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抗震篮球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835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篮球板,具体是一种多层抗震篮球板。



背景技术:

篮球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是以手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36年,篮球在柏林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职业选手可以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主要的国际性篮球组织是成立于1932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篮球联合会。篮球运动与篮球板的使用密不可分,在篮球运动过程中,篮球板经常会受到篮球撞击而产生震动,所以对篮球板的抗震性能有一定的考验,同时篮球运动是一项室内室外都可以开展的运动,篮球板要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气候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抗震篮球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抗震篮球板,包括板体、框架、防震橡胶棒、减震硅胶板、螺栓、螺纹通孔、加强筋和加强板,所述板体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层、填料层和纤维增强材料层模塑成型,所述板体背面安装有两根加强筋,板体背面安装有减震硅胶板,所述减震硅胶板外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螺纹通孔,所述板体的四周设置有框架,框架和板体之间设置有防震橡胶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筋为玻璃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为铝合金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板体的高度为100cm-120cm,宽度为180cm-200cm,厚度为3cm-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筋与板体融合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不饱和聚酯树脂层、填料层和纤维增强材料层使板体的重量更轻,机械强度高以及抗老化性能好,同时使板体可在高温°以下以及零下°以上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通过设置加强筋增强了板体的强度同时减少板体震动的作用,利用减震硅胶板吸收板体震动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弱震动给板体带来的损害,起到了抗震的作用,通过设置加强板提高了板体与大臂的连接强度,利用防震橡胶棒吸收板体震动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弱震动给板体带来的损害,进一步起到了抗震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层抗震篮球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板体1、不饱和聚酯树脂层2、填料层3、纤维增强材料层4、框架5、防震橡胶棒6、减震硅胶板7、螺栓8、螺纹通孔9、加强筋10、加强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层抗震篮球板,包括板体1、框架5、防震橡胶棒6、减震硅胶板7、螺栓8、螺纹通孔9、加强筋10和加强板11,所述板体1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层2、填料层3和纤维增强材料层4模塑成型,通过设置不饱和聚酯树脂层2、填料层3和纤维增强材料层4使板体1的重量更轻,机械强度高以及抗老化性能好,同时使板体1可在高温50°以下以及零下40°以上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所述板体1背面安装有两根加强筋10,所述加强筋10为玻璃材质,加强筋10与板体1融合在一起,通过设置加强筋10增强了板体1的强度同时减少板体1震动的作用,板体1背面安装有减震硅胶板7,利用减震硅胶板7吸收板体1震动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弱震动给板体1带来的损害,起到了抗震的作用,所述减震硅胶板7外侧通过螺栓8固定安装有加强板11,所述加强板11上开设有若干个螺纹通孔9,用于与大臂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11提高了板体1与大臂的连接强度,所述板体1的四周设置有框架5,所述框架5为铝合金材质,框架5和板体1之间设置有防震橡胶棒6,利用防震橡胶棒6吸收板体1震动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弱震动给板体1带来的损害,进一步起到了抗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不饱和聚酯树脂层2、填料层3和纤维增强材料层4使板体1的重量更轻,机械强度高以及抗老化性能好,同时使板体1可在高温50°以下以及零下40°以上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通过设置加强筋10增强了板体1的强度同时减少板体1震动的作用,利用减震硅胶板7吸收板体1震动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弱震动给板体1带来的损害,起到了抗震的作用,通过设置加强板11提高了板体1与大臂的连接强度,利用防震橡胶棒6吸收板体1震动产生的能量,从而减弱震动给板体1带来的损害,进一步起到了抗震的作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