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织物单面整理的方法

文档序号:171442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织物单面整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的整理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织物单面整理的处理方法,可以赋予织物两面不同的性能。
背景技术
:对于织物的整理,传统的方法为浸渍或浸轧,然后烘干、焙烘,这两种整理方式整理液在织物中完全均匀分布,织物的给液量达到50%100%,甚至更高,整理后织物两面效果相同,不论是浸渍还是授轧,都属于对织物整体进行整理。而织物的整理多种多样,如拒水拒油整理、抗菌整理、树脂整理、抗紫外整理、柔软整理等,传统的方法对织物进行这些整理都是双面进行。有些整理实际上在织物单面施加就足够了,如拒水拒油整理。经过传统拒水拒油整理后,织物两面都具有拒水拒油的效果,这对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有较大影响,因为织物靠近皮肤的那面也拒水了,对汗液毫无吸附能力,织物就失去了吸汗的功能,而拒水拒油整理的目的实际上仅是需要织物的一面(向外的一面)具有拒水拒油功能即可。在后整理方面,目前开发单面拒水拒油织物的方法有涂层、层压复合、印花、泡沫整理等,JP20050358097公开了一种单面的部分疏水性纤维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纤维结构物上附着平均粒径l-100nm的无机微粒及根据需要附着吸水剂后,在纤维结构物的一个面上部分涂布疏水剂。W02005090671公开了织物分面整理方法,该方法是将一种包含选择的性能整理剂的泡沫施涂到选择的基材面上,所采取的方式限制该性能整理剂透过基材横穿到相反基材面,因此整理剂的性能特征仅表现在整理剂施涂的基面上,另外,该方法还可以将具有第二不同的性能整理剂的第二泡沫施涂到相反的基材面上,使只有第二面表现第二整理剂的特征。其中涂层是使用树脂在织物单面进行涂敷,涂层整理的织物透气性较差,而且经涂层整理的织物手感不好;层压复合是将一种拒水拒油的薄膜通过层压的方式复合到织物上,也存在透气性差、手感差的问题;印花方法是采用印花的方式将拒水拒油整理剂印到织物表面,对织物手感影响也很大;泡沫整理是一种低给液整理方法,也可用于织物的单面拒水拒油整理,但需要专用发泡设备,而且对整理效果均匀性控制要求较高。有关开发具有单面拒水拒油功能的织物有多种方法,如宁波雅戈尔针织染整有限公司在其专利申请CN200510060885.5"单面拒水拒油针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中就公开了一种开发单面拒水拒油针织面料的方法,其内容是使用一根亲水纱和一根拒水拒油纱,通过织造过程中纱线的排列,使织物正面为拒水拒油纱,反面为亲水纱,达到织物单面拒水拒油的目的。其缺点是受织物组织规格限制较大,仅能生产特定规格的针织面料,对大多数织物产品并不适用,不能开发其他有单面拒水拒油功能的织物产品。而用后整理的方式开发单面拒水拒油的织物产品则具有较广的产品适用性。对织物比较理想的整理方法是既能达到整理的目的,又尽可能减小对织物原有特性,如透气性、手感、颜色、外观等的影响。涂层、复合、印花等方法都属于对织物原有特性影3响较大的方法,而泡沫整理和本发明提及的方法是较为理想的织物单面整理方法,但泡沫整理方法也有其使用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单面整理的方法,该方法的操作过程简单,能够大大提高织物处理的生产效率,对织物进行单面整理后,例如单面拒水拒油整理,不但可以达到对织物拒水拒油的需求,还可以提高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提高产品档次。织物单面整理的需求源自对织物功能的需求,如织物的拒水拒油功能,通常仅需要织物向外的一面具有拒水拒油功能就可以了,如果织物向内的一面也有拒水拒油功能则对织物吸汗透湿功能影响较大,穿着极不舒适,而通常的拒水拒油整理,织物两面都具有拒水拒油的功能。对织物进行单面拒水拒油整理不但可以达到对织物拒水拒油功能的需求,还可以提高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提高产品档次。为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一种织物单面整理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1)将织物进行预烘处理;2)将整理液以喷雾的方式施加在预烘处理后的织物单面上;3)步骤2)得到的织物进行烘干、焙烘过程即得到织物成品。步骤1)所述织物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天然纤维织物、人造纤维织物或各种混纺织物,其优选机织物或天然纤维织物。