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328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因应不同布料的厚薄差异而调整出风口的大小,藉由最适当的出风量带动布料运行,达到最顺畅而经济的染布作业程序的染色机喷嘴结构。
背景技术
按,利用气流混合染液并带动布料循环浸染的染布机产品形形色色,如本案发明人前于中国台湾92年06月03日提出的申请第92210231号「气雾式染色机喷嘴结构」新型专利案(目前已经审查核准,待公告中),其主要包括上部染液出口、上部出风口、下部染液出口、下部出风口、二圆柱条,利用该上、下部出风口导入鼓风机的强大风量而可将由上、下部染液出口流出的染液快速且均匀雾化,并牵引待染布料于染色机内循环流动,形成一均匀而快速的染布流程;然而,在实际应用上,由于各种不同布料具有厚薄、重量的差异,因此,于染布过程中其所需的牵引力亦不同;对于较厚重的待染布料而言,若于染布过程中该上、下部出风口导入的风量不足,则该待染布料不易完全伸展而整齐的叠列,易致使染布品质不佳,而对于较薄轻的待染布料而言,若于染布过程中该上、下部出风口导入的风量过大,则该待染布料易产生过度的飘浮而纠缠,不但易形成故障状态,亦严重影响染布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常见的染色机喷嘴结构有上述改善空间,发明人乃积极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以克服常见的染色机喷嘴结构不适应牵引不同厚薄、重量的布料的问题,通过使出风量大小可调整来适应不同布料的厚薄、重量差异所需牵引带动及展开的风量,同时充分雾化由染液出口流出的染液,形成均匀而充分的喷染效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主要是于一染缸内气雾式喷嘴装置的布料导入口的上、下二侧分设有相邻的上、下出风口及上、下染液出口,多组传动装置形成的喷风口调整装置设于气雾式喷嘴装置顶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出风口前侧分设有一上、下闸板,所述上、下闸板可分别受一上、下部驱动马达经由所述传动装置带动而滑移升降,利用所述上、下闸板的升降而可改变出风口断面大小,达成调整出风量大小的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于喷风口可以通过调整装置调整出风量大小,因而可以适应不同布料的厚薄、重量差异所需牵引带动及展开的风量,使布料可被整齐传送;同时由染液出口流出的染液可被充分雾化,形成均匀而充分的喷染效果。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染色机整体构造及染色过程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喷风口调整装置及气雾式喷嘴装置等部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喷风口调整装置及气雾式喷嘴装置等部位分解示意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上、下闸板与气雾式喷嘴装置结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传动装置分解结构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上、下闸板张开出风口的动作示意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上、下闸板收缩出风口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喷风口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上、下闸板张开出风口的动作示意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上、下闸板收缩出风口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染色机整体构造及染色过程示意图,由该图所示,该气雾式喷嘴装置2是设于染缸3内的中段上方,且该气雾式喷嘴装置2可经由一出风管41与染缸3外的鼓风机4衔接,染缸3内底侧区隔形成一积布槽31,于该积布槽31与气雾式喷嘴装置2的入口之间设有一导布轮33,且染缸3表侧对应于该导布轮33旁侧设有一入布口盖32,使该待染布料6可由入布口伸入染缸3内,经导布轮33穿过气雾式喷嘴装置2,并由积布槽31向上回到入布口盖32旁侧后加以车缝衔接,使该待染布料6形成一头尾相连的布条,藉由该气雾式喷嘴装置2导入该鼓风机4所产生的旋流动压气流并混合染液,而可将待染布料6向前牵引带动并展开积叠于积布槽31内,利用该气雾式喷嘴装置2以喷射气流带动待染布料6,配合该导布轮33的转动导送,可使待染布料6顺畅的回到气雾式喷嘴装置2内,以于染缸3内形成一染色循环流动,而本实用新型的喷风口调整装置1则是设置于染缸3顶侧,藉以控制气雾式喷嘴装置2的出风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喷风口调整装置及气雾式喷嘴装置等部位立体结构示意图,由其参照图2A、图2B的喷风口调整装