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涂料染色轧烘套染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08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织物涂料染色轧烘套染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染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物涂料染色轧烘套染工艺。
背景技术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 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用这个标 准来衡量我国各个行业,其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压力都很大,而印染行业尤其如此。目前我国纺织行业80%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来自印染行业,而印染行业的排放 水年回用率不到10%。按照印染纺织品单位重量计的耗水量最大为国外的3倍,能耗是国外 的3飞倍,能源费用占到加工费用的30%以上,有些企业甚至达到了 50%,染化料耗用量比发 达国家高出209Γ30%。在近年对全国39个行业进行第1次污染源调查时,纺织行业的污染 状况升至第2位,能耗占行业总能耗的4. 3%,是能耗大户之一,废水排放量列各行业的第3 位。传统的染料染色工序长,耗能、耗时,染色后需用大量水进行水洗、皂洗,污水排放 量大,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不能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涂料染色与染料染色相比,涂料 染色工艺简单,拼色容易,节能、节水、三废排放量少,十分符合当前生态染整,节能减排的 理念,是一项兼顾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创新技术。国家经贸委曾将涂料染色技术 列入重点行业生产技术导向性目录中,作为新技术去研究和开发。近年来,用涂料染色的方 法染浅色在国内外都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目前在国内实际生产中,应用涂料染色这一工 艺进行中深色染色的却很少,主要原因是涂料中深色染色存在粘轧辊、染色织物色牢度差、 手感硬等问题。为了提高涂料染色深度,有人研究了棉织物的阳离子化改性染色工艺,但改 性后或染色后需要水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耗水量大的问题,并且棉织物改性后容易造成 色泽差异。此外,阳离子改性剂对印染废水的生化处理也有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织物涂料染色 轧烘套染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织物涂料染色轧烘套染工艺,在均勻轧车上用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轧余 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T80°C,织物烘干后,再用相 同的涂料染液或不同的涂料染液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 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T80°C,最后固色2 5min。本发明的染色工艺适用低温粘合剂染色和高温粘合剂染色。低温粘合剂染色工艺如下在均勻轧车上用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I,轧余率 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T80°C,织物烘干后,再用涂料 染液I 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T80°C,最后,在10(T12(TC条件下固色(焙烘)2^5min ;所述的涂料染液I的配方为 涂料20 25 g/L 低温粘合剂If 22 g/L 渗透剂0. 5 1. 5 g/L 防泳移剂2、g/L 柔软剂Γ6 g/L。高温粘合剂染色工艺如下在均勻轧车上用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II,轧余率 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T80°C,织物烘干后,再用涂料 染液III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 7(T80°C,最后,在13(T160°C条件下固色(焙烘)2 5min ;所述的涂料染液II的配方为
涂料18 22 g/L 柔软型粘合剂If 22 g/L 渗透剂0. 5 1. 5 g/L 防泳移剂2、g/L ; 所述的涂料染液III的配方为 涂料18 22 g/L 高牢度粘合剂If 22 g/L 渗透剂0. 5 1. 5 g/L 防泳移剂2、g/L。所述的织物为纯棉织物或棉/涤混纺织物。本发明用纯棉斜纹织物探讨了涂料中浅色染色工艺条件,用浸轧套染工艺代替传 统的浸轧染色工艺,实现了低浓度染液染深色,柔软型粘合剂配合高牢度型粘合剂应用于 纯棉及棉/涤混纺织物,解决了棉及棉/涤混纺织物涂料深色染色中出现的色牢度差、粘轧 辊、染色织物手感变硬等问题。由于采用该工艺不需对织物改性,染色后不需水洗,因此,染 色过程中除配制染液,清洗机器外,几乎不需要用水,从根本上解决了染色耗水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在均勻轧车上用纯棉斜纹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I,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 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80°C,织物烘干后,再用涂料染液I 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 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80°C,最后,在100°C条件下固 色-in ;所述的涂料染液I的配方为 涂料(Al 11大红)20 g/L 低温粘合剂F5 18 g/L 渗透剂JFC 0. 5 g/L 防泳移剂LE-500 4 g/L 柔软剂 DT-6400 4 g/L。实施例2
在均勻轧车上用纯棉平纹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I,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5°C,织物烘干后,再用涂料染液I 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 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5°C,最后,在110°C条件下固 色:3min ;所述的涂料染液I的配方为 涂料(A202中黄)22 g/L 低温粘合剂F5 20 g/L 渗透剂JFC 1 g/L 防泳移剂LE-500 3 g/L 柔软剂 DT-6400 5g/L。实施例3
在均勻轧车上用20/80棉/涤混纺平纹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I,轧余率为60% 巧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0°C,织物烘干后,再用涂料染液I 二浸 二轧该织物,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0°C,最后在 120°C条件下固色aiiin ;所述的涂料染液I的配方为 涂料(A301 蓝)25 g/L 低温粘合剂F5 22 g/L 渗透剂JFC 1.5 g/L 防泳移剂LE-500 2 g/L 柔软剂 DT-6400 6 g/L。实施例4
