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横摆仿生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514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面横摆仿生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领域中娱乐和观赏的仿生行走装置。
现有的仿生行走装置,有些需用直流电机、传动轮、环节等部件,结构过于复杂,成本高,难以在玩具领域推广;有些虽已在玩具领域推广,但结构单一,其主要原理是玩具模型制成前后两只脚,脚面沿前进方向呈圆弧状,后脚制成能以身体中心为支点可前后摆动的活动腿,前脚则与身体成为一体,重心在后腿上。将玩具模型放在有适当倾角的斜坡上,利用两腿间的重心偏差和弧型脚面滚动的惯性原理,使之产生前后俯仰摆动,两脚如兔子式的并腿跳跃的行走方式。这种行走方式虽然构思独特,行走奇巧,但却难以做成双腿并列,交替行进的如人一样的行走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重力在斜面上双腿(或四腿)并列交替行进,模拟人类(或动物)行走。行动逼真,富有情趣的斜面横摆仿生行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仿生行走装置由行走模型和滚动模型两部分组成。行走模型设有一双(或多脚)以模型身躯为支点,前后摆动的双脚(或多脚),该双脚(或多脚)的底面制成类似球面弧状型;滚动模型底部设有一绕轴可转动的鼓型轮子,滚动模型和行走模型组成一体,形似于推(或拉)车结构。该装置在斜面上行走时,借助重力和惯性力,并利用鼓型轮子和行走装置的双脚(或多种)的类似球面弧状型的表面,在与行走方向相垂直的横向不断产生摆动,使得行走装置的双脚(或四脚)能交替悬空和交替向前摆动,并推动鼓型轮子向前摇摆滚动,从而形成维妙维俏,行走逼真,尤其是以双脚行走时与幼儿行走相仿,富有情趣的仿生行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简便,加工成本低,仿生效果好,外观可装饰成各种人物和动物推(拉)车等造型,形象逼真,构成一种供娱乐观赏用的斜面横摆仿生行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见以下各图(以两腿造型为例)


图1为仿生行走装置主视图;图2为仿生行走装置中鼓轮的正面图;图3为仿生行走装置中两脚的侧示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所示,滚动模型(1)的下部固定有支架(7),轴(6)穿过鼓轮(2)安装在支架(7)上;在行走模型3的腰身打一小孔,轴(4)穿过两脚(5)固定于小孔内,使脚(5)能以轴(4)为支点按一定角度自由摆动。两脚(5)间由一小垫片隔开。
如图(2)、图(3)所示,鼓轮(2)外表面制成当中外径大,两边外径逐渐减小的弧线型状;双脚(5)的底表面不但在沿前进方向的纵向制成弧线状,并且在横向也制成弧线状,即两个脚底面形成一个类似球面弧型状。
滚动模型(1)和行走模型(3)以销钉或粘合等方式组合成一体。
当把该装置放在有适当倾角的斜面时,由于脚(5)和鼓轮(2)的表面在横向具有弧线型,与斜面的接触近似点接触,所以在重力和惯性力作用下,容易在横向产生微小的摆动,致使行走模型(3)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悬空,并向前摆动,之后该只脚站立,另一脚悬空并向前摆动,如此双脚不断交替站立和摆动,酷似人类迈步前进,形成生动逼真,富有情趣的仿生行走效果。
另外,鼓轮(2)的圆周形和脚(5)底面的类似球面弧状形,使得该装置行走时不会与斜面相碰,并以滚动方式前进,减少了摩擦力,增加了灵巧性。
行走模型(3)可装饰成各种类型的人物和拟人化动物,滚动模型可设计成不同的车辆,组合后即成为拉车或推车的维妙维俏的生动造型。
行走模型也可采用以上原理设计成四腿结构,与滚动模型结合,组合成四腿动物拉车等造型。
权利要求1.一种斜面横摆仿生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模型和滚动模型。其特征是行走模型设有两只或四只与前进方向垂直的并排双脚或四脚,双脚或四脚以模型身躯为支点,可以适当角度前后摆动;滚动模型底部设有一轮子,该轮子可在固定于滚动模型支架上的轴上转动,行走模型和滚动模型通过销钉或粘合等结合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横摆仿生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行走模型的双脚底面制成类似球面弧状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横摆仿生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滚动模型底部的轮子制成中间半径较大,两边半径逐渐减小的鼓型状。
专利摘要一种斜面横摆仿生行走装置,其底部装有一鼓型轮子和能自由摆动的双脚(或多脚),脚底表面设计成类似球面弧状型,该装置放在斜面上,利用重力和惯性力作用,在横向产生轻微摇摆,使得双脚可交替站立和悬空,并向前摆动迈进,产生形象生动逼真,富有情趣的仿生行走效果。
文档编号A63H11/18GK2420053SQ0023309
公开日2001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9日
发明者罗永城 申请人:罗永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