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带轴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33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带轴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织带机的收带轴传动结构。
技术背景就现有的织带机结构而言,为保证织带机的正常运转而又防止收带轴逆转,通常在墙板和收带轴之间组装有支承作用力的滚珠轴承,在其端点处安装有防止收带轴逆转的单向滚针轴承,齿轮通过单向滚针轴承传递力矩,带动收带轴转动。虽然如此的设计在提供收带轴转动力矩的同时也能达到防止收带轴逆转的作用 但由于收带轴在织带机运转时承受的转矩较大,且织带机长期负荷运转,所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单向滚针轴承很容易损坏,影响整个生产过程。另外,该结构传递力矩不大,织造厚重的带子时也容易引起单向轴承的损坏,且进口轴承的价格较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收带轴传动结构传动力矩不大,单向滚针轴承易于损坏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传递力矩较大,且不易损坏的收带轴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收带轴传动结构成本较高,织造范围较窄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织造范围较广的收带轴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一下技术方案解决一种收带轴传动结构,包括收带轴,用于支承收带轴的轴承和传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结构内设有棘齿齿轮(齿轮一端面为棘齿),棘齿上设有棘齿套,棘齿套与收带轴之间用键联接,棘齿套通过弹簧压紧在棘齿齿轮上,弹簧的外侧设有弹簧套。用棘齿结构代替单向滚针轴承,棘齿齿轮通过棘齿给棘齿套传递力矩,由于棘齿套与收带轴之间用键相联接,所以带动收带轴转动。该结构采用棘齿来实现收带轴的单向转动,与使用单向滚针轴承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传递的力矩增大,使织带机能够织厚重的带子,拓展了该机型的织造范围。且相对于采用进口单向轴承来说,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棘齿自身不易损坏,减小了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几率,增加了机器的使用寿命,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为稳定。
作为优选,在所述收带轴传动部件的齿轮和收带轴之间设有一衬套,可防止齿轮和收带轴之间的磨损,延长了工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套与收带轴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增强各部件间的吻合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收带轴传动机构具有传递力矩较大,不易损坏,成本较低等特点,使织带机能够织厚重的带子,拓展了该机型的织造范围,减小了故障发生几率,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为稳定。


附图1是一种现有收带轴传动结构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现有的收带轴传动结构包括收带轴1、单向滚针轴承2、齿轮3和轴承4等,用墙板5对其进行固定,该结构中齿轮通过单向滚针轴承2传递力矩,带动收带轴1转动。该结构传递力矩不大,织造厚重的带子时容易引起单向轴承的损坏,且进口轴承的价格较贵。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收带轴传动结构,包括收带轴6,用于支承收带轴6的轴承7,棘齿齿轮9(齿轮一端面为棘齿),棘齿上设有棘齿套13,棘齿套13与收带轴6之间用键11联接,棘齿套13通过弹簧12压紧在棘齿齿轮9上,弹簧12的外侧设有弹簧套10,该结构通过墙板8进行固定。齿轮9和收带轴6之间设有一衬套14,可防止齿轮9和收带轴6之间的磨损,延长了工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用棘齿结构代替单向滚针轴承,棘齿齿轮9通过棘齿给棘齿套13传递力矩,由于棘齿套13与收带轴6之间用键11相联接,所以棘齿套13带动收带轴6转动。该结构通过棘齿来实现收带轴的单向转动,与使用单向滚针轴承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传递的力矩增大,使织带机能够织厚重的带子,拓展了该机型的织造范围。相对于采用进口单向轴承来说,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棘齿结构自身不易损坏,减小了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几率,增加了机器的使用寿命,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为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收带轴传动结构,包括收带轴(6),用于支承收带轴(6)的轴承(7)和传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结构内设有棘齿齿轮(9),所述的棘齿上设有棘齿套(13),棘齿套(13)与收带轴(6)之间用键(11)联接,棘齿套(13)通过弹簧(12)压紧在棘齿齿轮(9)上,弹簧(12)的外侧设有弹簧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带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9)和收带轴(6)之间设有一衬套(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带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套(10)与收带轴(6)之间通过螺栓(15)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收带轴传动结构,包括收带轴,用于支承收带轴的轴承和传动部件,所述的传动结构内设有棘齿齿轮(齿轮一端面为棘齿),棘齿上设有棘齿套,棘齿套与收带轴之间用键联接,棘齿套通过弹簧压紧在棘齿齿轮上,弹簧的外侧设有弹簧套。本实用新型采用棘齿来实现收带轴的单向转动,与使用单向滚针轴承的结构相比较,具有传递力矩较大,不易损坏,成本较低等特点,使织带机能够织厚重的带子,拓展了该机型的织造范围。
文档编号D03D49/04GK2727201SQ200420023220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7日
发明者蔡华峻, 戚其杰, 楼建灿 申请人:蔡华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