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老式梳棉机因速度较低及前部空间较大,前压辊一般无需自动反转。随着梳棉机 的不断发展,高速、高产、紧凑等方面的要求,前压辊与三罗拉的空间结构位置越来越紧凑, 为满足生头及清洁时的需要,前压辊必须能够翻转,以让出生头、清洁空间。目前,前压辊翻转有人工型和自动翻转型。已有的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采用气缸 助力型,通过PLC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实现气缸伸、缩,气缸伸、缩时两侧都带有缓冲装置。通 过气缸的驱动,驱使旋转支撑轴旋转,从而实现大压辊部分的开闭。气缸及限位支撑都在右 前墙板外侧,结构尺寸较大;因气缸两侧都带缓冲,致使结构较复杂、尺寸较大,并且增加生 产成本。因为,此形式的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占据了右前墙板较大的空间,不能满足向上翻 转的开放型皮圈导棉的要求。目前亟待开发设计一种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可靠、只占前部闲 置空间的新型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 使其结构紧凑,气缸安装位置合理,以让出更多有用空间,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 置,包括机架、前墙板、前压辊组件、前压辊自动翻转机构,在驱动前压辊的转辊上套装一旋 转支撑套管,旋转支撑套管外套装一底板,旋转支撑套管与前压辊组件通过底板连接,前压 辊自动翻转机构中的气缸通过接头与旋转支撑套管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采用两侧 无缓冲结构的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前墙板内侧的下部,并与所述机架和前墙板内侧铰接, 形成摆动定位。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上设置一与所述旋转支撑套管轴线平行的异形 横梁,异形横梁截面的上半部为水平面一端连接向下延伸的倾斜面,下半部为倾斜面下端 连向内弯折的L形面,所述旋转支撑套管上设置上、下限位支撑调节座,前压辊组件打开状 态,下限位支撑调节座顶在异形横梁的L形面的底边上,前压辊组件闭合状态,上限位支撑 调节座顶在异形横梁的水平面底面上。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气缸外壁上对称设置两转轴,有一带安装 孔的气缸支座通过两螺栓固定在机架前部,所述前墙板下部与气缸支座安装孔相对的位置 也设置一安装孔,所述的气缸外壁上的一转轴插入气缸支座上的安装孔,另一转轴插入前 墙板上的安装孔。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支撑套管安装于两含油轴承座上,两含 油轴承座安装于异形横梁。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下限位支撑调节座均是由旋转支撑套管固定的定位块及旋入定位块螺栓孔内的调节螺栓组成。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的进、出气管连接头处设置节流阀,所述 进、出气管连接头与节流阀合为一整体元件。气缸的升降速度通过调节节流阀实现。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压辊组件的开启与关闭的信号通过PLC控 制,气缸的进、出气管连接头处的节流阀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由PLC的控制开启与关闭。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的驱动部分采用两侧无缓冲结构的紧凑型气 缸,所述气缸安装于前墙板内侧的下部,占用闲置空间。结构尺寸较小,让出了较大空间,使 开放并可翻转型皮圈导棉的使用变成可能。2、本实用新型旋转支撑套管上的限位支撑调节座也在前墙板内侧的下部,上、下 限位支撑调节座均是由旋转支撑套管固定的定位块及旋入定位块螺栓孔内的调节螺栓组 成。使用可靠,调整方便。3、本实用新型旋转支撑套管通过两含油轴承座支撑,旋转灵活,工作稳定可靠。4、含油轴承座安装于异形横梁上,异形横梁截面的上半部为水平面一端连接向下 延伸的倾斜面,此方式不但实现了支撑,也实现了对尘杂的收集引导作用,将尘杂引入滤尘 系统。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右侧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前侧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气缸与旋转支撑套管的接头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缸支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的实施例,为减小所占用的 安装空间及降低生产成本,驱动部分采用两侧无缓冲结构的紧凑型气缸1,并且气缸1安装 于前墙板3内侧的下部,占用闲置空间,进一步减小了结构尺寸。所述气缸1的进、出气管连接头处设置节流阀6,所述进、出气管连接头与节流阀6 合为一整体元件。气缸1的升降速度通过调节节流阀6实现。所述的气缸1外壁上对称设置两转轴,有一带安装孔的气缸支座2通过两螺栓固 定在机架前部,所述前墙板3下部与气缸支座2上的安装孔相对的位置也设置一安装孔。气 缸1外壁上的一转轴插入气缸支座2上的安装孔,另一转轴插入前墙板3上的安装孔。气 缸1通过气缸支座2及前墙板3的安装孔,实现绕安装孔中心旋转的定位。在驱动前压辊的转辊上套装一旋转支撑套管10,旋转支撑套管10外套装一底板, 旋转支撑套管10与前压辊组件5通过底板连接,前压辊自动翻转机构中的气缸1通过接头 7与旋转支撑套管10铰接。在机架上设置一与所述旋转支撑套管10轴线平行的异形横梁 4,异形横梁4截面的上半部为水平面一端连接向下延伸的倾斜面,下半部为倾斜面下端连 向内弯折的L形面。旋转支撑套管10安装于两含油轴承座8上,含油轴承座8安装于异形横梁4上,
