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97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量、湿度可调 的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干喷湿纺是纺丝原液由喷丝板喷出后,经干喷区域初步固化后进入凝固 浴。由于干喷区域的介质为空气,纺丝原液细流在该阶段凝固缓慢,固化程度低,因此其初 生纤维的力学强度低,难以承受较大的喷丝头牵伸比,影响纤维的最终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特别是提供一种湿度和 风量可调节的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干喷阶段预凝固的问题,弥补 了现有干喷湿纺技术难以实现有效的喷丝头牵伸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由筒体(5)、进风管(1)和抽风管组成,筒体(5)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筒体(5)—侧下部与进风管⑴连接,进风管⑴最 前端筒壁开有通孔并内套有钢丝网(2),进风管(1)中间部位配有喷淋装置(3),筒体(5) 另一侧上部开孔并与抽风管(4)焊接连接,风机(6)位于抽风管(4)中间部位,抽风管(4) 的另一端为通孔,完全与空气相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如上所述的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所述的风机(6)为变频风机,风 机(6)产生负压,用于调节风量和湿度大小;喷淋装置(3)位于吹风装置的下部,产生的水 蒸气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干喷区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是干喷湿纺纺丝工艺中的重要装 置,从喷丝孔出来的丝条表面与含有较高浓度水蒸气介质接触,纤维表面的水蒸气与纤维 中的溶剂进行扩散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初生丝条,并可以承受较高的喷头牵伸 比。可以有效地提高纺丝的总牵伸比,最终纤维的性能有明显提高。该装置的核心部分是进入干喷区域的空气为湿空气。湿空气是由喷淋装置(3) 产生的水蒸气在风机(6)产生的负压作用下被带入干喷区域,与喷丝孔出来的丝条充分接 触。空气的湿度和风量由风机(6)调节,根据不同纺丝工艺要求,对湿度和风量进行适当调 节。该装置的上部与纺丝装置连接,并对连接部分进行密封,下部浸入凝固浴一定深度,以 保证整个装置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构造简单,结构合理,使用便捷;能 够根据不同纤维种类及工艺对风量和湿度进行调节,纤维性能有效提高。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进风管2是钢丝网3是喷淋装置4是抽风管5是筒体 6是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如附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是一种湿度和风量可调节的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由筒体(5)、进风管(1)和抽风管(4)组成,筒体(5)为 圆柱形或圆锥形,筒体(5) —侧下部与进风管(1)连接,进风管(1)最前端筒壁开有通孔并 内套有钢丝网(2),进风管(1)中间部位配有喷淋装置(3),筒体(5)另一侧上部开孔并与 抽风管(4)焊接连接,风机(6)位于抽风管(4)中间部位,抽风管(4)的另一端为通孔,完 全与空气相通。其中,所述的风机(6)为变频风机,风机(6)产生负压,用于调节风量和湿度大小; 喷淋装置(3)位于吹风装置的下部,产生的水蒸气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干喷区域。经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确实解决了干喷阶段预 凝固的问题,弥补了现有干喷湿纺技术难以实现有效的喷丝头牵伸不足。
权利要求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其特征是由筒体(5)、进风管(1)和抽风管(4)组成,筒体(5)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筒体(5)一侧下部与进风管(1)连接,进风管(1)最前端筒壁开有通孔并内套有钢丝网(2),进风管(1)中间部位配有喷淋装置(3),筒体(5)另一侧上部开孔并与抽风管(4)焊接连接,风机(6)位于抽风管(4)中间部位,抽风管(4)的另一端为通孔,完全与空气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机(6)为变频风 机,用于调节风量和湿度大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喷湿纺用负压吹风装置,由筒体(5)、进风管(1)和抽风管(4)组成,筒体(5)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筒体(5)一侧下部与进风管(1)连接,进风管(1)最前端筒壁开有通孔并内套有钢丝网(2),进风管(1)中间部位配有喷淋装置(3),筒体(5)另一侧上部开孔并与抽风管(4)焊接连接,风机(6)位于抽风管(4)中间部位,抽风管(4)的另一端为通孔,完全与空气相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干喷阶段预凝固的问题,弥补了现有干喷湿纺技术难以实现有效的喷丝头牵伸不足。
文档编号D01D5/00GK201574215SQ20092021295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1日
发明者张玉梅, 杨崇倡, 王华平, 王强华, 陈小军 申请人:东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