置及气雾式喷嘴装置等相关部位各结构示意图,明显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气雾式喷嘴装置2是于一侧设有狭长的布料导入口21,于该布料导入口21二旁侧设有垂直延伸的限制柱211,于该布料导入口21内侧上、下方并分别设一端部垂直弯折且中段呈弧形延伸的上风箱封板22、下风箱封板23,而该上、下风箱封板22、23上、下方另设有一上、下染液箱封板24、25,于该上染液箱封板24与上风箱封板22之间,设有一与染剂桶5连通的染液导管51,该染液导管51上方周缘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出液槽隙52,而该染液导管51旁侧设有交错排列的上染液箱隔板241,以形成一迂回的流动信道,再使该上染液箱封板24端部形成一垂直弯折,使与上风箱封板22端部之间形成一上染液出口242,而该上染液箱封板24与布料导入口21上部之间则形成一上出风口243,又该下染液箱封板25与下风箱封板23之间,设有一与染剂桶5连通的染液导管53,该染液导管53上方周缘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出液槽隙54,而该染液导管53旁侧设有交错排列的下染液箱隔板251形成一迂回的流动信道,再使该下染液箱封板25端部形成一垂直弯折,使与下风箱封板23端部之间形成一下染液出口252,而该下染液箱封板25与布料导入口21下部之间则形成一下出风口253;喷风口调整装置1是以多组传动装置12、15设于前述气雾式喷嘴装置2顶侧,该多组传动装置12是以一链条1211衔接而可同步连动一设于上出风口243外侧的上闸板13,于该布料导入口21顶侧并设有二上部侧定位柱212挡止于该上闸板13外侧二旁,而传动装置15则以一链条1511衔接而可同步连动一设于下出风口253外侧的下闸板16,于该布料导入口21底侧并设有二下部侧定位柱213挡止于该下闸板16外侧二旁。根据不同厚度、不同重量的布料,通过调整所述上出风口243、下出风口253的出风口的断面的大小,以最适当的风量牵引及展开不同布料;同时所述出风口的风量的大小可以使所述的上染液出口242和下染液出口252排出的染液充分的雾化排出,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牵引及展开不同厚度、不同重量的布料,同时可以使布料达到均匀而充分的染色效果。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传动装置分解结构图,由该图所示,传动装置12(15)是由一齿轮121(151)、一螺帽套筒122(152)、一衔接螺杆123(153)、一上固定件124(154)及一下固定件125(155)所组成,其中该下固定件125(155)是焊合于前述染缸3顶侧,其中央设有一中央孔1251(1551),而该上固定件124(154)于一侧中央设有凸部1242(1542),可套入该下固定件125(155)的各中央孔1251(1551)内固定,且上固定件124(154)底面与下固定件125(155)顶面之间并夹设一石棉迫紧垫圈1252(1552)以防止泄漏,于该上固定件124(154)中央设有一鱼眼孔1241(1541),衔接螺杆123(153)一端设有外螺纹1231(1531),且于衔接螺杆123(153)中段设有至少一环槽1232(1532),可供套合适当的O形环1233(1533),而螺帽套筒122(152)是螺套于前述衔接螺杆123(153)的外螺纹1231(1531)上,其外缘中段设有一环凸缘1223(1523),于该环凸缘1223(1523)二侧可分别套合一轴承1221(1521)、1222(1522),使该衔接螺杆123(153)贯穿上固定件124(154)的鱼眼孔1241(1541),利用该O形环1233(1533)迫紧于鱼眼孔1241(1541)内壁而可防止泄漏,而螺帽套筒122(152)上二轴承1221(1521)、1222(1522)则可伸入鱼眼孔1241(1541)上端,另藉一中央具贯孔的压板1243(1543)盖合于该鱼眼孔1241(1541)上端加以迫紧,而衔接螺杆123(153)底端则可经由下固定件125(155)伸入染缸3内,并与上闸板13(下闸板16)结合,而齿轮121(151)是结合于前述螺帽套筒122(152)的顶端,并可与前述链条1211(1511)啮合。
图3A、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上、下闸板张开及收缩出风口的各动作示意图,当上部驱动马达11(下部驱动马达14)驱动齿轮121(151)连动螺帽套筒122(152)转动时,其内的衔接螺杆123(153)可相对旋转而形成升降动作,藉以带动该上闸板13(下闸板16)滑移而控制该上出风口243、下出风口253的开口面积;若该上、下闸板13、16向内闭合以缩小上、下出风口243、253的开口,此时流过的风量减小,适合于较薄轻的待染布料6,避免产生过度的飘浮、纠缠情形,而若上、下闸板13、16向外伸展以扩张上、下出风口243、253的开口,此时流过的风量增加,适合于较厚重的待染布料6,避免有不易完全伸展的情形,藉由上述的结构而可达成出风量大小的控制,以因应不同场合的需求。
