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旋法落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40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搓旋法落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纱机自动落纱小车的落纱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搓旋法落纱装置,属纺织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细纱机落纱车落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参照新型长车的整体落纱方式, 采用气囊整个夹持纱管,该方式不伤纱管锭子,但可靠性差,气囊容易损坏,设备安装使用均较为复杂,养护成本较高;另一种是我国纺织行业细纱落纱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动落纱小车,这种落纱小车落纱原理是利用预松盘和拔纱盘进行落纱,首先利用预松盘将纱管从底部斜向上强行铲松,再利用拔纱盘将纱管带出,这种形式的落纱小车的弊端在于对纱管及锭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小车的推广和使用都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搓旋法落纱装置,不仅提高了落纱的可靠性,同时保证纱管和锭子无损伤。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搓旋法落纱装置,它包括拔纱凸轮、上轮盘、下轮盘、纱管和锭子,纱管套置在锭子上,拔纱凸轮、上轮盘和下轮盘均设置于一落纱小车上, 上轮盘的直径小于下轮盘的直径,所述上轮盘横向设置且其外圆面与纱管相接触,所述下轮盘横向设置且其外圆面与锭子根部的限位凸台相接触。拔纱凸轮的外圆面与纱管的纵向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两个不同直径的轮盘将纱管从锭子上拧松,由拔纱凸轮将纱管拔出,不仅提高了落纱的可靠性,同时保证了纱管和钉子的无损伤。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拔纱凸轮1 纱管2 锭子3 上轮盘4 下轮盘5。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搓旋法落纱原理及方法,它包括拔纱凸轮1、纱管2、锭子3、上轮盘4和下轮盘5,纱管2套置在锭子3上,拔纱凸轮1、上轮盘4和下轮盘5均设置于一落纱小车上,上轮盘3的直径与下轮盘5的直径不相等,所述上轮盘4横向设置且其外圆面与纱管2相接触,所述下轮盘5横向设置且其外圆面与锭子2根部的限位凸台相接触。 所述落纱小车行进时上轮盘4和下轮盘5同时转动,拔纱凸轮1的外圆面与纱管2的纵向相配合,由于上轮盘4和下轮盘5的直径不同,两者转动的角度就不同,于是将纱管2从锭子3上拧松,再由拔纱凸轮1将纱管2从锭子3上拔下。
权利要求
1. 一种搓旋法落纱装置,它包括拔纱凸轮(1)、纱管(2)和锭子(3),所述纱管(2)套置在锭子(3)上,所述拔纱凸轮(1)设置于一落纱小车上,其外圆面与纱管(2)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上轮盘(4)和下轮盘(5),所述上轮盘(4)和下轮盘(5)均设置在所述落纱小车上,所述上轮盘(4)和下轮盘(5)的直径不同,所述上轮盘(4)横向设置且其外圆面与纱管(2)相接触,所述下轮盘(5)横向设置且其外圆面与锭子(2)根部的限位凸台相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搓旋法落纱装置,它包括拔纱凸轮(1)、纱管(2)和锭子(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上轮盘(4)和下轮盘(5),所述上轮盘(4)和下轮盘(5)均设置在所述落纱小车上,所述上轮盘(4)和下轮盘(5)的直径不同,所述上轮盘(4)横向设置且其外圆面与纱管(2)相接触,所述下轮盘(5)横向设置且其外圆面与锭子(3)根部的限位凸台相接触。所述落纱小车行进时上轮盘(4)和下轮盘(5)同时转动。本发明通过两个不同直径的轮盘将纱管从锭子上拧松,由拔纱凸轮将纱管拔出,不仅提高了落纱的可靠性,同时保证了纱管和钉子的无损伤。
文档编号D01H9/10GK102242430SQ20111015599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1日
发明者周耀恩, 曾发扬, 江磊, 谢建豪, 陆荣海 申请人: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