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25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航模直升机,尤其涉及一种航模直升机的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飞行器要飞行都必须满足柏努利定律(Bernoulli′sPrinciple),对于飞机来说,主要是靠螺旋桨和机翼来共同达成。对于直升机来说,是由同时起升降作用和转向作用的螺旋桨系统来实现,根据动物行走是尾随头的仿生学原理,螺旋桨系统安装在直升机的头部上方即可。螺旋桨的旋转提供了直升机的升空动力,而对于直升机的转向问题,即直升机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都是通过转向机构来控制的,更确切的说是通过控制转向机构的倾斜盘来实现的。倾斜盘是把直升机总距杆和周期变距杆的操纵位移分别转换成螺旋桨叶的总距操纵和周期变距操纵的主要操纵机构。它是直升机操纵系统特有的复杂而重要的构件。由于倾斜器的出现使直升机的复杂操纵得以实现,现已在所有直升机上应用。其构造形式虽有多种,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倾斜器一般由与操纵线系相连的不旋转件和与桨叶变距拉杆相连的旋转件组成。不旋转件通过径向止推轴承与旋转件相连。由操纵线系输入的操纵量,经过不旋转件转换成旋转件的上下移动和倾斜运动,再由与旋转件相连的桨叶变距拉杆改变桨叶桨距,使桨叶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改变,从而实现直升机的飞行操纵。倾斜盘旋转件的转动由与螺旋桨毂相连的扭力臂带动。倾斜盘在结构上要保证纵向、横向和总距操纵的独立性。因此转向主要由转向机构中的倾斜盘来决定,对于倾斜盘的选择直接就关系到了飞机改变方向时转向的有效半径。
一种现有技术的航模转向机构公开于中国专利CN200420093891.1中,其倾斜盘由倾斜上盘和倾斜下盘组成,倾斜上盘和倾斜下盘之间经转轴轴承互相连接,倾斜上盘轴心设有金属内套,金属内套插入倾斜下盘的转轴轴承。但是这种倾斜盘使用起来机械性能不够灵敏,造成直升机转向的扭矩大,转向半径过大,机动性能差,尤其对于竞赛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因此极待一种机械性能好、抗拉抗磨、转向半径小、转向灵敏且结构简单的转向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其转向扭矩小、机械性能好、抗拉抗磨、转向半径小、转向灵敏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的倾斜盘,其结构简单且控制灵敏。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包括机身连接轴;头架套,包括头架内套和头架外套,头架内套下端固定在机身连接轴上端,头架外套套于头架内套上;导向球,放置于头架内套中;若干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螺旋桨系统,包括主叶片、主翼轴、副翼、平衡杆及叶片转向块,主翼轴贯穿头架外套,两端连接主叶片,平衡杆贯穿第一拉杆、导向球、头架内套及头架外套,两端连接副翼,叶片转向块一端连接于主翼轴,另一端通过第二拉杆连接于平衡杆;及穿在机身连接轴上的倾斜盘,倾斜盘包括穿在机身连接轴上的轴承、套有所述轴承的斜盘主体基座、盖于所述斜盘主体基座上的斜盘主体上盖、放置在所述斜盘主体上盖上并穿在机身连接轴上的倾斜球及把所述倾斜球盖于其内的斜盘主体下盖,斜盘主体下盖上分布有若干连接头,其中部分连接头通过第四拉杆连接于导向球,另一部分连接头通过第一拉杆连接于叶片转向块,斜盘主体基座上也分布有若干连接头,通过第三拉杆连接于航模直升机之舵机,由舵机提供转向机构之动力。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倾斜盘包括轴承、套有所述轴承的斜盘主体基座、盖于所述斜盘主体基座上的斜盘主体上盖、放置在所述斜盘主体上盖上的倾斜球及把所述倾斜球盖于其内的斜盘主体下盖,斜盘主体下盖及斜盘主体基座上均分布有若干连接头。
倾斜盘与机身连接轴连为一体,斜盘主体基座上的连接头通过第三拉杆连接于舵机上的摆臂,控制航模直升机的主方向。而连接导向球与斜盘主体下盖上的连接头之间的第四拉杆调节控制主叶片的弧度。连接叶片转向块与与斜盘主体下盖上的连接头之间的第一拉杆主要为倾向和飞行时产生长升力。而套于平衡杆和叶片转向块之间的第二拉杆,主要为倾向和平衡机体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机构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机械性能好、抗拉抗磨、转向半径及转向扭矩小,又平衡杆贯穿导向球,使副翼能够跟着导向球上下滑动,与导向球同步动作,使转向机构更加灵敏。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中倾斜盘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中倾斜盘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轴承48斜盘主体基座56导向杆 57机身连接轴 58斜盘主体上盖59倾斜球 60第三拉杆61斜盘主体下盖62导向球 64头架内套65平衡杆 67第一拉杆69第二拉杆70叶片夹固定头71叶片夹 73主叶片 77叶片转向块 80连接头 81、136副翼转向球 87副翼88头架外套135 主翼轴 137第四拉杆1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的立体组合图,该转向机构包括倾斜盘、机身连接轴58、头架套、导向球64、螺旋桨系统及若干拉杆。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倾斜盘包括轴承48、套有所述轴承48的斜盘主体基座56、盖于所述斜盘主体基座56上的斜盘主体上盖59、放置在所述斜盘主体上盖59上的倾斜球60及把所述倾斜球60盖于其内的斜盘主体下盖62;其中,所述斜盘主体基座56上呈120度角平均分布三个连接头81,斜盘主体基座56沿径向向外延伸一导向杆57,所述斜盘主体下盖62上呈90度角平均分布四个连接头136。于本实施方式中,这些连接头81、136均为球头,倾斜球60为铜球。