而在气流通过上、下出风口243、253时,其旁侧的上、下染液出口242、252会因而产生虹吸作用,使染液由染液导管51、53的出液槽隙52、54均匀向下飘流,并藉由溢流效果于通过上、下染液箱隔板241、251所形成的曲折通道,然后再由上、下染液出口242、252流出并随着气流均匀雾化后,喷染于待染布料6。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喷风口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由其参照图5A、5B上、下闸板张开、收缩出风口的动作示意图,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于该上、下闸板130、160的二端侧分设有齿排1301、1601,且于染缸3外设有上、下部涡轮减速马达110、140,该上、下部涡轮减速马达110、140具有单向输出转动(马达可带动输出轴转动,但外部的外力则不易带动输出轴转动)的特点,使上部涡轮减速马达110以一连动杆120衔接一齿排轮1202伸入该染缸3内与前述上闸板130的齿排1301啮合,而下部涡轮减速马达140则是以一连动杆150衔接一齿排轮1502伸入该染缸3内与前述下闸板160的齿排1601啮合;利用该上、下部涡轮减速马达110、140驱动该连动杆120、150转动,可连动齿排轮1202、1502分别驱使该上、下闸板130、160升降滑移,此亦可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控制出风口大小的功效,从而达到以最适当的出风量带动布料运行,达到最均匀而充分的染色效果。
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确实具有可因应不同布料的厚薄差异而调整出风口大小的功效,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
权利要求1.一种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主要是于一染缸内气雾式喷嘴装置的布料导入口的上、下二侧分设有相邻的上、下出风口及上、下染液出口,多组传动装置形成的喷风口调整装置设于气雾式喷嘴装置顶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出风口前侧分设有一上、下闸板,所述上、下闸板可分别受一上、下部驱动马达经由所述传动装置带动而滑移升降,利用所述上、下闸板的升降而可改变出风口断面大小,达成调整出风量大小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是由一螺帽套筒、一衔接螺杆、一上固定件及一下固定件所组成,其中所述下固定件是焊合于前述染缸顶侧,其中央设有一中央孔,而该上固定件于一侧中央设有凸部,可套入该下固定件的中央孔内并结合固定,而该上固定件中央设有一鱼眼孔,衔接螺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可供该螺帽套筒螺套结合,且于螺帽套筒其外缘中段设有一环凸缘,而于环凸缘二侧可分别套合一轴承,使该衔接螺杆贯穿于上固定件的鱼眼孔,并以螺帽套筒上二轴承伸入鱼眼孔上端,藉一压板盖合于该鱼眼孔以迫紧该二轴承,使衔接螺杆底端经由下固定件伸入染缸内,并与上、下闸板结合,藉由该上、下部驱动马达分别驱动该螺帽套筒转动,使其内的衔接螺杆可相对旋转而形成升降动作,藉以带动该上、下闸板滑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螺帽套筒顶端另结合一齿轮,利用该齿轮可经由一链条啮合其它螺帽套筒顶端的齿轮而形成一同步连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衔接螺杆中段设有至少一环槽,可供套合O形环,藉由该O形环以与一上固定件的鱼眼孔内壁迫紧,形成止漏的挡止。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闸板二旁前侧设有二上、下部侧定位柱,以挡止于该上闸板前侧二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闸板二旁前侧设有二上、下部侧定位柱,以挡止于该上闸板前侧二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闸板的二端侧分设有齿排,而上、下部驱动马达是以一连动杆衔接一齿排轮啮合于该上、下闸板的齿排,利用该上、下部驱动马达经由该连动杆驱动齿排轮转动,以分别驱使该上、下闸板升降滑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部驱动马达是涡轮减速马达。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闸板二旁前侧设有二上、下部侧定位柱,以挡止于该上闸板前侧二旁。
专利摘要一种染色机喷嘴上下喷风口调整结构,其主要是于一布料导入口的上、下二侧分设有相邻的出风口及染液出口,并于该二出风口前侧设有可受驱动而滑移升降的闸板,利用该二闸板的升降而变换遮挡出风口的位置,可藉由改变出风口断面大小以调整出风量大小,以因应不同布料的厚薄、重量差异所需牵引带动及展开的风量,同时充分雾化由染液出口流出的染液,形成均匀而充分的喷染效果。
文档编号D06B3/00GK2761657SQ200420022769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4日
发明者刘信均 申请人:刘信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