器位于底座的上方,燃烧系统包括点火器、电磁阀、火排及与火排连接的燃气管,烟气通道包括绝热层且烟气通道由容器的外壁和绝热层构成,火排设在容器的下方且偏置于容器一侧的下方,烟气通道的烟气入口与火排相对且烟气通道自容器的一侧沿容器外壁延伸至容器的另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的烟气通道由容器的外壁和绝热层构成,火排及烟气通道的烟气入口偏置于容器一侧即“火排及烟气入口”的特定位置的选择,使烟气通道沿容器外壁延伸,形成较大的换热面积,从而强化了传热,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热效率。文档编号A47J36/26GK201510157SQ200920231850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发明者邱于正申请人:邱于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