步骤1)所述织物的厚度为0.151.0mm,其优选0.250.80mm。所述的预烘处理包括采用热风烘箱预烘,使织物布面的温度达到5018(TC,其优选80130°C。本发明所述的整理液是任何具有要求性能特征的整理剂都可以使用,其包括但不限于拒水拒油整理液、树脂整理液、抗紫外整理液、表面丝光化或抗皱整理液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整理液的混合。有时为了织物单面达到多重性能,例如既要具有拒水拒油特性还具有抗紫外特性时,可以将拒水拒油整理液与抗紫外整理液混合后喷到织物表面,在两种以上整理液进行使用时,确保这两种整理液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且相互不影响其各自的性能。所述的整理液的浓度为20200g/L。所述的整理液给液量为1%50%,其优选10%30%。所述的给液量是指对织物上施加的整理液重量与织物重量的比值。相对于浸渍或浸扎方法对织物进行整理的工艺而言,本发明的织物经过了预烘处理,织物表面温度较高,再对织物表面通过喷雾的方式施加雾状整理液,所加的液量较少,当整理液接触到织物表面后来不及向另一面渗透即可基本干燥,后续的烘干、焙烘工艺能使整理剂牢牢附着在织物表面。同时,由于织物有一定温度,而且给液量较低,带液量仅为常规浸轧方法的1050%,蒸发整理液中多余水分所需的热量大大减小,织物经过热区受热的时间可相应縮短,布速可以大幅提高,布速可提至常规浸轧方法的25倍,可达到30200m/min,生产效率相应提高。所述的拒水拒油整理液包括有机氟类整理剂,所述的有机氟整理剂的浓度为20200g/L,其优选30150g/L;pH为4.06.5。所述的有机氟类包括但不限于聚四氟乙烯等烷烃树脂、聚五氟丙基乙烯乙酸酯等氟乙烯乙酸酯树脂、聚十五氟酰基丙烯酸酯等氟丙烯酸树脂。所述整理液的pH可以用适当的醋酸调节。所述的树脂整理液包括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或水性聚氨酯树脂等等。所述的树脂整理液的浓度为50200g/L。在上述树脂整理液中还可以含有柔软剂050g/L、催化剂050g/L和/或渗透剂010g/L;其优选柔软剂030g/L,催化剂130g/L,渗透剂110g/L。所述的柔软剂包括脂肪酸衍生物柔软剂和/或有机硅类柔软剂等。所述的催化剂包括氯化镁、氟硼酸钠和/或硝酸铵等。所述的渗透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步骤2)所述的喷雾方式施加整理液时,整理液的雾滴直径小于25iim。本发明对预烘处理后的织物表面采用喷雾的方式给液,并且雾滴的直径比较小,使得整理液能均匀的分布在织物单面上,使得达到所需求的性能,同时该整理液还不会渗透到织物的另一面。织物经喷雾施加整理液后进行烘干、焙烘过程。所述的烘干采用红外烘干或热风烘干。所述烘干时的温度为8013(TC,烘干的时间为20180s。所述的焙烘采用热风烘干。所述焙烘时的温度为12020(TC,焙烘的时间为10200s。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本发明所采用的单面织物整理方法,其工艺流程简单,所用的整理液的量少,织物整理工艺的成本降低;将其喷雾到预烘过的织物单面上,能均匀的将整理液在织物的单面的给液,由于织物的厚度、预烘的温度,使得整理液不会渗透到另一面,能实现单面性能的要求,同时在操作过程中,织物整理的布速加快,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适合于开发具有单面整理效果,如单面拒水拒油效果的织物,或者还可以开发与传统双面整理风格不同的织物,例如单面树脂整理效果的织物,经单面树脂整理的织物不但具有树脂整理织物防縮、挺括、丰满的特点,还能使织物的一面仍然具有原有触感风格,而传统树脂整理织物其两面触感都和整理前有较大不同。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织物单面整理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给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纯棉斜纹织物的单面拒水拒油整理—般有拒水拒油整理要求的织物多具有较好的亲水性,经过处理的纯棉织物就具有较好的亲水性,本纯棉单面拒水拒油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纯棉坯布一烧毛一煮练—漂白一(染色)一定型一预烘(加热布面至8013(TC)—单面喷拒水拒油整理剂一红外烘干一焙烘一成品。1)在工艺流程中,从纯棉坯布一烧毛一煮练一漂白一(染色)一定型,这个过程为普通纯棉织物处理的常规工艺,经过该工艺流程处理的织物可以成为成品,也可以作为半成品继续进行后续的处理,本实施例中将其作为半成品,继续在后续对其进行单面拒水拒油整理;2)预烘(加热布面至80130°C)—单面喷拒水拒油整理剂一红外烘干一焙烘,这个过程为本发明的单面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流程。