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机械的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57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工机械的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安装在诸如台式圆锯等主 要用于切割木材等切割材料的切割机上,用于收集由切割加工产生 的切屑等粉尘。
背景技术
上述台式圓锯具有用于固定切割材料的底座、被以可相对该底座 上下倾动的方式支承在底座上的切割机主体,在该切割机主体上具 有以电动马达为驱动源转动的圆形锯片。当使用该台式圆锯时,在 使锯片转动后,作业人员令切割机主体向下移动时,锯片可切入被 固定在底座上的切割材料,对该切割材料进行切割。
此外,对于这种台式圓锯,现已知有如下的现有技术,即,在其 上安装有集尘装置,用以更有效地收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切屑,保 持良好的周围作业环境。该集尘装置的结构在于,在头罩的后部设
有集尘口,在该集尘口上安装集尘袋(dustbag),头罩收纳锯片上 侧的大致半周区域。该集尘装置具有如下的比较简单的结构,即, 使因锯片回转而从切割部位吹起的切屑,与锯片回转产生的气流, 一同吹入上述集尘袋,为集尘袋所收集。就该集尘袋式的集尘装置 而言,由于该集尘袋和集尘袋口伴随着切割机主体的上下移动发生 倾斜,因此,存在一度被收集的切屑倒流的问题,作为解决这一问 题的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公知诸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 2005 - 96233所爿A开的一种技术。
该现有技术中的倒流防止技术在于,在集尘口上设有开闭阀,一 方面,通过锯片回转产生的气流的风力来打开该开闭阀,以收集切 屑,另一方面,在锯片停止时等,该开闭阀利用自身重力或被加载的力关闭集尘口,从而防止被收集的切屑倒流。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集尘装置中,存在因为锯片回转产生的 排出力(风力)较弱等情况,使得开闭阀不能充分地被打开,结果, 产生的粉尘不能流入集尘袋,集尘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不依赖于锯片等加工工具回转产生的风力(排出力)的大 小,持续发挥稳定的集尘效率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技术方案记载的结构的集尘装置。
技术方案l提供一种集尘装置,由于加工工具的回转,在加工部 分产生的粉尘会随气流被吹向集尘口 ,而后经由该集尘口被收集到 集尘容器内,并且,在上述集尘口或集尘口的下风侧一体设置有倒 流防止壁,该倒流防止壁^f吏得该倒流防止壁所处流^各的流^各面积越 靠近下风侧越小。
根据技术方案1的集尘装置,通过设置使集尘口或集尘口下风侧 的流路面积随着靠近下游侧而逐渐变小的倒流防止壁,防止 一度被 集尘的粉尘倒流,该倒流防止壁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不同,其被设 置在集尘口或集尘口下游侧并与之一体。因此,该倒流防止壁不依 赖加工工具回转产生的风力的大小,总是稳定地发挥集尘效率。由
于该倒流防止壁被设置为如下状态在集尘口或集尘口下风侧使流 路面积随着靠近下风侧而逐渐变小,因此,可尽可能地减小粉尘从 该集尘口进入集尘容器内的流入阻力(包含粉尘的气流的通气阻 力),不损失集尘效率(粉尘的流入能力),可防止一度被集尘的 粉尘倒流。
作为集尘容器,既可以采用具有透气能力和柔性的布制集尘袋, 也可以釆用不具有透气能力、不可变形的塑料制容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集尘装置中,通过设置上述倒流防止壁,令上述集尘口或集尘口下风侧的流路面 积缩小到整个集尘口截面面积的一半大小。
根据技术方案2的集尘装置,可以在不会大范围牺牲集尘效率的 情况下,防止一度被集尘的粉尘从集尘容器倒流,即可同时实现集 尘效率和倒流防止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集尘装置
中, -使上述倒流防止壁相对于上述集尘口的气流流入方向倾斜。
根据技术方案3的集尘装置,既可尽可能减少包含粉尘的气流进
