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肩锁紧装置及平台式动感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0964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肩锁紧装置及平台式动感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肩锁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压肩锁紧装置及平台式动感车。



背景技术:

目前,平台式动感车上的压肩检索装置的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肩锁紧装置及平台式动感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平台式动感车上的压肩检索装置的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肩锁紧装置,其中,包括:

锁紧装置本体;

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上的旋转轴;

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并由旋转轴带动而旋转的卡位板;

设置在卡位板上的多排调节孔组,每一排调节孔组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孔,且相邻的两组调节孔组错位设置;

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卡位板一侧的锁头组,所述锁头组中所包括锁头的个数与调节孔组的排数相同,所述锁头组中的每一锁头可插入相对应排的调节孔组中任意一调节孔中。

所述压肩锁紧装置,其中,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卡位板另一侧的、与所述锁头组中每一锁头一一正对的机械式微动开关。

所述压肩锁紧装置,其中,所述卡位板为扇形的卡位板,所述卡位板上设置有两排调节孔组,分别记为第一排调节孔组和第二排调节孔组。

所述压肩锁紧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排调节控组包括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排调节孔组包括第三调节孔和第四调节孔;将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三调节孔的中心之间的连线记为第一连线,将经过所述第一调节孔与卡位板圆心的半径连线记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相交;将所述第二调节孔的中心与所述第四调节孔的中心之间的连线记为第三连线,将经过所述第二调节孔与卡位板圆心的半径连线记为第四连线,所述第三连线与所述第四连线相交。

所述压肩锁紧装置,其中,所述锁头组包括2个锁头,分别记为第一锁头和第二锁头;所述第一锁头可插入第一调节孔或第二调节孔中,所述第二锁头可插入所述第三调节孔或第四调节孔中;当所述第一锁头插入所述第一调节孔时所述第二锁头插入所述第三调节孔,当所述第一锁头插入所述第二调节孔时所述第二锁头插入所述第四调节孔。

所述压肩锁紧装置,其中,所述锁头组中的每一锁头的近卡位板端设置有与调节孔相适配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倾角为30-60度。

一种平台式动感车,其中,包括多个所述压肩锁紧装置,所述压肩锁紧装置固定设置在平台上。

所述平台式动感车,其中,所述平台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多个压肩锁紧装置。

所述平台式动感车,其中,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电机;

与所述电机连接的、并与平台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多个压肩锁紧装置均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锁头运动直至插入或拔出调节孔;

一端与所述卡位板连接、另一端与平台的底端连接的气拉簧,且每一卡位板上均连接一个气拉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肩锁紧装置及平台式动感车,包括:锁紧装置本体;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的旋转轴;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并由旋转轴带动而旋转的卡位板;设置在卡位板上的多排调节孔组,每一排调节孔组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孔,且相邻的两组调节孔组错位设置;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卡位板一侧的锁头组,所述锁头组中所包括锁头的个数与调节孔组的排数相同,所述锁头组中的每一锁头可插入相对应排的调节孔组中任意一调节孔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压肩锁紧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性可靠及使用寿命长久,制作工艺简单,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肩锁紧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肩锁紧装置较佳实施例中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平台式动感车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肩锁紧装置及平台式动感车,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肩锁紧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压肩锁紧装置包括:

锁紧装置本体100;

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100上的旋转轴200;

套设在所述旋转轴200上、并由旋转轴200带动而旋转的卡位板300;

设置在卡位板300上的多排调节孔组310,每一排调节孔组310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孔,且相邻的两组调节孔组错位设置;

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100上、且位于所述卡位板300一侧的锁头组400,所述锁头组400中所包括锁头的个数与调节孔组310的排数相同,所述锁头组400中的每一锁头可插入相对应排的调节孔组中任意一调节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通过下压与旋转轴连接的压杆(未图示)时,卡位板300会由旋转轴200带动而旋转,当卡位板300旋转一定角度时,卡位板300上设置的多排调节孔组310会与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100上且位于所述卡位板300一侧的锁头组400中所包括锁头对准。当锁头在驱动力(该驱动力的来源可以是电机)的作用下沿水平向运动而插入所述卡板300上设置的调节孔中。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压肩锁紧装置的结构简单,安全性可靠且使用寿命长。

优选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100上且位于所述卡位板300另一侧的、与所述锁头组400中每一锁头一一正对的机械式微动开关500。当锁头在驱动力(该驱动力的来源可以是电机)的作用下沿水平向运动而插入所述卡板300上设置的调节孔中且未触碰到机械式微动开关500时,则表示还未完全锁紧,所述锁头可被继续驱动直至触碰到机械式微动开关500而停止。这样避免了锁头被无限制的被驱动而导致压肩锁紧装置的损坏。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卡位板300为扇形的卡位板,所述卡位板300上设置有两排调节孔组310,分别记为第一排调节孔组311和第二排调节孔组312。

