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2136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外形如直升机外形,装置本体包括组成一机体外壳的机身组件,在机体外壳内腔中安装一主机架,装置本体还包括动力机构、螺旋桨总成、联动机构、尾舵机构及底架。主机架上安装有动力机构,在主机架上垂直安装一转轴,转轴顶部伸出机体外壳;所述螺旋桨总成安装在转轴顶部,动力机构通过转轴与螺旋桨总成联接;联动机构安装在主机架上,并与螺旋桨总成联接;尾舵机构通过尾杆与主机架连接为一体;底架安装在主机架的底部并处于机体外壳外部。本实用新型能实现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实现完整的3D飞行效果及较强的抗风能力;其结构布置合理紧凑,性能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
【专利说明】—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模型直升机这类飞行装置深受广大航模爱好者所喜爱,其通过遥控器的摇杆和控制按钮来控制模型直升机的起降、摆钟、悬停、侧飞、倒飞、甩飞、加减速、转向以及其它的飞行功能。但现有的模型直升机都是简单的双桨或带副翼的单桨直升机的,其能完成的飞行动作比较简单,在室外飞行时的抗风力较差,性能上的可操控性与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因而,设计一种可完成高难度动作,稳定性与可操作性高的模型直升机变得十分重要,从而可满足广大航模爱好者和军迷们追求高飞行技术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可遥控飞行装置,其能完成较高难度的动作,可操作性及稳定性较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外形如直升机外形,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机身组件,所述机身组件组成一机体外壳,机体外壳内部设有一空腔,在空腔内水平安装有一主机架,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动力机构、螺旋桨总成、联动机构、尾舵机构及底架;所述主机架上安装有动力机构,在主机架上垂直安装一转轴,所述转轴与主机架松配;所述转轴顶部伸出机体外壳,所述螺旋桨总成安装在转轴顶部,所述动力机构通过转轴与螺旋桨总成联接;所述联动机构安装在主机架上,并与螺旋桨总成联接;所述尾舵机构包括一尾杆,所述尾舵机构通过尾杆与主机架连接为一体;底架安装在主机架的底部并处于机体外壳外部。
[0006]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桨总成包括两个独立螺旋桨组件、主旋头、两个减震垫圈、两个铜垫及一丝轴;
[0007]所述主旋头水平设置一通孔,在通孔的两侧孔口内侧安装有减震垫圈;所述丝轴通过两个减震垫圈活动穿设通孔,所述主旋头安装在转轴的顶部;
[0008]所述独立螺旋桨组件包括一轴套、一螺旋桨摆臂及一螺旋桨;所述螺旋桨摆臂的一端轴向贯设一内孔,所述内孔轴向旁侧设置一叉口,所述叉口与内孔连通;所述轴套紧配置于螺旋桨摆臂的内孔中,所述螺旋桨的安装端置于螺旋桨摆臂的叉口中并与螺旋桨摆臂形成水平活动的铰接;
[0009]两个独立螺旋桨组件分别装配在主旋头两侧的丝轴上;所述两个铜垫分别活动套设在主旋头两侧的减震垫圈与螺旋桨摆臂之间的丝轴上;所述两个独立螺旋桨组件通过轴套套设在丝轴上,并与丝轴活动配合;在丝轴两端部锁上螺钉;所述主旋头顶部设有转盘。
[0010]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桨的有效螺距变换角度为正负21°。
[0011]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三个舵机、三个摆臂、三个组合式拉杆、一外支承架、一轴承、一内支承架、一万向轴套及两根传动杆;
[0012]所述三个舵机围绕转轴水平环状分布并通过一定位支架固定在主机架上;所述定位支架安装在主机架上侧;
[0013]一个摆臂及一个组合式拉杆对应一个舵机;所述摆臂安装在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摆臂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球头;所述组合式拉杆由一根丝杆和两个单耳套组成,所述两个单耳套分别安装在丝杆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单耳套活动铰接于摆臂的第一球头上;