在均勻轧车上用纯棉斜纹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II,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 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80°C,织物烘干后,再用涂料染液III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 率为60 %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80°C,最后在160°C条件下固色 2min ;所述的涂料染液II的配方为 涂料(A301 蓝)20 g/L 柔软型粘合剂DM-5113 20 g/L 渗透剂JFC 1 g/L 防泳移剂LE-500 3 g/L ; 所述的涂料染液III的配方为 涂料(A301 蓝)20 g/L 高牢度粘合剂FS-460A 20 g/L 渗透剂JFC 1 g/L 防泳移剂LE-500 3 g/L。实施例5
在均勻轧车上用纯棉平纹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II,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 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5°C,织物烘干后,再用涂料染液III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 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5°C,最后在150°C条件下固色 3min ;所述的涂料染液II的配方为 涂料(A202中黄)18 g/L 柔软型粘合剂DM-5113 18 g/L渗透剂JFC 0. 5 g/L 防泳移剂LE-500 4 g/L ; 所述的涂料染液III的配方为 涂料(A202中黄)18 g/L 高牢度粘合剂FS-460A 18 g/L 渗透剂JFC 0. 5 g/L 防泳移剂LE-500 4 g/L。实施例6
在均勻轧车上用20/80棉/涤混纺平纹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II,轧余率为60 %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0°C,织物烘干后,再用涂料染液III二浸 二轧该织物,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0°C,最后在 130°C条件下固色^iin ;所述的涂料染液II的配方为 涂料(Al 11大红)22 g/L 柔软型粘合剂DM-5113 22 g/L 渗透剂JFC 1.5 g/L 防泳移剂LE-500 2 g/L ; 所述的涂料染液III的配方为 涂料(Al 11大红)22 g/L 高牢度粘合剂FS-460A 22 g/L 渗透剂JFC 1.5 g/L 防泳移剂LE-500 2 g/L。按下述方法测试本发明染色得到的织物,测试结果见表1和表2。1.耐摩擦色牢度
参照GB/T 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试。2.耐洗色牢度
参照GB/T 392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测试。3.K/SiM.
用CE-7000A高精度测色仪测试。4.透气性
参照GB/T 5453-1997《纺织品透气性的测定》测试织物的透气率。5.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参照GB/T 3923. 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 测定条样法》测试。6.折痕回复性
参照GB/T 3819-1997《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测试织物的折皱回 复角。7.硬挺度
参照GB/T18318-2001《纺织品弯曲长度的测定》测试织物的弯曲长度。表1本发明的染色织物的K/S值和色牢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织物涂料染色轧烘套染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均勻轧车上用织物二浸二轧涂料 染液,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T80°C,织物烘干 后,再用相同的涂料染液或不同的涂料染液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 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T80°C,最后固色2 5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涂料染色轧烘套染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均勻轧车上用 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I,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 为7(T80°C,织物烘干后,再用涂料染液I 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 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T80°C,最后,在10(T12(TC条件下固色2 5min ;所述的 涂料染液I的配方为涂料20 25 g/L 低温粘合剂If 22 g/L 渗透剂0. 5 1. 5 g/L 防泳移剂2、g/L 柔软剂Γ6 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涂料染色轧烘套染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均勻轧车上用 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II,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 为7(T80°C,织物烘干后,再用涂料染液III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率为60% 70%,然后用红 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T80°C,最后,在13(T160°C条件下固色2 5min ;所述的 涂料染液II的配方为涂料18 22 g/L 柔软型粘合剂If 22 g/L 渗透剂0. 5 1. 5 g/L 防泳移剂2、g/L ; 所述的涂料染液III的配方为 涂料18 22 g/L 高牢度粘合剂If 22 g/L 渗透剂0. 5 1. 5 g/L 防泳移剂2、g/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织物涂料染色轧烘套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织物为纯棉织物或棉/涤混纺织物。
全文摘要
一种织物涂料染色轧烘套染工艺,在均匀轧车上用织物二浸二轧涂料染液,轧余率为60%~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0~80℃,织物烘干后,再用相同的涂料染液或不同的涂料染液二浸二轧该织物,轧余率为60%~70%,然后用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织物,烘燥温度为70~80℃,最后固色2~5min。本发明用浸轧套染工艺代替传统的浸轧染色工艺,实现了低浓度染液染深色,柔软型粘合剂配合高牢度型粘合剂应用于纯棉及棉/涤混纺织物,解决了棉及棉/涤混纺织物涂料深色染色中出现的色牢度差、粘轧辊、染色织物手感变硬等问题。由于采用该工艺不需对织物改性,染色后不需水洗,因此,染色过程中除配制染液,清洗机器外,几乎不需要用水,从根本上解决了染色耗水的问题。
文档编号D06P7/00GK102140766SQ20111002801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
发明者宋慧君, 毛慧贤, 许志忠, 高玉梅, 魏媛 申请人:河南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