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

文档序号:1704454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
背景技术
纯棉织物具有优异的穿着舒适性和良好的手感,但抗皱性差,如洗涤后不经熨烫则穿着时外观很差;常规涤棉混纺织物虽然提高了抗皱性,但手感差、接触舒适性差、化纤感强、产品档次不高。对于制服衬衣面料而言,要求有外观挺括、穿着舒适、有优异的洗可穿性,即洗涤后不经熨烫即可穿用,并保持平整挺括的外观。
为此,采用涤纶长丝外包棉纤维(特别是外包长绒棉纤维)形成的包芯纱、并经织造染整而成的织物,因表面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均为柔软的棉纤维、而内部以相对刚挺的涤丝长丝,则获得了全棉的手感,并解决了全棉织物不抗皱的问题,特别适用于制服衬衣面料和其他高级服装面料。
涤棉织物的染整通常采用连续的平幅轧染工艺,也可以采用间歇的卷染或溢流工艺。由于印染设备自身的精度限制和染整工作液的浓度均匀性、稳定性的限制,平幅轧染工艺不可避免地出现织物局部受力、带液不均、受热不匀的情况,影响匀染性,有可能出现左中右、前后、正反面的色差,甚至会出现颜色的码差现象。采用传统的溢流工艺的颜色均匀度要好于平幅加工,但一般都没有丝光工序,造成染料上染率、成品色牢度较低,染出来的棉的部分颜色比较萎暗,布面不够平整、精细,显得不够高级。对于包芯纱织物,由于纱线中的两种成份界限明显,染色难度高于普通混纺织物,相对来说更容易出现匀染及色差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既能改善轧染工艺容易出现的左中右色差、前后色差以及阴阳面等染色问题,又能有效改善棉部分的染料上染状况,从而提高上染率和颜色鲜艳度的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就成为目前该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改善轧染工艺容易出现的左中右色差、前后色差以及阴阳面等染色问题,又能有效改善棉部分的染料上染状况,从而提高上染率和颜色鲜艳度的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坯布准备;包括染前检验、配布、缝接等;第二步烧毛;去除织物表面毛羽,改善成品织物表面光洁度;对于有些规格的织物,经过染整加工后可能会有毛羽加重的情况,需要在染后增加一道烧毛;第三步煮漂;对于经过浆纱的织物,煮漂以前还需做退浆处理;第四步预定型;减少后面染色时的褶皱,提高织物组织和尺寸稳定性;第五步丝光;改善织物中棉纤维的形态,提高棉用染料上染率和鲜艳度;第六步增白或染色;对于白色织物根据需要进行增白处理;对于需要染色的织物,要对涤纶、棉分别进行染色;第七步整理;针对成品的指标要求,可以选择进行免烫整理、易去污整理、三防整理、抗菌整理等;第八步罐蒸;采用毛纺产品的罐蒸工艺,提高成品织物尺寸和颜色稳定性、改善织物的平整性和精细度,有助于提升织物的外观档次。
在上述方法中,煮漂在溢流染色机中进行;丝光在平幅丝光机中进行;染色在溢流染色机中进行。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的染色包括涤纶染色和棉染色。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染色的具体条件为分散蓝E-4R,0.1%-0.3%(对织物重量);抗皱剂、匀染剂、金属络合剂各均为0-40g/l;浴比1∶10-1∶20,温度120-135℃,时间20-60min;所述棉染色的条件为丽华实蓝CA,0.4-0.6%(对织物重量);元明粉10-20g/l;纯碱5-15g/l;浴比1∶10-1∶20,温度50-70℃,时间25-45min。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的增白包括溢流增白增白剂,0.4-0.6%(对织物重量);元明粉10-30g/l;硫酸铵10-20g/l;浴比1∶10-1∶20,温度50-70℃,时间25-45min;平幅增白增白剂5-15g/l;元明粉20-40g/l;硫酸铵10-30g/l;轧余率50-70%。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的煮漂在溢流染色机中进行,其配方为氢氧化钠3-5g/l,双氧水7-10g/l,稳定剂2-4g/l,精炼剂10-15g/l;浴比1∶10-1∶20,温度90-100℃,时间20-40min。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中整理的条件为均匀轧车轧余率50-60%;焙烘温度180-185℃,0.5-1.5min。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步中罐蒸的条件为罐内压力0.4-0.6bar,汽蒸时间内→外1.5min、外→内1min,抽冷时间2-4min,排气时间1-3min。