其中,所述第一排调节控组311包括第一调节孔3111和第二调节孔3112,所述第二排调节孔组312包括第三调节孔3121和第四调节孔3122;将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的中心与所述第三调节孔3121的中心之间的连线记为第一连线,将经过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与卡位板圆心的半径连线记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相交;将所述第二调节孔3112的中心与所述第四调节孔3122的中心之间的连线记为第三连线,将经过所述第二调节孔3112与卡位板圆心的半径连线记为第四连线,所述第三连线与所述第四连线相交。将卡位板300上的第一调节孔3111和第二调节孔3112、以及第三调节孔3121和第四调节孔3122采用错位设置的方式,也即上述四个调节孔的中心的连线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非矩形,这是由锁头组400中所包括锁头的设置位置所决定。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锁头组400包括2个锁头,分别记为第一锁头410和第二锁头420;所述第一锁头410可插入第一调节孔3111或第二调节孔3112中,所述第二锁头420可插入所述第三调节孔3121或第四调节孔3122中;当所述第一锁头410插入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时所述第二锁头420插入所述第三调节孔3121,当所述第一锁头410插入所述第二调节孔3112时所述第二锁头420插入所述第四调节孔3122。具体实施时,第一锁头410与第二锁头420的连线与第一连线平行,且第一锁头410与第二锁头420的连线与第三连线平行。这样由于设置了多排调节孔,能更加稳固的锁紧锁头,且锁头还能被调节而插入在位于同一排调节孔组中的任意一调节孔以实现不同程度的锁紧。各种体型的用户坐在安装有上述压肩紧缩装置的动感车上,都可以方便的调节到合适的压紧程度。

较佳的,如图2所示,所述锁头组400中的每一锁头的近卡位板端设置有与调节孔相适配的倾斜部401,所述倾斜部401的倾角为30-60度。即,所述锁头的近卡位板端不是圆柱状,而是带有倾斜角度的形状,这样锁头在插入调节孔时是倾斜部410先卡进去调节孔组310中的调节孔,此时若停止插入并下压与旋转轴200连接的压杆时,所述锁头的倾斜部410可从当前所处调节孔中滑出,并滑向与当前所处调节孔位于同一排中相邻的调节孔中,从而现实根据乘客的体型大小来实现压杆的下压程度,确保了乘客的安全。而且,一旦确定好了锁头要插入的调节孔,则锁头在外力的作用下继续插入调节孔,会将锁头完全锁死在调节孔中,无法再向与当前所处调节孔位于同一排中相邻的调节孔中运动,这样就完成了压肩紧缩。这样就是说,锁头在插入调节孔中包括至少两个状态:状态一是倾斜部401插入调节孔的状态,状态二是锁头完全插入调节孔的状态。

基于上述压肩锁紧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平台式动感车。如图3所示,所述平台式动感车包括多个所述压肩锁紧装置10,所述压肩锁紧装置10固定设置在平台20上。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平台20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多个压肩锁紧装置10。所述平台式动感车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平台20上的电机30;

与所述电机30连接的、并与平台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多个压肩锁紧装置均连接的连杆40,所述连杆40在电机30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锁头运动直至插入或拔出调节孔;

一端与所述卡位板300连接、另一端与平台20的底端连接的气拉簧50,且每一卡位板300上均连接一个气拉簧50。

这样,通过一个电机30带动连杆40水平直线运动,连杆40又带动平台上设置的多个压肩锁紧装置中的锁头同步运动,以完成紧锁或开锁动作,从而实现了使用一台电机驱动多个座位上的压肩锁紧装置锁紧。更具体的,当电机30带动连杆40运动时,连杆40又带动平台上设置的多个压肩锁紧装置10上的锁头运动。在此之前通过下压与旋转轴200连接的压杆(未图示),卡位板300会由旋转轴200带动而旋转,当卡位板300旋转一定角度时,锁头在连杆40的驱动下先是倾斜部401插入调节孔,若无需进一步下压压杆,则继续由电机30驱动连杆40运动从而带动锁头完全插入调节孔即可完成压肩。若还需要进一步下压压杆时先将电机30停转,然后下压压杆使得锁头再向与当前所处调节孔位于同一排中相邻的调节孔中运动,完成上述动作后再重新启动电机30驱动连杆40运动从而带动锁头完全插入调节孔即可完成压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肩锁紧装置及平台式动感车,包括:锁紧装置本体;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的旋转轴;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并由旋转轴带动而旋转的卡位板;设置在卡位板上的多排调节孔组,每一排调节孔组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孔,且相邻的两组调节孔组错位设置;设置在所述锁紧装置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卡位板一侧的锁头组,所述锁头组中所包括锁头的个数与调节孔组的排数相同,所述锁头组中的每一锁头可插入相对应排的调节孔组中任意一调节孔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压肩锁紧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性可靠及使用寿命长久,制作工艺简单,降低加工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