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87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板,特别是一种具有伸缩传动机构的自行式滑板,适用于旱地溜冰运动。
背景技术
本人在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种“自行式滑板”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420014349.2),该专利申请所述的滑板包括设在踏板下的前轮、具有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后轮以及设在后轮上部的脚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板由供前脚踩踏的前踏板和供后脚踩蹬的后滑板组成;前轮枢接于前踏板下,前踏板枢接在一车架前端;车架下设有一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的一端系接于后滑板下,另一端系接于车架的前部,后滑板与车架间设有一导向连接机构;后轮枢接在后滑板的后部。运动者两脚分别踏在本发明所述的自行式滑板的前踏板和后滑板上,后脚向后踩蹬,由于后轮上设有单超越离合器的作用,后轮不转,后蹬力必然传递到前轮上,克服拉伸弹簧的弹力驱动车架向前运动,一旦撤去后滑板上的后蹬力,拉伸弹簧便拉动后滑板向前运动。重复上述动作,本发明所述的自行式滑板一伸一缩,车连人一道向前运动,如同溜旱冰一般,速度快,趣味性强。但在实践发现该自行式滑板存在下述不足1、尽管后滑板可以伸缩,但车架是一整体的槽型方框,导致整个车身长,既不便于携带,也不便于收藏,还影响美观;2、一只前轮枢接于前踏板下,且轮辐始终与前滑板旋转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转向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缩短车身的长度,提供一种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包括设在车架上带前轮的前滑板和可前后运动的带单向转动后轮的后滑板以及设在前后滑板下使后滑板保持收缩趋势的拉伸弹簧,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架主要由两伸缩滑道组成,所述的伸缩滑道由横断面为槽型型材相互套嵌连接构成,两横断面为槽型型材的侧帮之间设有滚道,滚道内设有由保持架限位分隔开的滚珠,两槽型型材之间设有避免滚珠拉脱的限位构件;所述的前滑板通过垂直向下延伸体固定在处于外层槽型型材的外侧或固定在处于内层槽型型材的外侧,所述的后滑板通过垂直向下延伸体固定在处于内层槽型型材的外侧或固定在处于外层槽型型材的外侧。
为了便于所述的层槽型型材的底面与前后滑板上垂直向下延伸体较好地贴合,并获得较为合适伸缩长度,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较优设计的特征是所述的伸缩滑道由三根横断面为槽型型材相互套嵌连接组成,其中外层槽型型材与中间的槽型型材同向设置,内层的槽型型材与外层槽型型材反向设置。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转向灵活,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个较优设计的特征是前滑板下左右对称设有两前轮,两前轮转动中心线与前滑板的转动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和本人在先提交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420014349.2)具有车身短,携带、收藏方便和转向灵活的显著效果。


图1和图2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仰视图;图3、图4、图5、图6为所述的伸缩滑道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为主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放大图,图5为图3的B-B剖面放大图,图6为图3的C-C剖面放大图;图7为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图2中前滑板的转动状态示意图;图8为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滑行时拉伸状态示意图,图中箭头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的前进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3至图6,所述的伸缩滑道5由三根横断面为槽型的型材相互套嵌连接构成。其中,外层槽型型材5-1与中间的槽型型材5-3同向设置,内层的槽型型材5-2与外层槽型型材5-1反向设置。所述的中间的槽型型材5-3向左拱起,形成一纵向沟槽5-4,以便于安装连接螺钉9。外层槽型型材5-1与中间的槽型型材5-3的侧帮之间设有滚道5-5,滚道5-5内设有滚珠5-6,滚珠5-6之间由保持架5-7限位并分隔开,所述的避免滚珠拉脱的限位构件左右两头各设一个,右头的限位构件5-8是在外层槽型型材5-1上冲出一跷起形成的,左头的限位构件5-9是在中间的槽型型材5-3的侧帮上冲压出凸起形成的;内层槽型型材5-2与中间的槽型型材5-3的侧帮之间设有滚道5-10,滚道5-10内设有滚珠5-11,滚珠5-11之间由保持架5-12限位并分隔开,两边的保持架5-12沿着所述的拱起连成一体,卡在拱起上可纵向滑动,所述的避免滚珠拉脱的限位构件也是左右两头各设一个,右头是由固定在中间层槽型型材5-3槽内的限位块5-13构成的,左头的是在中间层槽型型材5-3的槽底向内层槽型型材5-2一侧冲出一三角形凸起5-14形成的。