再请参阅图2,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头架套包括头架内套65和头架外套135。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导向球64上也设有两个相对的球头。所述实施方式中的螺旋桨系统包括主叶片77、主翼轴137、副翼88、平衡杆67及叶片转向块80,所述平衡杆67上固定有副翼转向球87,所述叶片转向块80上设有两个球头。所述实施方式中的拉杆包括第一拉杆69、第二拉杆70、第三拉杆61及第四拉杆141,并且所有拉杆两端都设有球套。
机身连接轴58贯穿整个倾斜盘,所述倾斜盘中的斜盘主体下盖62上呈90度角平均分布的四个球头,其中两个球头通过第四拉杆141连接于所述导向球64上对应的球头,另两个球头136通过第一拉杆69连接于叶片转向块80对应的球头,所述斜盘主体基座56上呈120度角平均分布的三个球头,所述三个球头81分别通过第三拉杆61连接于航模直升机之三个舵机,由舵机提供转向机构之动力,所述导向杆57连接于航模直升机的机头架上。以上球头与拉杆的连接是通过拉杆末端的球套套在球头上。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头架内套65下端固定在机身连接轴58上端,头架外套65套于头架内套135上。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导向球64放置于头架内套65中。所述实施方式中螺旋桨系统中的主翼轴137贯穿头架外套135,所述主翼轴137两端通过叶片夹固定头71固定有叶片夹73,二主叶片77连接在两端的叶片夹73上。所述螺旋桨系统中的平衡杆67沿垂直于所述导向球64上两球头的连接线方向贯穿第一拉杆69、头架外套135、头架内套65及导向球64,两端分别连接副翼88。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叶片转向块80一端通过叶片夹固定头71连接于主翼轴137,第二拉杆70两端的球套分别套在叶片转向块80的球头上及平衡杆67上的副翼转向球87上,从而通过第二拉杆70将叶片转向块80连接于平衡杆67。
以下参照图1和图2,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航模转向机构具体的动作过程。当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引擎在工作的时候,引擎通过传动设备带动机身连接轴58的转动,所述机身连接轴58再带动螺旋桨系统、头架套、导向球64、斜盘主体下盖62一起同步旋转。而所述实施方式中斜盘主体基座56内套有一轴承48,所述轴承48穿过机身连接轴58,使得所述斜盘主体下盖62在绕机身连接轴58转动时摩擦力很小,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所述实施方式中斜盘主体基座56上的导向杆57通过与航模直升机的机头架相连接来固定斜盘主体基座56不被带动旋转。当所述航模直升机要转向时,舵机通过第三拉杆61将力传递到斜盘主体基座56上,从而使得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倾斜盘受到舵机给予的力的作用,所述倾斜盘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机身连接轴发生倾斜,也就使得斜盘主体下盖62也相对于机身连接轴58发生倾斜。斜盘主体下盖62的倾斜导致导向球64和叶片转向块80的倾斜。所述叶片转向块80的倾斜带动主叶片77的倾斜,从而使主叶片77在水平方向的旋转受到有指示性的沿水平方向有一定倾角的偏转,即控制了主叶片77的弧度,从而实现所述实施方式中模型直升机的转向,但是当所述实施方式中的航模直升机转向达到欲定的目的后,所述航模直升机还得要恢复原来的平稳动作即直升机的螺旋桨沿水平方向旋转。
所述航模直升机还要恢复原来的平稳动作,这就需要由副翼机构来实现了,具体实现过程如下叶片转向块80的倾斜进一步导致与它连接的副翼88的倾斜,由于平衡杆67穿过导向球64,而导向球64在头架内套65内可以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固定在平衡杆67上的副翼88与导向球64同步的运动,但是由于叶片转向块80和平衡杆67是通过第二拉杆70连接的,而所述第二拉杆70连接的是叶片转向块80上的球头和固定在平衡杆67上的副翼转向球87,因此所述副翼转向球87可以绕与它连接的第二拉杆70转动从而自动调节副翼88所需的倾斜和与导向球67一起相对于所述航模直升机转向前原来位置的上或下移动来达到一个两边力矩的平衡,这样就使得所述航模直升机在转向的同时也调节了自身的平衡,帮助提高了转向机构的灵敏。