[0014]所述外支承架由一底架、三个叉架及一导向杆组成,所述三个叉架水平环状均匀布置在底架上,所述导向杆设置在两个叉架之间的底架上;所述底架中部设置第一内通孔,所述叉架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一内通孔与所述轴承的外圈紧配,所述轴承的内孔与所述内支承架的外侧紧配;所述内支承架径向中部设置第二内通孔,所述第二内通孔与万向轴套松配;所述万向轴套径向中部设置第三内通孔,并通过第三内通孔安装在转轴上端,所述万向轴套的第三内通孔与转轴松配;所述定位支架上部横向设置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杆穿插入导向槽中;
[0015]每根丝杆中另一端的单耳套活动铰接在对应的叉架的第二球头上;
[0016]所述内支承架上部外侧设置两个对称的第三球头及第四球头,所述螺旋桨摆臂设置有第五球头;所述两个传动杆的一端分别活动铰接在第三球头及第四球头上,另一端与对应的螺旋桨摆臂的第五球头活动铰接。
[0017]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与叉架的夹角为60°,相邻两叉架的夹角为120°。
[0018]作为优选,所述尾舵机构还包括尾马达座、尾马达、尾风叶及垂尾翼;
[0019]所述尾马达座安装在尾杆的一端,所述尾杆的另一端安装在主机架上;所述尾马达安装在尾马达座中,所述尾风叶安装在尾马达的凸轴上;所述尾马达座与垂尾翼为一体化设置。
[0020]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支架中部垂直贯设一导向孔,所述转轴垂直活动穿插在所述导向孔中;所述转轴通过两个轴承固定在主机架上;所述转轴的下端部伸出主机架的下侧;
[0021]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主马达、马达齿轮及大齿轮;所述主马达装配在主机架上,所述马达齿轮装配在主马达的端轴上,所述大齿轮固装在所述转轴的下端部,所述马达齿轮与大齿轮啮合。
[0022]作为优选,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外壳、左机尾、右机尾、前横杆及后横杆;所述左机尾、右机尾组装为一体,并通过尾杆、尾马达座组装在主机架上;所述主机架置于机身外壳内部,所述前横杆及后横杆固定安装在主机架上,所述机身外壳两内侧对应前横杆及后横杆两端设置有相应的孔位,所述前横杆及后横杆两端插入对应的孔位中;所述机身外壳、左机尾、右机尾组成一体。
[0023]作为优选,所述底架设置有电池箱;所述主机架的前侧垂直布置有PCB板。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通过动力传动机构和螺旋桨总成使飞行装置获得源源不断的提升力,通过联动机构使飞行装置获得前进、后退、侧飞、倒飞等功能,使得本实用新型拥有完整的3D飞行模式,通过尾舵机构使飞行装置获得左右转向的能力。电池箱与底架的一体化设计,使得飞行装置结构更紧凑,使电池的安装与更换变得更加轻松和容易。并且,特别设计螺旋桨的有效螺距变换角度为正负21度与3个舵机的结合,满足飞行装置在小范围的空中倒飞以及其它高难度动作的需求。本实用新型不但具备双桨直升机及带副翼单桨直升机的所有功能,更具有倒飞等高难度的飞行功能,具备完整的3D飞行效果,及更强的抗风能力。
[0026]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机构及部件均以主机架为主体,合理布置在主机架上。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更加紧凑,性能上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适合室内及室外玩耍和娱乐的需要。本实用新型娱乐性强,可操作性强,满足广大航模爱好者和军迷们追求高飞行技术的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总成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本实用新型的联动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本实用新型的尾舵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本实用新型的机身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1—机身外壳;12—左机尾;13—右机尾;14一前横杆;15—后横杆;21—主机架;22—转轴;23—轴承;24 —定位件;25—底架;26 — PCB板;27—定位支架;31—主马达;311—马达齿轮;32—大齿轮;41—航机;42—摆臂;421—第一球头;431—丝杆;432—单耳套;44一外支承架;441 一底架;442—叉架;443—导向杆;4421—第二球头;45—轴承;46—内支承架;461—第三球头;462—第四球头;47—万向轴套;48—传动杆;511—轴套;512—螺旋桨摆臂;5121—叉口 ;513—螺旋桨;52—主旋头;53—减震垫圈;54—铜垫;55—丝轴;56—转盘;61—尾杆;62—尾马达座;63—尾马达;64—尾风叶;65—垂尾翼。
[0036]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其包括直升机外形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主要包括主机架21、机身组件、动力机构、螺旋桨总成、联动机构、尾舵机构及底架25。
[0038]如图2及图7所示,机身组件包括机身外壳11、左机尾12、右机尾13、前横杆14及后横杆15。所述主机架21水平安装在机身外壳11的内腔中,所述前横杆14及后横杆15固定安装在主机架21上,所述机身外壳11两内侧对应前横杆14及后横杆15两端设置有相应的孔位,所述前横杆14及后横杆15两端插入对应的孔位中;所述左机尾12、右机尾13组装为一体,并通过尾杆61、尾马达座62组装在主机架21上;所述机身外壳11、左机尾12、右机尾13组成一体。
[0039]如图2及图4所示,螺旋桨总成包括两个独立螺旋桨组件、一主旋头52、两个减震垫圈53、两个铜垫54及一丝轴55 ;
[0040]所述主旋头52水平设置一通孔,在通孔的两侧孔口内侧安装有减震垫圈53,减震垫圈53与孔口内侧为松配;所述丝轴55通过两个减震垫圈53活动穿设通孔,与主旋头52浮动连接;所述主旋头52与转轴22的顶部铆接固定;
[0041]所述独立螺旋桨组件包括一轴套511、一螺旋桨摆臂512及一螺旋桨513 ;所述螺旋桨摆臂512的一端轴向贯设一内孔,所述内孔轴向旁侧设置一叉口 5121,所述叉口 5121与内孔连通;所述轴套511紧配置于螺旋桨摆臂512的内孔中,所述螺旋桨513的安装端置于螺旋桨摆臂512的叉口 5121中并通过螺钉铰接于螺旋桨摆臂512,从而形成前后自由活动。所述螺旋桨513的有效螺距变换角度为正负21度。
[0042]两个独立螺旋桨组件分别装配在主旋头52两侧的丝轴55上;两个铜垫54分别活动套设在主旋头52两侧的减震垫圈53与螺旋桨摆臂512之间的丝轴55上;两个独立螺旋桨组件通过轴套511套设在丝轴55上,并与丝轴55形成活动配合;在丝轴55两端部锁上螺钉;所述主旋头52顶部设有转盘56。
[0043]如图1、2及图5所示,联动机构包括三个舵机41、三个摆臂42、三个组合式拉杆、一外支承架44、一轴承45、一内支承架46、一万向轴套47及两根传动杆48。
[0044]所述三个舵机41围绕转轴22水平环状分布并通过定位支架27固定在主机架21上,定位支架27通过螺钉安装在主机架21上侧。所述定位支架27中部垂直贯设一导向孔,转轴22垂直活动穿插在导向孔中;转轴22垂直穿过主机架21并与主机架21松配?’转轴22通过在主机架21上下侧的两个轴承23固 定在主机架21上,其下端部伸出主机架21的下侧,所述转轴22顶部伸出机身外壳11。在上侧轴承23以上的转轴22上装配一定位件24。
[0045]一个摆臂42及一个组合式拉杆对应一个舵机41 ;所述摆臂42安装在舵机41的输出轴上,所述摆臂42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球头421 ;所述组合式拉杆由一根丝杆431和两个单耳套432组成,丝杆431两端设置有螺纹,所述两个单耳套432通过自身的螺纹内孔分别安装在丝杆431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单耳套432活动铰接于对应的摆臂42的第一球头421 上;
[0046]所述外支承架44由一底架441、三个叉架442及一导向杆443组成,所述三个叉架442水平环状均匀布置在底架441上,所述导向杆443设置在两个叉架442之间的底架441上;所述底架441中部设置第一内通孔,所述叉架442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球头4421 ;所述第一内通孔与所述轴承45的外圈紧配,所述轴承45的内孔与所述内支承架46的外侧紧配;所述内支承架46径向中部设置第二内通孔,所述第二内通孔与万向轴套47松配;所述万向轴套47径向中部设置第三内通孔,并通过第三内通孔安装在转轴22上端,所述万向轴套47的第三内通孔与转轴22松配;所述定位支架27上部横向设置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杆443穿插入导向槽中。