参见图1和图2,车架4主要由两伸缩滑道5组成。前滑板1的下面纵向对称设有两角钢2,两角2之间设有一连接板23,把两角钢2连成一体卡在两伸缩滑道5上;所述的角钢2的一垂直向下立边形成所述的连接体3,伸缩滑道5的外层槽型型材5-1由螺钉9穿夹在接体3的内侧;后滑板6上也设有两角钢7,该角钢7的一垂直向下立边形成所述的连接体8,伸缩滑道5的内层槽型型材5-2由螺钉10穿夹在接体8的外侧。
根据上面所描述的伸缩滑道5的结构,很显然可以调过头来使用,即将内层槽型型材5-2与前滑板1连接,外层槽型型材5-1与后滑板6连接;其次是所述的伸缩滑道5固定连接体3和8的内侧还是外侧也是可以改变的,这些都是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做到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参见图1和图2,两后轮11设在后滑板6下方的左右两侧,两后轮11内与本人在先提交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420014349.2)一样均设有公知的超越离合器(类似于自行车的大飞)。
参见图2,前滑板1由滚动轴承12支承在车架4上自由转动。具体的支承方案是连接板23的中间设有一圆孔,滚动轴承12安放在孔内,滚动轴承12的内圈由圆形压板13通过四颗螺钉15夹持在前滑板1上,滚动轴承12的外圈由压板14通过四颗螺钉16夹持在连接板23上。由于前滑板1的面积较大,而滚动轴承12的支承面较小,势必造成前滑板1的挠度过大。本发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前滑板1下面的连接板23上设有两托辊17。该托辊17最好是设在车架4的中心线上,位于滚动轴承12的前后。
参见图1和图2,前轮18通过支架19固定在前滑板1的左右两侧,最好是前轮18的轮轴的轴心线与前滑板1的转动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
参见图1、图2和图7,前滑板1下面对称设有两拉伸弹簧20,拉伸弹簧20的一头钩在前滑板1下面的耳环21上,另一头钩在车架4外侧的耳环22上。所述的两拉伸弹簧20始终使前滑板1头朝正前方,其作用是一则减小在滑行过程中前滑板1的左右晃动,便于控制滑行方向;二则在控制转向的外力撤消后能自动返回。
参见图2或图7,连接板23上垂直向下延伸一螺柱24,后滑板2上也垂直向下延伸一螺柱24,一较长拉伸弹簧26的两头套在两螺柱24上并由螺母25压紧。在外力的作用下伸缩滑道5被拉伸后,一旦外力撤消,在拉伸弹簧26的作用下伸缩滑道5便能轻松缩回复位(参见图8)。
参见图1和图2,后滑板6前端设有弹性防撞块27(也可说在前滑板1的后端),避免返回时前后两滑板产生撞击,损坏零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包括设在车架(4)上带前轮(18)的前滑板(1)和可前后运动的带单向转动后轮(11)的后滑板(6)以及设在前后滑板下使后滑板保持收缩趋势的拉伸弹簧(26),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架(4)主要由两伸缩滑道(5)组成;所述的伸缩滑道(5)由横断面为槽型型材(5-1、5-2、5-3)相互套嵌连接构成,两横断面为槽型型材(5-1、5-2、5-3)的侧帮之间设有滚道(5-5、5-10),滚道(5-5、5-10)内设有由保持架(5-7、5-12)限位分隔开的滚珠(5-6、5-11),两槽型型材(5-1、5-2、5-3)之间设有避免滚珠(5-6、5-11)拉脱的限位构件(5-8、5-9、5-13、5-14);所述的前滑板(1)通过垂直向下延伸体(3、8)固定在处于外层槽型型材(5-1)的外侧或固定在处于内层槽型型材(5-3)的内侧,所述的后滑板(6)通过垂直向下延伸体(8)固定在处于内层槽型型材(5-2)的内侧或固定在处于外层槽型型材(5-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其特征是所述的伸缩滑道(5)由三根横断面为槽型型材(5-1、5-2、5-3)相互套嵌连接组成,其中外层槽型型材(5-1)与中间的槽型型材(5-3)同向设置,内层的槽型型材(5-2)与外层槽型型材(5-1)反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其特征是前滑板(1)下左右对称设有两前轮(18),两前轮(18)转动中心线与前滑板(1)的转动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身可收缩的自行式滑板,该滑板包括设在车架(4)上带前轮(18)的前滑板(1)和可前后运动的带单向转动后轮(11)的后滑板(6)以及设在前后滑板下使后滑板保持收缩趋势的拉伸弹簧(26),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架(4)主要由两伸缩滑道(5)组成;所述的伸缩滑道(5)由横断面为槽型型材(5-1、5-2、5-3)相互套嵌连接构成,两横断面为槽型型材的侧帮之间设有滚道(5-5、5-10),滚道内设有由保持架(5-7、5-12)限位分隔开的滚珠(5-6、5-11),两槽型型材之间设有避免滚珠(5-6、5-11)拉脱的限位构件(5-8、5-9、5-13、5-14);所述的前滑板(1)通过垂直向下延伸体(3、8)固定在处于外层槽型型材(5-1)的外侧或固定在处于内层槽型型材(5-3)的外侧,所述的后滑板(6)通过垂直向下延伸体(8)固定在处于内层槽型型材(5-2)的外侧或固定在处于外层槽型型材(5-1)的外侧。本发明具有车身短,携带、收藏方便和转向灵活的显著效果。
文档编号A63C17/01GK1736524SQ20051009972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3日
发明者王可力 申请人:王可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