4旋转灵活,工作稳定可靠。异形横梁4截面的上半部为水平面一端连接向下延伸的倾斜面, 此方式不但实现了支撑,也实现了对尘杂的收集引导作用,将尘杂引入滤尘系统。气缸1驱动旋转支撑套管10绕其轴承座8轴心转动,因旋转支撑套管10与前压 辊组件5通过底板进行连接,这样,通过气缸1伸缩杆的伸缩实现前压辊组件5的开闭。所述旋转支撑套管10上设置上、下限位支撑调节座,前压辊组件5打开状态,下限 位支撑调节座顶在异形横梁的L形面的底边上,前压辊组件5闭合状态,上限位支撑调节座 顶在异形横梁4的水平面底面上。所述上、下限位支撑调节座均是由旋转支撑套管10固定 的定位块及旋入定位块螺栓孔内的调节螺栓9组成。前压辊组件5闭合或开启时都应满足 实际使用要求,通过调整调节螺栓9到合适位置,实现开启时满足要求、闭合时正常工作。棉网通过皮圈导棉形成棉条后,为使其顺利地通过前压辊组件5生产出生条,需 人工辅助完成生头工作,因为生头时的人为干预,前压辊组件5与皮圈导棉间必须有足够 的空间,这时前压辊组件5需开启。当完成生头后,为降低气流对高速生产的影响,以及实 现棉条的正常排气、棉网棉条的排杂,前压辊组件5需关闭。前压辊组件5的开启与关闭的信号是通过PLC控制的,电磁阀接到PLC的控制信 号实现自身开启与关闭,而后由压缩空气吹入气缸1的所需工作腔,从而实现所需的状态。上述举例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包括机架、前墙板、前压辊组件、前压辊自动翻转机构,在驱动前压辊的转辊上套装一旋转支撑套管,旋转支撑套管外套装一底板,旋转支撑套管与前压辊组件通过底板连接,前压辊自动翻转机构中的气缸通过接头与旋转支撑套管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采用两侧无缓冲结构的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前墙板内侧的下部,并与所述机架和前墙板内侧铰接,形成摆动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一 与所述旋转支撑套管轴线平行的异形横梁,异形横梁截面的上半部为水平面一端连接向下 延伸的倾斜面,下半部为倾斜面下端连向内弯折的L形面,所述旋转支撑套管上设置上、下 限位支撑调节座,前压辊组件打开状态,下限位支撑调节座顶在异形横梁的L形面的底边 上,前压辊组件闭合状态,上限位支撑调节座顶在异形横梁的水平面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外 壁上对称设置两转轴,有一带安装孔的气缸支座通过两螺栓固定在机架前部,所述前墙板 下部与气缸支座安装孔相对的位置也设置一安装孔,所述的气缸外壁上的一转轴插入气缸 支座上的安装孔,另一转轴插入前墙板上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撑套管 安装于两含油轴承座上,两含油轴承座安装于异形横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限位支 撑调节座均是由旋转支撑套管固定的定位块及旋入定位块螺栓孔内的调节螺栓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限位支 撑调节座均是由旋转支撑套管固定的定位块及旋入定位块螺栓孔内的调节螺栓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所述气缸的进、出 气管连接头处设置节流阀,所述进、出气管连接头与节流阀合为一整体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所述气缸的进、出气 管连接头处设置节流阀,所述进、出气管连接头与节流阀合为一整体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所述前压辊组件的开 启与关闭的信号通过PLC控制,气缸的进、出气管连接头处的节流阀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 由PLC的控制开启与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所述前压辊组件的 开启与关闭的信号通过PLC控制,气缸的进、出气管连接头处的节流阀为电磁阀,所述电磁 阀由PLC的控制开启与关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梳理机前压辊自动翻转装置,包括机架、前墙板、前压辊组件、前压辊自动翻转机构,在驱动前压辊的转辊上套装一旋转支撑套管,旋转支撑套管外套装一底板,旋转支撑套管与前压辊组件通过底板连接,前压辊自动翻转机构中的气缸通过接头与旋转支撑套管铰接,其特点是所述的气缸采用两侧无缓冲结构的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前墙板内侧的下部,并与所述机架和前墙板内侧铰接,形成摆动定位。使其结构紧凑,气缸安装位置合理,以让出更多有用空间,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D01G15/28GK201704448SQ20102016979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崔增鹏 申请人: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