[0047]每根丝杆431中另一端的单耳套432活动铰接在对应的叉架442的第二球头4421上;
[0048]所述内支承架46上部外侧设置两个对称的第三球头461及第四球头462,所述螺旋桨摆臂512设置有第五球头;所述两根传动杆48的一端分别活动铰接在第三球头461及第四球头462上,另一端与对应的螺旋桨摆臂512的第五球头活动铰接。
[0049]如图2及图6所示,尾舵机构包括尾杆61、尾马达座62、尾马达63、尾风叶64及垂尾翼65 ;[0050]所述尾马达座62安装在尾杆61的一端,所述尾杆61的另一端安装在主机架21上;尾马达63安装在尾马达座62中,尾风叶64安装在尾马达63的凸轴上;所述尾马达座62与垂尾翼65为一体化设置。
[0051 ] 如图2及图3所示,动力机构包括主马达31、马达齿轮311及大齿轮32 ;所述主马达31装配在主机架21上,所述马达齿轮311装配在主马达31的端轴上,所述大齿轮32固装在转轴22的下端部,马达齿轮311与大齿轮32啮合。
[0052]如图1、2及图7所示,底架25安装在主机架21的底部并处于机身外壳11外部;底架25设置有电池箱,在主机架21的前侧垂直布置有PCB板26。
[0053]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原理如下:
[0054]动力机构的动力传递由主马达通过马达齿轮将动力传给大齿轮,大齿轮带动转轴一起旋转,转轴带动主旋头旋转,主旋头带动螺旋桨总成旋转,从而使螺旋桨产生升力。
[0055]联动机构中三个舵机的动力通过摆臂传给组合式拉杆,再带动外支承架摆动,夕卜支承架通过轴承将动力传给内支承架,内支承架通过传动杆带动螺旋桨摆臂,同时带动螺旋桨偏转。两个螺旋桨就是在三个舵机的协同作用下而独立偏转相应的角度,从而使飞行装置保持相应的飞行姿态或做出相应的动作。
[0056]尾舵机构中的尾马达驱动尾风叶,从而控制飞行装置的左右飞行。
[0057]结合上述主要运行原理,使本实用新型可以顺利地起飞降落,并完成各项飞行动作。
[0058]部分结构的特点及作用如下:
[0059]转轴在主机架上的轴向移动间隙由大齿轮与定位件的相对距离控制。
[0060]丝轴将主旋头、两个减震垫圈、两个铜垫、两个独立螺旋桨连接在一起;丝轴两端的螺钉防止丝轴上的配件轴向窜动,并保证独立螺旋桨能上下灵活摆动。
[0061]用螺钉将螺旋桨铰接于螺旋桨摆臂,保证螺旋桨能前后灵活摆动。
[0062]所述导向杆与叉架的夹角为60°,相邻两叉架的夹角为120°。
[0063]内支承架与外支承架可以相对转动。
[0064]丝杆两端的螺纹与单耳套的螺纹内孔配合,可以调整组合式拉杆的长度。
[0065]本实用新型采用锂电池提供动力。
[0066]将电池箱和底架设计为一个整体,使得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更加紧凑。
[006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由锂电池提供足够的动力,通过动力传动机构和螺旋桨总成使飞行装置获得源源不断的提升力,通过联动机构使飞行装置获得前进、后退、侧飞、倒飞等功能,使得本实用新型拥有完整的3D飞行模式,通过尾舵机构使飞行装置获得左右转向的能力。电池箱与底架的一体化设计,使得飞行装置结构更紧凑,使电池的安装与更换变得更加轻松和容易。本实用新型娱乐性强,对操作要求比较高,满足广大航模爱好者和军迷们追求高飞行技术的需求。
[0068]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外形如直升机外形,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机身组件,所述机身组件组成一机体外壳,机体外壳内部设有一空腔,在空腔内水平安装有一主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动力机构、螺旋桨总成、联动机构、尾舵机构及底架;所述主机架上安装有动力机构,在主机架上垂直安装一转轴,所述转轴与主机架松配;所述转轴顶部伸出机体外壳,所述螺旋桨总成安装在转轴顶部,所述动力机构通过转轴与螺旋桨总成联接;所述联动机构安装在主机架上,并与螺旋桨总成联接;所述尾舵机构包括一尾杆,所述尾舵机构通过尾杆与主机架连接为一体;底架安装在主机架的底部并处于机体外壳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总成包括两个独立螺旋桨组件、主旋头、两个减震垫圈、两个铜垫及一丝轴; 