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冲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冲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冲铆机构没有对冲头的导向装置,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冲铆机构的冲头在受力后产生一定的偏移,生产精度随之下降,需要定时进行调整更换,影响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上述机构属于单工位作业,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生产精度较高的冲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铆装置,包括导向装置;导轴,穿设在导向装置内,导轴的第一端连接有冲头;驱动缸,驱动缸的活塞杆与导轴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冲铆装置还包括吹气管,连接在导向装置上,吹气管的吹气出口朝向冲头,并且吹气出口的位置高于冲头。进一步地,吹气管通过固定块连接在导向装置上,吹气管包括平行于冲头的第一管段和与第一管段弯折连接的第二管段;对应于每个冲头设有两个吹气管,两个吹气管的第二管段的轴线相交并形成锐角夹角。进一步地,导向装置内设置有导套,导轴穿设在导套内。进一步地,驱动缸为多个,导轴为多组,每组导轴中的每个导轴的第二端均与多个驱动缸中对应的一个驱动缸的活塞杆连接。进一步地,导轴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位于导向装置一侧的导轴连接板上,导轴连接板具有连接孔,驱动缸的活塞杆的头部与导轴连接板浮动连接。进一步地,驱动缸的活塞杆的头部连接有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轴,连接轴穿过导轴连接板的连接孔;推板,连接在连接轴靠近驱动缸的活塞杆的第一端;回拉板,连接在连接轴的第二端,其中,连接轴与连接孔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推板和/或回拉板与导轴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冲铆装置还包括底板,导向装置位于在底板的上方;调整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沿竖直方向连接在底板上,两个固定板分别位于导向装置平行于导轴的两侧;两个限位螺杆,限位螺杆穿设在与其对应的固定板的螺孔内。进一步地,底板上沿竖直方向连接有驱动缸安装板,驱动缸安装在驱动缸安装板上。进一步地,底板上沿竖直方向连接有加强肋板,加强肋板与驱动缸安装板垂直设置并与驱动缸安装板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冲铆装置包括导向装置、导轴、冲头和驱动缸,其中,导轴穿设在导向装置内,导轴的第一端连接有冲头,驱动缸的活塞杆与导轴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冲铆装置,利用驱动缸的活塞杆伸出时能够同步带动导轴进而带动冲头进行铜管的冲铆,驱动缸的活塞杆缩回时能够带动导轴进而带动冲头的复位。由于冲头对铜管冲铆时导轴在导向装置的内孔中移动,导向装置对导轴具有良好的限位作用从而限位冲头,这样,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精度,同时,由自动化生产代替手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冲铆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冲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I的冲铆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冲铆装置包括导向装置10、导轴20、冲头21和驱动缸30,其中,导轴20穿设在导向装置10内,导轴20的第一端连接有冲头21,驱动缸30的活塞杆与导轴20驱动连接。本实施例的冲铆装置,利用驱动缸30的活塞杆伸出时能够同步带动导轴20进而带动冲头21进行铜管的冲铆(将铜管的端部冲成喇叭口状),驱动缸30的活塞杆缩回时能够带动导轴20进而带动冲头21的复位。由于冲头21对铜管冲铆时导轴20在导向装置10的内孔中移动,导向装置10对导轴20具有良好的限位作用从而限位冲头21,这样,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精度。优选地,驱动缸30可以为油缸或者气缸。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冲铆装置还包括吹气管40,其连接在导向装置10上,吹气管40的吹气出口朝向冲头21,并且,吹气出口的位置高于冲头21。当冲头21运动来回若干次循环之后,具体次数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冲头21返回到起始位置时,吹气管40通气开始对冲头21吹气,清洗掉冲头21上由于冲喇叭口所残留的细屑,吹气时间由电气控制,时间可在一个范围内调整设定。优选地,如图I至3所示,吹气管40通过固定块41连接在导向装置10的上方,吹气管40包括平行于冲头21的第一管段和与第一管段弯折连接的第二管段;如图3所示,每个冲头21上方设有两个吹气管40,两个吹气管40的第二管段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第二管段的轴线相交并形成锐角夹角a,上述结构提高了冲头21上细屑的清理效率,同时,相对于其他设置方式更容易将冲头21上细屑清理干净。如图I和图3所示,导向装置10内设置有导套50,导轴20穿设在导套50内,导套50可以使用润滑材料,有效地减小了导轴20和导向装置10之间的摩擦。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驱动缸30为多个,导轴20为多组,每组导轴20中的每个导轴20的第二端均与多个驱动缸30中对应的驱动缸30的活塞杆连接。如图I所示,每组导轴20优选为两个,由同一驱动缸30带动两个导轴20进而带动两个冲头21可以在不增加能耗的如提下提闻生广效率。优选地,导轴20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位于导向装置10 —侧的导轴连接板22上,导轴连接板22具有连接孔,驱动缸的活塞杆的头部与导轴连接板浮动连接,即,活塞杆与导轴可以同步沿轴向运动,两者之间可以在径向上相对移动。