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向侧卧位及支撑面调节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717阅读:1318来源:国知局
仰卧位向侧卧位及支撑面调节训练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仰卧位向侧卧位及支撑面调节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体位转换与平衡训练在患者健康复检阶段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体位转换按梯度分为仰卧位向侧卧位转换训练、卧位向坐位起坐训练和坐位向立位起立训练。其中以第一个仰卧向侧卧位转换训练最为基础,现有的状况为医疗人员指导病人,以握手式辅助转换体位;病人卧于床上,无任何医疗辅助设备,全部由医护人员主导病人动作,病人无法在没有医嘱与指示的情况下完成标准的体位转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针对现有指导体位转换训练为医护人员直接人工辅助操作,效率低,而提供一种仰卧位向侧卧位及支撑面调节训练装置,包括直臂握手支撑架,所述直臂握手支撑架包括两块相铰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由触板和插板组成。

优选地,所述触板为矩形板,在矩形板上远离所述手握通槽的一端侧壁开设矩形盲孔。

优选地,所述插板上设有与所述矩形盲孔相适配的矩形柱。

优选地,所述触板垂直于所述矩形盲孔开口方向的一侧壁上等间距开设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举行盲孔相通,所述通孔上设有锁紧销。

优选地,所述矩形柱上对应所述通孔位置开设销钉插设盲孔。

优选地,所述矩形盲孔底部设有缓冲弹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械,即使脱离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患者也可以实现仰卧位向侧卧位的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仰卧位向侧卧位及支撑面调节训练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支撑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支撑板1、触板1-1、矩形盲孔1-1-2、通孔1-1-3、插板1-2、矩形柱1-2-2、矩形柱1-2-2、销钉插设盲孔1-2-3、手握通槽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仰卧位向侧卧位及支撑面调节训练装置,包括直臂握手支撑架,所述直臂握手支撑架包括两块相铰接的支撑板1,两块所述支撑板1靠近铰接点的一端均设有与五个手指形状适配的手握通槽2;所述支撑板1由触板1-1和插板1-2组成。

本实用新型为基于Bobath握手训练原理提供的一种仰卧位向侧卧位及支撑面调节训练装置,该装置在使用时,将支撑板分开,自由端置于前肢肩关节处,两手手指放入和手型吻合的手握通槽内,再由仰卧位向侧卧位转换,即可再现医护人员指定的动作。患者可以借由本器材辅助患者实现仰卧位侧卧位之间切换体位的目的。手握通槽模拟Bobath握手训练,可以适用于手部知觉迟钝或者脑部受损无法两手对接的患者。触板和插板组合可以实现可拆分便于携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傻瓜,所述触板1-1为矩形板,在矩形板上远离所述手握通槽2的一端侧壁开设矩形盲孔1-1-2;所述触板1-1为矩形板,其一端设有所述手握通槽2,在矩形板上远离所述手握通槽2的一端,垂直所述触板1-1侧壁开设矩形盲孔1-1-2;所述插板1-2上设有与所述矩形盲孔1-1-2相适配的矩形柱1-2-2;所述触板1-1垂直于所述矩形盲孔1-1-2开口方向的一侧壁上等间距开设通孔1-1-3,所述通孔1-1-3与所述矩形盲孔1-1-2相通,所述通孔1-1-3上设有锁紧销;所述矩形柱1-2-2上对应所述通孔1-1-3位置开设销钉插设盲孔1-2-3;所述矩形盲孔1-1-2底部设有缓冲弹簧。

支撑板由触板和插板两部分构成,矩形柱插入盲孔中,且触板上的通孔与矩形柱上的销钉插射孔对应后使用锁紧销定位,即可实现支撑板整体的长度调节,使之适用于不同手臂长度的患者。矩形盲孔底部设置的缓冲弹簧可以对插入盲孔的矩形柱施以一个抵消的力,避免所有应力都让锁紧销承担。增加了设备的强度与寿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