所述主旋头水平设置一通孔,在通孔的两侧孔口内侧安装有减震垫圈;所述丝轴通过两个减震垫圈活动穿设通孔,所述主旋头安装在转轴的顶部; 所述独立螺旋桨组件包括一轴套、一螺旋桨摆臂及一螺旋桨;所述螺旋桨摆臂的一端轴向贯设一内孔,所述内孔轴向旁侧设置一叉口,所述叉口与内孔连通;所述轴套紧配置于螺旋桨摆臂的内孔中,所述螺旋桨的安装端置于螺旋桨摆臂的叉口中并与螺旋桨摆臂形成水平活动的铰接; 两个独立螺旋桨组件分别装配在主旋头两侧的丝轴上;所述两个铜垫分别活动套设在主旋头两侧的减震垫圈与螺旋桨摆臂之间的丝轴上;所述两个独立螺旋桨组件通过轴套套设在丝轴上,并与丝轴活动配合;在丝轴两端部锁上螺钉;所述主旋头顶部设有转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的有效螺距变换角度为正负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三个舵机、三个摆臂、三个组合式拉杆、一外支承架、一轴承、一内支承架、一万向轴套及两根传动杆; 所述三个舵机围绕转轴水平环状分布并通过一定位支架固定在主机架上;所述定位支架安装在主机架上侧; 一个摆臂及一个组合式拉杆对应一个舵机;所述摆臂安装在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摆臂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球头;所述组合式拉杆由一根丝杆和两个单耳套组成,所述两个单耳套分别安装在丝杆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单耳套活动铰接于摆臂的第一球头上; 所述外支承架由一底架、三个叉架及一导向杆组成,所述三个叉架水平环状均匀布置在底架上,所述导向杆设置在两个叉架之间的底架上;所述底架中部设置第一内通孔,所述叉架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一内通孔与所述轴承的外圈紧配,所述轴承的内孔与所述内支承架的外侧紧配;所述内支承架径向中部设置第二内通孔,所述第二内通孔与万向轴套松配;所述万向轴套径向中部设置第三内通孔,并通过第三内通孔安装在转轴上端,所述万向轴套的第三内通孔与转轴松配;所述定位支架上部横向设置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杆穿插入导向槽中; 每根丝杆中另一端的单耳套活动铰接在对应的叉架的第二球头上; 所述内支承架上部外侧设置两个对称的第三球头及第四球头,所述螺旋桨摆臂设置有第五球头;所述两个传动杆的一端分别活动铰接在第三球头及第四球头上,另一端与对应的螺旋桨摆臂的第五球头活动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与叉架的夹角为60°,相邻两叉架的夹角为12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舵机构还包括尾马达座、尾马达、尾风叶及垂尾翼; 所述尾马达座安装在尾杆的一端,所述尾杆的另一端安装在主机架上;所述尾马达安装在尾马达座中,所述尾风叶安装在尾马达的凸轴上;所述尾马达座与垂尾翼为一体化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中部垂直贯设一导向孔,所述转轴垂直活动穿插在所述导向孔中;所述转轴通过两个轴承固定在主机架上;所述转轴的下端部伸出主机架的下侧;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主马达、马达齿轮及大齿轮;所述主马达装配在主机架上,所述马达齿轮装配在主马达的端轴上,所述大齿轮固装在所述转轴的下端部,所述马达齿轮与大齿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外壳、左机尾、右机尾、前横杆及后横杆;所述左机尾、右机尾组装为一体,并通过尾杆、尾马达座组装在主机架上;所述主机架置于机身外壳内部,所述前横杆及后横杆固定安装在主机架上,所述机身外壳两内侧对应前横杆及后横杆两端设置有相应的孔位,所述前横杆及后横杆两端插入对应的孔位中;所述机身外壳、左机尾、右机尾组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设置有电池箱;所述主机架的前侧垂直布`置有PCB板。
【文档编号】A63H27/24GK203400501SQ201320413398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5日
【发明者】邱良生 申请人: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