将定型后的半成品的厚度为0.35mm,采用热风烘箱对织物进行预烘,使其温度达到12(TC,之后,在织物单面所喷拒水拒油整理剂,所述的整理剂为聚四氟乙烯,其浓度为100g/L,织物表面给液量为20%,根据计量泵流量和布速进行计算和控制。红外烘干温度为11(TC,时间40s,织物已基本干燥,然后再在热风烘箱内在温度为16(TC焙烘50s,即得成PRo3)成品,为检验、巻装、包装过程。经过该工艺处理的纯棉织物,其接触皮肤的一面具有纯棉织物优良的亲水性和触感,而对外的一面则具有拒水拒油的功能,相对于涂层、层压复合等整理,经过该工艺处理的织物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其整理面的拒水效果按国家标准GB/T4745-1997《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进行评级,拒水效果达到5级;拒油效果按国家标准GB/T19977-2005《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进行评级,拒油效果达到6级。实施例2纯棉斜纹织物的单面拒水拒油整理在单面拒水拒油整理之前的工序同实施例l,单面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流程操作如下将定型后的半成品的厚度为0.25mm,采用热风烘箱对织物进行预烘,使其温度达到ll(TC,之后,在织物单面所喷拒水拒油整理剂,所述的整理剂为聚五氟丙基乙烯乙酸酯,其浓度为200g/L,织物表面给液量为10%,根据计量泵流量和布速进行计算和控制。再在热风烘箱内温度为IO(TC烘干时间为70s,织物已基本干燥,然后再在17(TC焙烘30s,即得成品o成品,为检验、巻装、包装过程。其整理面的拒水效果按国家标准GB/T4745-1997《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进行评级,拒水效果达到5级;拒油效果按国家标准GB/T19977-2005《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进行评级,拒油效果达到6级。实施例3纯棉斜纹织物的单面拒水拒油整理在单面拒水拒油整理之前的工序同实施例l,单面拒水拒油整理工艺流程操作如下将定型后的半成品的厚度为0.6mm,采用热风烘箱对织物进行预烘,使其温度达到13(TC,之后,在织物单面所喷拒水拒油整理剂,所述的整理剂为聚五氟丙基乙烯乙酸酯,其浓度为164g/L,织物表面给液量为30X,根据计量泵流量和布速进行计算和控制。再在热风烘箱内温度为9(TC烘干时间为150s,织物已基本干燥,然后再在14(TC焙烘30s,即得成PRo成品,为检验、巻装、包装过程。其整理面的拒水效果按国家标准GB/T4745-1997《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进行评级,拒水效果达到5级;拒油效果按国家标准GB/T19977-2005《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进行评级,拒油效果达到6级。实施例4涤棉短纤珠地织物的单面拒水拒油整理将经过染色的32s50/50涤棉短纤珠地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工艺如下预烘一单面喷拒水拒油整理剂一红外烘干一焙烘一成品将定型后的半成品的厚度为0.4mm,采用热风烘箱对织物进行预烘,使其温度达到12(TC,之后,在织物单面所喷拒水拒油整理剂,所述的整理剂为聚十五氟酰基丙烯酸酯,其浓度为150g/L,织物表面给液量为30%,根据计量泵流量和布速进行计算和控制。再在红外烘干区温度为IO(TC烘干时间为90s,织物已基本干燥,然后再在热风烘箱在温度为16(TC焙烘40s,即得成品。成品,为检验、巻装、包装过程。其整理面的拒水效果按国家标准GB/T4745-1997《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进行评级,拒水效果达到5级;拒油效果按国家标准GB/T19977-2005《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进行评级,拒油效果达到6级。实施例5纯棉斜纹织物的单面树脂整理将经过染色的32s纯棉斜纹织物进行单面树脂整理,工艺如下预烘一单面喷树脂整理剂一红外烘干一焙烘一成品将定型后的半成品的厚度为0.25mm,采用热风烘箱对织物进行预烘,使其温度达到9(TC,之后,在织物单面所喷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2D)树脂整理剂,在所述的整理剂中加入有机硅类柔软剂、氯化镁以及JFC,其中在该树脂整理剂中2D的浓度为150g/L、有机硅类柔软剂的浓度为15g/L、氯化镁的浓度为8g/L、JFC的浓度为2g/L,织物表面给液量为30%,根据计量泵流量和布速进行计算和控制。