所述煮漂(包括经过上浆织物的退浆)是在溢流染色机中进行的,可以是常压溢流机,也可以是高温高压溢流机,上行、下行机均可,工艺条件通常以杂质除净为准。一般情况下,保温温度90~100℃,保温时间20~40min。
所述丝光在平幅丝光机中进行的,机型有布夹丝光机和布夹-直辊丝光机,后一机型效果较好,工艺条件依织物具体情况而定。有效碱浓度一般控制在180~260g/l。
所述染色是在溢流染色机中进行的,采用两浴法分别对涤纶和棉进行染色。首先采用分散染料对涤纶组分染色,保温温度120~135℃,保温时间20~60min。然后采用棉用染料对织物中的棉组分染色。染色完毕进入后整理工序。
所述抗皱剂、匀染剂和金属络合剂均为各自的常规助剂。
所述增白剂、稳定剂和精炼剂均为各自的常规助剂。
所述浴比、轧余率均为本领域常规术语浴比指织物与溶液的重量之比;轧余率指经过轧车浸轧后织物所含溶液占织物本身重量的百分比。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使用了溢流与平幅加工相结合的工艺搭配,其中煮漂、染色为溢流工艺;其他均为平幅工艺。与常规的全平幅加工工艺相比,有效地改善了织物的色花、色差和手感;与一般的溢流工艺相比,由于增加了丝光,提高了织物颜色的鲜艳度和色牢度,改善了布面的外观质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坯布质量150g/m2,涤/棉60/40,染色。
具体步骤如下织物烧毛本织物采用双烧工艺,坯布烧毛以及在染后烧毛,每次均为一正一反;在溢流染色机中煮漂;在直辊-布夹丝光机上丝光;在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中染涤纶并套染活性染料;在均匀轧车上浸轧后整理助剂工作液,在KD95型罐蒸机中汽蒸。
本实施例中煮漂常压溢流染色机,处方为氢氧化钠4g/l,双氧水7g/l,双氧水稳定剂DS(山东巨龙化工制造销售)3g/l,精炼剂ZX95(石家庄环城化工厂制造销售)13g/l;浴比1∶15,温度95℃,时间35min;丝光布夹丝光机,氢氧化钠180g/l;染色涤纶染色分散蓝E-4R(武汉染料厂制造销售),0.2%(o.w.f即对织物重量);抗皱剂440、匀染剂DPL、金属络合剂六偏磷酸钠分别为40g/l;浴比1∶15,温度130℃,时间35min;棉染色丽华实蓝CA(德司达公司生产),0.5%(o.w.f);元明粉15g/l;纯碱10g/l;浴比1∶15,温度60℃,时间35min;整理拒水整理。含氟防水剂AG410(日本旭硝子公司提供)50g/l;均匀轧车轧余率55%;焙烘温度180℃,1min;
罐蒸罐内压力0.5bar,汽蒸时间内外1.5min、外→内1min,抽冷时间3min,排气时间2min。
实施例2坯布质量125g/m2,涤棉50/50,增白。
具体步骤如下织物烧毛(一正一反);在溢流染色机中煮漂;在布夹丝光机上丝光;在溢流染色机中上增白剂CPS和4BK-B(浙江传化公司提供),或在均匀轧车上浸轧增白剂;在均匀轧车上浸轧后整理助剂工作液低甲醛免烫树脂NSD,在KD95型罐蒸机中汽蒸。
本实施例中煮漂常压溢流染色机,处方为氢氧化钠5g/l,双氧水10g/l,双氧水稳定剂DS(山东巨龙化工厂制造销售)2g/l,精炼剂ZX95(石家庄环城化工厂制造销售)10g/l;浴比1∶10,温度90℃,时间20min。如白度不够,可将煮炼、漂白分开进行。
丝光布夹丝光机,氢氧化钠260g/l。
增白溢流增白增白剂,0.5%(o.w.f);元明粉20g/l;硫酸铵15g/l;浴比1∶15,温度60℃,时间35min;平幅增白增白剂10g/l;元明粉30g/l;硫酸铵20g/l;轧余率60%;整理免烫整理。低甲醛免烫树脂NSD 10g/l;均匀轧车轧余率50%;焙烘温度185℃,40s;罐蒸罐内压力0.6bar,汽蒸时间内外2.5min、外→内2.5min,抽冷时间6min,排气时间3min。
实施例3坯布质量125g/m2,涤棉50/50,增白。
具体步骤如下织物烧毛(一正一反);在溢流染色机中煮漂;在布夹丝光机上丝光;在溢流染色机中上增白剂CPS和4BK-B(浙江传化),或在均匀轧车上浸轧增白剂CPS和4BK-B(浙江传化);在均匀轧车上浸轧整理助剂低甲醛免烫树脂NSD,在KD95型罐蒸机中汽蒸。
本实施例中煮漂常压溢流染色机,处方为氢氧化钠5g/l,双氧水10g/l,双氧水稳定剂DS(山东巨龙化工制造销售)4g/l,精炼剂ZX95(石家庄环城化工厂制造销售)15g/l;浴比1∶20,温度100℃,时间40min。如白度不够,可将煮炼、漂白分开进行;丝光布夹丝光机,氢氧化钠200g/l;增白溢流增白增白剂,0.5%(o.w.f);元明粉20g/l;硫酸铵15g/l;浴比1∶15,温度60℃,时间35min;平幅增白增白剂10g/l;元明粉30g/l;硫酸铵20g/l;轧余率60%;整理免烫整理。低甲醛免烫树脂NSD(石家庄联邦科特公司提供)10g/l;均匀轧车轧余率55%;焙烘温度185℃,40s;罐蒸罐内压力0.6bar,汽蒸时间内外2.5min、外→内2.5min,抽冷时间6min,排气时间3min。
实施例4坯布质量150g/m2,涤/棉60/40,染色。
具体步骤如下织物烧毛本织物采用双烧工艺,坯布烧毛以及在染后烧毛,每次均为一正一反;在溢流染色机中煮漂;在直辊-布夹丝光机上丝光;在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中染涤纶并套染活性染料;在均匀轧车上浸轧整理助剂低甲醛免烫树脂NSD,在KD95型罐蒸机中汽蒸。