入集尘容器内的流入阻力(通气阻力),又可以以简单的结构使集 尘口的开口面积随着靠近下风侧而緩緩减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1~3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集尘装置 中,通过具有与上述集尘口相对应的连接口的连接器,将上述集尘 容器安装在上述集尘口上,并将上述倒流防止壁设置在上述连接口 的下风侧。
根据技术方案4的集尘装置,使集尘容器从集尘口上拆下或将集
尘容器安装在集尘口上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因此,可使对集尘到集 尘容器内的粉尘的处理变得简单易行,从而,可以提高该集尘装置
的维护性和使用性。
此外,可根据倒流防止壁的形状准备多种连接器,可根据作业状 况,选择使用合适的连接器,由此可更有效地对所产生的粉尘加以 集尘。
在上述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5的集尘装置中,上 述连接器具有从内部支承上述集尘容器的容器支承部。
在使用集尘袋作为集尘容器时,通过容器支承部从内部支承该集 尘袋,以将该集尘袋保持为使该内部扩大的状态,这样,可收纳更 多的粉尘,也可由此防止 一 度被集尘的粉尘倒流。


图1表示的是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集尘装置的台式圆锯,是整体主视图。本图表示的是切割机主体返回到上方待机位置的状态。
图2表示的是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集尘装置的台式圆锯,是
整体主视图。本图表示的是切割机主体被按压到下方的切割位置的 状态。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箭头(4)向视图,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体 的仰视图。
图5是图3中箭头(5)向视图,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体 从上风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体的仰视图,是倒流防止壁的俯 视图。本图中省略了容器支承部的顶端侧的图示。
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体的仰视图,是倒流防止壁的俯 视图。本图中省略了容器支承部的顶端侧的图示。
图8是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体的纵向剖视图。本图中,省略 了容器支承部的顶端侧的图示。
图9是图8中箭头(9)向视图,是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体 的仰视图。
图IO是图8中箭头(10)向视图,是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 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下面说明的 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作为加工机械一例的所谓台式圓锯。图l是 对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的台式圆锯的整体加以表示的 图。该圆锯1自身的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足以致用,在 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特殊的变型,因此,下面进行简单地说明。
该圆锯1具有用于固定被切割材料W的底座2;借助支承轴4 而以可相对于该底座2上下倾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底座2上的切割机 主体3。图1表示的是切割机主体3返回到上方待机位置的状态,图
62表示的是切割机主体3处于被按压到下方切割位置的状态。在将切 割机主体3压按到切割位置时,防护罩6打开,使锯片5外露。防 护罩6以支承轴6a为中心以可上下开闭的状态被支承在头罩7上。 该防护罩6与切割机主体3的上下动作联动而进行开闭。
锯片5上侧大致半周的范围被收纳在头罩7内。该头罩7的后表 面侧配置有用以驱动锯片5的驱动马达。在图1、图2中是从头罩7 的正面一侧观察,观察不到驱动马达。锯片5按图1、图2中的顺时 针方向转动。此外,头罩7上设置有手柄部8,该手柄部8用于供作 业者在对切割机主体3进行上下操作时握持用。因此,作业者在图1、 图2的该台式圓锯1的右侧位置进行作业。