再在红外烘干区温度为IO(TC烘干时间为90s,织物已基本干燥,然后再在热风烘箱在温度为16(TC焙烘60s,即得成品。成品,为检验、巻装、包装过程。经该工艺整理的织物产品手感挺括、丰满,具有防縮防皱的功能,而且两面触感不同,一面为纯棉织物本身的触感,另一面为经树脂整理的触感,和传统树脂整理织物有很大不同。实施例6-9:实施例6-9是对纯棉斜纹织物进行单面拒水拒油整理的实施例,工艺流程其所用的设备或整理液等如同实施1,不同的是工艺参数,具体数据如下。工艺参数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织物厚度(mm)0.150.80.481.0预烘温度(°C)1805015080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实施例6-9得到的织物产品其整理面的拒水效果按国家标准GB/T4745_1997《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进行评级,拒水效果达到5级;拒油效果按国家标准GB/T19977-2005《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进行评级,拒油效果达到6级。为了使织物单面达到需要的性能,使用相应的整理剂,例如抗紫外整理液、表面丝光化或抗皱整理液,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1-5的操作方法可以得到具有相应性能的织物产品。本发明还对其他类型的织物,例如机织物、针织物,天然纤维织物、人造纤维织物或各种混纺织物进行单面整理,按照本发明实施例l-5操作方法进行,其织物产品均能达到相应的效果。本发明人将拒水拒油整理液、树脂整理液、抗紫外整理液、表面丝光化或抗皱整理液任意两种以上整理液混合,按照实施例1的操作方法进行整理,得到具有相应整理液性能的织物产品。权利要求一种织物单面整理的方法,采用如下方法1)将织物进行预烘处理;2)将整理液以喷雾的方式施加在预烘后的织物单面上;3)步骤2)得到的织物进行烘干、焙烘过程即得到织物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织物的厚度为0.151.OOmm,其优选0.250.8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烘处理为使织物的温度达到50180。C,其优选80130°C。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理液包括拒水拒油整理液、树脂整理液、抗紫外整理液、表面丝光化或抗皱整理液中的一种或其两种以上整理液的混合。5.根据权利要求l-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理液的给液量为1%50%,其优选10%30%,所述的给液量是指施加到织物上整理液的重量和织物重量的比值。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理液的浓度为20200g/L。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方式施加整理液时,整理液的雾滴直径小于25ii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时的温度为80-13(TC,烘干的时间为20180s。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烘时的温度为120-20(TC,焙烘的时间为10-200s。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天然纤维织物、人造纤维织物或各种混纺织物,其优选机织物或天然纤维织物。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单面整理的方法,采用如下方法1)将织物进行预烘处理;2)将整理液以喷雾的方式施加在预烘后的织物单面上;3)步骤2)得到的织物进行烘干、焙烘过程即得到织物成品。该方法的工艺过程简单,能够大大提高织物处理的生产效率,对织物进行单面整理后,例如单面拒水拒油整理,不但可以达到对织物拒水拒油的需求,还可以提高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提高产品档次。文档编号D06M101/06GK101748575SQ200810240379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8日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8日发明者廉志军,潘菊芳申请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