本实施例中煮漂常压溢流染色机,处方为氢氧化钠4g/l,双氧水7g/l,双氧水稳定剂DS(山东巨龙化工厂制造销售)3g/l,精炼剂ZX95(石家庄环城化工厂制造销售)13g/l;浴比1∶15,温度95℃,时间35min;丝光布夹丝光机,氢氧化钠180g/l;染色涤纶染色分散蓝E-4R,0.2%(o.w.f);抗皱剂440(广东德美化工厂制造销售)、匀染剂P-6、金属络合剂六偏磷酸钠20g/l;浴比1∶15,温度130℃,时间60min;棉染色丽华实蓝CA,0.5%(o.w.f);元明粉15g/l;纯碱10g/l;浴比1∶15,温度60℃,时间35min;
整理拒水整理。含氟防水剂AG410(日本明成公司提供)50g/l;均匀轧车轧余率55%;焙烘温度180℃,1min;罐蒸罐内压力0.5bar,汽蒸时间内外1.5min、外→内1min,抽冷时间3min,排气时间2min。
实施例5坯布质量150g/m2,涤/棉60/40,染色。
具体步骤如下织物烧毛本织物采用双烧工艺,坯布烧毛以及在染后烧毛,每次均为一正一反;在溢流染色机中煮漂;在直辊-布夹丝光机上丝光;在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中染涤纶并套染活性染料;在均匀轧车上浸轧整理助剂低甲醛免烫树脂NSD,在KD95型罐蒸机中汽蒸。
本实施例中煮漂常压溢流染色机,处方为氢氧化钠4g/l,双氧水7g/l,双氧水稳定剂DS(山东巨龙化工厂制造销售)3g/l,精炼剂ZX95(石家庄环城化工厂制造销售)13g/l;浴比1∶15,温度95℃,时间35min;丝光布夹丝光机,氢氧化钠180g/l;染色涤纶染色分散蓝E-4R,0.2%(o.w.f);浴比1∶15,温度130℃,时间60min;棉染色丽华实蓝CA,0.5%(o.w.f);元明粉15g/l;纯碱10g/l;浴比1∶15,温度60℃,时间35min;整理拒水整理。含氟防水剂AG410(日本明成)50g/l;均匀轧车轧余率55%;焙烘温度180℃,1min;罐蒸罐内压力0.5bar,汽蒸时间内外1.5min、外→内1min,抽冷时间3min,排气时间2min。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坯布准备;第二步 烧毛;第三步 在溢流染色机中煮漂;第四步 整理;第五步 丝光;第六步 染色或增白;第七步 整理;第八步 罐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煮漂的处方为氢氧化钠3-5g/l,双氧水7-10g/l,稳定剂2-4g/l,精炼剂10-15g/l;浴比1∶10-1∶20,温度90-100℃,时间20-4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所述染色包括涤纶染色和棉染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染色的具体条件为分散蓝E-4R,对织物重量为0.1%-0.3%;抗皱剂、匀染剂、金属络合剂0-40g/l;浴比1∶10-1∶20,温度120-135℃,时间20-60min;所述棉染色的条件为丽华实蓝CA,对织物重量为0.4-0.6%;元明粉10-20g/l;纯碱5-15g/l;浴比1∶10-1∶20,温度50-70℃,时间25-45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所述增白包括溢流增白增白剂,对织物重量为0.4-0.6%;元明粉10-30g/l;硫酸铵10-20g/1;浴比1∶10-1∶20,温度50-70℃,时间25-45min;平幅增白增白剂5-15g/l;元明粉20-40g/l;硫酸铵10-30g/l;轧余率50-70%。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中整理的条件为均匀轧车轧余率50-60%;焙烘温度180-185℃,0.5-1.5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步中罐蒸的条件为罐内压力0.4-0.6bar,汽蒸时间由内到外1.5min、由外到内1min,抽冷时间2-4min,排气时间1-3min。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坯布准备;第二步烧毛;第三步在溢流染色机中煮漂;第四步整理;第五步丝光;第六步染色或增白;第七步整理;第八步罐蒸。本发明的包芯纱织物的染整方法,使用了溢流与平幅加工相结合的工艺搭配,其中煮漂、染色为溢流工艺;其他均为平幅工艺。与常规的全平幅加工工艺相比,有效地改善了织物的色花、色差和手感;与一般的溢流工艺相比,由于增加了丝光,提高了织物颜色的鲜艳度和色牢度,改善了布面的外观质量。
文档编号D06P1/16GK101082155SQ20071011862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0日
发明者张旭东, 施楣梧, 李永海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