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导轴20的第二端有螺牙孔,导轴连接板22与导轴20配合连接处有通孔,二者通过螺钉锁在一起;驱动缸30的活塞杆的头部连接有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轴、推板31和回拉板32,连接轴为柱状结构,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套筒状结构,该连接轴靠近驱动缸的活塞杆的第一端连接有推板31,该推板31可以是环形状,连接轴穿过导轴连接板22的连接孔,连接轴的第二端连接有回拉板32,连接轴的第二端端面上设有螺牙孔,与回拉板32通过螺钉相连接。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连接轴和推板31也可以为一体结构。其中,连接轴与连接孔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即,连接轴的外径小于连接孔的孔径,推板和/或回拉板与导轴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即,推板和回拉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导轴连接板的厚度,这样导轴连接板22在推板31与回拉板32的中间,形成了浮动连接。当驱动缸30向前运动时,活塞杆带动连接轴前进,连接轴第一端的推板31推动导轴连接板22前进,导轴连接板22推动导轴前进;当驱动缸30返回时,活塞杆通过连接轴带 动回拉板32返回,回拉板32带动导轴连接板22返回,导轴连接板22带动导轴20返回。上述的浮动连接,也可以是仅存在连接轴与连接孔之间的第一间隙,或者仅存在推板和/或回拉板与导轴连接板之间的第二间隙。如图I和图3所示,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冲铆装置还包括底板60,导向装置10设置在底板60的上方;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71,沿竖直方向连接在底板60上,两个固定板71分别位于导向装置10平行于导轴20的两侧;两个限位螺杆72,限位螺杆72穿设在与其对应的固定板71的螺孔内。限位螺杆72用来调整导向装置10的左右位置,通过导向装置10位置的调整来带动冲头21的左右位置的调整,以获得冲头21最佳的左右位置。调整时只需限位螺杆72在固定板71的螺孔内的位置即可,调节简单方便。底板60上沿竖直方向连接有驱动缸安装板61,驱动缸30安装在驱动缸安装板61上。如图I所示,优选地,底板60上沿竖直方向连接有加强肋板62,加强肋板62与驱动缸安装板61垂直设置并与驱动缸安装板61连接。在底板60下表面还连接有多个支架8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冲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装置(10); 导轴(20),穿设在所述导向装置(10)内,所述导轴(20)的第一端连接有冲头(21); 驱动缸(30),所述驱动缸(30)的活塞杆与所述导轴(20)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吹气管(40),连接在所述导向装置(10)上,所述吹气管(40)的吹气出口朝向所述冲头(21),并且所述吹气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冲头(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40)通过固定块(41)连接在所述导向装置(10)上,所述吹气管(40)包括平行于所述冲头(21)的第一管段和与所述第一管段弯折连接的第二管段;对应于每个所述冲头(21)设有两个所述吹气管(40),所 述两个吹气管(40)的第二管段的轴线相交并形成锐角夹角(a)。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10)内设置有导套(50),所述导轴(20)穿设在所述导套(50)内。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缸(30)为多个,所述导轴(20)为多组,所述每组导轴(20)中的每个导轴(20)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多个驱动缸(30)中对应的一个驱动缸(30)的活塞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轴(20)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位于所述导向装置(10) —侧的导轴连接板(22)上,所述导轴连接板(22)具有连接孔,所述驱动缸(30)的活塞杆的头部与所述导轴连接板(22)浮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缸(30)的活塞杆的头部连接有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导轴连接板(22)的连接孔; 推板(31),连接在所述连接轴靠近所述驱动缸(30)的活塞杆的第一端; 回拉板(32),连接在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孔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推板(31)和/或所述回拉板(32)与所述导轴连接板(2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板(60),所述导向装置(10)位于所述底板¢0)的上方; 调整机构,包括 两个固定板(71),沿竖直方向连接在所述底板¢0)上,所述两个固定板(71)分别位于所述导向装置(10)平行于所述导轴(20)的两侧; 两个限位螺杆(72),所述限位螺杆(72)穿设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固定板(71)的螺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0)上沿竖直方向连接有驱动缸安装板(61),所述驱动缸(30)安装在所述驱动缸安装板(6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0)上沿竖直方向连接有加强肋板(62),所述加强肋板¢2)与所述驱动缸安装板¢1)垂直设置并与所述驱动缸安装板(61)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铆装置,包括导向装置(10);导轴(20),穿设在导向装置(10)内,导轴(20)的第一端连接有冲头(21);驱动缸(30),驱动缸(30)的活塞杆与导轴(20)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精度和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08B5/02GK202498160SQ20122016690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8日
发明者占美虎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