头罩7的后部(图1及图2的左侧端部附近)设置有支承臂部 7a。切割机主体3被该支承臂部7a从底座2—侧支承。在该支承臂 部7a的上部,集尘口 9被设置成向后方或斜后方突出的状态。该集 尘口9呈圆筒形状,朝支承臂部7a的下方开口。该集尘口9上安装 有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在切割部位上,由锯片5的切割加工 产生的气流以及包含在该气流内的粉尘被如图2中空心箭头所示地, 向斜后上方吹起,吹向集尘口 9。包含在吹向集尘口 9的气流中的粉 尘为下面说明的集尘装置IO所收集。
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具有连接器11和集尘容器20。第1 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的详细结构表示在图3~图5中。就该连接器 11而言,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制作而成,包 括连接口 lla、容器支5义部lib以及防倒流壁12。
连接口 11a的内径形成为容许切割机主体3的集尘口 9不晃动地 插在其内周的大小。通过在该连接口 lla内插入并固定集尘口 9,使 得该集尘装置IO被安装在切割机主体3上。当将连接口 lla从集尘 口9上拆下时,该集尘装置10可被从切割机主体3上拆下。
在该连接口 lla的下风侧(图3及图4中的左侧)端部上,容器 支承部lib被一体设置为从该端部向后方延伸出较长的状态。在该 容器支承部lib的伸出侧基端部附近一体地设置有倒流防止壁12,在这一点上该倒流防止壁12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存在差异。该倒流 防止壁12被设置为从容器支承部llb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位于侧壁 部lld和侧壁部lld之间。该倒流防止壁12的/人容器支承部llb伸 出的尺寸(倒流防止壁的高度H) ^皮适当地设定。
如图4所示,该倒流防止壁12的高度H还不到连接口 lla的下 端部。因此,顺着气流流向,在连接口 lla下部侧的局部范围内形 成不存在该倒流防止壁12的流路lle。
两个侧壁部lld、 lld在连接口 lla的下风侧与连接口 lla、容 器支承部lib —体设置,呈顺着气流、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有一 定间隔且相对的状态。如图4所示,两个侧壁部lld、 lld和倒流防 止壁12的端部之间形成供包含粉尘的气流流过的流^各llf、 llf。
该倒流防止壁12包括在顺着气流流动方向(流路方向J)上以 相互逐渐远离的方式倾斜的平板状的壁部12a、 12a。两壁部12a、 12a 的上风侧的顶端部接合,越接近下风侧越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倾斜。 由此,倒流防止壁12被形成为下风侧打开的山形形状(V字形)。 该倒流防止壁12 4吏得连接口 lla的下风侧的流;咯面积(开口面积) 越接近下风侧越窄。
该倒流防止壁12防止 一 度收集到集尘容器2 0内的粉尘向集尘口 9一侧的倒流(倒流防止功能)。因此,在如图l所示的使切割机主 体3返回上方待机位置、集尘口 9大致水平的状态下,集尘容器20 内的粉尘倒流被倒流防止壁12所禁止是不言而喻的,即便是如图2 所示那样,在将切割机主体3按压到下方的切割位置,集尘口 9的 上风侧处于下侧而向倒流方向倾斜的状态下,集尘容器20内的粉尘 倒流也^皮倒流防止壁12所禁止。
如图4所示,在利用倒流防止壁12的两壁部12a、 12a阻挡而防 止粉尘倒流的阻挡宽度A,以及因不存在壁部12a而允许包含粉尘 的气流流入的左右流路llf、 11f的宽度Bx2之间,二者的比率根据 他们与上述高度H的关系被合适地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该倒 流防止壁12的高度H、两壁部12a、 12a的倾斜等加以设定,以使在顺着气流的方向上,处于倒流防止壁12下端部和连《^妄口 lla下端部 间的未被阻挡的流路lie以及流路宽度方向上两处流路llf、 llf(流 路宽度B的流路)的合计流路面积大致等于被倒流防止壁12阻挡的 面积(流路宽度A的范围)。由此,同时实现该集尘装置10的集尘 功能和倒流防止功能。