从以上所详细叙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连接方式和工作过程可知所述斜盘主体基座56呈120度角分布的三个球头,通过第三拉杆61连接在所述转向机构下的三个舵机上,其基本功能为控制所述航模直升机的主方向即前进、后退、左转、右转;连接在导向球64上的球头与斜盘主体下盖62上球头之间的第四拉杆141则为调节、控制其主叶片77的偏转弧度;连接在倾斜盘主体下盖56上的球头和叶片转角块80上的球头之间的第一拉杆69,其功能主要为倾向和使所述航模直升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作用;套于平衡杆67上的副翼转向块87和叶片转角块80的球头之间的第二拉杆70,其功能主要是倾向和平衡机体的作用。导向球64套于头架内套65内,并且平衡杆67穿过导向球64,其功能是带动副翼88一起上下滑动,使得转向机构更加灵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有部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有需要拉杆的连接都是采用球头和球套的连接,这样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灵敏度、抗拉抗磨同时也减少了部件之间的摩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包括倾斜盘;机身连接轴(58),贯穿整个倾斜盘;头架套,包括头架内套(65)和头架外套(135),头架内套(65)下端固定在机身连接轴(58)上端,头架外套(135)套于头架内套(65)上;导向球(64),放置于头架内套(65)中;若干第一拉杆(69)、第二拉杆(70)、第三拉杆(61)及第四拉杆(141);及螺旋桨系统,包括主叶片(77)、主翼轴(137)、副翼(88)、平衡杆(67)及叶片转向块(80),主翼轴(137)贯穿头架外套(135),两端连接主叶片(77),平衡杆(67)贯穿第一拉杆(69)、导向球(64)、头架内套(65)及头架外套(135),两端连接副翼(88)、,叶片转向块(80)一端连接于主翼轴(137),另一端通过第二拉杆(70)连接于平衡杆(67);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盘包括穿在机身连接轴(58)上的轴承(48)、套有所述轴承(48)的斜盘主体基座(56)、盖于所述斜盘主体基座(56)上的斜盘主体上盖(59)、放置在所述斜盘主体上盖(59)上并穿在机身连接轴(58)上的倾斜球(60)及把所述倾斜球(60)盖于其内的斜盘主体下盖(62),斜盘主体下盖(62)上分布有若干连接头(136),其中部分连接头通过第四拉杆(141)连接于导向球(64),另一部分连接头通过第一拉杆(69)连接于叶片转向块(80),斜盘主体基座(56)上分布有若干连接头(81),通过第三拉杆(61)连接于航模直升机之舵机,由舵机提供转向机构之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盘主体基座(56)上的连接头(81)为球头,第三拉杆(61)的末端设有球套,套在球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共三个,呈120度角平均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盘主体基座(56)上还设有导向杆(5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盘主体下盖(62)上的连接头(136)为球头,所述导向球(64)及叶片转向块(80)上也均设有球头,所述第四拉杆(141)两端设有球套,分别套在斜盘主体下盖(62)的对应球头上及导向球(64)的球头上,所述第一拉杆(69)两端也设有球套,分别套在斜盘主体下盖(62)的对应球头上及叶片转向块(80)的球头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盘主体下盖(62)上的球头共四个,呈90度角平均分布,该四个球头中相对的两个球头通过第四拉杆(141)连接于导向球(64),另两个相对的球头通过第一拉杆(69)连接于叶片转向块(8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67)上固定有副翼转向球(87),所述叶片转向块(80)上设有球头,所述第二拉杆(70)两端设有球套,分别套在副翼转向球(87)及叶片转向块(80)的球头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盘为金属材质。
9.一种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的倾斜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48)、套有所述轴承(48)的斜盘主体基座(56)、盖于所述斜盘主体基座(56)上的斜盘主体上盖(59)、放置在所述斜盘主体上盖(59)上的倾斜球(60)及把所述倾斜球(60)盖于其内的斜盘主体下盖(62),斜盘主体下盖(62)及斜盘主体基座(56)上均分布有若干连接头(81、13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的倾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盘主体基座(56)上的连接头(81)共三个,呈120度角平均分布,所述斜盘主体下盖(62)上的连接头(136)共四个,呈90度角平均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包括倾斜盘、贯穿整个倾斜盘的机身连接轴、头架套、放置于头架套中的导向球、若干拉杆及螺旋桨系统,螺旋桨系统包括平衡杆及叶片转向块,叶片转向块与平衡杆间连接有拉杆,倾斜盘包括穿在机身连接轴上的轴承、套有所述轴承的斜盘主体基座、盖于所述斜盘主体基座上的斜盘主体上盖、放置在所述斜盘主体上盖上并穿在机身连接轴上的倾斜球及把所述倾斜球盖于其内的斜盘主体下盖,斜盘主体下盖上分布有若干连接头,其中部分连接头通过拉杆连接于导向球,另一部分连接头通过拉杆连接于叶片转向块,斜盘主体基座上分布有若干连接头,通过拉杆连接于航模直升机之舵机,由舵机提供转向机构之动力。
文档编号A63H27/133GK2889427SQ20062005791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8日
发明者罗之洪 申请人:罗之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