在容器支承部lib的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在两侧部分上设置有辅 助支承部llc、 llc。两辅助支承部llc、 llc的延伸方向与容器支承 部llb的延伸方向正交。如图5所示,容器支承部llb和两辅助支 承部llc、 llc具有与连接口 lla同心的圆周形弯曲形状。如图l及 图2所示,该容器支承部llb及两辅助支承部llc、 llc进入集尘容 器20的内侧被用作骨架部件,具有从内部支承该集尘容器20从而 使该集尘容器20膨胀成袋状状态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容器20使用的是可以弯曲且可通气的布 制的袋子。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1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IO,在与头罩7 的集尘口 9连接的连接口 lla的下风侧,设置有被以突出状态固定 的倒流防止壁12。因此,不依赖于受锯片5转速等影响的风力的大 小,而始终可以稳定地发挥集尘效率。
此外,倒流防止壁12的两壁部12a、 12a相对于气流流向是倾4牛 的,因此,连接口 lla的下风侧的流路面积呈连续而非台阶式地变 窄,因此,可对包含粉尘的气流平稳地导向,使通风性能不受到大 幅损害,可防止集尘容器20内的粉尘倒流。
此外,倒流防止壁12的高度H以及两壁部12a、 12a相对于流 动方向J的倾斜角度等净皮适当地设定,这样可同时实现该倒流防止 壁12的粉尘倒流防止功能以及流路lle、 llf的集尘功能。
此外,倒流防止壁12与可从集尘口 9上拆下的连接器11 一体设 置,因此,对于倒流防止壁的形状,可以准备多种类型,根据作业 情况等,适当地更换倒流防止壁并安装在集尘口 9上,以此可与作 业情况相适应地进行集尘。此外,通过将连接器11从集尘口 9拆下,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对
收集到集尘容器20内的粉尘进行处理,由此,可以使该集尘装置10 的维护性能以及使用性能提高。
可以对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型。图6以后的附图,分 别表示了第2~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5~17。例如,取代上述例 示的在连接器11上设置一个倒流防止壁12的结构,可以如图6所 示地,采用以四个4交小的倒流防止壁15a~ 15a并列配置的结构。对 不需要变型的部件及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这部分说明。
各倒流防止壁15a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倒流防止壁12相同, 呈朝下风侧开口的V字形结构。此外,在与气流流入方向(图中空 心箭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四个倒流防止壁15a~ 15a被以隔着适 当间隔的方式固定。通过具有这样的多个倒流防止壁15a 15a的连 接器15,也令在连接口 lla的下风侧,越靠近下风侧,流路宽度越 窄,因此,对于包含粉尘的气流流入能力(易于流入的程度)不会 带来大的损害,可以防止一度收集在集尘容器20内的粉尘倒流。
此外,各倒流防止壁15a~ 15a被固定设置,并不像现有技术那 样具有阀开闭构造,因此,不必依赖所产生的风力大小,而总是可 以稳定地发挥集尘能力。
图7中表示的是具有两个倒流防止壁16a、 16a的第3实施方式 的连接器16。该倒流防止壁16a、 16a的倾斜方向与上述第1、第2 实施方式的倒流防止壁12a、 15a的相反。该两倒流防止壁16a、 16a 以在气流流入方向上(图中空心箭头表示的方向)越靠近下风侧越 相互间接近的方式倾斜。通过该两倒流防止壁16a、 16a,也使气流 流路宽度越接近下风侧越緩緩变窄,由此,包含粉尘的气流的流入 能力不会受到较大的损害,可以有效地防止或抑制 一 度进入集尘容 器20内的粉尘的倒流。此外,本实施方式3中也固定设置有两个倒 流防止壁16a、 16a,因此,并不依赖于流经集尘口 9 (连接口 lla) 的风力大小,不仅总是可以发挥稳定的集尘能力,还可以防止粉尘 的倒流。图8~图10中表示的是具有第4实施方式的倒流防止壁18的连 接器17。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该倒流防止壁18#:固定配置在连 接口 lla的下风侧,但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不是使流 路面积在自身宽度方向上变窄的结构,而是使流路面积在与流路正 交的方向上(图8中的上下方向)变窄的结构。该倒流防止壁18在 向流路侧(图中上侧)鼓出的方向上弯曲。该弯曲形状对流入的气 流加以顺畅地导向,令粉尘的集尘有效地进行。该倒流防止壁18的 上部设有矩形的流;咯18b。可通过适当地对倒流防止壁18的从连接 口 lla下端起的高度H进行设定,来对该流路18b的沿上下方向的 宽度加以合适地设定。
倒流防止壁18上形成有多个直径4^小的通气孔18a 18a。该通 气孔18a~ 18a ^f吏吹到倒流防止壁18上的气流的通气阻力变小,而 且,该通气孔18a~ 18a还充分地确保了气流的流^各面积。此外,该 通气孔18a~ 18a直径较小,因此,可防止一度被收集到集尘容器20 内的粉尘向集尘口 9侧倒流。
此外,第4实施方式的倒流防止壁18向越靠近下风侧而流路面 积越窄的方向弯曲,其突出的基部侧(上风侧)被设置为大致与流 路方向正交的状态,因此,气流更易于^皮从该基部侧的通气孔18a~ 18a排出,这点也使得可以顺畅地进行集尘。
以上说明的第2及第3实施方式中,对各倒流防止壁的高度、壁 部相对流路方向J的倾斜度、面积等加以适当地设定,以使集尘口 9 的整个截面面积上的^皮倒流防止壁15a~ 15a、 16a、 16a阻挡的截面 面积大致等于作为剩余截面面积的气流流;洛面积,从而,可以同时 实现集尘功能和倒流防止功能。
此外,第4实施方式中,对矩形流路18b的大小(倒流防止壁 18的高度H)或通气孔18a的大小、数量等加以合适地设定,以使 集尘口 9的全部面积上的被倒流防止壁18阻挡而防止倒流的范围, 大致等于未被倒流防止壁18阻挡而允许包含粉尘的气流流入的范 围。对于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还可以加以进一步变型。例如,作为
集尘容器20,例示有采用具有通气能力、可变型的布制集尘袋,但 例如在使用不具有通气能力、不可变形的塑料制集尘容器而将连接 器11(或15、 16、 17)与集尘口 9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 的作用效果。
此外,除了通过对连接器一体成形来固定设置各倒流防止壁的结 构之外,也可以是通过粘接或螺钉固定等方式将分体制作的倒流防 止壁固定连接的结构。
此外,也可以是将例示的倒流防止壁与集尘口 9内周侧一体固定 设置的结构。
此外,作为加工机械,例示了台式圆锯l,而且,作为加工工具, 例示了圆形的锯片5,但本发明的集尘装置同样可以适用于诸如便携 式圓锯、圆盘磨削机、角加工机等其它加工机械。
权利要求
1. 一种集尘装置,由于加工工具的回转,在加工部分产生的粉尘会随气流被吹向集尘口,而后经由该集尘口被收集到集尘容器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集尘口或集尘口的下风侧一体设置有倒流防止壁,该倒流防止壁使得倒流防止壁所处流路的流路面积越靠近下风侧越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上述 倒流防止壁,令上述集尘口或集尘口下风侧的流路面积缩小到整个 集尘口截面面积的一半大小。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倒 流防止壁相对于上述集尘口的气流流入方向倾斜。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具有 与上述集尘口相对应的连接口的连接器,将上述集尘容器安装在上 述集尘口上,并将上述倒流防止壁设置在上述连接口的下风侧。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具有与上 述集尘口相对应的连接口的连接器,将上述集尘容器安装在上述集 尘口上,并将上述倒流防止壁设置在上述连接口的下风侧。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具 有从内部支承上述集尘容器的容器支承部。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具 有从内部支承上述集尘容器的容器支承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机械的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不依赖于锯片转动产生的风力,可持续、稳定地进行集尘,而且,还可以防止粉尘的倒流。本发明可消除如下的现有集尘装置的不足,即,现有技术中的由锯片转动产生的风力来打开或关闭阀,防止粉尘的倒流,当风力较小的时候,阀不能被充分打开,因而不能有效地进行集尘。该集尘装置中,在集尘口(9)或集尘口的下风侧固定设置有倒流防止壁(12),该倒流防止壁(12)使得该倒流防止壁(12)所处流路的流路面积越靠近下风侧越小,由此,可同时实现稳定的集尘效果并可防止粉尘倒流。
文档编号B27G3/00GK101301760SQ200810089620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8日
发明者可儿利之, 安部健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